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聯電影推薦
蘇聯電影推薦:
1、《士兵之歌》
豆瓣8.8分,蘇聯經典現實主義喜劇片,導演梁贊諾夫是世界級電影大師,影聚焦一個辦公室里的人物關系、愛情、利益糾紛,堪稱一代喜劇片典範,絕不輸於同時代法國和美國的喜劇。
2. 為何在二戰期間,蘇聯女兵穿著裙子都仍要上陣殺敵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部名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電影,這部電影是由蘇聯所拍攝的,這部電影主要所描述的故事就是蘇聯女兵在戰場上對抗德國軍隊的故事。蘇聯女兵在衛國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們不僅有著後勤工作要做,而且有的時候還會上戰場殺敵,而且她們並不遜色男性士兵,甚至還存在女性飛行員、女性狙擊手等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只有蘇聯軍隊中有著大量的女兵存在,而且女兵數量超過了八十萬。
導致蘇聯女兵一直穿裙子上戰場還有一個原因,因為當時的蘇聯在物資上是比較缺乏的,所以在女兵加入軍隊之後,就只有裙子穿,而褲子只有男性穿著。後來因為戰事非常的緊張,所以就一直保持著這種狀態。
3. 電影一個日本女兵一個蘇聯女兵在中蘇邊是啥電影
《紫日》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聯合主演的二戰劇情電影
影片描述了在看不見戰火硝煙的美麗林區里,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系列磨難,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教誨」產生了懷疑。
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在將楊玉福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僥幸逃進了林區。中途他們遇見了在混戰中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他們讓秋葉子帶路,可是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秋葉子卻一心要將他們置於死地,帶著他們走進了險境。
4. 有蘇聯女兵護士、炸橋、小孩、德軍入侵 ,是什麼電影
蘇聯時的女護士大橋小孩都是菌入侵,這是蘇聯的衛國戰爭的戰爭電影蘇聯衛國戰爭是蘇聯和德國打了一場戰爭,體現了蘇聯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
5. 蘇聯電影有多高成就,這八部電影告訴你
蘇聯,一個讓人有很多回憶的詞。
一個讓人感慨萬千的時代。
蘇聯電影,同樣也獲得了很高成就。
不誇張地說,中國現代很多老一輩電影人,都是從蘇聯那裡學來的本事。
而以下這八部電影,幾乎可以代表蘇聯電影的最高成就。
《青春禁忌游戲》,9.2高分,浪漫喜劇代表作,講述四個學生給老師慶生,中途偷偷換出期末考試試卷的故事,輕松幽默中不乏人性展露,蘇聯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6. 你們看完電影《紫日》是什麼感覺
之前對導演以及他拍的電影都沒有了解那天無意中看到了電影頻道正在播放的紫日。
可能我詞庫有限,給我的震撼簡直沒法用言語形容,只有男主我認識,但是也叫不出他名字,另外兩個女主我是一點也不認識,但是感慨萬千。
三個不同國家的人,中國,俄羅斯,日本在戰爭的背景下,被命運安排在一起,在中國最美的大興安嶺,那是一個秋天,大興安嶺的樹葉都變的紅紅的,黃黃的,最後到紫紫的,從盛夏拍到深秋,經歷了日本從喧囂到破敗,再到最後的垂死掙扎。
導演把人性的善良和邪惡展現的淋漓盡致,結局我甚至同情那個可愛又可憐的日本少女,她原本可以不用死的,卻又不得不死,人性的光輝和黑暗在這一刻顯現的淋漓盡致。
三言兩語無法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震撼,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網路看看。絕對是一部良心好片。不僅是感官的震撼,更是心靈的震撼,無半點虛誇之意。
該片歌頌反法西斯盟軍。
其背景是蘇聯按照條約,
出兵東北,打擊關東軍。
在蘇聯機械化大軍面前,
裝備落後的日寇關東軍,
難以招架只能面臨失敗。
通過中國平民,蘇聯女兵,
日本小姑娘的獨特眼光,
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罪惡,
歌頌國際反法西斯盟軍。
該抗戰片具有國際視野,
藝術性,思想性堪稱一流!
