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半音電影導演

半音電影導演

發布時間:2022-05-01 20:39:11

Ⅰ 《海上鋼琴師》 主演是鋼琴家嗎

《海上鋼琴師》主演是專業的演員,並不是鋼琴家!

《海上鋼琴師》
2003年06月06日19:31:45
原文片名: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英文譯名:The Legend of 1900
中文譯名:海上鋼琴師-台/聲光伴我飛-港/1900傳奇
編劇:朱塞佩·托納托雷Giuseppe Tornatore/Alessandro Baricco
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Giuseppe Tornatore
主演:蒂姆·羅斯Tim Roth 飾 千九/1900
普魯特·泰勒·文斯Pruitt Taylor Vince 飾 Max Tooney
梅蘭妮·蒂埃里Mélanie Thierry 飾 女孩
類型:劇情/音樂 級別:R級(粗口)
片長:125分鍾 國家:義大利 語言:英語
發行:Fine Line Features(美)
上映日期:1998年10月28日-意/1998年12月25日-美
榮獲1999年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1900與JAZZ大師Jelly較量的最後一場,他瘋狂的彈奏使在場所有觀眾瞬間凝固。起身,Tim Roth優雅的拈起煙卷在熾熱的鋼琴弦上觸燃,插到已經完全呆住的Jelly口中:「給你抽,我不抽煙。」那精彩的一幕印象無比深刻,確定就是這部電影!

Tim Roth(14 May 1961,London, England, UK) 蒂姆·羅斯 著名的演員

本名:Timothy Simon Smith
出生地:倫敦,英國
生日:1961年5月14日
身高:5英尺7英寸(約170cm)
頭發顏色:金色
眼睛顏色:灰綠色
父:Ernie(已故)記者
母: Anne 風景畫家
姐:Jill 記者
前女友: Lori Baker(?-1988) 英
妻子: Nikki Butler(1993.1-) 美 服裝/首飾設計師
子:Jack Earnest 1984 (與Lori Baker)
Timothy Hunter 1995.5.4(與Nikki Butler)
Micheal Cormac 1997.1.5(與Nikki Butler)
愛好:抽煙,喝酒,看書,shooting pool(一種類似檯球的賭博活動,但Tim說他「只賭啤酒」)
現住地: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

作品年表

劍俠雄心 The Musketeer (2001)
人猿星球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 (1998)
說謊游戲 Deceiver (1997)
落水狗 Reservoir Dogs (1992)

Ⅱ 七里香的數字簡譜!

數字簡譜:

(2)半音電影導演擴展閱讀

《七里香》和《東風破》比同樣是在弦樂鋪墊下的淺唱,同樣是被中國的古典風情冠了名,但《七里香》少了遲暮,多的是時過境遷後的懷念,有一份收獲的心情。周傑倫對《七里香》專輯的音樂充滿自信,希望聽眾把注意力集中到音樂上,於是將專輯定位為回歸音樂的純粹,並以主打歌《七里香》作為專輯的名稱。

