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大正說電影

大正說電影

發布時間:2025-07-18 09:47:51

⑴ 裕仁太子周遊列國

1921 年春天,21 歲的裕仁皇太子在東宮學問所的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為了進一步開拓視野,他打算以一次對歐洲的訪問來結束自己的學業。這不但是裕仁皇太子第一次走出國門,而且是日本天皇史上的第一次皇太子出國游歷。
裕仁皇太子是明治天皇的孫子,大正天皇的長子。大正天皇因為患腦血栓病,在 1921 年 11 月正式讓權養病,由裕仁皇太子擔任攝政;5 年後大正天皇病逝,裕仁皇太子登基,成為第 124 代昭和天皇。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因此他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尤其是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裕仁皇太子決定會歐洲訪問時,他的「未來天皇」的身份已經十分明確。因為歷代日本天皇從來沒走出過自己的國土,所以他這種打破常規的做法,馬上在日本引起了強烈的反響。83 歲的元老重臣山縣有朋支持年輕的皇太子,並且認為裕仁皇太子的訪問會有利於日本與英國的友好。但是山縣有朋的政治對手兩園寺公望反對皇太子到歐洲去,並且對山縣有朋支持皇太子去歐洲的動機作了別有用心的歪曲。不明真相的日本人都被煽動起來了,報紙上出現了許多莫名其妙的傳聞,說裕仁皇太子不在國內時,山縣有朋會殺害皇太子的妃子;說朝鮮的刺客將在英國刺殺皇太子;甚至說西方人會嘲笑皇太子喝湯時嘴裡發出響聲的日本生活習慣;說皇太子會因為不適應歐洲的生活習慣而患感冒……有幾個人已經發誓,要把自己捆在鐵軌上,以阻止裕仁皇太子所乘專列火車的通過;另一批人則闖進了西園寺公望的養子西園八郎家中,指責他對新聞界透露了太多關於裕仁皇太子出訪的消息,用木劍把他痛打了一頓,並且聲稱他們這樣做是懲罰「賣國賊」!
裕仁皇太子沒有因為外界的影響而改變主意。1921 年 3 月 3 日清晨,他帶著 15 位侍從官,以及由陸海軍軍官組成的隨從隊,浩浩盪盪地穿過東京的街道,登上了離橫濱不遠的香取號戰列艦,在鹿島號戰列艦的護航下,駛往歐洲。對於裕仁皇太子來說,這次遠涉重洋出國訪問,既是他少年時代的最後一次冒險,又是他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的第一次考驗。由於大正天皇身體不好,裕仁太子代表他的父親接待外國大使,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而且醫生曾經明確地告訴他,大正天皇已沒有恢復健康的可能了。他意識到,當他從國外返回時,他將承擔起治理國家的重擔,所以在艦隊穿越印度洋和地中海的漫長行程中,裕仁皇太子經常與他的政治、外交、戰術和戰略顧問們一起,商討日本將來的前途,以及他們所應該採取的治國綱領和計劃。
裕仁皇太子沿途受到了日本僑民的熱烈迎送。經過香港時,在駛離港口的水道邊排列了 14 艘汽艇,艇上掛 14 塊漢字牌,上面寫著:「香港的日本人協會熱烈歡送萬歲!」進入新加坡要塞時,裕仁皇太子不得不在甲板上站了幾乎一個小時,以答謝前來歡迎他的日本僑民對他的敬意。在新加坡,裕仁皇太子還專程去參觀了博物館和著名的植物園,1857 年,艾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就是在那裡撰寫了論自然淘汰的著名學術論文,從而促使達爾文也發表了他的《進化論》的,裕仁皇太子對於生物學的愛好終生不改,在他擔任天皇之後,只要時間允許,他在每個星期的一、四下午和星期六,都會到皇宮內的生物學研究所去工作;這個研究所里陳列著他一生辛勤搜集到的 6 萬多種生物標本。他主要研究腔腸動物的分類學,發表過有很高水平的論文和著作。他一生中發現動植物新品種多達 200 余種,對海洋生物學研究作出了貢獻,英國皇家科學院授予他名譽會員稱號。在科倫坡,裕仁皇太子觀看了土風舞,和 40 頭一齊以鼻子發出鳴叫聲的大象的下跪禮,這種場面使他驚嘆不已。在海上的日子裡,他玩高爾夫球,在艦上的游泳池裡游泳,精心學習法語,有時也同水手們一塊看電影。
5 月 8 日,裕仁皇太子一行終於到達了英國,在朴次茅斯港登岸,隨後抵達倫敦。
在一連串宴會、招待會和檢閱儀式中,裕仁皇太子表現得彬彬有禮、和藹可親,善於應付意外情況。5 月 10 日,他們在溫莎堡參觀後,裕仁皇太子正在白金漢宮自己的房間里換衣服准備去赴晚宴,門口突然響起了敲門聲,接著英王喬治沒有經過通報就走進了房間。在場的隨員都有些緊張,因為裕仁皇太子衣服剛換了一半,如果在日本,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是英王喬治同樣衣著不整,只穿著襯衣和背帶褲,腳上套著拖鞋。然而裕仁皇太子神色絲毫未變,很沉著地向英王致意。英王喬治親熱地摟著裕仁皇太子的肩膀,兩人一起坐在床邊上交談起來。
