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
《歌女紅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洪深編劇,胡蝶、王獻齋主演的劇情片,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
該片講述了歌女紅牡丹在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陳發祥後,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無怨言終將丈夫感動的故事 。
(1)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7年擴展閱讀:
製片背景
1920年代末期,在電影事業較為發達的一些國家,有聲電影發展已經頗有成績。1926年12月開始,美國有聲電影就大量湧入中國。但由於語言隔閡和文化觀念不同,中國觀眾對於美國有聲電影並未能夠真正接受理解。
中國有聲電影是否生產的問題,由此進入了業內有識之士的探討研究之列。當時各大電影公司也態度各異,聯華影業公司和天一影片公司因為自身發行網路不同,對攝制無聲、有聲電影各持己見,明星影片公司則採取觀望折中態度。
前期籌備
引進電影錄音技術來攝制影片要滿足三個前提條件,即資金、技術和人才。美國、日本和法國等,美國西電公司的攝制專利費用以及版稅費用動輒數十萬美金,大大超出了中國製片商的經濟承受能力。
而恰逢百代公司正運到一架攝制蠟盤記音的聲片機器,擱在那裡,沒有受主,因此便和明星公司合作。由此,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百代東方公司收音的《歌女紅牡丹》開始拍攝製作 。
錄音方面
影片採用蠟盤發音的方法,先按默片拍好,然後全體演員背熟台詞,再到百代唱片公司將台詞錄到蠟盤上。錄完後,一面在銀幕上放影片,一面在放映間裝留聲機放蠟唱片,通過銀幕後的擴音機播出。
❷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名字
《歌女紅牡丹》。
1931年3月,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該電影為蠟盤發音,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
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
(2)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7年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紅牡丹
坤角名伶,色藝雙絕,因從小習演舊戲深受封建禮教熏陶,長大後不幸嫁與無賴丈夫一直遭受非人對待,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恪守三從四德,毫無怨言,終於將丈夫感動。
2、陳發祥
茶園老闆的親弟弟,本是頑皮賴骨,婚後無所事事,驕奢淫逸,不知收斂。因無錢可供揮霍,迫紅牡丹出賣女兒不成,心情懊惱的他失手殺人後被捕入獄,在紅牡丹的託人營救下出獄,終於幡然悔悟,改邪歸正。
❸ 1937年由袁牧之執導趙丹周璇等人主演的電影是
1937年,由袁牧之執導,趙丹、周璇等人主演的電影是《馬路天使》。《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該片以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為背景,講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紅與吹鼓手陳少平之間的愛情故事。
《馬路天使》片通過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悲慘命運的真實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尖銳地抨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袁牧之以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導演技巧,把悲劇內容和喜劇手法有機和諧地統一起來,使整個影片的風格既明快幽默,又含蓄雋永。
主要演員表如下:
1、趙丹飾陳少平
2、周璇飾小紅
3、魏鶴齡飾老王
4、趙慧深飾小雲
5、王吉亭飾琴師
6、柳金玉飾鴇母
7、馮志成飾古先生
8、陳毅亭飾寄生蟲
9、錢千里飾剃頭司務
10、唐巢父飾剃頭店老闆
(3)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7年擴展閱讀:
袁牧之是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13歲到上海,開始在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演戲。1934年,袁牧之編劇並主演的《桃李劫》,在當時引起很大的反響,這也是中國第一部真正的有聲影片。1935年他自編自導的《都市風光》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
1937年,袁牧之編導的《馬路天使》,更是膾炙人口,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中國有聲電影藝術走向成熟的標志。80年代,義大利著名影評家達西拉奇驚嘆說:「《馬路天使》堪稱一個奇跡。它所體現的『新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比義大利在戰後提出的要早得多。
1983年,《馬路天使》獲得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2005年,該片入選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評出的「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
❹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
發聲」的有聲片。
電影自問世之初實際上就一直伴隨著有聲的實驗。愛迪生最初發明電影的動機就是以他已發明成功的留聲機為主題,試圖創造出一種能夠與之配合的活動畫面。這種「留聲機電影」在電影史上也留下過幾段「有聲電影」的片段。1926年8月,美國華納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聲電影——只有音樂片段的《唐璜》;隨後,國外的有聲短片即傳入了中國。至1929年,上海夏令配柯影戲院安裝了美國光學發聲的放映機,放映了美國有聲片《飛行將軍》,國外的有聲電影開始大舉進入中國。
就在國外有聲電影正式登陸中國的同時,中國的民族電影企業也開始紛紛研究、攝制自己的有聲電影。1929年,天一公司最早開始了有聲電影的攝制,其次年年初完成的第一部有聲短片《鍾聲》因遭遇火災被毀,未能與觀眾見面。同年,由中國早期電影的開拓者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辦的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公司都開始攝制自己的有聲電影。
明星公司攝制的第一部有聲片是由左翼戲劇家聯盟成員洪深編劇的《歌女紅牡丹》。影片講述的是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忍辱負重,克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並終使其幡然悔悟。影片由張石川親任導演,並由胡蝶、王獻齋、夏佩珍、龔稼農等著名影星組成了強大的演員陣容,志在一舉成功。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至年底攝制完成,1931年1月,先於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從而成為中國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也稱為「機械錄音」法和「光學錄音」法。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從《唐璜》到《爵士歌王》等早期國外有聲電影普遍採用的方法。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是在法國百代唱片協助下攝制的。片中除錄制了全部對白之外,並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四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在拍攝中採用的是先按照默片的方法拍攝,然後由演員按照銀幕上的口型錄制台詞。由於經驗不足,前後經過5次試驗方才拍竣,共耗資12萬元。影片公映後盛況空前,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並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餘周圍的事都是「悄然無聲」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同時,由於影片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毒害,與當時社會的進步思潮吻合,也成為30年代的進步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與《歌女紅牡丹》同時開拍的「友聯」公司第一部有聲片《虞美人》也是採用的臘盤發聲技術。但與《歌女紅牡丹》相反,《虞美人》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進行表演,其難度明顯較「明星」的做法更大,常令演員顧此失彼,白白浪費膠片。《虞美人》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時發生在幕前幕後的故事,它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公演,並以一鳴有聲電影公司的名義推出。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公司合制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其中《雨過天青》首先於1931年6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同年10月,《歌場春色》在新光大戲院首映,成為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攝制的片上發聲的有聲片。
❺ 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歌女紅牡丹》。《歌女紅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洪深編劇,胡蝶、王獻齋主演的劇情片,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王》,這部影片在一九二七年上映。有聲電影就是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既能夠看到畫面,與此同時可以聽到畫面中的旁白、對白、音樂還有解說。
(5)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7年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歌女紅牡丹》。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雨過天晴》講述了歌女紅牡丹在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陳發祥後,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無怨言終將丈夫感動的故事。
在《歌女紅牡丹》上映之前,我們的電影技術停留在完全無聲的狀態,所以《歌女紅牡丹》中的歌曲帶給了人們更好的體驗,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❻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
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 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1930年底,中國第一部蠟盤發聲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在上海攝製成功。《歌女紅牡 丹》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百代東方公司收 音、民眾國產有聲電影公司出品。編劇:洪深(化名庄正平),導演:張石川
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片,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胡蝶、王吉亭、龔稼農主演。
《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1月完成製作工作,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映。影片採用國語對白,穿插了四段京劇片段,轟動一時。南洋片商以以高出默片十餘倍的價格購買了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放映版權,使電影明星一下子「身(聲)價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