周傑倫包辦了《七里香》所有歌曲的作曲,方文山則創作了整張專輯一半歌曲的歌詞,其餘歌曲的歌詞創作由黃俊郎、宋健彰、劉畊宏、周傑倫完成。

Ⅲ 高宇陽的演藝經歷

2010年10月20日,由第十二屆全國人像攝影藝術大展組委會、《母子健康》雜志聯合主辦、新浪親子頻道獨家網路支持的「全國兒童人像攝影大賽《母子健康》全國模特寶寶征選-北京站」,榮獲母子健康《模特寶寶》。
2010年12月23日,當天新京報對高宇陽和兩位小朋友有具體描述,
2010年12月18日,在新京報和京探網舉辦,網路貼吧承辦的超級寶寶大賽中榮獲:《優秀寶寶》稱號 2011年8月13日,參加央視10套《健康之路》錄制
2011年10月15日,參加衛生部和舒膚佳研究院主辦的:全球第四屆洗手日,並和著名演員、舒膚佳健康大使海清,在現場做游戲;
2011年11月15日,參加湖北衛視《今晚我當家》欄目錄制,並在現場表演了邁克爾傑克遜的舞蹈;
2011年11月25日,錄制央視少兒頻道「快樂大巴」欄目,模仿邁克爾舞蹈; 2012年03月23日,錄制央視電影頻道《愛猜電影》欄目;
2012年03月24日,參加新浪樂居會公益演出活動,現場帶領小朋友們模仿邁克爾舞蹈;
2012年04月13日,錄制卡酷衛視《幼樂園》欄目;
2012年04月16日,央視一套《分秒必爭》欄目;
2012年04月26-28日,錄制中國教育1台《動漫劇場》、開心周末」欄目;
2012年05月13日,陽陽參加卡酷七色光全明星比賽,獲得第三名榮譽;
2012年05月16日,陽陽參加北京國際道路運輸展覽會;
2012年05月22日,陽陽錄制卡酷《游樂園》欄目,六一特別節目;
2012年05月23日,陽陽錄制BTV-3《現場說法》欄目,情景劇「兒子沒走」拍攝,戲中飾演兒子郭薩薩;
2012年06月02日,陽陽錄制央視少兒頻道《周末滿天星》欄目;
2012年06月05日,陽陽錄制央視三套《非常6+1》欄目;
2012年06月21日,陽陽錄制福建東南衛視《同桌計劃》欄目;
2012年07月06日,拍攝《時尚育兒》雜志。
2012年07月07日,再次錄制
卡酷衛視《幼樂園》欄目,拍攝幾期情景劇。
2012年07月18日,陽陽錄制CNTV(央視網)「來吧!秀」欄目,現場表演rap說唱和秀街舞;
2012年08月14日,陽陽拍攝《華碩三連屏顯示器》廣告。
2012年08月21日,陽陽錄制浙江衛視《舞動好聲音》欄目,
2012年08月23日,陽陽參加平安人壽少兒家庭才藝比賽榮獲:「二等獎」
2012年10月1日,陽陽參加芝麻開門朝陽大悅城店開業走秀,現場秀街舞。
2012年11月03日,陽陽受邀請去給一個活動助演,現場表演街舞,和神曲《騎馬舞》
2012年11月23日,拍攝電影《風雲小棋王》在銀川拍攝,宇陽飾演戲中小棋王男一號:鼎子,導演:韓鳳泉 2013年1月19日,受邀請參加IBM在工體的年會,現場表演邁克舞蹈;
2013年1月28日,陽陽錄制央視十五套音樂頻道:「一起音樂吧」在現場和龔麗娜老師,演唱歌曲《忐忑》《法海你不懂愛》,和小朋友們表演情景劇:白蛇傳;
2013年03月11日,陽陽拍攝網路喜劇短片《群魔亂舞》
2013年04月15日,陽陽錄制央視音樂頻道「超級童聲」現場演唱「男子漢」;
2013年05月05日陽陽錄制卡酷衛視「雅安.愛」公益晚會,與眾多童星演唱歌曲「相信愛」;
2013年06月06日,陽陽參加鍾欣桐(阿嬌),首張國語專輯發布會,與胡彥斌和小朋友們合唱歌曲「在一起」。
2013年06月23日,陽陽和爸爸媽媽全家到上海,參加廈門衛視《老爸拼吧》欄目錄制,現場陽陽和老爸表現非常給力,齊心合力闖到了第四關。
2013年08月08日,陽陽全家錄制央視一套《加油!少年派》,現場和老爸為觀眾模仿了韓國鳥叔的騎馬舞;
2013年08月14日,陽陽錄制微電影「夢想向前」,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從小熱愛汽車,到長大後成為賽車手的故事,宇陽在裡面飾演賽車手小時候.
2013年09月08日,陽陽拍攝北廣傳媒移動電視舉辦的「北京CTD街舞大賽」宣傳片,陽陽現場還秀了街舞。
2013年11月3日宇陽錄制河北衛視《明星同樂會》欄目,這次是去當小評委,現場一起和主持人們互動聊天,還童言無忌的點評歌手(黃媽)黃綺珊老師的歌曲。2013年11月4日,宇陽拍攝游戲「武俠Q傳」宣傳片,此游戲是以短片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在戲里宇陽飾演兒子森蝶
2014年
2014年03月15日, 宇陽客串由陳曉曦執導電影《半音》,此劇非常勵志,電影向觀眾講述了一位腦癱患者與父親之間感人至深的親情,以及腦癱兒童面對不堪命運,積極樂觀生活,最終實現自己夢想的故事。電影情節不但感人,而且引發諸多思考,再次引起人們對腦癱的關注。宇陽飾演富家子弟廠長的兒子。
2014年6月24日, 宇陽再次出演《風雲小棋王》系列電影,這次是在山東泰安東平水滸影視城拍攝,宇陽繼續飾演主角:小棋王鼎子。
2014年08月5日,宇陽拍攝電視劇《酷爸俏媽》 此劇又導演丁黑指導,宇陽在劇里飾演:張小溪,是一個小霸王,在同學們眼裡是孩子頭,經常帶領孩子去干壞事。劇中還有佟麗婭、李光潔、高亞麟等老師的加盟。
2015
2015年3月22日,宇陽參加北京市通州區「首屆運河娃杯」少兒才藝比賽,榮獲少兒組舞蹈「二等獎
2015年05月06日,宇陽和老爸錄制貴州衛視《爸爸請回答》欄目,現場和老爸的精彩表現贏得了陣陣掌聲。