裕仁皇太子以英王貴賓的身份在白金漢宮住了 3 天,又以英國政府貴賓的身份在切斯特菲爾德大廈住了 8 天,參觀了各種名勝古跡,出席了各種歡迎儀式。他參加了一次步兵分列式檢閱,還穿著一個英國將軍的制服照了相。他仔細地觀察了經常陪同他的英國王太子威爾士親王愛德華的舉止,對這個年輕人文雅和滯灑的風度極為羨慕。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社會雖然已經較開放,但與西方社會相比還有相當距離。愛德華王太子可以脫掉軍服上街遊玩、上劇院看戲、在餐館里吃飯、在夜總會里喝香擯酒,這使裕仁皇太子更加覺得日本皇宮中的生活枯燥無味!
裕仁皇太子在蘇格蘭與阿索爾公爵一塊狩獵、射擊和釣魚,度過了輕松的一個星期,又花了兩天參觀飛機公司與造船公司,然後回到倫敦,下榻於日本駐英國大使館,度過了在英國的最後 4 天。因為當時在日本國內,天皇和皇太子都極少在公眾場合露面,所以有許多年輕有為的海軍軍官,為了能見到皇太子一面,特地設法從日本趕到倫敦來,裕仁皇太子滿足了他們的願望,為他們舉行了一系列的宴會和招待會。
5 月 31 日,裕仁皇太子離開英國,前往法國巴黎。法國主人非常自豪地邀請貴賓登上了著名的埃菲爾鐵塔,從那裡觀賞巴黎全城的風光。6 月 3 日,裕仁皇太子參觀了羅浮宮藝術博物館和拿破崙陵墓。他在拿破崙陵墓逗留的時間,比在羅浮宮藝術博物館要長兩倍,並且表現得十分激動,還捐贈了 400美元表示對拿破崙的紀念。按照日本皇室的賞賜標准,這筆錢已經相當多了因為在當時,這么多錢足夠一個親王或王妃下鄉避暑 20 次的開支!法國人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對裕仁皇太子如此看重拿破崙而看輕羅浮宮並不滿意,當時就在報紙上諷刺了他。
6 月 4 日,裕仁皇太子在著名的法國元帥貝當的陪同下視察了法?詒!5詼煸┑募蘋僑シ夢史捕竊H駛侍恿偈比∠蘇獯畏夢剩謀浼蘋タ慈懟6雜諶氈凈適依此擔硎腔侍硬揮Ω梅⑸巳さ拇炙子衛鄭勻氈鏡謀ㄖ蕉濟揮斜ǖ勒飧魷ⅰH氈頸ㄖ醬笏列H駛侍佣雜詵ü幕凶排ê襇酥攏歡導噬希憑玫姆ü幕⒚荒芪H駛侍幼⒁飭Γ瘓牡亟魑泄掠Ω豆ィ約蟮娜惹槿ゲ喂劬略盒!9劭刺箍撕頭苫硌藎蛘呷パ胺玫諞淮問瀾緔笳街械木燒匠∫胖貳K沽醬斡胝詘屠璧娜氈韭驕ùΦ耐紡慷緬槍な奔涿芴浮5筆保鈐駒諗分藪舐繳系娜氈炯淶鐧攪飼八從械氖浚⑶乙鵒擻ⅰ⒎ā⒚攔謀0踩嗽鋇拿芮凶⑹印U廡┘淶哪勘曛饕橋分薜墓ひ敵錄際酢F渲杏屑負躋話餚耍詰詼問瀾緔笳街諧閃巳氈廄致躍裘閻姆ㄎ魎菇緬槍謖秸篤誄晌氈菊氖紫唷?
6 月 9 日,裕仁皇太子在巴黎進行了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微服出遊。他單獨在城中的街道上步行,自己花錢頭東西。他在幾家店鋪中為皇室以及他的未婚妻購買了一批禮品。同時,他也為自己買了一生中唯一的紀念品——拿破崙的半身像。從此以後,這座拿破崙的半身像就一直放在他的書房裡。幾年後,它的旁邊又放上了一座達爾文的頭像。直到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恥地戰敗之後,第三座雕像——美國前總統林肯的頭像才進入他的書房。這三座雕像各有寓意:拿破崙代表「征服」,達爾交代表「進化」,林肯代表「解放」,這幾乎就是他一生命運的一個縮影。
6 月 10 日,裕仁皇太子離開巴黎去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他訪問了滑鐵盧、伊普雷和其他一些舊戰場,還出席了荷蘭與比利時王室舉行的盛大宴會。然而 10 天後他回到巴黎時,仍然顯得對戰場過分入迷。在貝當元帥的陪同下,他在那些布滿彈痕的森林草地上流連忘返。除此之外,他感興趣的就是軍事院校了。
從 7 月 10 日到 18 日,裕仁皇太子訪問了那不勒斯和羅馬。他倉猝地觀看了圓形競技場和西斯廷教堂這兩處古羅馬著名的文化遺跡,並再次長時間地觀看了坦克和大炮的射擊表演。最後,裕仁皇太子在法國的土倫登上戰列艦,開始回國的航程。
1921 年 9 月 3 日,經歷了整整半年的長途跋涉,裕仁皇太子回到了日本。日本有權勢的人,尤其是那些追隨裕仁皇太子一起訪問了歐洲的人,一致認為裕仁皇太子是一位真正的東方領導人,一位值得他們追隨並能夠指引他們前進的領袖。在他們的支持下,皇室很快就宣布由裕仁皇太子代患病的大正天皇攝政——從這時起,他實際上已經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了。

