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电影中赏析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地域辽阔,横跨欧亚两大洲,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文化图景中,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民族间隔着一层"铁幕",它总会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格.他们在大敌当前时曾表现出非凡的爱国热情,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但在和平时期,一些俄罗斯人又显得懒散;俄罗斯拥有堪称世界瑰宝的芭蕾舞艺术以及杰出的音乐、文学和绘画作品,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俄罗斯人又不太看中较高的物质文化.思考这些现象时,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用智慧理解不了俄罗斯,用一般标准衡量不了俄罗斯."
㈡ 为什么俄罗斯二战片里德军说德语的时候,旁白总要配上俄语翻译变成德军好像同时在说两种语音
因为这是给俄罗斯本国观众看,所以当然要配上俄语字幕,不然观众肯定不懂电影里在说什么。就像我们在开外国影片时需要中文字幕一样。
㈢ 如何评价俄罗斯根据车臣战争而拍摄的电影《炼狱》
看了炼狱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影片中近乎实战的镜头所震撼,该片的真实感可见一斑。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俄军和车臣军队围绕格罗兹尼的一家医院展开争夺,医院几度易手。一队俄军被车臣叛军包围,陷入困境。危急时刻,上级的救援部队——一支特战分队及时赶到,并冲入医院支援;一辆T-80坦克在接近医院时履带被炸断,坦克指挥员拒绝了车臣叛军的诱降,用炮火为被围困的俄军打开了胜利之门。
㈣ 描述18世纪俄罗斯的电影,如<俄罗斯方舟>
我给你推荐几部
石榴的颜色Sayat Nova
导演:
谢尔盖·帕拉让诺夫 Sergei Parajanov
类型:剧情/传记
片长:79分钟
国家/地区: 苏联
对白语言:亚美尼亚语
剧情:
这部色彩鲜艳、民族风味浓重、宗教感仪式感极其强烈的影片,是前苏联“最后一位天才导演”帕拉杰诺夫著名的“诗电影”杰作之一。影片描述的是亚美尼亚一位十八世纪游吟诗人的故事,这不是一部传记影片,而是一首关于这位诗人的精神影像的诗歌。想要用文字来概括这部影片,是徒然的。片中运用大量象征、隐喻手法,展现了十八世纪亚美尼亚民族风貌和这位诗人的心路历程。欣赏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次观影,更是一次朝圣,一次对诗意精神的膜拜之旅。
苏拉姆城堡的传说 Ambavi Suramis tsikhitsa
导演:
谢尔盖·帕拉让诺夫 Sergei Parajanov
Dodo Abashidze
类型:剧情
片长:88 分钟
国家/地区: 苏联
对白语言:格鲁吉亚语
剧情:
这部电影是根据著名的俄罗斯民间传说改编而来。为了阻止城堡被瓦解成碎片,一个年轻的男孩必须住在这个城堡里,并且囚禁在墙上。
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 Tini zabutykh predkiv
导演:
谢尔盖·帕拉让诺夫 Sergei Parajanov
类型:爱情/剧情/历史
片长:97分钟
国家/地区: 苏联
对白语言:乌克兰语
剧情:
影片改编自柯秋宾斯基的同名抒情小说。导演把情节拆散为“伊凡和玛丽奇卡”、“波洛尼纳”、“孤独”、“伊凡和巴拉格娜”、“日常生活”、“圣诞”、“春在明天”、“雷雨”、“小酒店”、“伊凡之死”、“虔诚的仪式”等11个单元,讲述了主人公伊凡两阙刻骨铭心的爱情悲歌:先是女主人公玛丽奇卡在寻找伊凡的途中不幸坠河而死,后有另一位女主人公巴拉格娜背叛伊凡,故事最后以伊凡死于情敌手下而结束。
鲍利斯·戈都诺夫 Boris Gonov
导演: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Sergei Bondarchuk
类型:剧情/传记
片长:Argentina:141 min / Russia:141 min / USA:130 min
国家/地区: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西德/苏联
对白语言:法语/俄语
欧布罗莫夫 Oblomov
导演: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Nikita Mikhalkov
片长:143 min
剧情:
居住在彼德堡的奥勃洛莫夫是农奴主的儿子,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虽然刚刚三十出头,奥勃洛莫夫却已经明显衰老,这是因为他整日在家中躺卧,总不肯出去活动。这个以“一辈子从没自己穿过一次袜子,没给自己挣过一片面包”为荣的少爷有时也会感到忧伤,当他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就会对幸福的家庭生活产生美好而无望的憧憬。 什托尔茨是奥勃洛莫夫童年的朋友。与奥勃洛莫夫相反,什托尔茨是个从小就开始为事业奋斗的人,他总是将自己的行程安排得很紧,这次他来彼德堡第一件事便是拜访多年不见的奥勃洛莫夫。当看到奥勃洛莫夫的现状时,什托尔茨决定改变这位老友的生活习惯,于是带着奥勃洛莫夫减肥、锻炼、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奥勃洛莫夫本人却对此颇感疲惫。 一天,什托尔茨又把奥勃洛莫夫带到朋友奥尔佳的家里,这次三个人相处得很好。奥勃洛莫夫似乎对奥尔佳产生了好感,他的生活也开始有所转变,这个孤僻懒惰的人开始有了正常的活力。不久,什托尔茨就又因业务而出国工作,他把奥勃洛莫夫托付给奥尔佳,并嘱咐她一定要将奥勃洛莫夫贪睡的毛病治好。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奥尔佳也对善良的奥勃洛莫夫产生了感情,并勇敢地对他进行了表白。可自卑的奥勃洛莫夫却认为奥尔佳真正喜欢的是什托尔茨,而不是自己,最终痛苦地回绝了这个自己深爱的姑娘。 两年后,奥尔佳嫁给了已经回国的什托尔茨,奥勃洛莫夫则娶了一个寡妇,他们的生活好象都有些失落……