Ⅳ 電影《半音》後面的鋼琴曲是什麼

最後的彩虹(電影《半音》主題曲)歌詞
舒鳴 - 最後的彩虹

我的世界 殘缺的一頁
演奏那渴望奔跑的一天

窗外的世界 嚮往的世界裡
是否能聽見我腳下的黑鍵

經歷的冷眼 不屑的笑臉
還留下我被束縛在自卑裡面

我想我最後 最後 最後
最後沖破那片烏雲間
讓我遨遊完美的天空
我想我最後 最後 最後
最後我終將會抓住那片彩虹

我的幸福 是那麼模糊
眼淚掉下來換來是孤獨
黑鍵上的舞步
一個腳趾在跳舞
沉醉在音符任憑多辛苦
自卑的束縛 學會不在乎
我會微笑的面對之後的旅途
我想我最後 最後 最後
最後沖破那片烏雲間
讓我遨遊完美的天空
我想我最後 最後 最後
最後我終將會抓住那片彩虹

我想我最後 最後 最後
最後沖破那片烏雲間
讓我遨遊完美的天空
我想我最後 最後 最後
最後我終將會抓住那片彩虹
最後我終將會抓住那片彩虹

Ⅳ 什麼樣的音樂叫爵士

如果單從「JAZZ」這個英文單詞的漢語音譯「爵士」來看,許多不明就裡的中國人往往會把爵士樂當成是一種高雅,完全屬於上流社會的音樂,其實並不盡然。這種以大段即興演奏為標桿的音樂,事實上與美國的黑人文化密不可分,首先,「爵士」的發源地,就是美國南部新奧爾良的黑人聚集區,而早期生活在那裡,倍受白人奴役的非裔黑人的生活經驗,則是爵士樂最早的靈感來源。

發端於19世紀末,帶有黑人文化特色的早期爵士樂,在一開始就給白人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同時有相當一部分白人音樂家加入到其中,將古典音樂的元素揉入爵士樂中,從而豐富了這種新興的音樂類型。

大樂隊

在1920年代,爵士樂在美國,甚至歐洲開始推廣開來,成為那個時代的主要流行的音樂。如今我們在《棉花俱樂部》,或者是《美國往事》這類描寫美國社會1920年代的影片中,大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在只有白人進出的俱樂部或高檔餐廳里,黑白混雜,十人左右編制的大樂隊歡快地演奏著爵士樂。這種被稱為「大樂隊(Big Band)」風格的爵士樂在1930年代最為鼎盛,著名的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書包嘴」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Satchmo」Armstrong )和貝西伯爵(Count Baise)是這種爵士樂風的代表;

搖擺樂

如果說1920年代是爵士樂的襁褓期,那麼到1930年代開始逐漸盛行的「搖擺樂(Swing)」則拉開了爵士流行的序幕。這種帶有黑人風格,活力充沛,熱力十足的音樂,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以伴舞為主要職能的爵士樂。其代表人物便是有「搖擺之王」之稱的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

波普樂

而在「搖擺樂」之後,爵士樂又經歷了1940年代追求高超的以和弦演奏為基礎做即興演奏的「波普樂(BEBOP)」,「波普樂」使爵士樂脫離了流行音樂和跳舞音樂,將其抬高到更高的藝術層次,「波普樂」的代表人物是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和「暈眩」吉萊斯皮(「Dizzy」Gillespie)。