日本電影

  日本電影發展歷程日本電影起步萌芽時間歷程(1896年~1918年)1896年愛迪生發明的「電影鏡」傳入日本,而真正的電影是從1897年由稻勝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後引進了愛迪生的「維太放映機」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機」開始的,其時,小西六兵衛也購入攝影機。
  在這一兩年間輸入了放映機和影片,並在全國巡迴放映,稱為活動照相,並沿用這一名稱至1918年。1899年日本本土攝制影片,以紀實短片為主。《閃電強盜》將當時社會上流傳廣泛的新聞話題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最早迎合時尚的故事片。橫山運平遂成為日本第一個電影演員。
  1903年本能寺會戰·劇照日本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東京淺草的電氣館。最早的製片廠是1908年由吉澤商行在東京目黑創建的。《本能寺會戰》(1908年,牧野省三執導)為日本第一部由解說員站在銀幕旁用舞台腔敘述劇情的無聲影片。牧野省三因此被稱為「日本電影之父」,但這類影片只是連環畫式的電影。
  1912年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簡稱日活公司)成立,拍攝了尾上松之助主演的一系列「舊劇」電影。松之助原是巡迴演出的歌舞伎演員,1909年被牧野省三發現,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盤忠信》問世後,使他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武打演員,有「寶貝阿松」之稱。1914年,天然色活動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活)成立,最初以攝制彩色電影為目的,但因僅有兩種顏色,只能改拍普通的黑白電影,並且仍以拍攝「舊劇」影片與日活相抗衡。
  當時日活的向島製片廠已在拍攝現代題材的「新派劇」。日本電影默片時代時間歷程(1918年~1931年)1918年由歸山教正主持的電影藝術協會發起純電影劇運動。歸山在1919年攝制的《生之光輝》、《深山的少女》,為純電影劇運動的試驗性作品。這兩部影片幾乎全部利用外景拍攝,讓演員在自然環境中表演,從而使電影從不自然的狹隘的空間解放出來。
  該協會主張啟用女演員,以廢除男扮女的傳統做法;在影片中插入最低限度的字幕說明故事情節,廢除解說員;採用特寫、場面轉換等電影技巧;通過剪輯使影片形成完整的堪稱電影的作品。上述兩部影片的實踐雖然還不很成熟,但邁出了第一步,並為更多的電影工作者所接受。
  1920年,日本又創建了大正活動照相放映公司(簡稱大活)和松竹公司。大活聘請谷崎潤一郎為文藝顧問,並從好萊塢招回了栗原喜三郎(托馬斯),由喜三郎執導了谷崎編劇的《業余愛好者俱樂部》(1920年)。松竹則請小山內熏指導,由村田實執導攝制了《路上的靈魂》(1921年),這部影片被認為是日本電影史上的里程碑。
  松竹還在蒲田建立了製片廠,並採用了好萊塢的製片方式,建立了以導演為中心的拍片制度。這種革新促使日活公司急起直追,拍出了由鈴木謙作導演的《人間苦》(1923年)和溝口健二的《霧碼頭》(1923年)。從此,「舊劇」影片改稱「時代劇」影片,「新派劇」影片改稱「現代劇」影片。
  1923年松竹映畫早期logo9月1日,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發生強烈大地震,在東京的拍片基地瀕於崩潰,不得不轉移到京都。由於震災後社會的動盪和經濟蕭條,一種逃避現實的所謂「劍戟虛無主義」的歷史題材影片應運而生。這時蘇聯的電影蒙太奇理論以及德國的表現主義電影在日本已有一定影響,日本也拍出了一些強調視覺感的先鋒派性質的電影。
  震災後的電影復興是從電影《籠中鳥》(1924年)開始的,其主題歌帶有濃重的感傷、絕望和自暴自棄的色彩,體現了當時的社會心理狀態,因此大受歡迎。另一方面,由伊藤大輔導演、大河內傳次郎主演的《忠次旅行記》三部曲(1928年)是歷史題材影片高峰時期的代表作;而現代題材影片的代表作則是阿部豐的《礙手礙腳的女人》(1926年),1928年,五所平之助拍攝的《鄉村的新娘》則是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抒情影片。
  當時的優秀影片還有小津安二郎拍攝的《雖然大學畢了業》(1929年)、《雖然名落孫山》(1930年)和《小姐》(1930年)等,被稱為「小市民電影」。階段特徵在這一時期,以佐佐元十和岩崎昶為代表的傾向進步的電影工作者,成立了日本無產階級電影同盟,拍攝了一批反對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剝削的短紀錄片,如《無產階級新聞簡報》、《孩子們》、《偶田川》、《五一節》、《野田工潮》等。