㈤ 电影 《女狙击手(俄罗斯)》 怎么理解结尾女主在台上说的那句话
柳德米拉其实说的是:
Don't you think, gentlemen, that you have been hiding behind my back for too long?
Не кажется ли вам, джентльмены, что вы слишком долго прячетесь за моей спиной?
先生们,你们难道不觉得自己躲在我身后太久了吗?
意思是自己25岁就杀了309个德国兵,战争确实打的很辛苦啊!那个字幕翻译的有问题啊。。。
㈥ 听说俄罗斯的电影《契卡》很恐怖,不知说的是什么内容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保卫苏维埃俄国安全的无产阶级专政
机构。全称 “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
契卡”是该委员会俄文缩写的音译。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敌人妄图以各种手
段颠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为了镇压以各种面目出现的反革命分子和间
谍,为了同怠工者、投机商以及其他破坏者作斗争,根据Φ . э . 捷尔任斯基
的建议,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于 1917 年 12 月 4 日通过了 《关于建立肃
反委员会的决议》; 12 月 20 日,设立以捷尔任斯基为主席的契卡。 12 月 28
日,契卡号召各级地方苏维埃成立肃反委员会。 1918 年苏维埃政府在运输部
门、军队和边境地区成立专门的肃反机构。协助捷尔任斯基领导肃反工作的
有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 M.C. 乌里茨基 ( 1873 ~ 1918 )等。 1918 年 8 月
30 日,乌里茨基被社会革命党人暗杀,同一天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在莫斯科
开枪打伤 B. и . 列宁。于是,契卡便以红色恐怖来对付白 色恐怖,它拥有很
大权力,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 1918 年惩治 31489 人,其中枪决 6185
人,关进监狱 14829 人,送进集中营 6407 人,被作为人质逮捕的有 4068 人。
契卡配合内务人民委员部进行侦察保卫工作,同一切反革命分子和危害社会
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为扞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做出重大贡献。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 1922 年 2
月 6 日,经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
㈦ 求俄罗斯电影欣赏课的结课论文。。。题目是,“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2000——3000字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以接近真实的故事和情感为血肉,以博大精深的俄罗斯文化为精魂,点缀以极具西伯利亚风情的景色和音乐,生动而丰富,扣人心弦。 一、俄罗斯电影中的文化
俄罗斯电影,无论题材如何,时代背景如何,故事情节如何,都无一例外淋漓尽致的表现和还原出了俄罗斯文化的内涵以及俄罗斯这个古老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说,俄罗斯电影是以文化为标签的,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品质——博大,宽广,豪迈奔放,坚毅自强等。下面就结合电影,谈谈其所体现的俄国文化特征。 1、强烈的爱国情怀: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当五个女战士英勇牺牲她们花一样的生命时,她们每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无畏、果敢和光荣,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永远无法忘怀那一幕,热妮娅高歌着在丛林中穿梭与德国兵周旋。她直面敌人的勇敢,她倒下时依然扬起的嘴角,为我们展现的不仅是这个人物的伟大的爱国情怀,更是无数俄国人的赤子之心。同样无法忘怀的还有《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中,贫苦的俄国底层人民在呼啸的西伯利亚寒风中,一个个跪倒在皑皑雪地上宣誓誓死效忠俄罗斯民族,在弹药已尽的战场上他们以血肉之躯抵挡枪林弹雨死死逼近敌人。在这一刻,我忘记了政治,激荡胸间的只有俄罗斯人对这个民族生命一般的信仰。
2、坚毅自强的精神:《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卡捷琳娜,在遭受爱情事业的双重打击时,并没有消沉。她凭借着自身超凡的毅力克服生活的困难,终于在迈入中年时,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卡捷琳娜身上的坚忍并不是个例,而是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坚强的特征。同样的品质,我们在《雁南飞》女主人公薇若妮卡身上也能看到。