冷爵士

接著是1950年代以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和比爾-埃文思(Bill Evans)以及來自西海岸的查特-貝克(Chet Baker)為代表的沉靜,舒緩,清涼的「冷爵士(COOL JAZZ)」。

硬波普

如果說風格內斂的「冷爵士」是對「波普樂」的一種疏離,那麼1960年代的「硬波普(HARD BOP)」則是對這種疏離的強勁反擊,這種粗糙,節奏強勁的音樂重塑了「波普樂」的火熱感覺。而其開創者亞特-布雷基(Art Blakey)和他的「爵士信使(Jazz Messengers)」樂隊則是「硬波普」的最高統帥。

新浪潮電影與爵士樂

自由爵士

隨著爵士樂的不斷演進,變化爵士樂變得越來越復雜。1960年,一向以風格怪異著稱的中音薩克斯手歐內特-科爾曼(Ornette Coleman)發行了專輯「自由的爵士(Free Jazz)」給在節拍上和調性上毫無規則可循的新的爵士風潮下了「自由」的定義。由此這種難以歸類的爵士風格被冠以了「自由爵士(Free Jazz)」的名號。「自由爵士」最難的特點在於它要籍音樂的復雜結構去尋求精神與靈魂上的自由和解放。這也是為什麼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埃里克-多非(Eric Dolphy),和約翰-宗(John Zorn)會成為爵士樂壇瑰寶的原因之一。

融合

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在搖滾樂盛行的巨大沖擊下,漸遭冷落的爵士樂手們不得不拋棄原有的爵士傳統和羈絆,轉而尋找新的音樂方向。幾位頗具前瞻性的樂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荷比-漢考克(Hebbie Hancock),奇克-科瑞爾(ChickKorea)等大刀闊斧地將搖滾樂的因子加入到爵士樂里,再融合其它各種樂風開創出一種「融合(FUSION)」的樂風。



爵士樂發展到現在,就像這種音樂本身代表的自由解放精神一樣,還在不斷地在探索更立體的思維空間,以及變化出更多姿多彩的面貌。而這也正是爵士樂最引人入勝的地方。直接面對爵士樂對靈魂的挑逗,那是生命中的一種享受。

1,主持人:

差不多和電影同時誕生的「爵士」。如今,它已經作為美國,甚至是全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而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對於生活在東方的我們來說,似乎還與「爵士」,這一西方文化的舶來品之間有著一定的隔閡,許多人對於爵士樂還如同霧里看花。但其實,它已經悄悄地,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只要你留心,你就會發現「爵士」已經是無處不在。我們每天收聽,收看的廣播,電視,廣告,尤其是還有我們熱愛的電影中,都可以找到「爵士」的影子。

片頭:出字幕——爵色魅影(ALL THAT JAZZ)

好萊塢電影中的爵士樂

——It Had To Be You《當哈利遇上莎莉》不只是部電影,而且是個文化現象。從此,好萊塢多了個愛情輕喜劇女神梅格-萊恩;此外,所有這類的電影都再也少不了優美的爵士情歌。這首曲子說的是一種現代男女最了解的心情,在千百回尋覓之後,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不正站著一個人。

——It Never Entered My Mind邁爾斯-戴維斯給「漂亮女人」的獻禮。《落跑新娘》中,茱莉亞-羅伯茲用它,作為不再逃跑的誓言。

——Over The Rainbow 從《綠野仙蹤》上演之後,這首曲子就代表了一種心情,一種想要求得幸福的心情。於是,在《變臉》里,當約翰-屈伏塔又變回真正的自我,跑回摯愛家人身邊時,導演吳宇森選用的也是這首曲子。好的歌曲能訴說一個好故事,這首曲子卻不知已經訴說了多少故事。

——Makin' Whoopee 它本來是1928年完成的舞台劇《Whoopee》中的冠軍歌曲,歌名「Makin『' Whoopee」代表著喝酒喧嘩之意。在《一曲相思情未了》中它被米歇爾-菲佛演繹過;在往返於紐約、巴黎和威尼斯拍攝的伍迪-艾倫導演的歌舞片《人人都說我愛你》中,也因為這首歌,將在醫院中的情節處理得更為愉悅,且把愛情的情緒很自然且浪漫地引出來了。