  影響所及,一些製片廠推出了有進步傾向的故事片,被稱為「傾向電影」,如伊藤大輔的《僕人》(1927年)、《斬人斬馬劍》(1929年),內田吐夢的《活的玩偶》(1929年)、《復仇選手》(1930年)等。由於政府對電影加強檢查,傾向電影只持續了兩三年便被扼殺了。
  日本電影有聲電影時間歷程(1931年~1945年)起源時間日本的有聲電影始於1931年,而銀幕的全部有聲化則到1935年才完成,第一部真正的有聲片是五所平之助導演的《太太和妻子》(1931年)。此後,被認為是有聲電影初期代表作的影片是田具隆的《春天和少女》、稻垣浩的《青空旅行》、島津保次郎的《暴風雨中的處女》和衣笠貞之助的《忠臣譜》。
  在《忠臣譜》中,衣笠貞之助具體運用了愛森斯坦的「視覺、聽覺對位」理論,成功地採用了畫面與聲音的蒙太奇手法。公司鼎立由於有聲電影的出現,日本電影界出現了東寶、松竹和1942年根據「電影新體制」而創辦的大映公司之間的競爭,形成鼎立局面。這一時期最初五六年間,是日本電影藝術收獲最多的「經典時代」。
  其中《浪華悲歌》、《青樓姊妹》屬「女性影片」,被視為這一時期現實主義作品的高峰。影片《土》,是第一部接觸到封建剝削制度的現實主義的農民電影。二戰時期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統治者加緊對電影的控制,禁止拍攝具有批判社會傾向的影片,鼓勵攝制所謂「國策電影」。
  一些不願同流合污的藝術家便致力於將純文學作品搬上銀幕,以抒發自己的良心,並在名著的名義下逃避嚴格的審查。1938年達到鼎盛。在此前後,被搬上銀幕的名著除了尾崎士郎的《人生劇場》和石川達三的《蒼生》外,還有山本有三的《生活和能夠生活的人們》(五所平之助導演,1934年)和《路旁之石》(田具隆導演,1938年),矢田津世子的《母與子》(澀谷實導演,1939年),岸田國士的《暖流》(吉村公三郎導演,1939年)等一系列影片,維系了日本電影的一線光明。
  電影法制《殘菊物語》隨著1939年電影法的制定、1940年內閣情報局的設立、1941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所有影片幾乎都被限定配合戰爭的叫囂。至1944年,拍攝了諸如《五個偵察兵》(1938年)、《土地和士兵》(1939年)、《坦克隊長西住傳》(1940年年)、《夏威夷·馬來亞近海海戰》(1942年)、《加藤戰斗機大隊》(1944年)等。
  在陰雲密布的歲月里,能夠在創作上始終堅持自己意志和風格的藝術家寥寥無幾。小津安二郎和溝口健二被認為是其中的佼佼者。小津未按照軍部的意願行事,拍出了《戶田家兄妹》(1941年)和《父親在世時》(1942年)兩部體現他獨特的澹泊風格的影片,與鼓吹戰爭背道而馳。
  前者反映了家族制度行將崩潰,後者是小津作品的永恆主題,即父子問題。溝口健二則有意識地逃避到歌舞伎等古典藝術中去,從而避開現實的戰爭問題,拍攝了《殘菊物語》(1939年)、《浪花女》(1940年)、《藝道名人》(1941年)「藝道」三部曲。此外,稻垣浩導演的《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1943年)以描繪社會底層的人生深受觀眾歡迎。
  這些作品給處於窒息狀態的日本電影帶來一股新鮮空氣。電影會社為了推行侵略戰爭,日本政府加強了新聞、紀錄電影(當時稱為文化電影)的工作,於1941年成立了官辦的日本電影社(簡稱日映),拍攝了《空中神兵》等戰爭紀錄片。但是一批紀錄電影工作者卻始終堅持攝制科教片,特別是大村英之助領導的藝術電影社,如厚木高、水木庄也、上野耕三、石本統吉等人,選擇具有社會性的主題進行創作,拍攝了石本的《雪國》(1939年)以及由厚木編寫劇本、水木導演的《一個保姆的紀錄》(1940年)等影片,維護了由無產階級電影同盟創始的追求真理的創作原則。
  在日本電影黑暗的二十世紀40年代,青年導演黑澤明以處女作《姿三四郎》(1941年),木下惠介以處女作《熱鬧的碼頭》(1943年),沖破種種不利條件脫穎而出。代表人物黑澤明,日本電影編劇、導演、監制人。1910年生於日本東京都荏原郡。1934年,26歲的黑澤明進入PCL電影公司,師從山本嘉次郎學習導演和編劇;1936年發表首篇劇本《達摩寺里的德國人》;1943年首次獨自執導處女座《姿三四郎》;1951年,憑借《羅生門》在威尼斯影展上獲得金獅獎,成為金獅獎歷史上第一位亞洲人;1954年執導的第一部真正加入西片趣味的時代劇《七武士》受到廣泛關注,後被美國導演約翰?斯特奇斯重拍;1975年,執導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金獎。
  1990年,在第6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1995年,黑澤明已經85歲高齡,仍雄心勃勃要創作,因意外摔傷而暫別自己心愛的事業。1998年9月6日下午,黑澤明在東京逝世,享年88歲。日本電影走向國際時間歷程(1945年~1960年)廢除法限日本戰敗投降後,電影法雖已廢除,而嚴格的檢查制度依然存在,只不過是由美軍佔領當局取代了政府的檢查。
