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魔鏡奇緣2》主要講了什麼
親子動畫電影《魔鏡奇緣2》將在2018年的六一檔暖心上映,帶著愛的溫度,勢必讓觀眾們感受一場在海底世界冒險的暖心之旅。影片延續第一部既輕松又感人的風格,展開一次海底世界的冒險。為友情而出發,為親情而戰。
《魔鏡奇緣2》全家歡的主題以及陪伴與成長的雙向內涵加持,涵蓋了冒險、奇幻、親情、友情、成長等家庭和社會元素,融入的經典童話故事人物和道具相得益彰,為本片增添了更多童趣和期待。2018年6月1日,魚你相約。
❷ 大魚海棠主要講的什麼
在天空與人類世界之海相連的深海中,有「他人」掌管著人類世界萬物的運行規律。住在「神威大廈」的女孩「春」在16歲生日那天變成了海豚。她被網困在海里。一個男孩兒掉進了深海,因為他救了她而死。
作為回報,她需要幫助這個男孩在她自己的世界裡的靈魂——一條拇指大小的小魚,長成比鯨魚還大的魚,然後返回大海。經過種種艱難險阻,男孩死後終於重生,但這一過程不斷違背「上帝」的世界法則,引發各種災難。
(2)2018小女孩航海動畫電影擴展閱讀;
《大魚海棠》是由彼岸天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輕電影實業有限公司、霍爾果斯彩條屋電影實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梁璇、張春執導,梁璇執筆,季冠林、蘇上清、徐偉洲、金世傑配音的魔幻動畫電影。
影片講述了負責海棠花生長的小女孩春,為了報答人類男孩「坤」的善良,試圖復活他的靈魂,在秋神的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抗爭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7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2017年12月3日,《大魚海棠》榮獲第十五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獎。2018年7月5日,《大魚海棠》榮獲第三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動畫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魚海棠
❸ 尋夢環游記這部動畫片在哪一年獲得了什麼獎
2018年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原創歌曲
2018年 第75屆金球獎:電影類 最佳動畫長片
2018年 第7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 最佳動畫片
2018年 第45屆動畫安妮獎: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配音,最佳配樂,最佳剪輯,最佳分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動畫角色,最佳角色設計,最佳動畫效果
2019年 第6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年度十佳海外影片
2018年 第29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最佳動畫片製片人獎
2018年 第68屆美國剪輯工會獎:動畫片最佳剪輯
2018年 第22屆美國藝術指導工會獎:電影獎 最佳動畫電影藝術指導
2018年 第16屆美國視覺效果協會獎:最佳動畫電影視覺效果,最佳動畫電影CG動畫角色,最佳動畫電影CG背景,最佳動畫電影模擬動畫效果
2018年 第54屆美國聲音效果協會獎:動畫電影最佳音效
2017年 第83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動畫片
2017年 第89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動畫片
2018年 第23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最佳動畫片,最佳歌曲
2018年 第22屆金衛星獎:電影部門 最佳動畫片
2017年 第21屆好萊塢電影獎:年度動畫
2017年 第16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動畫片,最佳配音
2017年 第38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動畫片
2017年 第30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動畫片
2017年 第21屆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動畫片
❹ 沖破天際在烏魯木齊哪個電影院在上映
五一電影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黃河路127號
《沖破天際》是由安德魯_查斯沃斯執導的短片動畫。於2018年06月24在上海電影節播出,2018年6月25日在棕櫚泉國際短片節播出。主要講述了中國小女孩璐娜夢想和勵志成為航天員的故事。 2019年5月1日,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 「優秀動漫作品評析」動畫短片銀杯獎。在全片角色並沒有一句台詞,卻講述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中國小女孩璐娜夢想和勵志成為航天員。在這當中不僅僅有夢想的力量,還有愛支撐著她前行。短片中璐娜的父親不善言辭,只是用自己的努力幫助她在夢想的道路前行。這是不是像極了你的父親?《沖破天際》的故事靈感來源於,中國女宇航員王亞平和劉洋。7位創始人、7000小時、292天工作日,把她們故事濃縮在這短短八分鍾。《沖破天際》共獲得14個國際動畫大獎!50個全球電影節入選!12個奧斯卡資格電影節入選!
