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張藝謀談周星馳電影

張藝謀談周星馳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18 03:36:33

周星馳的電影真的水平很高嗎

周星馳的電影水平高不高?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

這或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我個人覺得不能說水平低!至少我相信全國人民至少有一大半人都看過星爺電影,也從中感受到了歡樂!

特別是星爺早期的作品或者是更准確的說是星爺自己出演的作品本人都是非常喜愛的!

唯一遺憾和感嘆的就是英雄遲暮,星爺已經華發叢生!

事實上,不單是星爺,像90年代的香港電影的那些俊男靚女,都曾經引領時代數十年,男如四大天王,女如張曼玉,林青霞等等!如今都已經老矣,成為一個時代的烙印,只能封存在一些人的記憶中,成為經典!

近幾年的作品,星爺都不獨自出演了,例如美人魚和新喜劇之王,從而也就缺少了星爺那獨具魅力,不可替代的無厘頭表演風格,而什麼是無厘頭?我也沒有去搜索。

我個人覺得就是不招四六,前言不搭後語天馬行空無規則可循的差異所產生的喜劇效果!

周星馳在中國華語影壇也絕對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之所以質疑周星馳的電影水平是否真的高?和我們自身有很大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等大幅度提高!再也不像以前90年代人們精神食糧極度缺乏的時代。

總之不是周星馳電影水平不高,而是我們提高了!

90到92年間,周星馳一口氣拍了20多部喜劇作品。港片票房之王的寶座,他和發哥、成龍輪流坐,其他人只能幹看著眼紅。到了1992年,他的片酬直接從300萬漲到800萬。那時,吳孟達單獨接戲只能拿50萬,跟他合作便能拿到100萬不帶砍價的。香港一年到頭有5個月都在放他的電影。

很快,星爺在片場有了個新外號,叫做「太上導演」。每部電影,他不僅作為演員參與,開始從幕後製作、台詞設計上全面介入。

星爺早年接受采訪時說,演《賭聖》的時候,基本上是順著劉鎮偉的思路來,劉鎮偉想讓他怎麼表現,他就怎麼表現。

到了《審死官》的時候,也未曾超出杜琪峰的設計。想必那時周星馳覺得自己剛走紅,還沒有那麼大的話語權,各方面都還很「收斂」。

待到跟王晶拍《鹿鼎記》,創作欲已是按耐不住。畢竟演技已受到多方肯定,連金庸老爺子聽說他要演韋小寶,只回了六個字:不做第二人想!

實際上,早在1992年,星爺就開了家名為「跨星」的公司,想拍一部屬於自己的作品。結果憋了半天,戲一直沒拍出來,公司只好先關掉。

第二年,香港、內地打算合拍一部喜劇片。香港特意請來鞏俐。那時學院派出身的鞏俐對無厘頭沒啥認識。只因靠《秋菊打官司》才拿到20萬的獎勵,而香港公司直接給她開100萬港幣片酬,鞏俐笑嘻嘻地就去了。那年,張藝謀還在她身邊,叮囑她說:「放開一點,跟他們學點不一樣的東西。」

不過,在《唐伯虎點秋香》里,鞏俐始終放不開。她搞不清楚戲說 歷史 的笑點在哪兒,還覺得星爺的表演太鬧騰。「還我漂漂拳」那段讓她扮豬頭,她是堅決不從。多年以後,鞏俐成了鞏皇,再見星爺時才遺憾道:「真是太可惜了,那時候我不懂,應該放開點跟你們一起鬧的。」

而在《唐》里,星爺已不是一名純粹的演員。御用導演李力持給他命名了一個崗位說:「就像功夫片裡面有武術指導一樣,周星馳的很多電影里,他都是那個『笑話指導』,一部電影好笑是他追求的最高目標。」多年後,王晶索性告訴記者:「《唐伯虎點秋香》之後的無厘頭電影,根本就是周星馳的作品,所有設計都圍繞著他的想法,只是找個導演拍罷了!」

自己當導演,已是無可避免的事。

1994年初,周星馳小試牛刀,監制並主演《破壞之王》,結果並不是很理想。但這並沒有阻止他變強的決心,在和幾個夥伴組建起彩星電影公司後,眾人一口氣掏出6000萬,准備拍一部惹人淚下的愛情片,用它幫彩星打響頭一炮。然而世事難料,它卻成了彩星唯一的作品。

這部電影,就是《大話西遊》。

為了拍《大話西遊》,周星馳在銀川外景地一紮就是三個月。一開始劇本根本不成熟,連至尊寶、春十三娘的名字都是從另一個劇本直接遷移過來的。有了雛形之後拿給西影廠,西影廠領導一看頭都大了:「寫的是個什麼鬼玩意兒?」要不是看到星爺的票房號召力,西影廠才不願意拍在他們看來這么「跌份兒」的東西。尤其是負責藝術片的副廠長,覺得這簡直就是文化垃圾。

為了電影,周星馳真是下足了血本,配樂找的是給老謀子做《紅高粱》的趙季平。劇本拿給趙時,還叫《大話東游》,穿越劇情亂七八糟,看得趙老師一臉懵逼。趙就親自跑去片場,一看到處都掛著牛魔王的腸子,給惡心壞了,做完配樂後覺得太丟人,根本不想在字幕里署名。

1995年,《大話西遊》上映,兩岸三地票房慘敗,口碑也爛到極致。當時在北京一度被當成發行失敗的典型,整個寒假算下來才20萬票房。河北一些院線播完上集《月光寶盒》,根本沒播《大聖娶親》。最終,港台兩地票房加起來還不到5000萬,彩星公司直接因此宣告破產。

從那天起,有人開始對周星馳說四個字:江郎才盡。

《大話西遊》之後,很多人都覺得周星馳不行了。接下來的《回魂夜》和《百變星君》都被視為東拼西湊、毫無創意的敗筆。但周星馳並未因失敗而退卻,做一個演員已經無法滿足他的掌控欲,他想要更多。

1996年,周星馳再次入局,與谷德昭聯合執導《大內密探零零發》後,再與楊國輝合組「星輝」公司。不久後,「星輝」便推出了《食神》。那時,一般的港片拍攝不過20個工作日,《食神》拍了50多個,連劇本都醞釀了將近半年。從創意到編劇再到拍攝,周星馳全面打造起自己的電影招牌。

