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辯護人》能改變現實的大膽題材的電影,對韓國影片發展有什麼深遠的意義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韓國當局正式設立戰略目標,大力發展娛樂產業。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大量的電影、電視劇、韓流歌手醞釀著蓄勢待發,八九十年代韓流娛樂勢力正式向外作為支持國民經濟的主要中堅力量侵襲亞洲,多少韓劇被輸出、多少韓國藝人海外圈錢。電影方面,因為國家的大力扶持,韓國電影蓬勃發展、資金雄厚,題材豐富,內容大膽……
在國內觀眾看來,韓國電影一向都是影迷愛好者的重點關注區,影響國家立法的《熔爐》,大膽筆墨諷刺當局政治的《辯護人》、《計程車司機》、《回家的路》、《恐怖直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因為,我們更願意相信壞的一面,不是么?
㈡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辯護人》
卵何以不能擊石
文/夢里詩書
《辯護人》取自真實人物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的故事,面對暴力與不公,一位律師以一己之力對辯整個陰暗的社會體系,法庭之上直言法律有病這看似以卵擊石之事,但卻如電影中以盧武鉉為原型的男主宋佑碩所言「岩石再堅硬也是死的,雞蛋再脆弱也有生命。石頭最終會化為沙土,而雞蛋孕育的生命總有一天會飛越石頭。」這咋聽詭辯的邏輯,恰是詮釋了電影的支點,卵何以不能擊石。
電影的故事聚焦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韓國釜山,出身貧寒僅高中畢憑借自我努力通過司法考試的律師宋佑碩,是一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圖把錢賺的稅務律師,後來初衷也僅是為報虧欠飯店大嬸的恩情,才參與到被控左翼社團而遭逮捕大嬸兒子的辯護上,但金子在哪總都能發光,一個人若心擁善良與正義若金般可貴的秉性,其欠缺的僅是照亮光芒的引索,看到被屈打成招的孩子辯護團隊中唯有他敢於直言,當發現其對抗的是整個不公體系的陰暗時,當合作的企業迫於政府壓力提出不放棄辯護就終止合作時,更沒有退縮,仍能慷慨激辯,直言違背憲法根本政府國安法的詬病,譴責抗議審判的不公。宋康昊飾演的宋佑碩這個開篇中唯利是圖僅望獨善其身的律師,他在電影中走向對不公為民與國而辯的歷程,並非一種心態的轉變,而更是在那深藏與內心深處正義感的覺醒。
這是一部頗為討巧的作品,電影伊始便以聲明「以真實人物為背景但內容為虛構」,這種立足真實,劇情卻得以突破固有桎梏的手法,對於這部電影中的運用可謂是恰到好處且必須的,拋開電影原型深陷受賄丑聞而自殺以明清白的前總統盧武鉉這頗具爭議的人物不談,其原本的真實事件也欠缺電影所需的深度,包括電影最終釜山99位律師為因呼走民主舉行集會被抓的宋佑碩集體辯護這電影最為動人心弦的一幕也系杜撰,但這一系列因電影需要的填充,對於這部作品而言並未畫蛇添足,相反更加升華了以盧武鉉為基礎男主宋佑碩形象的生動鮮活,與家人的點滴,與飯店母子的羈絆,與沆瀣一氣迫害民主自由公檢法頑強的抗爭,正也是詮釋了石雖硬,毫無生氣,卵雖薄,擁有生命,這種雖是羸弱但仍對不公抗爭的精神,亦是這部電影最為動人所在。
縱觀近年的韓國法政題材電影,以難用佳作頻出喻,近乎每一部都是驚世駭俗之作,直擊本國法律缺陷的命門,從《熔爐》到《七號房的禮物》,在到這次談到的《辯護人》,電影最終並非要給觀眾一個明示的答案,結局更非皆大歡喜,但每一部作品卻都能給觀眾以思考,甚至最終可影響國家修改法律,這些電影中的主人公皆如累卵,岌岌可危,勢單力薄,而所面對的無不是勢大權重的個人甚至是法律本身的固疾,這單靠電影主人公難以撼動的頑石,註定了電影作品悲情的基色,但電影卻如一扇大門,使更為廣大的民眾透過電影看到了這固疾頑石,當眾志成城,看似無以撼動的頑石也就變的不足為道了。
時隔33年在《辯護人》公映後,韓國法院重新對當年無辜的孩子給予了撥亂反正的無罪宣判,電影在現實的延續,卵最終得以破石,這是一件別國事,但它透過電影給予人的感動卻是獻予所有人的,世界上總有那麼一群人,弱如累卵,卻獲擁擎天撼地的力量,這力的源泉便是人類有史至今,恆古不變的真理—正義。(轉載須註明:原作者夢里詩書)
