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求推薦
1.《素媛》(韓國真實案件改編,影片看著很揪心,觀影者不禁為素媛小女孩和他的父母感到心痛)
《素媛》這部電影由導演李俊益執導,薛景求、嚴智媛、金海淑、李甄等人擔任主演。
電影全長122分鍾,展示一個8歲的小女孩雨天上學在遭遇性侵後如何走出心靈的陰影和家人如何面對生活的故事,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而來。
該片獲2013年第3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
⑵ 微電影韓國記錄一個老頭和老太太為題材的愛情記錄片101.1推薦的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 님아, 그 강을 건너지 마오(2014)
導演:陳模瑛
編劇:陳模瑛
類型:愛情/紀錄片/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韓國
語言:韓語
上映日期:2014-11-27(韓國)
片長:86分鍾
又名:公無渡河 / 老伴兒,別跨過那條河 / My Love, Don't Cross That River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講述了89歲老奶奶姜溪烈(音)和比她大9歲的老爺爺趙炳萬(音)夫婦的故事。影片以江原道橫城山村的自然景色為背景,講述像戀人一樣度過76年的「肉麻情侶」老夫婦甜蜜生活的場景和突然的離別。
⑶ 有一部電影,似乎是韓國的,講的是一個母親和兒子一起生活,幫兒子洗澡啊啥的都干,後來兒子娶了妻子,
黑洞 (1999)
導演: Kuk-hyeong Kim
編劇: 崔仁浩
主演: 安聖基 / 金玟 / Hyeon-jin Seo / Eun-jin Park / 史賢真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 2000-03-04(韓國)
⑷ 部部經典 - 七部韓國電影推薦
作為電影迷的我,空閑之餘又來寫寫電影,淺談觀後感。這次推薦的主題是韓國電影,部部經典,找個慵懶的下午,挑一部窩在家裡看吧!
1.《結婚禮服》
先推薦第一部重磅催淚電影《結婚禮哪信服》,職位為婚紗設計師的單親媽媽高雲(宋允兒 飾)帶著女兒素雅(李滾輪金香奇 飾)一起生活,媽媽高雲忙於事業,疏於對女兒的照顧,女兒素雅一方面性格獨立,另一方面高冷不合群。
一天母親被查出絕症,絕望之餘的她抓緊所剩不多的時間為女兒做打算,彌補以往對女兒的關照和愛。但素雅毫不知情,對於媽媽突然的熱情關愛,倔強的素雅並不領情。
隨著素雅慢慢察覺媽媽的病情之後,年幼的她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她不僅裝作毫不知情地配合媽媽,並且還想方設法地完成媽媽的所有願望......
這部電影看得我的心都揪在一起了,感人至深的母女情,人世間血濃於水的無私情感,不論過往有過多深的誤解或幽怨,在生命無常的最後一刻,都能得到寬恕與和解。
看完之後,我只想好好珍惜與家人一起做飯吃飯、聊天散步的日常,這樣的日子平凡瑣碎,但卻彌足珍貴。
2.《釜山行》
《釜山行》上映於2016年,是一部災難喪屍片,在我個人看來,這也是一部人性倫理篇。從小到大,我是從來不看喪失片驚悚片的,因為我膽子小害怕,所以我從來不看。
上大學的時候,身邊的同學朋友們經常約著在沒課的時候湊在一起在宿舍看驚悚片,還把窗簾拉上製造環境氛圍,那時候我真的覺得她們很變態!
