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部電影 講述的是中國和俄羅斯邊界哨兵間故事的電影
我的娜達莎
1941年,抗聯戰士龐天德所在的部隊遭到日本關東軍圍剿,危急之下轉入蘇聯境內與蘇軍聯系。女教官娜塔莎負責對龐天德等人進行特工訓練,她十分欣賞龐天德,兩人漸漸萌生了深厚的愛情。之後,二人接到上級命令返回海東市從事地下工作……日本戰敗,日本人紀子的父親跪求龐善祖收留重病在身的女兒,紀子寄養在龐天德家。父親龐善祖希望兒子與紀子完婚,可龐天德心裡只有娜塔莎,兩人通信表達相思與愛意。新中國成立後,娜塔莎作為蘇聯專家到中國提供技術援助,兩人終於再次見面。准備結婚登記之時,娜塔莎接到蘇聯專家撤離中國的命令。之後二人又經受了常年的別離和相思之苦。八十年代,龐天德做起了邊境貿易,目的是尋找娜塔莎。經歷重重磨難後,有情人終於相聚……
很感人的。
⑵ 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當代軍旅作品有哪些
以下是八一廠近十年拍攝的當代題材軍旅影片:
老哨卡 (2011)
殲十齣擊 (2011)
王子雄兵 (2009)
驚天動地 (2009)
霓虹燈下新哨兵 (2008)
我的左手 (2007)
驚濤駭浪 (2003)
槍手 (2002)
沖出亞馬遜 (2002)
⑶ 老哨卡相關資料
《老哨卡》是一部以編劇鄭憲民多年積累的邊防部隊生活為藍本的電影,它根植於真實事件,展現了中俄兩國邊防和軍民友誼的主題。為了真實刻畫,鄭憲民和張建華曾深入連隊實地體驗,影片的籌備過程長達三年,劇本創作期間更是經過了多次修改,由電影頻道精心打磨。影片通過小戰士阿爾斯楞的成長故事,展現了即使在中蘇關系緊張的時期,兩國人民的友誼依然堅韌如初,體現了士兵對祖國的忠誠與守護,以及在面對共同威脅時,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是深深植根於人性中的本能反應。
影片特別強調了阿爾斯楞的個人英勇行為超越了常規,他的舉動揭示了小人物身上散發出的恆久人性光輝。這個故事不僅聚焦於士兵的職責,更深入挖掘了人性的深度,展現了在困難面前,個體的勇氣和團結的力量。這種超越國界的人性光輝,是《老哨卡》所傳遞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