3、其他的民族特性,如悲悯的情怀,风趣幽默的性格,乐观以及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都能在俄罗斯电影中体现出来。
俄罗斯电影,真实的反映了俄罗斯文化和民族性格,使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传播和介绍俄罗斯文化的媒介,同时也使电影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征。 二、俄罗斯电影的取材
俄罗斯电影的题材十分丰富,如果我们跟随电影回到其制作的年代,就不难发现,它们中的许多其实就取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然而尽管如此,电影却并没有因其而体现出过多的政治色彩或商业色彩。
如梁赞诺夫的《办公室的故事》,虽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式,但它以小人物的视角,描述了处在这种模式中的人们的生活,因此仍保持了俄罗斯电影一贯的诗意和隐喻的特征。
其次,一部分俄罗斯电影以著名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再现当时的社会背景。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我们现在电影中的过分扭曲夸张历史不同,俄罗斯电影对待历史的态度是严肃的。以《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为例,在讲述这个人物的一生时,电影不过分夸大哪一方面,甚至不人为的加上对这个人物的评价,不过多引导,而只是客观真实反映历史,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三、俄罗斯电影的取景和音乐
相信很多人都对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中开场那一片广袤的西伯利亚原林印象深刻吧。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上郁郁葱葱的针叶林,生机勃勃,让人顿觉心胸开阔。诸如此类的独具俄罗斯风情的景色在俄罗斯电影中不在少数。无论是泥泞冰冷的沼泽,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是狂风肆虐的雪地或结冰的伏尔加河,还有寂静无人的红场和街边美丽的白桦树,这些富有特色的景色在烘托电影情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也成为了俄罗斯电影的又一个标签。
经典的俄罗斯电影除了具有情节真实感人这一共同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伴随着十分好听的音乐。《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主题曲《亚历山德拉》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首歌不仅曲子优美动听,其歌词也十分贴近电影的主题,为电影博得了更多的喜爱。“万事并非与生俱有,莫斯科不是一天建成。莫斯科不相信话
语,但相信爱情”娓娓道来的歌词伴随着优美的曲调,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又一记忆点。 四、俄罗斯电影的新发展
随着电影《守日人》《守夜人》的出现,我们看到了俄罗斯电影追求突破和发展的努力。怪诞的场景,独具一格的故事,特殊电影手法的应用,血腥的场面,幽默风趣的对话,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好莱坞大片的影子。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魔幻电影把以往在好莱坞影片中出现的虚幻的超级都市背景变换成了当代莫斯科的真实景象,同时还加入了伏特加、黑面包和拉达车之类的俄罗斯生活细节,使得电影又与一般好莱坞影片有所不同。
当然,这只是俄罗斯电影走向复兴的第一步。与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科幻片相比,俄罗斯国产影片还是显得比较稚嫩。情节老套,过于血腥,同时有依靠装神弄鬼来博取噱头的嫌疑。然而,不论怎样,这样的尝试,依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相信有苏联经典电影的辉煌为指引,俄罗斯电影会重新找到它的方向,涌现出更多带有鲜明俄罗斯特色的好电影。 五、思考与借鉴
反观目前中国的国产电影,我不禁感慨颇多。中国国产电影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为何困难重重,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够中国化。当然,所谓的中国化不是一味的武侠动作,也不是气宇轩昂的宫殿或昂贵的华服,而应该更多的包含文化的元素。通过电影完整的表现中华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这些东西若
能以细节的方式融入到电影的方方面面,自然会带上独特的民族魅力。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要向苏联电影借鉴的。
另一方面,目前的国产电影,商业化气息太浓。依靠强大明星阵容博取眼球,以扭曲历史为代价赢得噱头,斥巨资打造却内容老套的中国电影始终显得过于浮夸,明显后劲不足。我一直觉得一部电影,只有当它不再依赖于明星、导演、资金、服饰等一切外在条件时,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它作为电影的使命。为什么我们不能试着把电影当作一种艺术品,创造出像苏联电影一样的诗一般的影片呢?