但是,盡管我是這樣一個對驚悚片絕對抵抗的人,也禁不住去看了這部《釜山行》,因為上映之後,這部電影的口碑立即傳開了。所以我也禁不住去看了電影簡介,撇開喪屍不說,內容絕對是我喜歡和關注的。
一輛開往韓國釜山的動車上,車門關閉,列車駛出。就在開車的剎那,一名感染者沖入車廂,而她很快屍變並對目光所及之處的健康人展開血腥屠殺。一無所知的列車乘客們很快被喪屍咬到而感染。
不過多久,喪屍數量爆發性增長。暫時安全的列車乘客中,有孕婦、小孩、老人、乞丐、高中生、政客、商人,危難時刻,誰捨身取義,誰明哲保身,人性深處可窺一斑。
影片最後,我慶幸自己沒有因為喪屍這個點而錯過一部這么好的電影,與此同時,更感動於人性中的美和善,痛恨人性的自私軟弱。
3.《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
上映於2014年,是電影更是紀錄片,豆瓣評分9.3,可見這部片子的分量。看這部片子,一定要准備紙巾,因為會哭!
影片中記錄了一對身材瘦小的老伴,家住韓國鄉下一座小房子里。老伴兩人彼此攙扶走過了76年婚姻生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仍舊緊緊相依。
誰說愛情一定會變成親情呢?這兩位老人望向彼此時,眼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濃濃愛意與心動,這只有真正遇見過愛情的人才會懂得。
他們努力將每一天的平凡日常過得可愛又有趣,溫馨又甜蜜,實在令人動容。反觀現在的社會,我們有著他們無法擁有的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但大多數的我們卻把日子過得如清湯寡水,甚至雞飛狗跳,陷入一地瑣碎。
影片這樣的愛情,如詩如畫,至死不渝,可遇而不可求。我憧憬這樣的愛情。
4.《寄生蟲》
《寄生蟲》算是上映時間比較新的片子,2019年上映,豆瓣評分8.8。影片講的是韓國底層一家四口,蝸居在一個小幾平米地下室。
偶然之下,家裡的哥哥聽說同學在一個富人家裡做家教,但是同學要出國了,想將家教工作轉交給哥哥。後來哥哥拿到了這份工作,慢慢地,妹妹、媽媽和爸爸,一家四口都如寄生蟲一般在這個富人家裡工作。隨著劇情演變,這兩個家庭中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影片之後,我特意去網路了寄生蟲的定義:寄生蟲特徵為在宿主或寄主(host)體內或附著於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發育或者繁殖所需的營養或者庇護的一切生物。
聯想電影劇情,我覺備空得這個影名《寄生蟲》取得實在很妙。底層窮人這一家四口,有手有腳,身體健全,有工作能力,但是他們卻不務實,反而野心勃勃,不知羞恥地如寄生蟲一般附著這家富人生活。
再反觀周遭現實生活,好高騖遠,無所作為的青壯年並不在少數,他們不想踏實努力地創造財富,想走捷徑,想一夜暴富。
這類人群是整個社會要去關注的事情,當代中國,貧富差距日漸增大,導致一部分人產生了仇富心理,自己不努力,也見不得別人致富。
富的人越來越富,並且是在輕松地變富,而窮人越來越窮,晝夜不停地工作一輩子甚至都趕不上富人財產的一個零頭。
《寄生蟲》這部電影,無論從政的,經商的,每個關注社會問題的普通人,都值得一看。
5.《我愛你》
《我愛你》上映於2011年,是一部關於黃昏戀,老年愛情的電影。愛情是一個永恆的主題,無論哪個年齡段的愛情,總是能以至真的情感和簡單的溫馨而深深打動我,這一部老年戀情電影也不例外。
送牛奶的老頭子,與收廢品的老太太每日凌晨相遇在飄著雪的寂靜街道,他們年輕時各自背負著艱難的人生,老年艱苦而孤獨的生活讓他們之間產生共鳴而彼此靠近。
影片播完之後,我也不禁遐想開來。當我老了,當我望向身邊的他,這個並肩攜手經歷半生風雨的人。他的年少風華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爬滿一臉的皺紋,那是歲月見證下的溝壑;滿頭銀發,那是為生活打拚的美麗記錄。
無論他的容貌發生了什麼改變,也無法改變他是我這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這樣想著,我不怕變老,反而期待變老,這就是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無窮力量吧。
6.《七號房的禮物》
《七號房的禮物》是一部悲喜交織的電影,我是在家裡看的,一陣笑一陣哭,溫情又幽默。
主人公父親李九龍是一個智障患者,為了找到女兒心愛的書包,意外被陷害,喊冤入獄。而他六歲的女兒還在等他回去......
