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七封印的幕後製作
【伯格曼的上帝】
假如和很多人說的那樣,伯格曼陰暗荒涼的《第七封印》是一部關於死亡的電影,那麼這很可能是一個錯誤,《第七封印》不是一部簡單關於厭世的電影。如果這部電影你看過三次,那麼每一次你都會獲得新的理解:事實上,這是一部關於信仰的電影。伯格曼在這部電影中玩了一個小小的惡作劇,你必須清醒,區分預設的信仰和真正的信仰。上帝在這部電影中無處不在,在滑稽的小丑和新生的嬰兒身上,在晨起的景象中,在歌聲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上帝的身影。但是假如我們執著於預設的理解,我們就不能真正的感知上帝,因為我們過分地把社會強加給上帝的屬性當作他的本質。上帝,伯格曼告訴我們,要比那些預想宏大的多。
也可能伯格曼並不是在質疑預設的信仰。布羅克睿智的護衛延斯拒絕了基督教信仰,甚至在面對死神的時候,他也拒絕像懦夫那樣死去,除非在最後一刻體驗到生命的勝利。延斯是悲觀厭世的布羅克的襯托:除了要面對殘酷的現實之外,兩個人都對生命和信仰有所領悟,但布羅克緊緊抓住「信仰」最後的殘片,不願墮入永恆的詛咒,而延斯,則相信地獄就在大地之上。如果他相信死後的世界,他不能對布羅克的信仰視而不見,對於他來說,上帝只是存在於醒悟的心靈之中,並且,他選擇了接受無神論,和他痛苦的存在。
【攝影】
伯格曼對移動攝影機沒什麼興趣,在這部電影中,大量存在的長鏡頭和靜止鏡頭為《第七封印》增添了荒涼感和庄嚴,頗有幾分中世紀道德劇的感覺。攝影師根納·費休使用的黑白色調使這部電影更加恐怖。死神出場時的一襲驚艷的黑衣,黯淡的背景,加強了這部電影的表現主義氛圍,北歐藝術家們或多或少都有的傾向。
【歷史上的中世紀】
電影中對中世紀瑞典的描繪並不準確。從十字軍返回的騎士不可能碰到黑死病,因為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結束於1271年,而席捲歐洲大陸的黑死病發生在1348年。除此之外,苦修運動是從國外傳入瑞典的,對巫師的大規模迫害發生於15世紀,電影中關注的生死主題也更像20世紀50年代流行的存在主義哲學范疇。不過,電影中還是有一些形象來源於中世紀藝術,例如,伯格曼曾經說過,與死神弈棋的鏡頭就是來源於15世紀80年代的教堂繪畫。
【伯格曼談《第七封印》】
《第七封印》變成一部公路電影,自由地橫掃於時空之間,同時對這樣的跳脫完全負責。我把劇本交給史凡斯克之後,各方反應都極冷淡。接著《夏夜的微笑》開拍,並於1955年的聖誕節上映,雖然遭到各種明槍暗箭式的攻訐,卻非常成功。1956年5月,它在坎城影展上放映,並且獲獎,我去馬莫市向碧比·安德森借錢,因為當時她是我們這一群人里最有錢的一個。然後我飛去坎城見史凡斯克的老闆笛姆寧,他在旅館里正得意忘形地忙著把《夏夜的微笑》的版權賣給任何一位感興趣的江湖郎中。這樣的經驗對他來說還是「光良的一首歌」——第一次!唯一能夠打敗他的沾沾自喜的東西,就是他自己的天真。我把被完成的《第七封印》劇本放在他面前說:「要還是不要,現在是你唯一的機會,卡爾!」他說:「要啊!可我得先看一看!」「你都把它否決掉了,怎麼會沒看過?」「是嗎?大概我沒仔細讀吧!」我被迫承諾會盡快把電影殺青。扣掉往返外景的時間,我們只有三十六個工作日,同時還得在製作費上束緊腰帶……
最後一場死神帶領流民跳著舞遠去的戲是在HOVS HALLAR拍攝的。當時碰到暴風雨要來,我們收拾工具,正打算離開。我突然看到一塊奇異的雲,顧納·費修馬上又把攝影機架好,可是有好幾位演員已經回我們住宿的地方幾位器械組的工作人員和遊客就在完全搞不清楚的情況下披掛上陣,加入舞蹈。後來變得非常著名的那一場在黑雲下的死亡之舞,其實只是一場在幾分鍾之內完成的即興之作。世事就是這樣難以預料。結果我們居然在三十五天之內就把電影殺青了。
《第七封印》是少數幾部真正深得我心的電影。原因是什麼,我也說不上來。它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有一點瘋狂,有一點愚蠢,同時還有點急就章。但是我認為它一點都不神經質。充滿了生命力與意志力,也能夠以激越的慾望及熱情來申述它的主題。那個時候我仍然深受宗教問題所苦,夾在兩種想法當中,進退不得。兩邊都在各說各話,於是我童稚的虔誠與嚴苛的理性就處在類似停火的狀態之中——騎士和他的聖杯之間還沒有出現神經質的情節。片中還帶有溫馨家庭式的幽默感。造就奇跡的是小孩:玩雜耍的第八個球必須在空中保持靜止萬分之一秒——那令人屏息的一剎那!