票房穩了,差的,只是一個榮譽。

1999年,周星馳37歲。

回望走過來的路途,他開始有意識地從過往歲月中尋找靈感,將記憶嵌入到電影之中。從80年代入行算起,跑過整整8年龍套,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孤獨而失落的日子,自然值得用一部電影來書寫。

懷揣著這樣的心境,周星馳開始拍攝一生中最重要的那部作品——《喜劇之王》。

那時在香港,有個叫「仙人求」的特約演員,痴迷表演,一直在跑龍套。和當初的星仔一樣,再小的角色,都喜歡跟導演探討。周星馳表演「尹天仇」,便套了他模子,將他與曾經的自己合二為一。而電影里吳孟達的卧底角色,最早是給萬梓良准備的。

在星爺心目中,從藝道路上,萬梓良對自己多有提攜,讓他來擔任這個重要角色,再合適不過。結果因為拍攝改期,工作人員沒能及時通知到,就把萬梓良給錯過了。情急之下,趕緊去找達叔。

吳孟達剛從內地拍完片回來,有些感冒,一落地就趕去片場,結果完全不在狀態。當時星爺拍片的「重度完美主義」已落下病根,雖是老搭檔,一點不肯妥協。一場戲讓達叔NG了50多次,李力持都看不下去了。

影片拍攝時,成龍在隔壁拍《玻璃樽》,於是兩位大咖跑到對方劇組客串。星爺在《玻璃樽》中被一條狗拖走,成龍演了個教尹天仇用心一點的龍套。兩人拍電影的時間都差不多90天。不同的是,成龍花90天,是要拍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鏡頭,而周星馳花90天,是為了要一個最好的張柏芝。

試鏡時,張柏芝已經表現出很高的表演天賦。李力持讓她演《悠長假期》中的一段戲,台詞多達9頁,居然沒NG就過了。但拍正片時,幾乎每句台詞的重音、每個橋段的演法,星爺都要「調教」一番。想必是星爺對這部戲有著別樣的感情,李力持後來回憶說:「本來只是部很簡單的電影,但拍起來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台詞,周星馳都要達到極致的完美才肯罷休。」

最終,《喜劇之王》奪得1999年票房桂冠。這是自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摘冠後,時隔六年,周星馳再一次登上香港票房之王的寶座。

但周星馳想要的,不僅僅是票房。

還有來自榮譽殿堂的肯定。

可惜,就像多年來香港金像獎不願意承認星爺的演技一樣,《喜劇之王》最後居然只拿到一個最佳新人獎的提名,令周星馳黯然神傷。

但這只是前頭,並不是故事的結局。

世事的反轉,充滿了玄奧。

就在星爺欲摘金人而不得的日子裡,內地盜版碟大量涌現。97年前後,北京大學校園里開始瘋傳《大話西遊》,一張盜版碟居然賣到30元。到了1998年,一天能賣上百張。隨著互聯網開始普及,《大話西遊》的劇情、台詞和悲劇內涵開始成為無數年輕人熱論的話題,和它有關的網站一搜就是一大堆。

就像星爺自己在《唐伯虎點秋香》里說的,人生大起大落來得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那一年,《喜劇之王》在港台各大電影頒獎典禮上顆粒無收,而遠在內地學子心中,周星弛已被捧為「後現代解構大師」。

之後,許許多多的人四處收集他參演的作品分析他的喜劇,為他曾經不被金像獎肯定的表演風格著迷,將他一部又一部電影的台詞背得滾瓜爛熟,願意為他的各種周邊商品買單。人們狂迷周星馳,迷戀他創造的每一個喜劇橋段,就像當初豬籠城寨里的那個窮小子,不遺餘力地迷戀著李小龍。

28年過去了,從《唐山大兄》到《喜劇之王》,命運彷彿一個奇妙的回環。

周星馳終於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對李小龍的致敬。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他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喜劇之王。

2001年,在香港電影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少林足球》創下6300多萬港幣的票房,再次打破記錄。在那一年的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周星馳終於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一口氣拿下七個大獎,甚至包括一個非常特別的「青年導演獎」。可就實際情況而言,那時候,周星馳早也無需用這些獎項來證明自己。

和他有關的許多信息,都是破碎的。

關於電影,說實話,自《功夫》之後的作品,無論誠意還是水準,都一言難盡。尤其當他再也不做演員之後,更是覺得一言難盡…

據說私下裡,星爺是一個非常沉悶的人。沒有電影上映時,大家幾乎看不到跟他有關的新聞。連凌寶兒出來接受采訪,他也會不高興。一直以來,所有跟他相關的那些支離破碎的花邊,都不能讓觀眾看到他的真面目。叉少在這里,不能輕易地下結論說,星爺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雖然做了他多年粉絲,刷了他無數的電影和訪談,但我總覺得,沒人知道他真實的內心世界。

就像《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對唐牛說的:

「都讓你能猜到,那我就不是食神了!」

時光荏苒,20年彈指而過。沿著時間的坡路往回看,再是猜不透的人,有些事,也是可以確定的。1999年之前的那個周星馳,之所以能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喜劇之王,不僅僅是因為天賦和才思,也不僅僅是因為熱愛。

叉少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即便在最灰暗最孤獨的時刻,他也沒滅掉心中的希望。

就像《喜劇之王》里尹天仇與柳飄飄的對話:

「看,前面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後會很美的。」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

2019年,請將它牢牢攥在手中。

我就問你一遍,我想暗戰,無間道這些電影大家應該都認可絕對是好片吧,怎麼誇都不過分吧。那好,這些大家公認的好電影我想請問你能看多少遍不膩,每看一遍能發現多少之前沒注意的新細節?我只知道星爺的電影看了這么多年,還是看不膩,而且每次都能發現新笑點,那星爺的電影怎麼就被過譽了,我認為怎麼贊譽都不過分,因為星爺以後沒人敢說自己的作品一定比星爺的好,更別談超越了

❷ 張藝謀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比周星馳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更大嗎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樣,就以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價值來說,我認為是平分秋色,各以自己的特色顯示了中國電影的價值,以下是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特色:民族性電影與無厘頭喜劇