【总结】无论经历怎样多么漫长的岁月,俄罗斯电影就像历史天空中的璀璨明星,带着那个年代的特殊味道,在无数人的心中留下了一种名为苏联情节的东西。我心目中的俄罗斯电影,像普希金的诗,像托尔斯泰的小说,触动人的灵魂,给人以思考,历久弥新。
㈧ 有谁看懂了俄罗斯电影<<回归>>
父爱与人性的回归 ——赏析俄罗斯影片《回归》
近几年表现父爱题材的影片好象比较多,最近的有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稍远的有在今年五月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摘得“金棕榈”奖的比利时导演让·皮埃尔·达尔代纳和吕克·达尔代纳兄弟执导的影片《孩子》。俄罗斯电影《小偷》、日本电影《乡村写真馆》和意大利电影《现在和永远》,也是同类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观众也常常跟着影片中的父亲或者孩子一同流下感动或者感悟的泪水。但是有一部也是表现父亲与儿子题材的影片,直到影片结束,观众可能并不会跟着流泪,但是心灵却遭到撞击,特别是故事情节让笔者感到人生中有相似的经历,就更加为影片的真实与力度而感到震撼。
这就是摄制于2003年的一部俄罗斯“老”电影《回归》,本片获2003年第六十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系俄罗斯导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处女作。整部影片好象就是在灰暗色彩中完成的,个人猜想不知导演是否有着这样灰暗而无奈的童年经历。
兄弟俩一直与母亲、外婆相依为命,有一天,他们发现失踪十二年的爸爸--一个只在一张褪色照片中出现过的男人突然回到家中。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但影片开始埋下一个伏笔,弟弟伊万比较胆小或者是有恐高症。哥哥安德烈对突然来到的爸爸充满期待甚至有着讨好父亲的意图,只让弟弟非常看不惯。也许哥哥作为十二年来家中唯一的长男,非常渴求一双更为强大的肩膀来支撑一个虚幻却必须存在的角色,而十四五岁的他还不能胜任这样的角色。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看到导演的一点意图,是说父爱但也有关于男孩到男人心智成长的叙述。果然在随后一周的旅行中,父亲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但是由于十二年的缺失,父亲非常渴望孩子能够一日成人,而且以这么多年来自己的神秘经历(片中没有清晰介绍,父亲这么多年干什么去了)告诉孩子,世界是需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的,任何时候。而弟弟一直在抵制父亲,几乎所有的事情跟父亲对着干,甚至产生父亲会杀了他们的想法,而哥哥虽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也与父亲的关系恶化,因为心急的父亲对言听计从的哥哥采取了殴打的方式,当流着鼻血的哥哥在雨中发动那唯一红色调的汽车,冲刚打了他的父亲天真地笑的模样,观众不会流泪但会心碎。
从接受服务时张驰有度的人生态度到钱包被抢、汽车陷坑、雨中划船,最后到引起悲剧结局的守时之争,这位父亲想把十二年的缺失一夜间给他的孩子补回来:就是男人走进社会就必须能够独当一面,要想成长为真正的男人是需要心灵与身体同步甚至早熟的。
而喜欢用肢体语言甚至暴力的父亲没有想到他们的孩子是怎么想的。他的小儿子即弟弟伊万在他殴打哥哥安德烈时已经有想杀了爸爸的想法,弟弟伊万不仅对父爱产生动摇,而且对人性产生了怀疑:这个人是否会在森林夜地里悄悄杀了他们,只对已经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讲是不太美好的想法。
影片最后即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候,矛盾爆发。有着母亲班细腻情感的哥哥架不住弟弟的蛮横要求,违心忘记对父亲的承诺,让弟弟玩得尽信回来遭到父亲更为猛烈的殴打,这时兄弟俩的情感都快崩溃了,准备杀父亲的弟弟最后放下刀,哭着跑向森林深处,准备从那个了望塔上跳下以生命证明自己不是懦弱的,他无法理解这一切,因为久久不来的父亲,怎么这样残酷,就如同他的大喊:如果你像一位父亲(其实是他印象中母亲)那样爱我们,我也会很爱你的。
就在他因为绝望而勇敢地准备跳下时,父亲爬上来了。攀爬中父亲失手跌落下去,哥哥平静而忧伤地告诉不知何时下来已经沉默的弟弟,爸爸死了。哥哥坚持要把父亲带回家,兄弟俩冒着大雨用父亲当初蛮横的方式教会的手段,离开了那个无人的岛屿。等到兄弟俩走过艰难路程可以顺路回家时,父亲沉没到湖中,永远离他们而去了,弟弟伊万第一次动情的喊出了:“爸爸”。
影片的最高点就在这里:父亲用生命捍卫了人性中对爱的不容置疑,尤其是血缘之情。不管怎样,人类不失去真爱,就永远有希望的未来。这是父爱与人性真谛的双重心灵回归,献给他还没有完全成长、成熟的孩子面前。如果父亲真的是弟弟想的那种人,世界就彻底没有希望了。这正是导演的高明意图所在,有评论认为这是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影片,有借喻俄罗斯失去昔日的追忆痕迹。笔者不能苟同这样的评论,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也是如此告诉观众的:请不要把这部影片当成简单的父子之情的描叙,更不要当成一部政治性的社会题材影片来观看。那么《回归》是否对人性深处一次拷问最后不容质疑真爱回归?