  受到戰爭和佔領狀態切身教育的日本有良心的電影藝術家,為了保衛民族民主權利,提出了電影民主化的要求,1946年,木下惠介和黑澤明首先分別拍出具有民主思想的影片《大曾根家的早晨》和《無愧於我們的青春》。這兩部影片的劇本都是出自在戰爭期間遭到迫害的久板榮二郎之手。
  與此同時,在法西斯黑暗時代積極從事學生運動的今井正,也根據山形雄策和八住利雄的劇本拍出了《民眾之敵》,在民主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作為組織上的保證,各電影製片廠相繼成立了工會,不僅提出提高工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在經營管理和拍片方面的民主權利。
  然而,美國佔領者和電影壟斷資本是絕對不允許民主勢力有所發展的。1948年,東寶公司以整頓為名,准備解僱1200名職工,將企業中的共產黨員及傾向進步的人士清洗出去。這一企圖遭到東寶工會的反對,全體職工舉行大罷工,並得到進步文化團體的支持。罷工持續了195日,最後在美國佔領軍的指使下,出動大批裝備有飛機、坦克和機槍的軍隊,包圍了東寶工會作為斗爭據點的砧村製片廠,進行鎮壓。
  這次大罷工以20名工會幹部自動退出東寶公司而告結束,其中包括製片人伊藤武郎、導演山本薩夫、龜井文夫、楠田清、劇作家山形雄策等。工會方面終於爭取到使裁減人員止於最小限度。獨立製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獨立製片運動蓬勃興起,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為鼎盛時期。
  上述退出東寶的山本薩夫等一批藝術家,創辦了新星電影社;為了尋求創作自由而離開松竹公司的吉村公三郎和新藤兼人組織了近代電影協會。這兩個組織成為戰後獨立製片的先驅,拍攝了一系列被稱為社會派的現實主義電影。及至上世紀50年代末期,日本的電影市場完全由東寶、松竹、大映、東映、日活、新東寶六大公司所壟斷,獨立製片拍出的影片面臨無法與觀眾見面的困境,經濟上損失嚴重,整個獨立製片運動瀕於絕境。
  一些具有才華的藝術家重新被大公司所吸收。彩色電影卡門歸鄉·海報日本戰敗投降之後,由於社會動盪和物資匱乏,電影的質量提高緩慢,直至1949年才逐漸走上復興的道路。盡管大公司對於攝制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採取排斥態度、熱衷於大量拍制純娛樂影片,但也不能完全置作品的藝術性於不顧。
  小津安二郎的《晚春》、吉村公三郎的《正午的圓舞曲》、木下惠介的《破鼓》、今井正的《綠色的山脈》,均攝於1949年。尤其是《破鼓》一片以諷刺喜劇的樣式,為日本電影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此外,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1950年)在195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日本電影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重視。
  繼《羅生門》之後,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1953年)、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1952年)和《雨月物語》(1953年),也分別在戛納或威尼斯電影節上得獎,為日本電影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1951年,木下惠介導演的《卡門歸鄉》是日本第一部彩色電影。
  黃金時代1949年以後約10年間,日本電影最明顯的傾向是文藝片的復興和描寫社會問題的作品增多,且均獲得很高的評價。因此,電影評論家們認為,這些影片加上獨立製片的一系列具有進步意義的影片,形成了日本戰後10年電影的黃金時代。成瀨巳喜男的《閃電》(1952年)、《兄妹》(1953年)、《浮雲》(1955年)、《粗暴》(1957年)被譽為文藝片的佳作。
  同時,六大公司也迫於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不得不約請一批有成就的編導人員拍攝一些有意義的藝術作品。太陽電影這一時期(1956年)還出現了太陽族電影,主要作品有:《太陽的季節》、《處刑的房間》、《瘋狂的果實》等。此類作品都是根據青年作家石原慎太郎的小說改編,描寫一批「太陽族」(戰後中產階級家庭出生的青年)的流氓生活,他們既沒有明確的理想,也沒有起碼的道德觀念,只有無目的的反抗和對一切都表示不滿的無政府主義的行動。
  影片的中心內容不外乎是表現「性和暴力」。這些影片對青年一代產生的不好影響受到了嚴厲的輿論譴責。因此,風行一時的「太陽族電影」很快便衰敗下去。當然,它的暴露社會問題的影響在以後的某些作品中仍被保留下來。日本電影步入低谷時間歷程(1960年~1980年)二十世紀60年代以後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而電影不僅沒有得到發展,相反卻走向衰退,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受到電視普及的影響。