在獄中,李九龍的單純善良打動了獄中的犯人們,為了讓父女倆相見團聚,獄友們一起想盡各種辦法幫助他們,將女兒運到監獄與父親相聚。
影片最後,父女倆坐上熱氣球飛離監獄,這結局帶給了我無限的感動。從這部影片中,我見證了最無私最真摯的親情與友情,也許正是因為現實社會中,這樣的真情越來越難得了吧,所以才會從電影中得到豐富的慰藉和感動。
7.《假如愛有天意》
《假如愛有天意》是一部在高中時代看的電影,那時候為了減輕學習壓力,貼心的班主任會每兩周抽出2個小時的晚修時間,在教室利用投影儀給全班同學播放電影。《假如愛有天意》便是其中一部。
影片講述的是學生梓希(孫藝珍飾)有一天收拾房間,無意間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箱子,裡面是母親珠喜(孫藝珍飾)留下的情書。帶著好奇和想像,她閱讀著這些情書,漸漸揭開母親少女時代一段青澀而深刻的情感經歷,母親出身名門,地位高貴,與窮小子一見鍾情,陷入熱戀。女兒和母親都是孫藝珍飾演,太帶入了!要備好紙巾再看這部電影。
高中時代的我,對愛情的所有想像亦如電影裡面的母親一樣,愛情無關身份地位、無關貧富貴賤,只要兩人相愛,毅然決然,那就是一整個宇宙。
高中看的這部電影,可以說深刻影響著我長大成人後對於愛情的看法和認知,如今我將近三十,有男友未婚,對於愛情我仍然有著原始般的最單純美好,最浪漫熱烈的期待,無關你我的身份背景,盡情相愛吧。
這7部韓國電影,你看過哪幾部呢?最想看的是哪一部 ?
⑸ 《親愛的》講了些什麼
《親愛的》是一部讓人鼓舞的電影。作為一部題材敏感、風格紀實、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電影,它完成度高,高水準地、剋制地、恰當地講述了一個曲折的故事。它商業性與批判性兼有,一方面,將會有慧辯很多人進入影院觀看它,同時它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以商業性完成更大的使命。陳可辛聰明,一直以來飽受爭議。從《甜蜜蜜》一片搭著來港陸人與金融風暴的順風車,到現在《親愛的》以「拐賣兒童」搏盡眼球。他似乎總能抓住時代的痛處,還能數著鈔票同時給觀眾當頭一棒。不少人在觀看本片後評論到,覺得陳可辛「逃避,沒有給出態度」、「將沉重話題商業包裝」,也有很多聲音說,「他是個聰明的人,一直知道觀眾的淚點在哪裡,什麼題材吃香,市場需要什麼」。持這樣觀點的人甚至覺得陳可辛消費了「拐賣兒童」這個話題,揭了傷疤,贏了票房,卻無補於事。而我並不這樣看。一部揭露社會嚴重問題的電影,我第一時間關注的,不會是它的藝術高度,而是它的傳播廣度。商業化意味著更多地考慮觀眾,那麼它無疑更通俗、易懂,易於入口,這代表會有很多人買它的賬,這才是這侍啟部電影最需要的。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談及,越多越好。「讓別人正視、重視拐賣兒童問題」才是它最大的使命。「對前談缺觀眾的口味」,太好了,「毫無疑問地讓人落淚」,太好了。因為這樣我就知道,會有更多的人會進入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會有更多人意識到這個正在讓千萬家庭破碎的問題。太好了。如何解決問題,本來就不是電影的職責。但提出這個問題,將這個問題拎到公眾面前,這將會掀起怎樣的波瀾,已經是問題改善的第一縷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