本片没有揭开的神秘处还有父亲似乎对这个无人岛屿比较熟悉,他在这个岛屿挖了一包沉重的东西,影片结束也没有告诉观众,那里有什么东西。他为什么这样熟悉这个荒岛?父亲经常吃鱼甚至已经厌烦是否在这个岛屿生活了较长时间?更为神秘的是本片拍完不久,扮演哥哥的演员十五岁的英俊童星弗拉迪米尔·加林在影片开始的跳水湖中溺水而亡,更为本片加深几分悲剧色彩。
本人能够深切体会影片中的情节,是因为也遭遇这样的情节,当自己实在无能为力时,他会帮助你,绝对不会不管你。但是他会教训你要自强独立,一切靠自己。给了钱后就是一段殴打,所以今天的我非常独立,在越来越游刃有余时,感谢这样的教诲:男人当自强,没有退路。即使他什么也没有给我,在小的时候喊我宝贝,大了看我成长进步而高兴的眼神,我认为也是真挚情感的付出。让我跟随《回归》,学会去发现爱的足迹吧。
“电影中的经典……走进一个更深远、更激昂的层次,远远超乎它表面所预示的。”(《洛杉矶时报》)
㈨ 《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片段)》赏析
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片段)
导演:〔前苏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剧中角色】
纳瓦西里切夫,男主人公
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女主人公
(一)
纳瓦西里切夫:(笑)您看看,真见鬼,我又来啦。
柳德米拉:我和您不是告别过了吗,纳瓦西里切夫同志?
纳瓦西里切夫:没错。呃,不过我们可以重新问候一番,晚上好,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晚上好。
纳瓦西里切夫:晚上是不错,我坐下来可以吗?
柳德米拉:嗯,坐吧。
纳瓦西里切夫:那就谢啦。(笑)不胜感激,不胜感激,您不感到寂寞吗?
柳德米拉:不,我习惯一个人待着,我从来没感到寂寞。
纳瓦西里切夫:嗯,那么,我最好走开了?
柳德米拉:您可以留下来,您不妨碍我。
纳瓦西里切夫:感激不尽。要支烟?火柴?还是盒子?
柳德米拉:谢谢。
纳瓦西里切夫:白兰地、威士忌、杜松子酒还是沃特加?
柳德米拉:我不是说过嘛,我不喝酒。
纳瓦西里切夫:噢,噢,是啊,是啊,看来我的记忆力出了毛病。(笑)杂志里说什么?
柳德米拉:没什么,一般的东西。
纳瓦西里切夫:(笑)瞧,我们坐尺手在这儿像聋哑人,好像无话可说,我们还是谈点儿什么吧。呃,关于我的报表已经谈过了。对蘑菇呢,对蘑菇您又不感兴趣。您看,我没理解错吧,是不是啊?!
柳德米拉:您没有理解错。
纳瓦西里切夫:对坚果你感兴趣吗?
柳德米拉:做成果酱以后有兴趣。
纳瓦西里切夫:呃,对诗歌呢?对诗歌您是怎么看的?
柳德米拉:还行。
纳瓦西里切夫:什么?真的!这太好了!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那,我们谈谈诗歌吧。我年轻的时候,你知道,我年轻的时候还写过诗哪,您写过没有?
柳德米拉:没有,我还没有这个才能。
纳瓦西里切夫:我也没有,我来朗诵一首,您一听就知道我没有。
柳德米拉:没有必要,何必冒险呢?