  電影界為了抗衡電視的猛烈沖擊,採取了銀幕大型化、彩色化和巨片對策,然而卻帶來作品質量下降的嚴重問題。衰退原因戰後至二十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故事片的生產、發行和上映,幾乎完全由大公司所控制。獨立製片雖曾一度很活躍,但畢竟為數甚微,各公司之間競爭激烈,出現了以量制勝的局面,最高年產量達到過547部(1960年),1958年的觀眾人次高達11。
  27億。1960年以後情況急轉直下,整個電影事業處於動盪、混亂和低落狀態。原來的六個大公司中,新東寶和大映兩家公司分別於1961年及1971年倒閉,產量大為縮小,轉為經營發行、經營影院或擴大其它附帶事業。盡管大映後來又重整旗鼓恢復經營,而重點已不放在影片的製作方面。
  當時,觀眾人次僅有1。6億,不及1958年的1/7,影片產量維持在300部左右,其中獨立製片的作品佔2/3。然而此刻的獨立製片已非昔比。50年代的獨立製片以拍攝具有進步民主思想的影片為主,如今的獨立製片除少數仍保持過去的優良傳統外,大多數獨立製片單位已成為大公司的承包單位,拍出的影片須靠大公司發行和上映,而且有半數以上是色情片,甚至有的專拍黃色影片。
  代表人物青春殘酷物語日本是電影產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這使年輕的新人有機會顯露頭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為大島渚,他的作品《青春殘酷物語》(1960年)、《太陽的墳地》(1960年)、《日本的夜與霧》(1960年),被認為系受法國新浪潮影響的日本新浪潮電影,大島被評論界稱為新浪潮派的旗手。
  日本的新浪潮在追求新的表現手法上與法國新浪潮有共同之處,但前者較之後者更側重於政治性。與大島同時期的新人還有吉田喜重和筱田正浩,他們三人先後脫離松竹公司,同日本藝術劇院協會(創辦於1963年,簡稱ATG)合作,大島拍攝了《絞死刑》(1968年)、《儀式》(1971年),吉田拍攝了《愛神十虐殺》(1970年),筱田拍攝了《情死天網島》(1969年)、《沉默》(1971年)。
  評論家們將ATG作品的特點歸納為「拋棄古典的電影技巧,對現實明辨是非,探討人的精神,特別是探明日本人的精神構造」。這類影片在電影界內部雖受重視,但不為一般觀眾所歡迎。在當時嶄露頭角的新人的作品中還有羽仁進的《不良少年》(1961年)、《她和他》(1963年)、《安第斯的新娘》(1966年);今村昌平的《豬和軍艦》(1960年)、《日本昆蟲記》(1963年)、《紅色的殺意》(1964年);敕使河原宏的《陷阱》(1962年)、《砂丘中的女人》(1964年)等,均被認為在題材上和表現形式上有所突破的60年代創新之作。
  以維護二十世紀50年代獨立製片優良傳統而著稱的山本薩夫,始終以其飽滿的創作熱情拍攝了一系列針砭時弊的作品。他的作品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紀錄性的故事片,一種是寓揭露於娛樂之中的政治片。前者有《沒有武器的斗爭》(1960年)、《松川事件》(1961年)、《證人的椅子》(1965年);後者有《遍體鱗傷的山河》(1964年)、《日本小偷物語》(1965年)、《戰爭和人》三部曲(1970年~1973年)、《華麗家族》(1974年)、《金鐶蝕》(1975年)、《不毛之地》(1976年)、《阿西們的街》(1980年)等等。
  幸福的黃手帕當時深受觀眾支持的導演首推山田洋次,他的代表作品為喜劇系列片《男人難當》,這部多集影片從1969年開始拍攝至1985年已連續拍了36部。主人公名叫寅次郎,描寫他的各個階段的歷史經歷,通過笑對他身上存在的弱點給予善意的批評,同時也揭露了某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因而每一集影片均深受歡迎,開創連續劇經久不衰的歷史紀錄。
  山田除喜劇片之外,也拍了數部反映戰後日本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其中最受到稱贊的是《家族》(1970年)、《故鄉》(1972年)、《同胞》(1975年)、《幸福的黃手帕》(1977年)和《遠山的呼喚》(1980年)。這幾部影片主要是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結合得較好。
  與山田洋次同時代的熊井啟,是二十世紀60年代中期脫穎而出的中年導演,他的第一部作品《帝國銀行事件》(1964年)及第二部作品《日本列島》(1965年)一經問世便引起電影界的重視,這兩部影片均涉及到美國佔領軍及情報機關在日本的罪惡活動,特別是後者,在當時說來是一部非常大膽的作品,因而獲得導演協會的新人獎。
  熊井還拍攝了表現青年人之間純潔愛情的影片《忍川》(1972年);1974年,又拍攝了《山打根八號妓院·望鄉》;1980年,根據井上靖的原作完成了表現鑒真東渡的頌揚中日友好的影片《天平之甍》。在暴力和黃色影片充斥市場的情況下,這些影片無疑使觀眾耳目為之一新。