——Sway《Dark City》是1998年上映過的最陰森的科幻電影,畫面極其詭麗,搭配這首老時代的歌曲又讓科幻電影的配樂進入一種新的層次。由50年代最著名的爵士女伶、演員茱莉-倫敦演唱。

——Minor Swing這是《駭客任務》的插曲,這部成功塑造未來意識形態的科幻經典也用上了爵士樂。

——James Bond Theme/Mission Impossible前者是《007》的主題曲,後者是《碟中諜》的主題曲,這兩部動作片的經典就不用多說了。值得介紹的是它們的作者,前者是Leroy Holmes,後者是Billy May,這兩位都是少數倖存的美國爵士大樂團的指揮與編曲者。

2,主持人:

對於我們中國的觀眾來說,提到爵士樂有一部電影不能不說,因為許多喜歡音樂的朋友正是因為這部電影而愛上爵士樂的。這就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在電影《花樣年華》中,由耐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所演唱的三首歌,使許多人第一次接觸到了這位有著傳奇經歷的爵士歌王,並在喜歡上他那充滿男性魅力的不朽歌聲同時,也帶我們回到了1960年代的香港。在1960年代風靡香港的耐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不但是王家衛母親的最愛,同時對王家衛影響頗深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他的小說《太陽以西,國境以南》中也將耐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作為了小說的背景音樂。

《花樣年華》——「耐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

字幕:耐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介紹:

生卒年:1917-1965

專長:歌唱,鋼琴

樂風:搖擺樂,跳躍藍調

出生地:美國蒙哥馬利

作為出色的爵士鋼琴演奏家的耐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讓如今的更多人記住的是他那溫暖而醉人的歌聲。

對於看過電影《花樣年華》的觀眾朋友來說,一定會記得那伴隨著張曼玉一款款旗袍搖曳出場的歌曲吧。

相信你也不會忘記當梁朝偉離開「2046」的房間時,背景音樂傳出的那一句拉丁歌詞——也許,也許——

在人聲與樂聲嘎然而止的空間里,想必是在堅毅的心靈也會起上一點波瀾吧。而這是因為王家衛,也是因為耐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

在電影里,耐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的三首歌, 是王家衛母親的摯愛,我們可以想像由六十年代的收音機中傳出來,在當年是怎樣的一番情調!

王家衛說過——音樂是電影的一種氛圍

憑借《親愛日記》而獲得1994年嘎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南尼-莫瑞提(NANNI MORETTI)在這部他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影片中,一邊騎著機車在羅馬閑逛,一邊不斷地喃喃自語,甚而高談闊論。

在影片中最經典的一個片段里,百感交集的他騎著機車去尋找導演帕索里尼被暗殺的地點。在這個整整五分鍾的段落里,沒有任何言語,攝影機遠遠地跟在主人公的身後,略過羅馬略顯蕭瑟的景色,這時候導演莫瑞提,用爵士鋼琴大師凱斯-嘉瑞特(KEITH JARRETT)的經典鋼琴獨奏來映襯主人公的哀戚之情。導演聰明而精準的選曲,在這勝過了千言萬語。

3,主持人:

因為電影而喜歡上了爵士,又因為喜歡爵士而去尋找它的出處——演奏者,詞曲作者-——然後篩邊搭網地又多喜歡上了一些人和他們的作品——之後又在電影中發現了他們。如此循環下去,樂此不疲。慢慢地爵士也就成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慢慢地,當你一旦在某部電影中發現那些你所熟悉的人名和旋律時你就會為之激動,陶醉,有時甚至是情難自禁。從而對這部電影就有了特殊的偏好。而電影《天才雷普利》就是能讓人有如此感覺的一部。

《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 RIPLIE》)——

片段:《我有趣的情人節》(《My Funny Valentine》)

電影中這首由劇中演員馬特-達蒙,裘德-洛和蓋-貝克領銜的四重奏樂團共同演繹的《My Funny Valentine》——《我有趣的情人節》是被許多爵士歌手翻唱多次的經典作品。其中,尤以馬特-達蒙所模仿的查特-貝克的演繹最為著名。

字幕:查特-貝克(Chet Baker)介紹:

音樂:(查特-貝克的原因重現——CD)