對於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很多。
首先,個人認為,馮小寧導演拍攝的戰爭片有他獨特的視角和深度,這部《紫日》是他所拍攝的「紅黃紫」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其中有好幾個較之以往抗日影片新穎之處,個人就來聊一聊對它的看法感受吧!
第一,抗日戰爭場面宏大新穎
以往的抗日作品,無論是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題材大都千篇一律,無論是國軍還是共軍,總是在使用者比日軍落後許多的武器裝備,遭受鬼子武器優勢的無情碾壓,完全是憑借血肉之軀與敵人的鋼鐵相抗衡,往往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必須付出比對手傷亡多地多的代價才能艱難取勝。
而在這部電影里,卻少見地沒有展現我國軍民抗日的場景,而是另闢蹊徑,給我們展示了美蘇盟國的強大武器實力碾壓日本鬼子的場景。開頭蘇聯紅軍的飛機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打得鬼子屁滾尿流,將近片尾美國海軍步步緊逼直逼日本本土,都把鬼子打得無力招架,被迫組織肉彈和敢死飛行員去和敵人的坦克軍艦同歸於盡。而這種以血肉之軀抗衡鋼鐵的場景在其他的抗日片中屢見不鮮,可這部電影卻風水輪流轉,把以往影視劇中很強的日本鬼子,也展現出了他們武器落後,需要拿命上去填的畫面,這種新穎的視角,看起來實在是暢快淋漓。
第二,對敵人的塑造不再臉譜化
以往的抗戰片里,總是在表現日本鬼子如何的壞,如何的滅絕人性,可他們為什麼這么壞,為什麼這么毫無人性,卻少有交代。可這部劇在同樣反映日軍暴行的同時,還把一些鏡頭切回日本本土,從這個國家的學生、婦女、兒童、老人等普通平民的視角,帶我們一探究竟,主演楊玉福那聲含著淚水的怒問「你們憑什麼到我們這來殺人?」更是本片一大亮點。
劇中主演之一秋葉子,很早就和她的許多同學一樣,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在很小的年紀,就被灌輸「日本的侵略戰爭是聖戰,而與日本人作戰的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俄國人等都是劣等民族,都該被毫不留情地全部殺死……」正是這些思想的毒害,才使得一個個年幼單純的學生被洗腦成毫無人性的惡魔,在他國的土地上犯下了累累罪行。
影片中日本軍官在大雨中對他們訓話的場景可以看作介紹殺人機器如何產生的一個縮影,還有另一個縮影,就是主演楊玉福的母親死於日軍的「練膽訓練」中的畫面,一個戴著眼鏡長相斯文的日本兵顫顫巍巍,端著刺刀在士官的命令下逼近這位老人時,他的內心是害怕的,此刻的他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但在士官的毆打和逼迫之下,他還是大吼著一刀又一刀地把老人活活捅死。從他害怕殺人到把人活活捅死,這個過程就是惡魔養成的過程,這幅畫面直觀地帶我們看到了兇殘毫無人性的日本鬼子是怎樣被產生出來的。而從那名士官的口中,我們更加可以看到,把活人刺殺作為對新兵的「練膽訓練」是日本鬼子獨有的訓練「特色」,這也給我們揭示了為什麼日本鬼子是天底下最兇殘的軍隊的原因!