  主要作品盡管這一時期日本電影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但老一輩的藝術家以及戰後成長起來的有作為的中年藝術家,仍在不斷地為日本電影的復興而奮斗。這些作品體現了日本電影題材的多樣化,保持了導演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和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與民族傳統,均被列為日本電影史上的佳作。
  黑澤明的《影子武士》還在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與外國合拍影片之風盛行,黑澤明和市川昆均分別與美國合拍過影片,其它藝術家也與歐洲及澳洲等國家合作拍片,這與日本電影事業不景氣不無關系。當然,也有純粹出於友好和文化交流的目的而合拍的,如長期從事中日電影交流的德間康快與中國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即是一例。
  這部影片真實地反映了中日兩國歷史上的一段坎坷經歷,贊揚了中日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引起日本廣大觀眾的極大興趣。日本電影全面復甦時間歷程(1980年~2000年)二十世紀末的日本電影經過長期衰退後,從二十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逐漸出現復甦的趨勢。
  復甦原因一、日本國民收入的增長幅度下降,對需要花費較高費用去旅遊的能力銳減,不得不將興趣轉向城市娛樂場所,電影觀眾也隨之有所增加。 盡管電視每天均播放電影,但觀眾的心理也在發生變化,希望看到大型影片,電視屏幕的尺寸畢竟是有限度的。 出現了電影事業體系化的新傾向,即電影、電視、出版三部門採取聯合作戰。
  二、這一時期的日本重點影片,大都是根據暢銷小說或通俗文藝作品改編,影片一經拍出,立即利用電視大肆宣傳,並結合主題歌的唱片、錄音帶和原著來動員觀眾。尤其是出版部門,如日本一家頗有影響的角川書店,作為製片人闖入了電影界。它所出版的橫溝正史及森村誠一的推理小說,幾乎都拍成影片,並獲得巨大經濟效益,如市川昆的《犬神家族》、佐藤純彌的《人的證明》、森谷司郎的《八甲田山》(1977年)等作品,票房收入均超過20億日元。
  民族化及由此而產生的懷古思想與現代性相結合,贏得一批觀眾的青睞。三、在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電影是作為主要娛樂形式而存在,而在這一時期這種娛樂性又被重新加以強調。同時,現代的大型電影也從只學外國電影的皮毛回到從內容到形式盡量走向民族化,並以時代精神來分析和判斷早期的文藝作品。
  代表作品日本評論界認為,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電影在題材的選擇及表現手法方面,均有較顯著的變化,從而帶來電影事業復興的徵兆。日本電影各時期海報圖片(20張)1985年,日本首次舉辦第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有來自世界42個國家的137部影片參加展映,觀眾達10餘萬人次。
  這一年電影界涌現出不少初露鋒芒的年輕導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為相米慎二,他導演的《台風俱樂部》(1985年)及《雪的斷章──熱情》,均系採用長鏡頭搖拍的獨特手法,技巧難度較大。尤其是《台風俱樂部》生動地刻畫出中學生在台風經過時的復雜心情,為此,相米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青年導演獎,引起世界影壇的注目。
  此外,一些久負盛名的老導演銳氣不減當年,如黑澤明導演的《亂》(1985年),被認為系集其過去影片之大成,無論從內容或場景規模來說,都堪稱日本電影史上驚人之作。黑澤明並因長年對電影藝術作出的貢獻而在電影界第一個被授予文化勛章。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
  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而北野武、岩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岩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燕尾蝶》(1996年)、《愛的捆綁》(1994年)、《情書》(1995年)、短片《夢旅人》、《四月物語》(1998年)、《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使他成為了為年輕一代所熟知和喜愛的優秀導演。
  