纳瓦西里切夫:豁出去了,我实在是太想给您留个好印象。
柳德米拉:这个目的您已经达到了。
纳瓦西里切夫:我想再加深一下,读段,读段早期作品吧。
“去爱别人,负担太重。你很美,不必有曲线活动。欣赏你的美貌,无意把生命的秘密猜中。去爱别人——”
柳德米拉:啊,看来您年轻的时期比现在要聪明得多啊!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帕斯捷尔纳克,竟是您的笔名啊!
纳瓦西里切夫:真没想到,您居然懂得诗,而且还知道,而且还知道这是谁写的。
柳德米拉:诗键袜是好诗,可惜你朗读得不好。
纳瓦西里切夫:这您比我清楚。
柳德米拉:那当然了。
纳瓦西里切夫:不过,我的朋友们都说我有朗诵才能。
柳德米拉:那是恭维,您读得糟透了。
纳瓦西里切夫:呃,您对音乐感兴趣吗?我是说随便什么形式都可以。
柳德米拉:我想您总不至于表演您的音乐才华吧。
纳瓦西里切夫:我正想唱支歌呢。
柳德米拉:那太可悲了。
纳瓦西里切夫:为什么?大家都说我有副好嗓子。低音是男中音,高音有,有,有童音哪!真的,有童音。
柳德米拉:我发现你有点儿,有点儿喝得太多了。
纳瓦西里切夫:哪儿的话!我要是喝多了会耍酒疯的。嘿嘿,你看我现在多老实啊!
柳德米拉:那算我走运了。
纳瓦西里切夫:那我给您唱支什么歌呢?
柳德米拉:我看您还是不唱为好。
纳瓦西里切夫:这么说您认为我唱歌也不会了是吗?
柳德米拉:是的,是的,您把我弄得累极了。
纳瓦西里切夫:我给您唱支歌,马上就会消除您的疲劳。您听着啊,啊,“周围静悄悄,只有呼唤没有睡觉,耳朵挂在树枝上,摇摇摇摆摆摆把舞跳,嘣嘣嘣啦啦啦啦啦……”
柳德米拉:您神经出毛病了吧。
纳瓦西里切夫:我唱歌您也不喜欢了是吗?
柳德米拉:是的。很遗憾。
纳瓦西里切夫:您什么都不喜欢,讨您的喜欢简直太难了,可我稿困激偏要试一试。现在我要给您跳个舞,现代舞不中您的意,对,不中您的意,那就来段古典的吧。俄罗斯民间舞蹈吉卜赛女郎怎么样?您给我伴唱吧,算了,您才不会给我伴唱呢。您看着啊,您看着,“啦啦啦啦啦啦,我爱上了吉卜赛女郎,可她嫁给了别人,啦啦啦啦啦……”
柳德米拉:让开,让开,纳瓦西里切夫同志。
(二)
纳瓦西里切夫:你好,布罗克菲亚,不,不,不,不,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我,我,我来是,我来是为了……我也不知道昨天,我,我,我昨天是中了什么邪了。
柳德米拉:是的,我领教过了。
纳瓦西里切夫:我像断了链子的疯狗。
柳德米拉:哼,这么说还差不多。
纳瓦西里切夫:就是说链子断了。
柳德米拉:好了,坐吧,纳瓦西里切夫同志。
纳瓦西里切夫:不,不能坐。
柳德米拉:阿拉多力·耶夫尼梅琪。
纳瓦西里切夫:不,要死还是站着死好。
柳德米拉:坐下,别怕。
纳瓦西里切夫:啊,谢谢!
柳德米拉:有劳大驾,屈尊就座。
纳瓦西里切夫:多谢!
柳德米拉:昨天。
纳瓦西里切夫:啊?
柳德米拉:坐下。您说我丝毫没有……没有人的感情。
纳瓦西里切夫:昨天我全是胡诌的,您不必把我的话当真。
柳德米拉:不,应该认真对待,因为你说出了我们局里一些人的心里话,您在大庭广众之下。
纳瓦西里切夫:是的。
柳德米拉:对我进行诽谤、诬蔑。
纳瓦西里切夫:是诬蔑。
柳德米拉:您所说的话都是谎言。
纳瓦西里切夫:全是谎言。
柳德米拉:是令人愤慨的谎言,这种谎言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纳瓦西里切夫:我也不同意。
柳德米拉:您总是支支吾吾的。
纳瓦西里切夫:我没支支吾吾。
柳德米拉:我没法摸透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纳瓦西里切夫:干吗要摸我,别摸我。
柳德米拉:您说我铁石心肠。
纳瓦西里切夫:哪儿的话,豆腐心肠。
柳德米拉:说我冷若冰霜。
纳瓦西里切夫:不,您热情奔放。
柳德米拉:说我没心肝。
纳瓦西里切夫:您肝胆俱全。
柳德米拉:说 *** 巴巴的。
纳瓦西里切夫:不,您湿乎乎的。请原谅,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住嘴,请您不要再挖苦我了。
纳瓦西里切夫:我没有,看在上帝的分上。我不过是,我,我并没有想,我,我也不明白,我怎么就说出个湿乎乎的。我是,我是想说您很善良,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我真是这么想说的,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我不明白为什么,您这么恨我,我有什么对不起您的地方吗?我这么痛苦——
纳瓦西里切夫:您从哪断定我那么恨你?