其實我的魯莽相當驚人,當時我敢拍的東西,我絕對不敢拍。騎士作完早禱之後,正准備收拾自己的棋具,他轉過身,看見死神就站在那裡。「你是誰?」騎士問。「我是死神。」那個時候我仍懷抱著孩提時殘存的虔誠信仰,天真地相信有奇跡似的救贖存在。但是我也傳達了我相信的事。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神性,但那完全屬於現世,我們找不到非世俗的解釋。於是,在我的電影中,就存在著一種殘余的、但不神經質的、誠實而童稚的虔誠信仰,這種信仰和嚴苛而實事求是的態度安然共存。
《第七封印》絕對是我最後一部講信仰的電影。這個觀念是我父親從我小時候就遺傳給我的。在拍攝《第七封印》的時候,為某人或某事祈求禱告是我生活中的重心。祈禱對我來說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在《第七封印》中有一場令我又愛又怕的戲,也就是RAVAL死在黑森林裡一棵大樹後的那一幕;他把頭埋進土裡,恐懼地大聲嚎叫。這一幕我本想用特寫,後來我發覺距離遠一點更能增加恐怖的氣氛。於是我在RAVAL死的時候,故意讓攝影機繼續長拍。就正此刻,如同舞台一般的神秘幽谷上,突然出現一道慘白的陽光。當天一整天都是陰霾的氣候,正巧在RAVAL死的那一剎那,陽光就像預先排演好似的突然出現了。
我對死亡的恐懼和我的宗教信仰互有關聯。有一次我去做一個小手術,不幸被注射過多的麻葯。突然就和現實脫了節。時間都去那裡了?這是那麼萬分之一秒的事。我猛然醒悟到:這就是死亡!本來我一直認為從存在到不存在,中間的轉變過程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對一個不斷恐懼死亡的人來說,那次經驗不啻為一大解放。不過,我也覺得有一點點悲哀,本來還以為靈魂出竅後會遇到不同凡響的經歷,但顯然並非如此。存在之後,馬上就接著不存在。這可真是令人心安的想法。本來我覺得不屬於現世的一切,是如此神秘而可怖。其實它們根本不存在。現世就是一切,所有的真實都存在、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而我們也不斷地穿梭於彼此的生命之間,互相影響。
對於史凡斯克來說,《第七封印》突然搖身一變,成為瑞典電影黃金時代紀念影展上主打的輝煌巨作。這絕非當初拍這部電影的目的。可憐它卻被迫在令人窒息的首映晚會上粉墨登場:一群衣著華麗的觀眾,鼓號齊鳴,還加上笛姆寧的演說——可怕極了!我竭盡全力企圖阻止這樣的首映方式,但是我無能為力。人類因為無聊而產生的惡意毫不留情地污染了每一件事物。之後,《第七封印》夾著燎原之勢席捲全世界。我收到各方熱烈的反應。很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觸動他們內心深處的矛盾及痛苦。但是我永遠都無法原諒它的首映典禮。(節選自《伯格曼論電影》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背景資料】
第七封印是七個印封中的第七個。約翰時代的書,都是寫在卷上,一頁頁的蒲草紙或羊皮卷,可以長達10公尺,捲起來,再以黏土或蠟封好。約翰看到的書卷記錄了神為這世界准備的一切。用七個印封住,顯示書卷的內容非常重要,唯有羔羊(基督)配開書卷。
羔羊揭開七印時,分別出現了種種異象。按照基督主內的理解,神正在導演人類的歷史,他甚至使用敵人來成就他的旨意。整個基督文明中,和我們儒家的「人性本善不同,自從人類始祖亞當、夏娃聽從撒旦服用禁果,被逐出伊甸園開始,人就帶有原罪。
當第七封印被揭開時,天上寂靜約有二刻,然後,七位天使吹響了七號。七號的審判和七印的審判一樣,都只是局部的審判,神最後和全面的審判仍未到來。
第七號的吹響,宣稱王的降臨。這時就不能回轉了。那要來的審判不是局部的,乃是要全面的毀滅,即王的審判。但在七號審判和王的審判之間,約翰看到神與撒旦的爭戰,看到地上的一切罪孽、邪惡、逼迫和苦難的根源。神終於將他震撼,撒旦的失敗就註定了。撒旦在基督捨身十字架的時候,就已經被擊敗了。撒旦在他的子民額上打上獸的印記,而神則在他的子民額上打上神的印記。我們現世的人,過去的人,將來的人,都將憑借自己額上的印記受審,我們的生存就成為了兩個印記之間對我們額頭的爭戰。十字架即寓含人類的獸性慾望(橫)與上帝的神性意志(縱)相交叉。