總之,張藝謀和周星馳哪個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價值大,我個人認為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一個把中國民族性的特色推向全世界,一個把人類共同性的特質推薦普及化,雙方對電影貢獻價值都超級大,張藝謀創造了民族性走向國際化的經典,周星馳演繹無厘頭喜劇風格成就經典。

他們對中國電影的貢獻,一個開啟中國電影商業大片時代,一個引領中國商業電影時代,都是一個時代的大師。

❸ 多部影片鎖定2021春節檔,周星馳、張藝謀有望上演名導對決

近日,《唐人街探案3》定檔2021年大年初一,2020年春節檔的《奪冠》、《姜子牙》、《囧媽》都已經跟大家見面了,只剩下《唐人街探案3》和《緊急救援》了,不出意外,《緊急救援》基本也是鎖定2021春節檔了。

而除了這兩部片子之外,雷佳音、楊冪的《刺殺小說家》此前也已經官宣定檔2021年初一,影片中楊冪也是有較大突破,預告片中吸煙的動作也是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影片中也有大量的特效場面,也是一部非常適合合家歡的電影。

可以說每年的春節檔都是各個電影資本的必爭之地,原本鎖定暑期檔的《封神三部曲》第一部很有可能加入春節檔,號稱投資30億的《封神三部曲》,光是這投資金額便讓人非常期待了,而黃渤、費翔、李雪健、夏雨、陳坤、袁泉這樣的全實力派陣容,也讓影片的質量得以保證,而且神話元素也是每年春節檔不可或缺的。

除了以上幾部影片外,周星馳和張藝謀的新片也很有可能在春節檔上映,據王中磊透露,《美人魚2》製作基本結束,只等周星馳自己來敲定最後的檔期,而從《西遊降魔篇》開始,周星馳的電影都選擇在了春節檔跟大家見面,所以《美人魚2》的檔期最有可能就是2021年的春節檔了。

而張藝謀目前有三部片子沒有上映,《一秒鍾》、《懸崖之上》和《堅如磐石》,其實按題材、風格來看,三部影片都不太適合春節檔,但是三部片子之多,相信張藝謀會在春節檔選擇一部,而最為可能的就是相對商業化的《堅如磐石》了。

每年的春節檔都是神仙打架,不知道誰能成為2021年春節檔的最大贏家呢?

❹ 周星馳的電影真的水平很高嗎

鎮樓

這個問題比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還要 搞笑 ,曾經有人拿沈騰跟周星馳比較,還說會超過周星馳,沈騰最近都往綜藝發展了,拍電影還是慢慢期待吧(得意的笑)!

周星馳電影水平到底高不高,咱也不扯犢子,不賣關子,不捏造、不造謠,用事實說話!

90年代是香港蓬勃發展的巔峰時期,也是周星馳自己的巔峰時期。92年被稱為「周星馳年」,他的電影在香港票房排行榜佔了七席。

前五名

《逃學威龍2》票房3200萬、《漫畫威龍》票房2300萬(還真是顛倒),分別是排在11和13。

成龍兩部電影進入前十分別是《雙龍會》、《超級警察》,周潤發的《我愛扭紋柴》和黎明、許冠文《神算》也進去前十,李連傑《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位列第八《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十二名,剩下樑家輝的《92黑玫瑰對黑玫瑰》和《新龍門客棧》墊底。而且憑借《審死官》更是斬獲亞太影帝大獎。這一年被譽為「周星馳年」一點也不過分。

90年《賭聖》打破香港票房記錄,91年《逃學威龍》再次刷新票房排行榜。99年《喜劇之王》一個小人物的崛起,再次包攬票房冠軍。2002年自導自演《功夫》喜劇,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獎、最佳導演獎,2003年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周星馳。

周星馳電影水平高不高,有票房說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電影水平有多高?放眼全中國,有幾個憑電影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的?


90到92年間,周星馳一口氣拍了20多部喜劇作品。港片票房之王的寶座,他和發哥、成龍輪流坐,其他人只能幹看著眼紅。到了1992年,他的片酬直接從300萬漲到800萬。那時,吳孟達單獨接戲只能拿50萬,跟他合作便能拿到100萬不帶砍價的。香港一年到頭有5個月都在放他的電影。

很快,星爺在片場有了個新外號,叫做「太上導演」。每部電影,他不僅作為演員參與,開始從幕後製作、台詞設計上全面介入。

星爺早年接受采訪時說,演《賭聖》的時候,基本上是順著劉鎮偉的思路來,劉鎮偉想讓他怎麼表現,他就怎麼表現。

到了《審死官》的時候,也未曾超出杜琪峰的設計。想必那時周星馳覺得自己剛走紅,還沒有那麼大的話語權,各方面都還很「收斂」。

待到跟王晶拍《鹿鼎記》,創作欲已是按耐不住。畢竟演技已受到多方肯定,連金庸老爺子聽說他要演韋小寶,只回了六個字:不做第二人想!

實際上,早在1992年,星爺就開了家名為「跨星」的公司,想拍一部屬於自己的作品。結果憋了半天,戲一直沒拍出來,公司只好先關掉。

第二年,香港、內地打算合拍一部喜劇片。香港特意請來鞏俐。那時學院派出身的鞏俐對無厘頭沒啥認識。只因靠《秋菊打官司》才拿到20萬的獎勵,而香港公司直接給她開100萬港幣片酬,鞏俐笑嘻嘻地就去了。那年,張藝謀還在她身邊,叮囑她說:「放開一點,跟他們學點不一樣的東西。」

不過,在《唐伯虎點秋香》里,鞏俐始終放不開。她搞不清楚戲說 歷史 的笑點在哪兒,還覺得星爺的表演太鬧騰。「還我漂漂拳」那段讓她扮豬頭,她是堅決不從。多年以後,鞏俐成了鞏皇,再見星爺時才遺憾道:「真是太可惜了,那時候我不懂,應該放開點跟你們一起鬧的。」