生卒年:1929-1988

專長:小號,歌唱

樂風:冷爵士(COOL JAZZ),西海岸爵士(WEST COAST JAZZ)

出生地:美國耶魯

作為1950年代,美國西海岸冷爵士代表人物的查特-貝克,曾經是迷倒萬千樂迷的帥哥。

冷漠,叛逆,身染毒癮而不能自拔,幽暗的小號和低吟的淺唱不加任何修飾,輕描淡寫,直白坦誠,宛如查特-貝克由內而發的幽幽氣質。

在影片《天才雷普利》中,除了查特-貝克,還有像邁爾斯-戴維斯,查理-帕克,吉萊斯皮這樣的爵士樂大師的精彩力作,結合電影1950年代的故事背景,讓人沉浸在一種悠悠的復古情緒中。

由曾經電影拍攝過《英國病人》的著名導演安東尼-明格拉拍攝的《天才雷普利》是改編於作家帕特里西亞-海爾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的小說。

碧藍的海水,燦爛而又溫暖的陽光,田園詩般秀麗的風景,相映的鵝卵石街道和古羅馬建築,出現在影片中的義大利,出現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小鎮納波里,出現在羅馬和威尼斯。而在這一幅幅如畫的景色中,再融入絕對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這些元素是不是已經足以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這對於向來以關注作品裡的每一個元素而聞名的安東尼-明格拉來說,還不夠。安東尼巧秒地利用原著中的時代背景,創造性地使爵士成為了影片敘事的重要情節元素。在原著中由裘德-洛扮演的紈絝子弟迪齊是一個畫家,但安東尼-明格拉卻給他改頭換面,讓迪齊成為了一名狂熱的爵士樂迷。

而也因此,使得導演有了充分的空間為電影配上一首首或令人狂熱,或令人迷醉的的爵士作品。

影片開始的音樂並非爵士,而是由愛爾蘭著名的女歌手希尼德-奧康娜演唱的帶有古典韻味的民謠作品。這表明了彈奏鋼琴的窮小子雷普利的音樂口味和性格特點。

同期:(兩人對話)

而當通過冒充迪齊普林斯頓大學同學的雷普利取得迪齊的父親,富商格林利夫的信任,並委託他去義大利將自己不學無術的兒子迪齊勸回美國時。頗有心計的雷普利為了能順利地接近迪齊,開始狂聽爵士樂。

同期:

雷普利來到迪齊所在的義大利海濱小鎮納波利,一開始迪齊對自稱自己大學同學的雷普利愛搭不理。

當雷普利設計,假惺惺來跟迪齊和其女友告別時,故意將提前准備好的爵士唱片撒在地上時。迪齊一下改變了對雷普利的態度。

同期:

由於共同的愛好,再加上雷普利的審時度勢和巧言辭令。很快,雷普利就成為了迪齊朝夕相處的好朋友。

同期:(雷普利穿迪齊的衣服被迪齊發現)

雖然有時雷普利會露出馬腳,但毫無戒心的迪齊還是讓他陪自己一起到義大利北部的聖-雷姆參加在那舉行的爵士音樂節。

同期:(兩人在聖雷姆音樂節上的對話)

第二天,兩人駕船出海,在船上發生了爭吵。

同期:

當迪齊死後,雷普利便取爾代之,冒充迪齊。而作為影片中敘事元素的音樂,由此便不再是迪齊所喜歡的爵士。

同期:

當影片近結尾處,迪齊的父親來到威尼斯詢問兒子死因的真相。看到有人在吹奏薩克斯,一下變得怒不可惡,因為這讓他想起了自己不爭氣的兒子。

4,主持人:

在大多數與爵士有關的電影中,爵士往往只是作為影片敘事的背景,或是手段,而很少作為敘事的主體。所以還不能被稱之為爵士電影。由著名的硬漢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於1986年導演的影片《鳥》,由於其誠摯地再現了偉大的爵士樂手查理-帕克的爵士生活,而被許多爵士樂迷稱譽為上世紀最偉大的爵士電影之一。

《鳥》(《BIRD》)——「『鳥』查理-帕克(Charlie 『Bird』Parker)」

字幕:「鳥」查理-帕克(Charlie 「Bird」 Parker)介紹:

生卒年:1920-1955

專長:中音,次中音薩克斯

樂風:波普(BEBOP),大樂隊(BIGBAND)