而耶穌究竟是被誰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呢?
是猶大的背叛,是法利賽人的虛偽,是大祭司的妒嫉,是羅馬兵丁的殘忍,是彼得的盲目,是圍觀群眾的麻木,正是我們人類自身的種種罪惡與缺陷釘死了耶穌。耶穌是無罪的,他的就義是為了承擔我們的罪,用他的寶血洗脫我們的罪,人才能成人。這一切都是神的救贖計劃,也就是《舊約》、《新約》的基本意圖:神與人的約定。這一點即使是無神論也非常容易接受:基督教為平衡我們人類的弱點而存在。
影片透過理想主義的騎士布羅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歐洲大陸上的漂泊生涯,向觀眾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對死亡時不同的表現方式,同時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對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針鋒相對的疑問,同時又通過演員約瑟夫一家的生活來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影片本身充滿了晦澀的隱喻和象徵主義的構圖,可以說是最能代表伯格曼風格的一部影片。
『貳』 推薦幾部劇情離奇的電影
最離奇的電影 《黑色地板》 很深的一部電影
很多人都沒看懂,但還算好看,看完電影後請看影評,還能明白一些。
基本資料
片名
黑色地板
英文片名
Dark Floors
更多外文片名
Punainen liitu .....Finland (working title)
Red Chalk .....International (working title) (English title)
影片類型
恐怖
國家
芬蘭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級別
Finland:K-13
拍攝日期
2007年5月7日 - 2007年7月
上映日期
2008年2月8日 芬蘭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Pete Riski
編劇
Veli-Pekka Hänninen
Pekka Lehtosaari .....screenplay
Lordi .....idea
Pete Riski .....idea
演員
Lordi
製作人
Rafael Edholm .....co-procer
Júlíus Kemp .....co-procer
Markus Selin .....procer
Ingvar Þórðarson .....co-procer
原創音樂
Lordi
攝影
Jean Noel Mustonen .....(as Jean-Noel Mustonen)
選角導演
Manuel Puro
Jeremy Zimmerman
服裝設計
Tiina Anttila
副導演/助理導演
Hilkka Suvanto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一名父親要將女兒移往別家醫院治療,搭電梯時卻發生了意外被困住了一段時間,當電梯門再度打開後,醫院卻不再是原本的樣子,他們在裡面看到了支解的屍體,並遇上了不知名的怪物……
重點分析
看完很難理解其真正內容(以下含劇透
故事開始後小女孩SARAH的內心就已經因為周圍那些"各種各樣的人"而變的黑暗,後面電影里的醫院其實是小女孩SARAH在醫院里的黑暗而痛苦的內心世界.SARAH想挽救自己而選擇了那些人與她一起反抗.