自己當導演,已是無可避免的事。

1994年初,周星馳小試牛刀,監制並主演《破壞之王》,結果並不是很理想。但這並沒有阻止他變強的決心,在和幾個夥伴組建起彩星電影公司後,眾人一口氣掏出6000萬,准備拍一部惹人淚下的愛情片,用它幫彩星打響頭一炮。然而世事難料,它卻成了彩星唯一的作品。

這部電影,就是《大話西遊》。

為了拍《大話西遊》,周星馳在銀川外景地一紮就是三個月。一開始劇本根本不成熟,連至尊寶、春十三娘的名字都是從另一個劇本直接遷移過來的。有了雛形之後拿給西影廠,西影廠領導一看頭都大了:「寫的是個什麼鬼玩意兒?」要不是看到星爺的票房號召力,西影廠才不願意拍在他們看來這么「跌份兒」的東西。尤其是負責藝術片的副廠長,覺得這簡直就是文化垃圾。

為了電影,周星馳真是下足了血本,配樂找的是給老謀子做《紅高粱》的趙季平。劇本拿給趙時,還叫《大話東游》,穿越劇情亂七八糟,看得趙老師一臉懵逼。趙就親自跑去片場,一看到處都掛著牛魔王的腸子,給惡心壞了,做完配樂後覺得太丟人,根本不想在字幕里署名。

1995年,《大話西遊》上映,兩岸三地票房慘敗,口碑也爛到極致。當時在北京一度被當成發行失敗的典型,整個寒假算下來才20萬票房。河北一些院線播完上集《月光寶盒》,根本沒播《大聖娶親》。最終,港台兩地票房加起來還不到5000萬,彩星公司直接因此宣告破產。

從那天起,有人開始對周星馳說四個字:江郎才盡。

《大話西遊》之後,很多人都覺得周星馳不行了。接下來的《回魂夜》和《百變星君》都被視為東拼西湊、毫無創意的敗筆。但周星馳並未因失敗而退卻,做一個演員已經無法滿足他的掌控欲,他想要更多。

1996年,周星馳再次入局,與谷德昭聯合執導《大內密探零零發》後,再與楊國輝合組「星輝」公司。不久後,「星輝」便推出了《食神》。那時,一般的港片拍攝不過20個工作日,《食神》拍了50多個,連劇本都醞釀了將近半年。從創意到編劇再到拍攝,周星馳全面打造起自己的電影招牌。

票房穩了,差的,只是一個榮譽。

1999年,周星馳37歲。

回望走過來的路途,他開始有意識地從過往歲月中尋找靈感,將記憶嵌入到電影之中。從80年代入行算起,跑過整整8年龍套,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孤獨而失落的日子,自然值得用一部電影來書寫。

懷揣著這樣的心境,周星馳開始拍攝一生中最重要的那部作品——《喜劇之王》。

那時在香港,有個叫「仙人求」的特約演員,痴迷表演,一直在跑龍套。和當初的星仔一樣,再小的角色,都喜歡跟導演探討。周星馳表演「尹天仇」,便套了他模子,將他與曾經的自己合二為一。而電影里吳孟達的卧底角色,最早是給萬梓良准備的。

在星爺心目中,從藝道路上,萬梓良對自己多有提攜,讓他來擔任這個重要角色,再合適不過。結果因為拍攝改期,工作人員沒能及時通知到,就把萬梓良給錯過了。情急之下,趕緊去找達叔。

吳孟達剛從內地拍完片回來,有些感冒,一落地就趕去片場,結果完全不在狀態。當時星爺拍片的「重度完美主義」已落下病根,雖是老搭檔,一點不肯妥協。一場戲讓達叔NG了50多次,李力持都看不下去了。

影片拍攝時,成龍在隔壁拍《玻璃樽》,於是兩位大咖跑到對方劇組客串。星爺在《玻璃樽》中被一條狗拖走,成龍演了個教尹天仇用心一點的龍套。兩人拍電影的時間都差不多90天。不同的是,成龍花90天,是要拍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鏡頭,而周星馳花90天,是為了要一個最好的張柏芝。

試鏡時,張柏芝已經表現出很高的表演天賦。李力持讓她演《悠長假期》中的一段戲,台詞多達9頁,居然沒NG就過了。但拍正片時,幾乎每句台詞的重音、每個橋段的演法,星爺都要「調教」一番。想必是星爺對這部戲有著別樣的感情,李力持後來回憶說:「本來只是部很簡單的電影,但拍起來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台詞,周星馳都要達到極致的完美才肯罷休。」

最終,《喜劇之王》奪得1999年票房桂冠。這是自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摘冠後,時隔六年,周星馳再一次登上香港票房之王的寶座。

但周星馳想要的,不僅僅是票房。

還有來自榮譽殿堂的肯定。

可惜,就像多年來香港金像獎不願意承認星爺的演技一樣,《喜劇之王》最後居然只拿到一個最佳新人獎的提名,令周星馳黯然神傷。

但這只是前頭,並不是故事的結局。

世事的反轉,充滿了玄奧。

就在星爺欲摘金人而不得的日子裡,內地盜版碟大量涌現。97年前後,北京大學校園里開始瘋傳《大話西遊》,一張盜版碟居然賣到30元。到了1998年,一天能賣上百張。隨著互聯網開始普及,《大話西遊》的劇情、台詞和悲劇內涵開始成為無數年輕人熱論的話題,和它有關的網站一搜就是一大堆。

就像星爺自己在《唐伯虎點秋香》里說的,人生大起大落來得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那一年,《喜劇之王》在港台各大電影頒獎典禮上顆粒無收,而遠在內地學子心中,周星弛已被捧為「後現代解構大師」。

之後,許許多多的人四處收集他參演的作品分析他的喜劇,為他曾經不被金像獎肯定的表演風格著迷,將他一部又一部電影的台詞背得滾瓜爛熟,願意為他的各種周邊商品買單。人們狂迷周星馳,迷戀他創造的每一個喜劇橋段,就像當初豬籠城寨里的那個窮小子,不遺餘力地迷戀著李小龍。

28年過去了,從《唐山大兄》到《喜劇之王》,命運彷彿一個奇妙的回環。

周星馳終於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對李小龍的致敬。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他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喜劇之王。