因此,當一群鬼子兵在楊玉福面前活活燒死一個實驗倖存者時,他們手舞足蹈嬉笑取樂的場景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鬼子不能被稱作人,而只是來自地獄的魔鬼。
而在片尾,一大群軍人和平民或自願或被迫地用各種方式來自殺的場景,甚至於殺紅了眼的日本軍官,對來勸阻自己自殺的同胞秋葉子也咬牙切齒地痛下殺手,也讓我們看到的可惡可恨之人也有可悲可憐之處,較之以往的反映日軍在我國燒殺搶掠的畫面,這個鏡頭頭一次讓我們看到了日本人也是受害者。
他們在發動戰爭帶給其他民族巨大痛苦之後,最終自食惡果,報應也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第三,以微觀展現宏觀
不同於大多數戰爭片直接反映戰場雙方正面對決的畫面,本片視角大部分放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沒有過多的描繪戰爭畫面。而主角人物也不僅僅是有我方及盟友,同時還有曾經的敵人。之所以說還有曾經的敵人,是因為在三人的相處過程中,本作為反派的日本女生秋葉子逐步地被他們喚起了內心深處被壓抑已久的人性,徹底放下了曾經的心魔,那時候的她已經不再是敵人,而是「人」了。
同時,影片還用倒敘的方式,適當地穿插了三人的過往,也從側面為我們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而三人都是被迫捲入戰爭的無辜受害者。
第四,對於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我深感痛心
日本兵活活刺死楊玉福母親的畫面,充分給我們展示了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行,而對於日本軍官猙獰的命令和楊玉福憤怒的吼叫,電影里特別用了兩個特寫鏡頭畫面,給我們分別展示了野獸的瘋狂兇殘和受害者的不屈憤怒。可就是這兩個特寫鏡頭,竟然被觀眾當成喜劇電影一樣,在影院中傳來了陣陣笑聲。我在上小學時,學校組織看這場電影時,我就親身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後來在網上發現,這樣的畫面居然在好多影院中都出現過。「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若我們的民族下一代都是如此麻木不仁,對過往的一切都冷漠視之,那我們的民族,則會徹底失去所有希望。因此,對於下一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以上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個人感受,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紫日》出自於著名戰爭導演馮小寧,也許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馮小寧的名字,但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他卻是一個巔峰般的存在,甚至大有與張藝謀、陳凱歌等人齊名的趨勢!
而成就他名聲的,也是五部經典電影,《紫日》只是其中的一部,當然也是最後一部。而包括《紫日》在內的電影之所以能稱得上經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題材上的大膽獨特。
1、1990年拍攝電影《大氣層消失》,臭氧空洞帶來的現實危機,虛構了太陽黑子出現時個別人類能聽得懂動物對話的大膽設定。
在那個追求經濟發展而不顧一切的大時代背景下,卻大膽的揭露這種發展針對環境的破壞。馮導演的膽量不僅僅讓人震撼,電影的內容也更讓觀眾觸目驚心。
2、1991年拍攝電影《戰爭子午線》,以兒童作為主角和題材的抗日題材電影其實有很多,但能讓觀眾留下眼淚的電影卻並不多,而這就是其中的一部。
電影不僅僅反思了戰爭,片中不斷出現的、大膽的穿越設定,也同樣把觀眾的思緒帶入到了電影中。孩童在戰爭中的無助、面對新時代變化的茫然,對比以往的戰爭片能讓觀眾感到視覺上的振奮,而這部電影,卻讓所有人對戰爭產生了惶恐不安。
以至於這部電影也成為了內地拍攝的唯一一部可以在日本獲獎的抗戰電影。
3、從1996年開始,馮小寧推出了著名的三部曲系列,即《紅河谷》、《黃河絕戀》、《紫日》。這三部電影當中的每一部電影都大獲成功,而成功的秘訣也同樣在於情節上的新穎。
《紅河谷》,內地電影史上唯一一部講述西藏抗擊英軍入侵的電影,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眾多的年輕人才知道近代史上竟然還有這一段血淚史。
《黃河絕戀》,對比以往嚴肅的戰爭片,這部電影卻安排了一個女八路軍與美軍飛行員發生了戀情,題材看似不嚴肅,但在劇本細膩的描述下,一個對中國一無所知的美軍飛行員,從被放牛兒童營救時開始算起,其一點一滴的了解了這個國家。從最早的企圖快速逃離,到最後時刻以人質身份差點與日軍同歸於盡,這個外來的雇傭兵在這片土地上也得到了升華。
就沖這一點,這個劇本的改變就一點也不算失敗。
而最後出場的《紫日》,則把整個馮小寧的系列電影一舉推向了高潮!