護士EMILY和保安RICK可能都是過去經常出現在小女孩SARAH生活中的一類人.
長期的病痛是SARAH常常與醫院打交道,最多接觸的就是醫生護士,EMILY正象徵了這些醫護人員.SARAH討厭病痛,而長期的病痛十使她不喜歡醫院.不喜歡護士,她只想回家.對醫護人員的厭惡情緒就產生了.
而RICK則象徵了生活中強勢的一類人,他們通常是一個或大或小群體的領導,或在某一時間段里有絕對的命令權利.比如和SARAH一起玩的小孩里比較強勢的.這類人也一樣被SARAH所厭惡.
JOHNS所體現的就是典型的自私主義者,在電影里多次體現了他把別人當做包袱,自己想趕快離開這個地方,現實中這種自私隨處可見.這種自私被SARAH所厭惡.
老頭TOBIAS其實代表的是那類「活死人」.生活中點點的事情和遭遇使他們最終厭倦這個世界.厭世使他如同那些行屍走肉的怪物一樣被無視,
但隨著劇情的發展,他們在SARAH內心空間中的種種行為都使這種厭惡在無形中消除了.
當RICK為保護大家犧牲時,SARAH感到了強勢往往與責任同在.
當EMILY被抓傷腿後讓BEN帶著SARAH先走的時候,SARAH體會到了醫護人員不只是工作,他們中確實有很多把病人當做親人.
TOBIAS與怪物同歸於盡說明他們並不是不可改變的.這類人有時在某一天會突然醒悟這樣生活其實是錯誤的.
JOHNS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同樣是死了,但是恐怕不會被理解.
那些怪物,它們恰恰代表的這幾類人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怪物一共有5隻:
電梯中咬JOHNS腳的那個怪物正是他自己寫照,他所代表的自私,體現了他在危難中丟棄一切包袱作風,由於自私,在自己走投無路時會想盡辦法成為別人的包袱,並希望別人不要丟棄自己.從那怪物咬JOHNS的腳看來其實就是希望他留在電梯里,這並不矛盾,一但別人不丟棄他們,他們在又有危機時當然以自己利益為先而想謀害別人.
砸牆出現的那個怪物象徵了保安(強勢人群)的黑暗面,絕對的權利使他們與暴力脫不了干係.而這種暴力既是SARAH所厭惡的,又使她深深的懼怕,所以她在這個怪物出場前會出現害怕的表情.
大叫的那隻幽靈象徵了EMILY,這個怪物出場最開始是在門的玻璃上,這正對應了最後在B1太平間時EMILY被困屋內時在門玻璃上的臉.這只怪物大聲尖叫.但卻沒對EMILY外的任何人造成過傷害,但最後卻抓傷了EMILY自己.大概是由於EMILY的性格決定的,她其實是一個很善良的人,正因為是這樣一個人,在她遇到問題時(比如失敗的婚姻,比如死亡的病人),他會首先責備自己.而這種責任感使她在潛意識里對別人充滿歉意,尤其是那些無力搶救而死去的病人.而畢竟這個世界不是完美的,這樣的大善只能對自己造成傷害.
沙人象徵了老頭TOBIAS,對應了老頭的厭世,那些倒霉的事零散如沙般無可回想,但卻滴水穿石地改變了人的心境,在最後造成了巨大的連鎖傷害...
最後的魔王象徵了SARAH自己.因為這個黑暗的空間是SARAH的內心世界.所以她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她在那些她所憎惡的東西的化身(怪物)出現十露出怨毒的眼光能讓怪物退走正是這個原因.而電影開頭,SARAH雖然在不停的說要紅色的蠟筆,但他的畫中卻全是由黑色蠟筆勾勒的一切,又把一切用黑色塗的難以辨認,如同一面只有黑色蠟筆塗抹的畫板.這正如最後的魔王一揮手,一片黑色就沖出來腐蝕吞噬了碰觸到的東西,甚至是那些黑色的黑暗面也一樣被吞噬,如同一片只有黑色塗料塗抹的地板.