2001年,在香港電影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少林足球》創下6300多萬港幣的票房,再次打破記錄。在那一年的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周星馳終於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一口氣拿下七個大獎,甚至包括一個非常特別的「青年導演獎」。可就實際情況而言,那時候,周星馳早也無需用這些獎項來證明自己。

和他有關的許多信息,都是破碎的。

關於電影,說實話,自《功夫》之後的作品,無論誠意還是水準,都一言難盡。尤其當他再也不做演員之後,更是覺得一言難盡…

據說私下裡,星爺是一個非常沉悶的人。沒有電影上映時,大家幾乎看不到跟他有關的新聞。連凌寶兒出來接受采訪,他也會不高興。一直以來,所有跟他相關的那些支離破碎的花邊,都不能讓觀眾看到他的真面目。叉少在這里,不能輕易地下結論說,星爺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雖然做了他多年粉絲,刷了他無數的電影和訪談,但我總覺得,沒人知道他真實的內心世界。

就像《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對唐牛說的:

「都讓你能猜到,那我就不是食神了!」

時光荏苒,20年彈指而過。沿著時間的坡路往回看,再是猜不透的人,有些事,也是可以確定的。1999年之前的那個周星馳,之所以能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喜劇之王,不僅僅是因為天賦和才思,也不僅僅是因為熱愛。

叉少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即便在最灰暗最孤獨的時刻,他也沒滅掉心中的希望。

就像《喜劇之王》里尹天仇與柳飄飄的對話:

「看,前面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後會很美的。」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

2019年,請將它牢牢攥在手中。

我就問你一遍,我想暗戰,無間道這些電影大家應該都認可絕對是好片吧,怎麼誇都不過分吧。那好,這些大家公認的好電影我想請問你能看多少遍不膩,每看一遍能發現多少之前沒注意的新細節?我只知道星爺的電影看了這么多年,還是看不膩,而且每次都能發現新笑點,那星爺的電影怎麼就被過譽了,我認為怎麼贊譽都不過分,因為星爺以後沒人敢說自己的作品一定比星爺的好,更別談超越了

❺ 名導也會選角失敗:張藝謀錯用劉浩存,周星馳不該用王寶強

選角是門藝術。


選得好,彼此成全,選得差,互相拖累。


演技當然重要,但只有演技,未必能演好戲。



為何她會緊張?


陳凱歌認為,顧里這個角色,並非辣目洋子的領域。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是好導演的功力。


陳凱歌對辣目洋子說,「不是所有演員,都可以擔任所有角色」。


判斷演員能否擔任角色,主要看氣質。



這里的氣質,就是身體散發的生命氣息。


張藝謀讓劉浩存演《一秒鍾》,在我看來是選角失敗的典型案例。



在影片中,劉閨女始終面臨著吃飯的困境。


她無父無母,也沒有確切證據證明有其他長輩撫養她。在這個由她為弟弟撐起一片天的小家庭中,劉閨女的生存狀態只能是——吃不飽穿不暖。


影片中也強調劉閨女飢餓的一面。


范電影請她和張九聲吃油潑面,張九聲狼吞虎咽,劉閨女忍住口水,只是舔了舔筷子。她不是不餓,而是想要把面留給弟弟。


張藝謀安排這一情節,不僅說明劉閨女對弟弟的關愛,而且暗示一碗面是劉閨女家難得一見的食物。


劉浩存演出了劉閨女飢餓的狀態,但她的戲讓人難以信服。



為何這樣說?


因為劉浩存頂著蓬亂的頭發,穿一件油污的破棉襖,而她的肌膚富有光澤,明亮清脆的嗓音,與張九聲充滿狠勁兒的鬥智斗勇,都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營養均衡的孩子。


她身上缺少窮苦孩子那種一臉菜色的精氣神。


兩年後,劉閨女搖身一變成為肌膚雪白笑靨如花的妙女郎。我們無從得知,她經歷了什麼?



劉浩存是個充滿元氣的少女,她與《一秒鍾》講述的苦難敘事是格格不入的。


為了貼近人物狀態,張譯拚命減肥,為此挨餓,各種長跑,這樣做就是讓自己的精氣神塌下來。他的戲讓人信服。


劉浩存沒有付出這樣的努力,她的角色只有窮苦少女的表面,卻沒有里子。


張藝謀在中國電影圈的地位,當然首屈一指。地位高,不代表張藝謀不會犯錯誤。


1996年,張藝謀籌拍《有話好好說》,他計劃讓侯俊傑飾演安紅。高曉松他們了解謀女郎的分量,為給侯俊傑慶祝,同學們花光一個月的生活費。


然而,侯俊傑最終沒能如願主演《有話好好說》。


因為姜文不同意。


姜文認為,侯俊傑是北京大妞兒,打小在胡同里長大,有胡同味兒。和她搭戲缺少反差。



後來張藝謀請了 時尚 的瞿穎演安紅,就是為了讓瞿穎的都市氣息和姜文身上的胡同味兒發生化學反應,提高影片的喜劇色彩。



對導演來說,演員的身體就是敘事的道具。


演員的頭和腳,都應該參與到敘事當中。


是枝裕和拍《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都找阿部寬飾演生活不如意, 情感 生活不光鮮的中年男人。


在《步履不停》中,阿部寬飾演的兒子帶一個有婚史帶娃的女人回家。母親笑意盈盈地接待他們,背後卻只給兒子兒媳准備牙刷 ,她故意忽視孫子的存在,來表達她對兒子婚姻的抗議(大家注意樹木希林的站姿,下半身暴露出她對這個小家庭的拒絕)。