柳德米拉:我没伤着您哪!
纳瓦西里切夫:是啊,没有。
柳德米拉:我没撤您的职。
纳瓦西里切夫:目前还没有。
柳德米拉:奖金我按月发给您。
纳瓦西里切夫:是领了,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我批评了您写的报表,可这是我的权力,目前为止我还是这个局的——局长。
纳瓦西里切夫:我们都很敬重您,打心眼里边儿爱您,真的,从心眼儿深处里,我们都很敬重您,真是这样的。
柳德米拉:深处,在很深的深处,以致我无法感觉到。
纳瓦西里切夫:您应该感觉到。
柳德米拉:你胡说些什么呀,你别说了。
纳瓦西里切夫:您是好领导,很民主。
柳德米拉:你又胡说,你别再胡说了。
纳瓦西里切夫:您一向民主。是,是,真的,难以相信。
柳德米拉:这么说您不怕难为情吗?
纳瓦西里切夫:如果您叫谁到您的办公室来,他就像过节日一样,真的,就像过节日一样。
柳德米拉:噢,太可气了。
纳瓦西里切夫:您这是怎么了?
柳德米拉:你闯进我的办公室,对我,对我胡言乱语。
纳瓦西里切夫:您不要哭,您的职务不该哭啊!
柳德米拉:噢,不要你管,不要你管,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是领导,这是我领导的事情。
(哭声)
纳瓦西里切夫:不,不,不。
纳瓦西里切夫:噢,水,凉水瓶。
(哭声)
尤拉:我可以进来吗?
纳瓦西里切夫:噢,尤拉,等一等,先出去,我求你,我求你,快出去。
尤拉:怎么回事?
纳瓦西里切夫:我们在开会,开会。
尤拉:怎么回事?
柳德米拉:他无理取闹,我要把他开除了。
尤拉: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我要找你谈谈。
纳瓦西里切夫:等等,让我们把会开完。真是见鬼。
柳德米拉:不要你在这儿指手画脚的,我是这儿的领导。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是主人,我是这儿的女主人。
纳瓦西里切夫:对,您是女主人。
尤拉:又要胡来了,真是个冒失鬼。
纳瓦西里切夫:不要哭了,活见鬼。哭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让我像保姆那样哄哄您?
柳德米拉:那你干吗要惹我?
纳瓦西里切夫:那就哭吧,哭吧,哭吧。哭哭也许对您有好处。您还能哭,这说明您还有救。
( *** )
纳瓦西里切夫:呃,您别管,我去接,我接。
纳瓦西里切夫:喂,见鬼,喂——她正忙着。部长?什么部长?
柳德米拉:给我,给我!
纳瓦西里切夫:不,不行,她现在顾不上部长。
柳德米拉:噢,给我,给我,您把电话给我!
柳德米拉:噢,瞧瞧,瞧瞧,您干的好事,您怎么能对部领导这么讲话,连我也不敢这样,瞧您干的。
纳瓦西里切夫:来来来,喝口水。
柳德米拉:噢,我们都失去了理智了。
纳瓦西里切夫:呃,不,打个嗝,痛快痛快。
柳德米拉:我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把我看成一个怪物,一个怪物。
纳瓦西里切夫:没事,不要言过其实,不是所有人,也不是特别怪的怪物,没关系。
柳德米拉:不……我真受不了。你走吧,我不想看见你了……我不愿听你说话了。
纳瓦西里切夫:说实话,我绝对没有想冒犯您,倒是您这么一哭使我感到,您是一个正常的女人,我深为震惊。
柳德米拉:好了,你使我烦透了。
纳瓦西里切夫: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请您理解,我是天生的笨嘴拙舌。我,我想问题什么的都挺正常的,可就是一表达起来,我就——
柳德米拉:噢,好了,好了,部长说什么了?