❺ 《千與千尋》誕生的背後故事!那些片中的啟迪與警示你都看懂了嗎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認為千尋的世界是一個夢。長大後才發現,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生活。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相信我會成為千尋,堅強勇敢,有愛。現在我終於明白,成長為千尋真的很難;小時候不明白白龍為什麼這么高興能找到自己的名字。
唐是的寶貝「方」,體型巨大,看起來檔次不算小,說話也慢,但卻是一個經常用哭鬧來威脅人滿足自己要求的「巨嬰」。
這是典型的「巨嬰」現象。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是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人的,有的已經過了老年,還在依賴老人。
得不到想要的,會哭,會鬧,會上吊。你以自我為中心,你無法進步,你無法獨立,你將永遠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一個巨大的嬰兒。
又有誰敢說這和從小父母的溺愛無關?巨嬰現象值得批判,有些家庭教育值得反思。
當然,也懲罰了方,被錢變成了老鼠。之後,他長大了,在隨千尋去錢予言的途中得救了,並幫助千尋幫助他的父母。
可見,宮崎駿其人一直希望用一個獨立的環境來促進這個巨嬰的成長和改變。也許這是唯一的辦法。
3.對人性的思考
「無臉男」是電影中最神秘和最有爭議的角色。
如果說「油屋」象徵著真實的社會,那麼無臉男就是一個站在社會邊緣的人物,一個對社會透明的身份擁有者。
他不受「石油之家」(主流社會)的歡迎,反而被排擠和排斥。他不會說話,他只會製造...啊...聲音,他不能說話,直到他吃了湯館里貪婪的青蛙。
他渴望交流、認可和愛(像千尋一樣)。
當他不小心被千尋放進了油屋,他被社會上一些美好的事物(油屋)吸引住了,產生了慾望。
這個慾望本身是無害的,輕盈的,美好的。但是一旦他看到了那些支配慾望的東西在社會中的力量(權力和地位),他在被慾望控制和引導之後,就產生了一種可怕的東西。
他喜歡千尋。在被尊為貴賓後,他意識到金錢和地位的力量,並認為他可以得到千尋的認可。但是當他被拒絕時,無臉男邪惡的表演是否代表了被社會屬性玷污的純粹的吸引力?
只有放棄這些東西,才能回歸人性的美好?
如果人性本身來源於動物性,超越動物性,人性中有動物性,那麼無臉男在被佔有欲支配後就變得像一隻兇猛的動物,但即使不能再說話,他也有溫暖的人性。
其實很多人生活在邊緣地帶,沒人喜歡,內心充滿了自卑和無奈。
就像無臉男面對千尋說的:我很孤獨,我真的很孤獨。
這個時候他一旦有錢有地位,最害怕的就是因為慾望失控而失去人性。
4.懶惰和貪婪的諷刺
在影片中,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婪而變成了豬,然後廣為流傳的話也從千尋的嘴裡流了出來:
「別吃太多,會被打死的!」
相應的,在唐的油房裡,大家一定要勤勤懇懇,不要偷懶,不然就會被魔法變成肥豬,成為招待各路妖魔鬼怪的一道菜。
這也警告人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生存和發展,而不是把自己變成「豬」。
5.詮釋什麼是愛
故事中的千尋和白龍的感情,以及無臉男對千尋的愛,都或多或少的帶有愛情的影子。
當然,一部兒童動畫片里有情感劇可能很可笑,主角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但《千與千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是因為它的內涵不再是單純的兒童漫畫。
不得不說,故事客觀地解釋了什麼是真愛。
無臉男對千尋的愛,作為一個不被隱秘世界接受的邊緣透明者,一直在默默幫助千尋。
當他進入石油公司並最終用他的黃金換來他的職位時,他以為千尋會喜歡這一切並接受他的愛,但他拒絕了。
被千尋挽回後,他選擇默默接受現實,陪千尋去看望錢予言。
在錢的家裡,他終於見到了他的情敵。兩者差距太大。沒有臉的怪物怎麼能和高貴的龍比?