㈢ 題材如此大膽的《辯護人》,對於韓國影片發展有什麼深遠的意義
喜歡韓國電影的影迷,大部分是喜歡《辯護人》這樣的現實題材電影。
直面歷史,抨擊政府是這類電影的一大主題,《辯護人》更是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辯護人》中宋康昊所飾演的稅務律師宋佑碩原型就是年輕時候的盧武鉉,盧武鉉後來成為了韓國總統。導演楊宇碩很早就知道了這個故事,但為了擺脫拍馬屁的嫌疑,直到盧武鉉去世才開始籌劃拍這部電影。
電影的故事來自於著名的「釜林事件」,1981年,韓國政府以違反《國家安全法》為由逮捕了多名釜山地區的大學生和活動家,並進行嚴刑拷打、刑訊逼供。這一事件震驚了整個韓國,史稱「釜林事件」。
當時盧武鉉還只是一個平凡到塵埃的稅務律師,隨著對事件的了解和對事件相關人物的接觸,盧武鉉的內心受到了極大震動,並暗下決心要成為一名人權律師。
㈣ 電影辯護人想表達的道理
《辯護人》這部電影是2013年韓國推出,由宋康昊主演的劇情片。自上映以來該片獲獎無數,並因其立意大膽敏感又發人深省而受到眾多觀眾的認可。
辯護人
首先,來講講劇情吧。《辯護人》講述的是高中畢業的律師宋佑碩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通過了司法考試,成為一個法律人。窮困潦倒之時,他曾在一個小飯館里欠了一頓飯錢,正是這頓飯,讓他一直背負良心的譴責,也正是這樣讓他感受到了飯館大嬸和兒子鎮宇的單純善良。可後來鎮宇因組織讀書會,被警方認為是反動的赤色分子,並被嚴刑拷問,逼其供述。在所有的律師都擔心被迫害而不敢為當事人辯護的境況下,宋佑碩挺身而出,擔任了本案的辯護人。這不是一件普通的案件,這是上升到愛國、民主、公義等大道理的案件,幾個無辜單純的當事人後面,是一群濫用職權的魔鬼在和人權、人民作對。對於擔任赤色分子的辯護人,肯定是凶多吉少。但宋佑碩從來不是個貪生怕死的人,為了他堅持的公平正義,人權民主,他無所畏懼。
辯護人
盡管他最後的努力杯水車薪,但至少他是唯一一個敢和魔鬼刑警車東英當面硬剛的人。特別是他無所畏懼的直視車東英的雙眼的時候,那種眼神里的堅毅和嘴裡吐露的吶喊,讓人為之鼓掌,為之振奮,他真是一個有良知的辯護人。和其他西裝革履、光鮮亮麗、高學歷的律師比起來,宋佑碩不僅學歷不驚艷,就連外在形象都顯得有些寒酸。但他從來都是一個真誠不虛偽的人,雖然曾最真切地體驗過貧窮帶來的苦惱,但他從本質里卻不是個沾滿銅臭味的趨利者。人生在世總有些輕重緩急,宋佑碩的價值選擇里,他懂得很多東西比金錢重要。所以,當他成為一個法官後,他願意為了民主權利,而被革職,當他成為一個律師後,他依然願意為了民主權利而放棄大把賺錢的機會,為了人權、為了民主、為了正義而辯護。
辯護人
其次,來說說這部電影的價值觀。愛國、民主、正義、人權,看完電影不自覺地會因這些大情懷的東西感到十分沉重,而我想把他概括為一個法律人的自我修養。社會中的很多法律人都是本片中的一般人,他們沒有宋佑碩那種對法律的思考和認識,完全把法律當成一種掙錢的武器,從而淪落為金錢的奴隸,誰給錢就為誰服務。宋佑碩的故事給我們垂範了一個真正法律人該有的本色。總有些東西是比金錢,權利可貴的;總有些人是值得你為其辯護的;總有些正義需要你哪怕犧牲也要去捍衛的。什麼是愛國?那個聽到國歌都會用手摸住心臟的車東英,卻被宋佑碩問得啞口無言。一個常把國家安全,大韓民國的意思掛在嘴邊的人,居然不知道國家的含義。
㈤ 《辯護人》,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該片取自真實人物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的故事,不過由於其後來涉嫌受賄而跳崖自盡的負面影響,韓國實力演員宋康昊最初對角色有些抵觸,經過一段糾結之後才同意出演。而導演楊佑碩則是一個新人,但其對故事深度剖析的表現力著實令人驚訝。該片是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電影,在這個只有5000萬人口的國家,破千萬意味著每5個人韓國人中,就有1個人看過這部電影。我們並不希望電影作為政治的炮火,但作為一門藝術,我們仍然希望電影的內涵和視覺有一定的寬度和廣度,而不是僅僅為了票房急功近利,淪為金錢的俘虜。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能像《熔爐》一樣,改變整個韓國的性侵法律,但一個有責任感的導演或演員,仍然有義務去展現現實的悲苦荒誕,而不是蓄意營造一場虛假浮華的狂歡,這樣的視覺沖擊力只能是一場游戲一場夢,並沒有雋永的社會意義和良好的藝術品質。