百萬蘇軍進東北消滅日軍,這種題材在以往的抗日作品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中蘇日三個因戰亂而失散的勞工、士兵和女學生相聚在一起,在戰爭的環境下由仇人變朋友,卻在不同的民族意識下又險些翻臉,但最終還是走向了反戰的行列。這樣的劇本設定比之前馮小寧所有作品的設定都要奇特和新穎,盡管這同樣也是一部反思戰爭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的升華程度卻遠遠的高於《戰爭子午線》。
那馮小寧這一系列的電影中就沒有瑕疵嗎?瑕疵當然是有的,那就是有關戰爭細節上的粗製濫造:
《大氣層消失》的科學和虛構設定雖然大膽,但完全沒有現實邏輯。
《戰爭子午線》一開頭,一隊日軍追殺前往延安的八路軍和學生,雙方肉搏的時候,好幾個人竟然一邊打一邊笑。
《紅河谷》,女主人公雪兒竟然可以從內地逆流被沖到西藏,其哥哥的左輪槍在不換子彈的情況下可以無限循環的射擊(也許是馮導演最後不好意思,最後叫停了手槍里的子彈)。
《黃河絕戀》,抗日神劇的代表性人物王新軍一出場,整部電影里完全變成了打不死小神童,而且不知何故,電影的最後,他竟然死了兩次。
《紫日》,為了展現蘇軍進攻日軍的大場面,也為了突出日軍神風敢死隊的撞擊效果,從飛機、坦克到航空母艦,基本是清一色的模型。當然,這事也不能怪馮導,因為經費就那麼點。
但這五部製作細節較差的電影,卻為什麼能夠成為經典?答案在前面其實已經說得清清楚楚: 題材的大膽令人稱道,每部電影都能抓住觀眾的靈魂,這更成為了導演和編劇的神筆。 縱然大家也看出了這些電影當中的戰爭場面跟歐美大片相比,簡直是天上和地下,但只要這部電影具備了靈魂,那表面上的瑕疵就已經不重要了。
而這也解釋了馮大導演在最近十幾年為何又開始變得一敗塗地?因為他的最新電影不但表面爛得要命,連最寶貴的靈魂也丟了!
《舉起手來》那也叫喜劇片?簡直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至於《甲午大海戰》,筆者真的是不想再吐槽了,看過馮小寧1992年電視劇版《北洋水師》的觀眾都知道,整整20年的時間,馮導演真是一點進步也沒有,整部電影完全就是當年老電視劇的縮水版,只是更換了新演員而已,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當年連續劇里的各種bug,在20年後的電影里竟然全部重新復制了一遍。
當一部電影失去靈魂的時候,那它距離爛片已經是越來越近了!
原來就是《黃河絕戀》的導演拍的,之前沒有任何的了解,只是幾個片段,讓我很震撼,但不僅僅是些血腥的暴行,還有一種復雜的感覺,關於生命,關於民族,關於尊嚴,值得思考,一部好片!
我總記得中學 歷史 課本里一個日本人雙手拿著搶來的白羊的圖片,日本人的醜陋一覽無遺,讓人怒自心生。那隻小羊好可憐,就像是我們大片淪陷的國土。
日本人應從地球消失
電影《紫日》的確是好作品,很震撼,很喜歡的電影,推薦大家都可以看看感受一下了!
7. 德軍將領游獵蘇軍阻擊女兵什麼影片電影名稱
是電影《狙擊手2通古斯》
俄國的影視作品類似迷你劇分成四集,這部電影也是
如圖所示,有圖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