當他看到千尋面對白龍時眼中的喜悅。這種喜悅讓他選擇放棄,讓兩個相愛的人有一個美好和諧的結局。這是千尋想要的,他可以給予...
這是無臉男的愛。平淡無味,善於化腐朽為神奇的宮崎駿,只能把它作為別人故事的一部分。
然而,無臉男的退出仍然非常容易。離別的時候,沒有悲傷,沒有羞澀,只是輕輕的點頭,讓人看不到心裡的復雜和失望。
事實上,他從來沒有要求過什麼。只要千尋找到自己的幸福,他就會非常幸福。
因為,無臉男渴望千尋的純真,而這無法用金錢來解決。
這就是宮崎駿其人想要詮釋的真愛。
千尋和白龍的區別更尷尬。當千尋想回到人類世界時,白龍告訴她永遠不要回頭,並說:「我們一定會再見面的。」。
就這樣,兩人悄悄地分開了,千尋甚至不敢回頭。
當他通過隧道回到人類世界時,千尋突然意識到他們不可能再見面了,告別就是告別。
只有錢給她的頭繩證明這一切不是夢。......
6.對當時日本社會現象的反思
影片中「油屋」的世界是二十年前日本社會的一個投影。
影片中連接兩個典型日式場景的過渡隧道和大廳是西式的,這些建築象徵著日本經濟擴張時期投資建設的未完成項目。
千尋的父母去商店吃飯。老闆不在的時候,他們決定先吃飯,再給錢。他們還說反正身上帶著現金和信用卡,所以不怕。
這象徵著當年日本大規模的信貸擴張。大家今天去借錢,用明天的錢投資(是不是和我們現在很像)。這也是為什麼不是人家不打算給錢,就先吃,罰他們變成豬。
而湯館里的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受契約約束的。
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日本經濟快速擴張時期所犯的錯誤。
7.關於成長的歷程
在電影中創造的這個神奇的世界裡,如果千尋不努力,他將會像千尋的父母一樣變成一頭豬。
為了救父母,千尋留在唐予言的一個澡堂里。在他的努力工作中,他結交了許多新朋友,經歷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件。
在這個過程中,千尋的心智得到了實現和成長,她不斷思考,等待著拯救父母和自己的機會,從而完成了成熟的轉變。
盡管這部電影只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的冒險經歷,但它仍然令人震驚。
宮崎駿其人希望所有看這部電影的女孩和男孩都像《千與千尋》中的女孩一樣充滿活力。
這部電影適合每一個即將踏上或走過人生道路的孩子,告訴他們如何獲得勇氣,如何在挫折中掙扎和堅持奮斗。畢竟這是必修課,誰也逃不掉。
大師的筆跡和風度
縱觀整部電影,宮崎駿其人其實想通過這部電影告訴整個日本社會,有必要停止對那個時代的留戀。
那個時代是一條錯誤的道路。雖然裡面有好的東西,但是那些東西都是虛幻的。我們不應該一次又一次地回頭看這個世界,而應該回到現實,但完全離開這個世界之後,我們還可以回頭看。
而孩子們,也就是下一代,是拯救日本的希望,這就是為什麼千尋的父母根本記不住發生了什麼,而千尋卻牢牢地記得在湯屋世界發生了什麼。
在這樣一部電影中,宮崎駿其人可以讓不了解日本歷史的人看到一個美麗的童話,也讓所有經歷過那段時間的日本人淚流滿面。
影片中關於人性的討論是世界性的,關於社會的討論是日式的自省。兩者融為一體,不影響故事的豐滿度。
這是大師的筆跡和風格。
因為《千與千尋》,奧斯卡授予宮崎駿其人終身成就獎,他成為繼黑澤明之後第二位獲得這一榮譽的日本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