㈥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辯護人》分享一下吧
《辯護人》的豆瓣評分達到了少見的9.1分,電影以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為原型講述其從一個對現實漠不關心只想過好自己生活的普通律師在經歷過韓國軍政府的黑暗面後開始勇於與不公正的現實死磕的民權律師,說句實話電影中的辯護階段以米國好萊塢電影的標准著實不算精彩,男主角與其說是用法律武器捍衛受害者更多的是用煽情的手法佔領道德高地,就算如此裡面的台詞也讓我淚目,更多的是無奈,當時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想說的被男主角全部說出,正是靠著像盧武鉉這些為民請命個人榮辱置之度外的人韓國才能在幾十年的斗爭後終於在1987年光州事件後迎來自由化,更讓我意外的是在審判中代表軍政府的法院在男主角的要求下把那些原本被綁著的年輕人松綁還給他們座位,男主角的慷慨陳詞竟然沒有強行打斷,事後也沒有以扒男主角黑帳的方式把他抓進去再通過新聞報導顯示自己的正確性,甚至同意外國記者旁聽庭審,而作為證人的軍人小哥也在作證後才把他抓走,這讓我著實大感意外,劉喻先生在評價曼德拉先生時那句話說的可謂精闢,正是壞人壞的不夠好人才有翻身的機會,而托洛茨基的另一句話則把極左與極右的差別表露無異「沙皇太軟弱才會失敗,我們對敵人決不能手軟。」
㈦ 你對《辯護人》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
我覺得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是很精彩的,展現了人生的仇恨和優點,對這部影片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有故事性,有倫理性,整個的故事情節特別的生動到位,非常有色彩,非常喜歡這樣的電影,有看點。
㈧ 你對《辯護人》這部電影作何評價
隨著電影情節的深入,我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動了。歷史總是有著相似的偶然性,看著主人公宋佑碩,我總是莫名想到魯迅,誠然,我學過,讀過很多的關於他的文章,可是在那一刻,我才隱隱對他那聲: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有了一絲的真真的共鳴。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不僅是一種勝天半子的慨然,更是一種甘於自我犧牲的布局,以自我為天元,成形四方,亦是一種承繼的孤勇。
㈨ 大家看過《辯護人》這個韓國電影嗎說說你們的感想吧。
看了。很觸動,韓國政府不限制題材才會讓我們看到這樣的佳作。其實這種事國內應該也有,怎麼說呢,國家發展有時就要犧牲民眾。
㈩ 韓國電影《辯護人》是一部怎麼樣的劇
首先要贊一下各位演員的演技,主演宋康昊把一個雖重錢,但更重義的律師宋佑碩表現的淋漓盡致,不論是慧眼識機的稅務律師,還是到後來替朴鎮宇等人辯護,直至走上街頭為眾人引航的人權律師,細節方面都把握的很好,其中在片子稍前部分宋佑碩見剛剛生完孩子的妻子,深覺自己必須改變命運,奮發圖強的那部分,是這部片子第一次讓我看哭的地方。其次讓我深感不易的演員是林時完,第一次在銀幕上看見他大概是擁抱太陽的月亮里的那位美男子,實在不曾想過在這部片子里(雖然這部片子應該在擁抱太陽的月亮之前)他能擺脫奶油小生,每一個眼神都流露出那種朴鎮宇式的情感,對媽媽,對宋佑碩,對一同無辜受難的同學,以及在遭受暴行拷問時那種恐懼,最後受盡酷刑時的無神,都很傳神。為他們點贊。
不知各位感想如何,真心期盼中國能有這種能夠警醒世人的電影,而不是像影評中所說的:他們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有改變電影的國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