纳瓦西里切夫:鬼知道,我觉得他没听懂我的话,我不习惯和部长对话。
柳德米拉:如果部长现在让我去,我怎么去见他呀,我眼睛一整天都得是红的,鼻子也是一样。
纳瓦西里切夫:要是用手擦,眼睛就会红,要是等眼泪自己干,谁也看不出来了。
柳德米拉:(笑)您知道,我很久没这么哭过了,我多么想一个人大哭一场!可是,一个人哭有什么意思,就像酒鬼,自斟自饮一样。(笑)
纳瓦西里切夫:是啊,要是下次,您要是想哭就把我叫来,咱们一块儿哭。
柳德米拉:请您帮我倒点儿水。谢谢。
柳德米拉:您比我强啊,您有两个孩子。
纳瓦西里切夫:对,一个是男孩,另一个也是男孩。
柳德米拉:我呢,只有一个人。每天早晨起了床,我就去煮咖啡,要知道,不是我想吃早饭,而是非吃不可。吃完了早饭我就去上班,这间办公室和这块小阳台才是我真正的家。可是到了晚上怎么办,要知道我是多么怕过夜晚,我在这耽搁得很久,直到守卫人员的那串大钥匙“哗啦”一响,我才不得不离开这儿。我装作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样子,其实我是无处可去。家,家,家,家里有什么,有台电视机,我连狗都不敢养,白天没人带它出去溜达。我的情况就是这样。当然有许多熟人和朋友,人家也有家,有孩子,有家务事,所以我简直把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老太婆了。其实我才36岁。
纳瓦西里切夫:才36岁?
柳德米拉:是的,是的,我比你年轻,阿拉多力·耶夫尼梅琪。我看上去多大?
纳瓦西里切夫:嗯,像35岁。
柳德米拉:您又说谎了,纳瓦西里切夫同志。
纳瓦西里切夫:就是,您穿的衣服颜色暗了点儿。
柳德米拉:是吗?
纳瓦西里切夫:暗了点儿,没色彩。
柳德米拉:呃,我没注意。好了,阿拉多力·耶夫尼梅琪。您回去吧,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干。对了,顺便问一下,部长打电话来有什么事?
纳瓦西里切夫:别生我的气,别骂我。
柳德米拉:您也别骂我,我跟您唠叨了半天。
训练提示
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某轻工局局长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是个性格怪僻的独身中年妇女,在下属面前终日不苟言笑,职员们背后都叫她冷血动物。统计员纳瓦西里切夫学生时代是个才华出众的青年,但是现在却变得穷困潦倒、未老先衰、唯唯诺诺,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备尝艰辛。他工作勤恳,但由于生性谨小慎微,不善于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似乎是命中注定一生默默无闻了。然而这两个地位、性格相差悬殊的人经过几次碰撞之后,却都显露出人性的本色和性格的闪光点,最终他们打破了隔阂,产生了爱情,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影片着重反映的是中年人的情感生活,但又放在整个机关生活的大背景下来刻画,把个人和整个环境相联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交织在一起,真实感人,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影片反映了不同阶层人的普遍心理,触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中年人的孤独问题,揭示了作为社会的人,只有更好地认识自身,敢于打破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无形的隔阂,才能最终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深刻的内在哲理。
但影片却是通过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喜剧,用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幽默手法,准确生动又质朴无华的表演,极富性格色彩又诙谐风趣的语言来生动演绎这一深刻哲理,让人在轻松谈笑间去做深刻的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所选的第一个片段,姑且叫做“套近乎”,以男声为主。男主人公纳瓦西里切夫在别人的极力怂恿下,为了职位的迁升,为了给自己的上司留下一个好印象,硬着头皮去向她百般套近乎,却屡屡碰壁,终于气急败坏地与冷冰冰的女上司大吵起来。这场戏在处理时要把握好两人性格的对比,男主人公唯唯诺诺但又“豁出去了”,硬着头皮变着花样但不能处理成油嘴滑舌,因此声音运用上要虚实结合,虚声偏多,吐字粘连,气息延绵;女主人公不苟言笑,毫无趣味,声音的运用上以实声为主,吐字干脆利索,但不能简单理解为一味的冷漠生硬,其态度、情感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第二个片段,姑且叫做“道歉与沟通”,以女声为主。这一片段表现了女主人公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在纳瓦西里切夫道歉时由斥责到伤心再到倾诉的心理过程。这场戏处理时要以柳德米拉心理的转换过程为依据,声音运用上要虚实结合,注意哭泣的气息运用。男声也要注意由不知所措地去道歉到倾听沟通的心理转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