《比海更深》中,阿部寬是個不成器的文學中年,妻子與他離婚,他轉行做私家偵探,備受貧窮折磨。



是枝裕和請阿部寬主演,是他在用189公分的阿部寬來暗示生活不易,即便高大魁梧如阿部寬,也會被生活壓垮。


演員的高矮胖瘦,都能傳達不同的生命氣息。好導演和好演員,懂得讓演員的身體氣質與角色形象匹配。


金巧巧說自己有公主氣質,演農民很費勁。這話遭到群嘲,但她的演戲意識,是聰明人的做派。



寧浩在訪談錄《混大成人》中提到,徐崢有都市人的氣質,不土氣。


徐崢在《夜店》中演過農民工,但都市人形象才是他的優勢。



彭浩翔拍《春嬌與志明2》,徐崢和香港出身的演員搭戲,確實協調。



總有些人對都市感有誤解 ,認為必須要高大帥氣,其實不然。


徐崢老家在上海安福路一帶,民國時期屬於法租界。這個地理位置也能看出,徐崢的祖上闊過。


徐崢的都市人形象和土氣演員搭戲,很容易產生喜劇火花。


他與農耕文明氣質濃厚的王寶強合作,《人在囧途》和《泰囧》均獲得巨大的票房成功,就是證明。



後來,徐崢請包貝爾拍《港囧》,讓人厭惡。包貝爾當然也土,但他身上的油膩氣質,讓人感覺不適。


同樣是土氣,王寶強的土氣,顯得人畜無害。


王寶強最好的角色大多是農民出身。演農村人是他的主要領域。


如果放棄這個領域,王寶強演砸的風險就會很大。


2019年,王晶做客《圓桌派》,談及《新喜劇之王2》,認為周星馳不該用王寶強。



在《新喜劇之王》中,王寶強飾演脾氣臭的過氣明星,讓人感覺不適。


周星馳說他選王寶強,因為寶強有龍套經驗。


這話的邏輯是有問題的,演過龍套,不代表能演好龍套角色。



我曾經寫過長文,分析過王寶強的土氣有一種憨厚朴實的質地。讓他演各種耍大牌的過氣明星,是與他本人氣質相左的行為,容易遭人討厭。


王寶強在《唐人街探案》系列中的角色,也有這個毛病,裝瘋賣傻和單純朴實不是一回事兒,他在劇中帶著鄉音的玩笑話,讓人感覺聒噪。


《唐人街探案3》豆瓣短評區,有條熱評直接點名「王寶強的裝瘋賣傻已經到了惡心的地步」。


當然,演員選角只是影視劇創作的一環,很難出現十全十美的選角。


近日大爆的《山河令》,我每次追更的時候,看到周子舒,總感覺有點奇怪。


仔細看他的眼睛,才發現他有一雙荔枝眼。



通常來講,荔枝眼給人一種可愛純真的觀感。有荔枝眼型的女星,適合扮演傻白甜,比如早期的趙麗穎和早期的林心如。


原本以為這是我的個人偏見。


在《山河令》的豆瓣小組也看到高贊評論,談到他的眼型對角色的影響,「眼睛圓圓的有點大,嚴肅的時候不自覺就感覺瞪眼了」。



看到這樣的分析 ,我還真無力反駁。

❻ 周星馳《功夫》票房4億,最大功臣卻只拿2萬,四字回應周星馳,說了什麼

周星馳和他的偶像李小龍一樣,出名前十多年默默無聞,一朝成功,便一飛沖天。但是周星馳在成名的頭幾年裡,沒有人會覺得他會和李小龍一樣偉大。甚至在很多人看來,周星馳在電影圈的地位,還未必能夠有劉德華、梁朝偉高。至少後面的兩位當年已經出演了多部叫好又叫賣的文藝片。

而周星馳呢,僅僅是憑借著低俗的笑料,獲得了觀眾們的好感,由此才斬獲了創紀錄的票房。正因為大眾對周星馳的這個第一印象,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里周星馳和他的電影被冠以低俗的評價。

如果整體去審視周星馳的電影,我們又會發現這種俗氣是周星馳電影的一種表象,他先是立足於俗氣的極點,卻又在這種艱難的困境里,尋找著夢想最原始狀態的歸宿。在一個極其糟糕的環境中,周星馳努力的用光影世界尋找著人生的價值,這就是他電影最可貴而偉大的地方。

看著周星馳認真的狀態,尷尬而又故作鎮定的表情,我們是否也彷彿看到了某一時刻的自己,我們深愛著這片大地,用我們故作優雅的姿態和並不顯赫的身份。最終,我們在周星馳的電影中被自己感動,那一刻,我們從庸俗的細節里,領略到了生命的偉大。

❼ 張藝謀與周星馳的差距

從獎項來說,張藝謀勝;從群眾基礎來看,周星馳勝;從電影故事性來看,平分秋色,張藝謀的早期作品非常有厚度,故事充滿張力,後期作品稍顯空洞,形式大於內容,周星馳的電影故事一直比較優秀,論特點,周星馳的無厘頭笑翻了一代人,張藝謀的色彩令許多人沉淪,從票房來說,張藝謀開創票房上億的大片時代,周星馳的《美人魚》超三十億,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兩者的差距,因為,兩位都是大師,不需要比較。
兩位都是我愛的導演,雖然在同舞台獻技,但是我總有一種兩人不在同一個時代的疏離感,我想造成我這種疏離感的原因是兩人完全不同的電影風格以及兩人在我的關注之內從來沒有過合作。
很難評價兩人的差距,甚至在意識形態方面,兩位大師,內地與港台,各霸一方,高山仰止,只是不是知音,文化土壤完全不同。
張藝謀屬於內地精英知識分子,出學校就有獨特的美學風格(陳凱歌《黃土地》的攝影師就是張藝謀),從攝影師干到導演,多部作品提名國際大獎,說是華人之光也不為過,而周星馳跑了好多年的龍套,是從草根成長起來的,帶有濃重的江湖氣,崛起於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開創無厘頭的喜劇巔峰,具有龐大的觀眾群,稱之為一代大師也是名副其實的。

❽ 張藝謀導演說,評價電影好壞不能光看票房,不看票房看什麼

看電影本身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深刻的影響,而且是深遠的。

現在大家都在用票房來確定導演在電影界的位置,這些潛移默化的東西多多少少會對導演有影響,到底如何還是得交給觀眾來決定。

這個世界變了,我們都不再適應現在的江湖,我們太念舊。仔細的觀看老導演們近幾年的作品,特別是周星馳導演的新喜劇之王,大部分的觀眾都表示不好看,這都什麼啊,或許是星爺覺得現在老了,不符合年輕人胃口的一些東西了。我們會發現他們對故事都過於宏大,導致了影片故事線太多,太多隱喻,特別是年輕觀眾體會不到,從而影響影片的傳播。

