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電影史上有哪些電影的價值觀曾經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
《小時代》上映後曾寫過一篇文章,談的就是這種電影看來非得聲明一下,本文根本沒有把《小時代》看做影史上必須提的爭議電影,更沒有把它和其他電影相提並論。恰恰相反,我認為它呈現出的爭議性也不值一提,看最後一段吧。這文章只是借當時的話題來說電影中的現象。
《小時代》的上映以及其高票房成績引發了諸多爭論,既有關於電影本身品質的,也有關於電影背後呈現出的所謂「三觀」問題的。很多人對影片表現出的「拜金」、「物慾」、「消費男色」等價值觀感到不滿。《小時代》的製片人安曉芬則在微博上表示「一部電影亡不了國」,她還說「如果在80年代,我承認這樣的影片可能會對價值觀產生一些不良的引導,但是現在絕對不會。」
最終,影片男主演還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後來也聲明說,在拍戲的時候「有一把槍指著我的腦袋」。
2. 世界電影史上有很多電影的價值觀曾經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其中都有哪些
《棕兔》「The Brown Bunny」
《棕兔》在戛納放滿了118 分鍾,一刀未剪,它主要講了文森特·加洛飾演的摩托賽車手巴德,由於對前女友黛西(科洛·塞維尼飾)念念不忘,所以他沒辦法和別人建立固定關系。影片首映時,快結尾處有一個特寫鏡頭。旋即,爭議四起。
多年來,這部電影因太多原因而出名。特別是,電影中的兩個場景今天被反復引用來證明布努埃爾作為電影導演的天賦:無家可歸的人和乞丐在英雄維莉蒂安娜的邀請下在房子里亂竄,以「最後的晚餐」的姿勢拍照;在維莉蒂安娜和她叔叔的私生子喬斯和他女朋友之間的親密時刻,強烈的性暗示.《維莉蒂安娜》在布努埃爾的祖國西班牙長期被禁,直到1977 年弗朗哥去世才在西班牙國內被允許公映。同時在另一邊,梵蒂岡官方報紙稱這部電影是「瀆神」的。
3. 有哪些電影的價值觀,讓你想要瘋狂的吐槽
很多電影的價值觀,都是值得被吐槽的存在。小電影或者不出名的就沒必要說了,談一些出名且評分比較好的。就拿《忠犬八公的故事》來講,全片吹捧的是狗對人類的忠誠,而故事的原型是狗和人類之間的友情;《色戒》是根據小說改編的,裡面美化了叛徒的形象,這也是無容置疑的。另外還有《意志的勝利》,三觀都不是很好。
這兩部作品在影史上都是很經典的,不過三觀卻讓人不敢恭維。前者算是不正確理念宣傳的利器,後者提倡的是人種的優越感,無論在什麼年代,這都不應該被提倡。不過每個人看電影都有自己的想法,三觀確實不能用來評價一個電影的好壞。
4. 你看過哪些電影的價值觀曾經引起過巨大的社會爭議
2005年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斷背山》,描寫了在人跡罕至、荒蕪的斷背山放羊的兩個年青男人之間的故事。電影把人群中一少類人一直見不得光的一面抖露在太陽底下,他(她)們原來並非變態、邪惡,他們只是上帝造人時出了點差錯造成的,造物主的錯卻讓這類人背負著來自社會、家庭、自身的多重摺磨,飽受歧視。倆位主人公不是愛男人而是彼此真誠相愛,愛得刻骨銘心但只能相望不能長相守。電影刷新了人們對同性戀的認知,使人們對他(她)們產生了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最後總結下,真實改編的電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真實,本身事件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我們的內心能和電影產生共鳴,而這種共鳴更能觸發我們內心最深處那一片本屬於我們自己的那片凈土,那裡真實,而感性。
5. 陳凱歌導演作品《寶貝兒》被批價值觀扭曲,影視作品的價值觀輸出有多重要
影視作品是面向全國觀眾,甚至是全球觀眾的。如果在影視作品當中傳輸不正確的價值觀取向的話,那麼必然會引起很多社會性的爭議事件。這種爭議事件一旦出現泛濫的可能的話,那麼對於社會的秩序以及穩定都會產生較大的傷害。
一、不正確的三觀存在著嚴重的誘導性。很多影視作品都在傳遞著導演的價值觀以及三觀取向,如果導演是一個在價值觀上能夠引導觀眾的榜樣的話,那麼這部作品的價值觀取向也是會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的,然而陳凱歌的這部新作品卻存在著很多的價值觀不正確的問題,這樣的作品一旦面向更多的觀眾,是很容易造成特別壞的影響的。所以我們作為觀眾,在看到那些三觀不正的電影的時候也一定要選擇拒絕。雖然電影大多數只能夠供給老百姓娛樂消遣,但是一些優秀的電影還是能夠帶給我們內心非常溫暖的感覺的。可以說這樣的電影才能夠傳遞很好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