⑶ 金田一耕助系列電影一共拍了多少

金田一耕助系列電影一共拍了14部。

金田一耕助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橫溝正史筆下的名偵探,他首次登場於1925年(大正14年)在《新青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本陣殺人事件》。金田一耕助是一位極富魅力的偵探,他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穿著講究,風度翩翩,性格謙和,平易近人,有學者風度。他知識淵博,頭腦冷靜,目光銳利,善於從一些被人忽略的線索中發現破案的關鍵,並能以心理學和邏輯學作為推理的基礎,揭示案件的真相。

自1925年首次登場以來,金田一耕助成為了橫溝正史小說中的常駐角色,與其他偵探如明智小五郎等共同構成了橫溝正史推理小說的豐富世界。這些電影不僅在日本國內廣受歡迎,還在國際上贏得了眾多粉絲。

這些電影的成功,一方面歸功於原著小說的精彩情節和人物設定,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導演和演員們的精湛技藝和出色表現。這些電影不僅保留了原著小說的精髓,還在影像化過程中加入了新的創意和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生動有趣,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立體。

總的來說,金田一耕助系列電影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數量之多,更在於其質量和影響力之廣泛。這些電影不僅為觀眾帶來了歡樂和刺激,也為推理電影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⑷ 大正浪漫的「大正浪漫」色彩濃厚的後世作品

小說『春之雪』(作・三島由紀夫 1965年)『豐饒之海』四部作(「春之雪」「奔馬」「曉之寺」「天人五衰」)第一部。
小說『美は亂調にあり』(作・瀨戶內晴美 1966年)描寫大杉榮・伊藤野枝的生涯。
小說『鬼の棲~本郷菊富士ホテル』(作・瀨戶內晴美 1967年)
電影『エロス+虐殺』(監督:吉田喜重 1970年・ATG)「日蔭茶屋事件」~「甘粕事件」
電影『宵待草』(日活 監督:神代辰巳 1974年)
漫畫『窈窕淑女』(作:大和和紀 1975-1977年)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電影・舞台。
電影『流浪者之歌』(1980年)・『陽炎座』(1980年)・『夢二』(1991年)(監督:鈴木清順「大正浪漫」3部作)
劇畫『菊坂ホテル』(作・上村一夫 1985年)
電視劇『花遍路』(腳本:早坂曉 1985年・NHK放送)。
漫畫『大正野郎』(作:山田芳裕 1987年)
電影『華之亂』(監督:深作欣二・原作:永畑道子 1988年)
電影『化妝師 KEWAISHI』(監督:田中光敏・腳本:橫田與志 2002年)改編石之森章太郎的漫畫『八百八町表裡 化妝師』。
漫畫『はちみつの花』(作:木內たつや 2005年~)
小說『大正野球娘。』 (作・神樂坂淳 2007年~)
漫畫『アイしてまこと! 戀するヲトメスタア』(作:南天佑・原作:ヴァイオレット 2008年~)
RPG『櫻花大戰』日本大正時代之並行世界。
RPG『惡魔召喚師 葛葉雷道 對 超力兵團』時代背景是架空的大正20年。
GALGAMEピアノの森の満開の下(盛開的鋼琴之森下)。

閱讀全文

與大正說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放西安電影電視台 瀏覽:610
國外系列電影為什麼不是一個導演 瀏覽:355
年夜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14
俄羅斯烏克蘭電影歌曲 瀏覽:374
有什麼愛情動作電影 瀏覽:618
電影網天與地 瀏覽:408
2015年的電影國外 瀏覽:333
樹電影網 瀏覽:735
韓國巨石電影 瀏覽:225
平頂山中影國際電影院 瀏覽:469
微博電影之夜全程2017 瀏覽:338
猴王出世3d電影 瀏覽:933
生嗎電影網 瀏覽:704
英文電影的觀後感100 瀏覽:914
法國電影她劇情 瀏覽:830
一部國外電影男的是個記者 瀏覽:210
江湖追殺令是哪個電影 瀏覽:887
在電影院的小h文 瀏覽:971
美女穿越古代電影大全 瀏覽:697
有關青春暗戀的電影國外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