反觀崛起的新導演的電影大多是比較符合電影市場的,當下,90後和00後已經佔到了觀影群體的50%以上,他們懂得年輕人在當今社會的生活,在思想上能夠產生共鳴。

❾ 深度講解星爺的《大話西遊》:總有一天你也會走在路上,像一條狗

1995年2月5日

對於所有香港市民來說只不過是冬日裡的普通一天,但對於周星馳來說,2月份略顯冷冽的清晨,卻足以摧毀他所有的驕傲和自信。曾經力捧他成為「港片希望」香港媒體,此時卻紛紛倒戈 批評周星馳江郎才盡。

這天早上星爺和老友偉仔一起吃早點,劉鎮偉卻忽然發現,眼前這位曾經叱吒香江的喜劇之王,此刻卻眼神閃躲坐立不安。在後來回憶這一天時,劉鎮偉曾這樣說道:

當時我內心非常難受,不是因為周星馳說了什麼,而是我看到這個樣子就明白了,周星馳的眼睛裡已經沒有了光。

同樣是1995年,43歲的劉鎮偉坐在邵氏辦公大樓里焦慮不安,此時的他正在被方逸華小姐指著鼻子大罵神經病。這位以手腕狠辣著稱的邵氏夫人,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孫悟空怎麼可以有愛情?同樣劉鎮偉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這樣一部傾盡自己所有想像力的作品,為什麼會遭遇口碑和票房的雙撲街?失敗和不甘讓他感覺到,編劇生涯以來從來沒有過的失意和彷徨。

這部讓周星馳眼睛裡沒有了光,讓劉鎮偉感到委屈和不甘的電影,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大話西遊》下集講解。

解讀港片幕後,致敬傳世經典,大家好,我是豆沙。前幾天豆沙發布了,關於《大話西遊》上集的講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1994年7月,時值《重慶森林》在香港熱映,坐在車上的星爺面對窗外的風景變幻,忽然有一句台詞閃入腦海:

如果記憶也是一個罐頭的話,我希望這個罐頭不會過期,如果一定要加一個日子的話,我希望它是一萬年…

這段台詞突然給了星爺靈感,於是在自己的新作品《大話西遊》中,他對著拿命尋愛的紫霞仙子淚眼婆娑地喃喃說道:

或許此時沉浸在愛情中的朱茵,無法理解星爺口中的那份後悔莫及,她固執地相信眼前人口中的,擁有一萬年期限的「我愛你」,正是對自己許下的海誓山盟。

但故事的結局,卻正如她在影片中為愛赴死後的台詞一般: 猜中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局。

1994年12月20日,承載了星爺轉型夢想的《月光寶盒》和《仙履奇緣》,趟過了茫茫大漠中的如刀朔風,滿懷誠意的向我們所有人款款襲來。

為了讓這部新公司的開山之作一炮而紅,星爺在香港舉行了盛大的首映禮。而在之後的幾天時間里,星爺跟劇中演員奔波於各大電影院之間。一時間鎂光閃爍 星光燦爛,而在電影上映的前2天內,香港六十家影院的總票房收入達到了530萬,略低於同期上映的成龍電影《紅番區》。本以為勝券在握的星爺,卻想不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莫測。

《月光寶盒》在經歷了最初的票房火爆後,便開始在電影市場趨於平淡。習慣了星爺無厘頭 搞笑 的影迷,在看完這部電影後紛紛吐槽:劇情凌亂看不懂 台詞密集不 搞笑 。 最終投資6000多萬的大話西遊,只拿到了5000多萬的票房收益,成立不久的星彩公司隨即宣布倒閉。

而那些曾經奉他為「喜劇之王」的媒體,此時也紛紛倒戈聲討星爺江郎才盡。面對這滿眼的嘈雜鬧市,冷暖自知的星爺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無助和惶恐,那個曾經看盡人情冷暖卻大喊努力奮斗的少年,此刻眼睛裡沒有了光….

更讓星爺感到失落的是,這一年他與朱茵的愛情路也走到了盡頭。

從《逃學威龍2》中的一吻定情,到《大話西遊》里的酒店捉JIAN,朱茵始終沒有躲過愛情保質期的魔咒。在與朱茵相戀的這些年裡,星爺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電影上,因此他忽視了太多的東西。於是他把現實生活中的那些遺憾,通過台詞和鏡頭呈現給所有世間人,然後對外界的爭議和不解獨自保持著沉默。

而朱茵卻聲淚俱下地痛訴「周星馳太花心」,並坦言周星馳不適合談戀愛,甚至在面對采訪時咬牙切齒的說道:

「不要在我面前再提到這個名字!」

曾經的男才女貌郎情妾意,卻變成了如今的形同陌路,這樣的境遇就像李宗盛在歌里唱的那樣:

舊愛的誓言,

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

就挨一個耳光,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女人香…

亦或是像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的那樣:每一個男子全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羅慧娟和朱茵就像是紅白玫瑰,卻最終都成了星爺心口上一顆永遠抹不掉的硃砂痣。至於星爺所說的 那個錯過整個人生的人,或許是娟妹、或許是朱茵、或許是莫文蔚、或許是於文鳳,亦或是他們所有人。正如 劉鎮偉在采訪時說過的那樣,周星馳誰都愛,但他最愛的還是自己。

於是在2017年《西遊·伏魔篇》里,他借唐僧的嘴這樣說過:有過痛苦,方知眾生痛苦;有過執著,放下執著;有過牽掛,了無牽掛。而後又讓舒淇在《一生所愛》中這樣唱道:

從前直到現在,愛還在,願去等你漂泊,白雲外…

是啊,愛一直在,但星爺卻早已失去了愛一個人的能力。於是他選擇了一個人,用餘生去品嘗這世間所有的遺憾和苦楚。

在豆沙上一個作品中,有一位網友這樣留言道:紫霞喜歡至尊寶,至尊寶喜歡白晶晶,白晶晶喜歡齊天大聖,齊天大聖喜歡紫霞。你以為齊天大聖和至尊寶是一個人,但是他們相差了500年,一切都對,除了時間不對。想要救紫霞就必須打敗牛魔王,想要打敗牛魔王就必須要變成孫悟空,想要變成孫悟空就必須忘掉七情六慾,從此不能再有半點沾染。