出生地:美國堪薩斯

由酷愛爵士樂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攝的電影《鳥》,以偉大的波普樂手查理-帕克的一生沉浮為藍本,刻劃了這位不到35歲就英年早逝的傳奇爵士音樂家內心的瘋狂,脆弱,創痛,直至最後的崩潰。

影片開場的《Lester Leaps In》

影片《鳥》,採用了大量查理-帕克曾經演奏過的波普風格的爵士樂,並對其進行了重新的演繹。而因此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當然,對於一部描寫查理-帕克的電影而言,音樂,決不僅是起到情緒催化劑的作用,它還是導演用來刻劃查理-帕克本人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影片中,所有的薩克斯演奏,除了個別的部分是由樂手查爾斯-邁克弗森(Charles McPherson)擔任外,其餘均是查理-帕克本人的原音重現。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音樂總監蘭尼-尼豪斯(Lennie Niehaus),利用錄音室技術分離出查理-帕克早期許多精彩的即興長篇,作為影片中的查理-帕克,演奏時的配樂。

在影片《鳥》中,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將許多爵士樂迷熟知的,關於查理-帕克的傳奇經歷都融入到了影片中。

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城的查理-帕克,14歲時出於對音樂的痴迷而離開學校。1939年,查理-帕克來到爵士樂手雲集的紐約,因為在這里,夜間眾多的俱樂部給爵士樂手們提供了大量的演奏機會。而剛剛出道的查理-帕克一開始就在紐約52街的雷諾俱樂部載了個跟頭。

同期:

由於荒腔走板的演出,而受到貝西伯爵(Count-Basie)樂團的鼓手羞辱的查理-帕克,經過勤學苦練並憑著超人的音樂天賦,很快就在紐約的爵士圈內嶄露頭角,並贏得了一個漂亮的綽號——「鳥」。

同期:

在這個時期,查理-帕克結識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綽號「暈眩」的小號手吉萊斯皮。

同期:(查理-帕克與吉萊斯皮的友誼)

在查理-帕克和吉萊斯皮合作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們攜手開創了在爵士樂史上被稱為波普(Bebop)的全新風格,為爵士樂打開了一扇門。

像1940年代的大多數爵士樂手一樣,查理-帕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吸毒,後來又以酗酒來抵擋毒品的誘惑,然而卻自虐地墜入更深的煉獄。

同期:

在與吉萊斯皮的洛杉磯之行的演出中,查理-帕克經常因為招惹毒品而遲到。

同期:

由於,當時美國西部的人們,一時還不能接受這種全新的爵士樂風,使得查理-帕克和吉萊斯皮在洛杉磯的演出,最後以失意告終。

查理-帕克脆弱的神經崩潰了。

同期:

1951年,他被調銷在紐約演出,即使是在新落成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俱樂部。不得已,唱片公司安排他赴歐演出。

同期:

來到巴黎的查理-帕克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同期:

查理-帕克沒有像其他爵士樂手一樣在歐洲久留。他毅然回到了大洋彼岸的紐約。回到美國的查理-帕克在??女士的幫助下恢復了在紐約的演出資格,並舉行了幾場經典的演出和錄音。但不久,由於其深陷的毒癮和愛玩火的性格,再次給他招來了厄運。

同期:

事業不順,再加上喪女之痛,查理-帕克在1954年曾先後兩次嘗試自殺。

同期:

1955年的一個雨夜,在給他事業上給予極大幫助的??女士家裡,命運之神最終使他得償所願。

由於常年受毒品和酒精的侵淫,死時不到35歲的查理-帕克,看上去就像是60多歲的老頭。

最末深具總結意味的《Parker`s Mood》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他一生熱愛爵士樂的熱情,在這部向查理-帕克致敬的影片中,向人們詮釋了爵士是如何與一個人的生命緊密相聯的。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爵士帶給脆弱的查理-帕克,更多的時候,是痛苦與不堪,但那種因爵士而點燃的生命熱情是讓我們揮之不去的。就讓我們以爵士的名義記住這個名字——「BIRD」。

5,主持人:

與代表西方青年文化的「搖滾」相比,同為西方文化舶來品的「爵士」讓許多人都覺得似曾相識,但其具體的面目卻又是那麼的模糊。爵士樂即不象搖滾樂那麼直接,也不象古典音樂那麼嚴肅,它好像只是在那些似乎是無章可循的音符中,表達著音符背後或隱或現,無以名狀的情感,可有時候,卻又不只於此。