SARAH過去的那個黑暗的內心世界已經隨著電影的進行而漸次崩裂.這里人的「死亡」並不是死亡,而是從SARAH那個黑暗的內心世界中「清除」.當所有"人"(的黑暗)都被清除後,她的內心世界會徹底改變!在沒有進入電梯前,SARAH在機器里,在遇到TOBIAS時就說「我要紅色蠟筆」.紅色的強烈色彩把人們的缺點暴露,所以她畫完一幅畫後拿紅色蠟筆,以逆時針方向畫圈時其實就是要逆時針行走,帶著這些自己身邊的人的化身回到自己過去那個黑暗的內心世界中,在用如同魔王的黑色地板一樣的黑色蠟筆塗抹,清除黑暗,吞噬黑暗.以達到改變.
在最後的部分,父親BEN把SARAH放到車外,SARAH最後終於理解父親對自己的愛,甚至說出了父親本想說出口卻還沒說的話後,她消除了對於父親一直讓她住院,不讓她以常人生活的厭惡,或許從一開始就不存在的這種厭惡.SARAH體會到了父親的責任與關愛.之後BEN上了汽車,他以為只要殺掉了那個魔王,一切就會結束,世界會恢復正常,自然會有人發現停車場的小女孩並把她帶走,當他抱著必死之心開著汽車向魔王撞去時,SARAH心中的黑暗已經全部消除並且光明面出現了,她對自己的黑暗面說:「現在你知道了吧,光明是不該存在在黑暗中的」.在這之後,她過去的那個黑暗的內心世界已經不覆存在,雖然很不情願父親會被魔王"殺死(清除)"才能結束這場在內心世界的斗爭,但是一個光明的內心世界即將誕生!在今後的日子裡多看光明那一面!這樣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世界.那些選中的人或戰勝了自己的黑暗面,或被自己的黑暗面所殺.但都從SARAH過去的黑暗內心世界消失了.
影片的結尾SARAH喊出了和紅色相對的顏色-"我要藍色蠟筆!"並以順時針畫圈(在今後的日子裡多看光明那一面!)時,一個光明的內心世界已經打好了基礎.TOBIAS再次走來,對他說已經不覺得冷了.是啊,他已經醒悟了.
在父親推著她走在醫院的走廊中的時候,周圍的人群也有很多人用關心的眼神看著他們,這正對應了片頭他們走在走廊中的無人理睬.相信不久後,SARAH的病會逐漸康復,她會以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一個嶄新的充滿光明,愛與希望的世界!而不是那全是黑色地板的黑暗世界!
『叄』 有什麼消除厭世情緒的電影嗎
喜歡聽歌和看電影的女孩子很多的,我覺得跟你說的厭世沒有什麼關系。
如果你只是覺得她比較消極的話,就可以推薦她看一些充滿愛,夢想,激情的電影,讓她覺得這個世界時美好的,值得我們去為之奮斗。
比如:阿甘正傳
甜蜜十一月
七宗罪
綠色之旅
肖申克的救贖
幸福終點站,等
『肆』 跪求!!!厭世的電影!!要有哲學性的
厭世的?