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想自由地和心愛之人在一起必須要事業有成,想要事業有成就必須要拋棄天真戴上面具,當你變得有能力給心愛之人一切時,卻發現找不回最初的自己,亦失去了愛的能力…

寫到這里 豆沙忽然想起整部《大話西遊》 幾乎沒有臟話。 但當牛魔王刺死紫霞,至尊寶掄圓鐵棒砸過去時,喊得卻是我CAO,而後緊跟著的便是我要你的命!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牛魔王要了至尊寶的命。

此刻豆沙多想讓時間重新回到電影開始那一刻,紫霞仙子撐著一支長蒿,穿過已經枯萎的蘆葦盪,河水一波波的散開,碰到一根根蘆葦後,又再次散向遠方,捲起讓人心動的漣漪。手持紫青寶劍,腕帶紫金鈴鐺的紫霞仙子,在《蘆葦盪》的輕聲漫語中,從我們所有人單薄的青春里打馬而過。

穿過蘆葦盪,穿過大漠沙,穿過俗世命運的悲喜和無常,在夕陽西下的城樓上,與至尊寶來一場永不分離的愛戀。

這是紫霞仙子的畢生所願,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少年無望。

再來說一下電影的幕後配樂,劇中紫霞仙子出場時這段插曲《蘆葦盪》,正是出自於西影廠的頂級配樂大腕兒趙季平,雖然這段明媚憂傷的插曲如今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心頭摯愛,但當年這位曾為張藝謀的《紅高粱》、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做過配樂工作的趙老師在完成電影配樂工作後,卻要求不要在影片工作人員報幕中出現自己的名字。

原來當初為了能夠讓配樂更符合電影情景風格,趙老師曾跑到片場去尋找靈感。當他來到現場時,正好趕上春十三娘大戰牛魔王,在掛滿各種血紅內臟器官的現場看完幾場戲後,趙季平感覺完全看不懂,甚至有些荒謬。於是他認定這是一部爛片, 但出於敬業精神和職業操守,趙季平只好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配樂工作後,要求製片方不要在電影中署名。

正如趙季平對於電影的不看好一樣,那一年的影迷同樣對這部星爺的創新之作感到失望,這讓一向自負的星爺感到絕望。但骨子裡從不服輸的星爺再次找到劉鎮偉,想要拍一部《回魂夜》來翻身,但結果也是事與願違。1600萬的票房成績讓周星馳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而劉鎮偉也在一片叫罵聲中,中斷合同賠付違約金,離開香港這片是非之地 遠赴大洋彼岸的加拿大。

那時候深陷低谷的星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部讓自己虧到傾家盪產的《大話西遊》,在上映2年後卻在北京電影學院徹底火了…

1996年 大話西遊以VCD的形式在北京電影學院放映,電影的迴旋式結構和充滿浪漫氣息的台詞,讓所有的北影學生如痴如醉。他們反復咀嚼影片中的每一句台詞,並在這些台詞中品出了各種深意。

很快,大話西遊文化和大話西遊句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內地迅速躥紅。以這樣的方式再次走紅,這完全出乎了星爺和劉鎮偉的想像,他們兩個人一起把電影重新看了無數遍,卻始終無法參透內地影迷的喜好密碼。

而當年那些少年學子如今早已長大成熟,在品嘗到 社會 的酸辣苦楚和愛情的百轉千回後,對這部電影更是感同身受到愛不釋手。於是當大話西遊在2014年重映時,人們紛紛涌進電影院,用110分鍾的時間去彌補當年欠星爺的那張電影票

或許我們每個喜歡大話西遊的人,從這部作品中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人生,看到的是一個反叛男孩到成熟男人的蛻變過程。而成熟往往是一個很痛的詞,它不一定得到,卻一定會失去。

失去舊日所愛,失去稜角分明,在金箍當頭西天取經時,仍然忍不住回望夕陽下、城樓上的欲說還休。

如果有一天 讓你心動的再也感動不了你,讓你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讓你悲傷的再也不能讓你流淚。你便會明白這往日時光,這眼前生活給了你什麼,而你為了成長又付出些什麼?

此時你是否會跟豆沙一樣想起影片最後這樣一句話:

那個人樣子好怪啊,我也看到了,他好像條狗啊...

是啊,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走在路上,像一條狗....

致敬星爺和我們成長路上那些遺憾和失去,或許這個世界對星爺最大的不理解,就是人們把《大話西遊》定義為愛情喜劇。

❿ 從導演的角度看,張藝謀和周星馳哪個拍的電影更有藝術

周星弛!!!!!!!!!!!!!!!!!!!!!!!!!!!!!!!!!!!!!!!!!!!!!!!!!!!!!!!!!!!!!!!!!!!!!!!!!!!!!!!!!!!!!!!!!!!!!!!!!!!!!!!!!!!!!!!!!!!!!!!!!!!!!!!!!!!!!!!!!!!!!!!!!!!!!!!!!!!!!!!!!!!!!!!!!!!!!!!!!!!!!!!!!!!!!!!!!!!!!!!!!!!!!!!!!!!

閱讀全文

與張藝謀談周星馳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夏天的雪的電影怎麼看 瀏覽:240
一部跑得很快的印度搞笑電影 瀏覽:467
家的電影院 瀏覽:764
揭陽巢匯電影院 瀏覽:950
世界電影史上1927年第一部 瀏覽:122
電影新鐵血戰士2018免費完整版 瀏覽:629
2016年兒童微電影 瀏覽:529
2018年熊大熊二電影 瀏覽:584
動物復仇人類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60
小時候的印度電影 瀏覽:627
我想看賽爾號大電影六 瀏覽:391
二龍湖浩哥推薦的電影 瀏覽:155
初中女主角的電影 瀏覽:228
怎麼還有電影 瀏覽:848
手機倫理電影在2017韓國免 瀏覽:619
衡陽哪個電影院上映 瀏覽:153
電信寬頻電視怎麼搜電影很難 瀏覽:487
pr怎麼導出電影的視頻格式 瀏覽:262
經常在華語電影日本男演員 瀏覽:95
楊冪演的古裝玄幻電影有哪些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