很多人也許都有過類似的問題——「到底什麼樣的音樂叫爵士樂?」;「爵士樂為什麼聽起來顯得那麼讓人難以琢磨?」;「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對這種不知所雲的音樂如此津津樂道?」等等——而這,也許正是「爵士」的秘密。當你通過耳朵和心靈反復的聆聽,一步一步,慢慢尋找到這些秘密的真相時,那時侯,也許「爵士」就真真地融入了你的生活,進入了你的生命。

Ⅵ 《我的影子在奔跑》首映,近幾年有哪些關愛弱勢群體的溫暖感人的電影

1月13日下午,方剛亮導演的電影作品《我的影子在奔跑》在北京舉行了全球首映禮。

近幾年關愛弱勢群體的溫暖感人的電影有:《海洋天堂》、《有一天》、《最愛》等。


《海洋天堂》是一部關愛自閉症人群的公益影片,由薛曉路執導,李連傑、文章、桂綸鎂、高圓圓、董勇、朱媛媛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感人故事,影片以一個獨特的視角展示了父子真情,真實的情感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內心最深處的情感線。

影片中身染艾滋病的男女主角從相憐、相依到相愛,在這段不被祝福的感情中兩人用生命證明了愛情的尊嚴。影片展現了艾滋病患者這個特殊的群體殘酷的生存狀態,也表達了「反對歧視,關愛生命」的大主題。


以上幾部電影都是以弱勢群體為題材的電影,同時也呼籲大家:反對歧視,關愛弱勢群體。

Ⅶ 求 半音 電影片尾曲,歌詞是,我的世界,殘缺了一頁,鏈接也可以,在線!等急

歌名:最後的彩虹
作詞:舒鳴
作曲:舒鳴
演唱:舒鳴[1]

我的世界,殘缺的一頁,演奏那渴望奔跑的一天
窗外的世界,嚮往的世界裡,是否能聽見我腳下的黑鍵
經歷的冷眼,不屑的笑臉,還留下我被束縛在自卑裡面
我想我最後、最後、最後、最後沖破那片烏雲間讓我遨遊完美的天空
我想我最後、最後、最後、最後我終將會抓住那片彩虹
我的幸福 是那麼模糊 眼淚掉下來換來是孤獨
黑鍵上的舞步 一個腳趾在跳舞 沉醉在音符任憑多辛苦
自卑的束縛,學會不在乎,我會微笑的面對之後的旅途[1

Ⅷ The Crave是什麼大調的鋼琴曲

《The Crave》為《海上鋼琴師》中的插曲,著名爵士曲目,還被作為CCTV10人物欄目的片頭曲,曲作者為美國爵士樂作曲家、鋼琴家Jelly Roll Morton。
《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

《The Crave》不是大調樂曲,是小調樂曲。樂曲是一個降號的降號調。一個降號的大調是F大調,其關系小調是D和聲小調。此曲的主音為「re」,且第七級音升高半音(和聲小調的明顯特徵即第七級音升高半音)。因此,這首鋼琴曲不是F大調,而是D和聲小調。

閱讀全文

與半音電影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絕版電影哪裡買 瀏覽:367
怎樣在微信上買電影票 瀏覽:254
屋大維的所有電影 瀏覽:42
微電影感人愛情 瀏覽:336
我的母親3韓國電影 瀏覽:796
印度拍電影的時候用英語說話 瀏覽:813
豬八戒免費電影網 瀏覽:716
陳坤和劉德華合作的電影 瀏覽:108
女主電影推薦 瀏覽:645
一個美國女孩奮斗的電影 瀏覽:837
賀歲片電影推薦前十名 瀏覽:789
哪裡可以買小電影網盤 瀏覽:971
成龍電影帕傑羅音樂 瀏覽:412
推薦看電影的網 瀏覽:761
武漢哪裡可以免費觀看中國電影 瀏覽:797
2017年好看的華語電影排名 瀏覽:613
電影視頻資源哪裡找的 瀏覽:769
5歲娃可以帶3D眼鏡看電影嗎 瀏覽:909
酷炫動作電影 瀏覽:949
獅心是哪個國家電影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