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校2015是系列劇嗎
學校2015是系列劇,韓國的學校系列一直是最捧新人的,很多著名演員如林秀晶、張赫、趙寅成、裴斗娜、河智苑等都出演過學校系列。《學校》系列劇是KBS的經典,《學校2017》是韓國KBS電視台「學校」經典系列劇的全新一部。《學校》系列劇截止2017年一共七部,《學校1》中的張赫與崔江熙,《學校2》中的金來沅與河智苑,《學校2013》中的李鍾碩與金宇彬,《學校2015》中的南柱赫、金所炫和陸星材等演員,都通過該系列一炮而紅或人氣暴漲。
其中許多90後是因為《學校2013》而認識學校系列韓劇,《學校2013》和《學校2015》豆瓣評分不分上下,各有千秋。
2017年播出的學校2015是韓國KBS電視台將於2017年7月17日首播的月火迷你連續劇,由金世正、張東尹、金正賢、金路雲等主演.
2. 學校2015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WhoAreYou-學校2015》是韓國KBS於2015年4月27日起播出的月火迷你連續劇,由白尚勛、金聖允執導,金賢貞、金敏貞編劇,金所炫、南柱赫、陸星材等主演。
一對雙胞胎,因為姐姐高恩星被領養而分隔兩地,妹妹李恩菲留在育幼院內與其它孩子們一同成長並養成了即使被欺負也依舊開朗的性格。恩星在收養後,經由養母的教養下,成為從初中到高中都拿第一名的完美女孩,不過一場意外卻造成她內心的傷口。當恩星決定要在畢業旅行的途中,找尋妹妹恩菲時,一場意外卻讓兩人的命運有了不同的開始。
3. 學校2015的女主角是誰,她還有什麼好看的電視劇嗎
金所炫(김소현),1999年6月4日出生於澳大利亞,韓國女演員。
2007年通過電視劇《傳說中的故鄉》出道,隨後出演了多部電視劇和電影,主要扮演主演們的童年時代。2012年憑借《擁抱太陽的月亮》、《想你》 與《Love again》獲得MBC演技大賞、K-Drama Star Awards的童星賞。2013年憑借《聽見你的聲音》、《可疑的保姆》獲得SBS演技大賞新星賞,同年12月憑借音樂類節目《音樂中心》的固定主持獲得MBC演藝大賞綜藝部門女新人。2014年8月,主演電視劇《Reset》;12月,分別獲得MBC演藝大賞音樂Talk show部門人氣獎和KBS演技大賞女子部獨幕劇獎。2015年4月,主演KBS電視劇《學校2015》;6月末,開始拍攝電影《純情》,首次擔綱電影女主角。
4. 學校2015是什麼東西
學校2015whi are you 是一部韓劇電視劇,主演都是帥鍋美女,近段時間很火的,00、90後的都在看,現在都已經更新完了,上星期結局的,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去看下,在土豆網可看
5. 學校2015這個電視劇怎麼樣呢
《Who Are You-學校2015[1]》(Who are you-학교 2015)是一部由白尚勛、金聖允聯袂執導,金所炫、南柱赫、陸星材等主演的電視劇,是韓國KBS於2015年4月27日起播出的月火迷你連續劇。該劇主要以韓國富人區江南區的貴族私立高中為背景,以女主人公在失蹤後沒有了自己的記憶為開端,講述了在學校所發生的一系列青春校園故事。
很多人說好看,各花入各眼吧。
6. 如何評價《你是誰-學校2015》值得一看嗎
這是一部校園青春情感劇,劇情緊湊,人物情感豐富,是一部很優秀的作品,非常值得一看。
雖然這種重生類型的題材電視劇不多,而這部電視劇卻把主人公的情感都展現得如此細膩,實在是眾多韓劇里為數不多的最優秀的作品,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7. 介紹一下學校2015
學校2015一般指Who Are You-學校2015。
《Who Are You-學校2015》是由白尚勛、金聖允執導,金賢貞、金敏貞編劇,金所炫、南柱赫、陸星材等主演。以江南地區的名門私立學校為背景,以李恩菲為主線,講述了雙胞胎姐妹錯置的命運與因女主人公失蹤並且喪失記憶繼而展開的尋找真相的校園故事。
3、韓以安
世江高中2年級的學生,以游泳專長入學的體育生。與恩星是青梅竹馬,兩人一直維持著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關系。在全國比賽奪冠時與恩星告白,然而恩星卻因為一些事拒絕了以安。之後畢業旅行時恩星突然的失蹤,再出現時卻失去了所有的記憶。
8. 你知道《學校2015》中女主角是誰扮演的嗎
我知道《學校2015》中女主角是金所炫扮演的,金所炫(김소현),1999年6月4日出生於澳大利亞,韓國女演員。韓國SisHQ 公司旗下藝人,2007年通過電視劇《傳說中的故鄉》出道,隨後出演了多部電視劇和電影,主要扮演主演們的童年時代。2012年憑借《擁抱太陽的月亮》 、《想你》 與《Love again》獲得MBC演技大賞、K-Drama Star Awards的童星賞。
該劇繼承了「學校系列」的青春氣息,校園劇擁有廣泛的觀眾基礎。其次,與校園暴力、校園競爭等話題相關的懸疑風格,又增加了故事的看點,金所炫飾演的雙胞胎姐妹恩星、恩菲的身份互換也話題十足。而校園三角戀不失純情與浪漫,滿足了學生黨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