其實厭世的電影最後總是給人一點希望,讓人站起來重新~
亞當桑德勒演的
《從心開始》
還有金凱瑞演的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
這兩部片子都挺好, 迅雷看看上有~
http://www.xunlei.com/
『伍』 看了會厭世的動漫
新世紀福音戰士(包括劇場版)
絕望的流九州
KAIBA(海馬)(這個會不會悲傷看個人了)
貓湯(原作者已經在另一個世界了)
快樂森林(丟比丟比丟)
……
有些片子盡管世界觀很暗。。可是總是手指縫里透出溫暖來。。
有些片子盡管基調很明亮,可是我就是打冷戰。。
所以說
酒不醉人人自醉
要是觸碰到什麼個人的死結了,那真是救不得了
再黑暗的東西離開點距離看 也笑出眼淚來了吧
偏偏那陰翳押在自己臉上眼瞼上了 要逃已經晚了
樓主為什麼要這樣的片子啊
『陸』 一個厭世的退伍軍人和一個學生的故事電影
《聞香識女人》 Scent of a Woman(1992)
又名:女人香 / 女人的芳香
『柒』 有哪部電影的主角是陷入很悲觀掙扎 孤獨困窘迷茫厭世壓抑壓迫 焦灼跟周圍格格不入 很虐心周圍人都帶他
看過《自殺空間》嗎?感覺裡面主角跟你說的這個情況很像
『捌』 推薦一下gl電影 有深度的那種 不想看傻白甜的 謝謝
我語言表達能力不好,有時候連跟自己老婆吵架時都總是佔下風,因為語言跟不上,即使自己再怎麼有理也總是吃虧
後來讓自己老婆看幾部電影,在吵架的時候我就說,我感覺自己像影片中的某一個角色,她一下子就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比講道理管用
從這里得到啟發,後來跟朋友玩,我索性也不講什麼大道理,只是給他看一部電影,比如有朋友在俄羅斯做生意被騙了背負一身債務,感覺無力翻身,身處絕望境地,有嚴重的厭世自殺傾向
當時我只是下載了一部電影《風雲人物》讓他看,(當時叫這個名字,現在這部電影名叫《美妙生活1946》),他就完全從自己的井底走出來了
時隔三年之後,他告訴我,朋友請他吃飯,請他到歌廳唱歌,經常運動出汗,陪他聊天,這些都沒起到什麼作用
對他啟發最大的就是《風雲人物》那部電影,讓他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價值,重新對生活有了勇氣和希望
那時候我才知道一部電影比講那些大道理強多了,他自己就走出困境了
如果你的朋友有絕望,悲觀,厭世,自殺傾向時可以介紹他看《生活多美好》
如果你的朋友有自卑,內向,軟弱傾向時可以介紹他看《命運織布機》,《搏擊俱樂部》,《刁蠻學校之無賴速成班》
如果你的朋友備受口吃的困擾,可以介紹他看《站在教室前》,《國王的演講》
如果你的朋友感到困惑,迷茫時可以介紹他看《和平戰士》《神奇遙控器》,《土撥鼠節》
如果你的朋友被股票搞得焦頭爛額時請他看《華爾街》,《鍋爐房》,《門口的野蠻人》
如果你的朋友被暴力所困擾的時候介紹他看,《監獄生活》,《更好的世界》,《暴力史》
如果你的朋友找不到生命的激情和職業選擇的困惑,介紹他看《三個白痴》
如果你的朋友想要學習謀略方面知識介紹他看《教父》,《一切為了她》
如果你的朋友是一個學習專業戶,整天學習理論而深受困擾,介紹他看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
我可以告訴你的經驗和心得是:分享一部好電影給朋友看,比發一個簡訊,打一通電話,寫一封郵件,送她一份禮物,請他吃一頓飯,請他去歌廳唱歌要來的效果好得多
『玖』 求讓人厭世的電影
就想起兩部。
薇羅妮卡決定去死 Veronika Decides to Die (2009)7.6
鳳凰涅磐 | 自殺人生
導演:艾米麗·楊 主演:莎拉·米歇爾·蓋拉 喬納森·塔克 大衛·休里斯 ...
故事的女主人公薇羅妮卡(莎拉·米歇爾·蓋拉飾)在28歲的時侯就有了其他年輕人夢想與希望有的東西:漂亮的長相、一個好的工作和很好的生活。而她因為不願被一些規矩所束縛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沒有成功,被維萊特精神病醫院搶救又活了下來,但只有5天的... 詳細內容
恐怖游輪 Triangle (2009)7.9
迷失三角洲
導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 主演:梅利莎·喬治 利亞姆·海姆斯沃斯 艾瑪·朗 ...
一部像《閃靈》一樣的電影,一部室獵殺和主人公逐步走向瘋狂的電影,一部如《偷天情緣》般經歷了煉獄的電影。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