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讽刺全美暴乱的跨肤色友情!《绿皮书》为何评分如此高
因为这部电影非常优秀,有很多的内涵。讽刺全美暴乱的跨肤色友情!《绿皮书》评分能够如此高,是因为这部电影反应出来了不同人种的平等,主角也是全力出演,把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动作都演到了极致,《绿皮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评分高说明了人们对于这部电影是非常认可的,其中的内涵也是得到了大众的支持的。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够让观看者收获很多的。《绿皮书》让每一个观众都有所收获了,去重视种族歧视这恶鬼问题,去让这个世界更加和平公正了,这样的电影,非常有意义的。
② 推荐一些讽刺性的书或电影
说到讽刺电影,就一定要说说卓别林。
他的很多电影对现实有很大的讽刺,现在看来也是很时髦的。
讽刺对象:流水线生产
1863年 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同样也催生了流水线上工人的悲哀。机械性无限重复的劳动,导致工人的生理特别是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片中的主人公就是被流水线逼疯的普通工人。想起富士康的N连跳,确实是很悲哀。
③ 有没有关于大叔的电影呢
大家最近都喜欢大叔萝莉组合了哈~~~~
我比较喜欢下面几个,个人觉得还不错哦,不知道楼主喜欢哪个国家的电影哦~~
1、 《洛丽塔》教授情迷寡妇女儿
美国,1962年。主演:詹姆斯·梅森 苏·莱恩
剧情简介:英国教授韩伯到美国大学任教,住在一寡妇家中,没想到却被其女儿洛丽塔迷住。后来电视剧作家奎迪引诱洛丽塔离开教授,但却没有让她获得美好的生活,教授乃决定杀他报仇。
评析:《洛丽塔》又被译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是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作品,他也许应该算是影坛上“大叔——— 萝莉”模式的开山鼻祖了,只是那个时代没有那么前沿的网络词汇而已。影片在展现韩伯和洛丽塔之间的老少恋情时,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手法,将韩伯和寡妇相处的戏份放置在前景,而把韩伯和洛丽塔日久生情的戏份安排在后景,全片几乎没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或性暗示场面。这种委婉的处理手法多少遮掩了题材的敏感性,策略上是在向那个年代主流价值观的妥协。
2、《这个杀手不太冷》小女孩爱上杀手
法国,1994年。主演:让·雷诺,娜塔莉·波特曼
剧情简介:不幸惨遭灭门之祸的小女孩马蒂达幸得职业杀手里昂相救,两人相识相爱、患难与共。
评析:这是一部在全球颇负盛名的电影,导演吕克·贝松在为我们送来行事风格、性格极具个性的杀手里昂的同时,也让影迷们熟悉了“大叔——— 萝莉”恋情这一新鲜搭配。虽然影片中有诸多枪林弹雨的厮杀场景,但影片最核心的内容是两人情感的微妙变化,从亦师亦友到情感生根发芽,直至最后生离死别,所有的刻画都令人难忘。看马蒂达如何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将里昂从一个杀人机器改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热爱生活的真男人,这也许是影片最大的魅力。当年吕克·贝松一手挖掘的“萝莉”娜塔莉·波特曼,现如今已经是誉满全球的女明星,奉献了不少佳作,曾因《黑天鹅》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大奖。
3、
《别惹开当铺的大叔》天真女孩爱上当铺大叔
韩国,2010年。主演:元彬,金赛纶
4、
《大叔,我爱你》少女爱上偶像大叔
中国,2012年。主演:张智霖、付燕妮
剧情简介:一个情窦初开的音乐少女,与一位年长自己二十岁的翩翩君子擦出的一段真爱。
④ 求电影!!是美国老头跟人诉说他出轨往事。。
《人性污点》
影片开始于一场车祸,一对男女在车祸中丧生,雅典娜大学的前任教授科曼·希尔克和他的情人佛妮娅…… 希尔克曾拥有平静而幸福的人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教授。受人尊敬和爱戴。家庭亦无可挑剔,深爱的妻子也是一位教师,他们育有三个孩子,事业都很成功,其中两个像他们一样拿起了教鞭。生活对于希尔克似乎美好得令人嫉妒。但是,他隐瞒着一个秘密。他实际上是一位非裔美国人,只是因为肤色很浅所以谎称自己是犹太人——甚至连妻子也不知道。多年来他竭力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可以在白人世界立足。然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希尔克一次在课堂上无心地误用了带种族歧视倾向的词,他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在所谓“政治正确”的原则下,希尔克成了可怜的牺牲品。这件事引发了一场地震,突然令他的生活土崩瓦解,从云端直坠地狱。几乎是一夜之间,他失去了一切。被大学解雇,朋友纷纷躲开,最后连妻子竟然也离他而去,儿女们甚至不愿意和他说话。他变得一无所有。 这时候他遇到了佛妮娅,他们很快便陷入了疯狂的热恋中,这似乎让希尔克找到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佛妮娅是他的避难所,也是他的自我在另一个世界中的映射。或许希尔克爱她的原因就是他们两人都承载着同样的心理重负。佛妮娅是白人,却极其自卑,对她的过去与现在充满羞耻感。她的回忆充满痛苦:童年在继父的虐待中渡过,前夫患有精神病,他们的孩子也不幸死去。备受折磨的她格外脆弱,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 于是两个孤独的人各怀秘密地相互寻找慰藉,用激情来填补内心的寂寞,抚平伤口。但是,注定悲剧还要继续上演……
⑤ 《德鲁大叔》观后感
有时候总是怀念着初中那会儿一帮小伙伴一下课就抱着篮球跑向球场的场景。现在的我们分散在各个地方,聚会对于我们来说变得奢侈起来!
这个假期,闲来无事的我再次刷起来《德鲁大叔》这部电影。电影《德鲁大叔》主要叙述了一个曾经于洛克公园(坐落于美国的一著名球场)叱咤风云、后来不知为何销声匿迹的德鲁大叔在年轻人达克斯的说服下,重新寻找自己昔日的队友,再一次踏上篮球征途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其中球员们因篮球而结下的情谊所深深吸引,或许仅仅是因为感同身受罢,果然,人活在世上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不需言语、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的朋友,果然,篮球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男孩无法抵御的浪漫!
正如许多电影都有一条贯彻全剧的线索,《德鲁大叔》当然也不例外。
电影中达克斯的情节对我触动就是: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你不行?如果你永远说你不行,那你就真的不行了!电影中的主人公达克斯在高中时期的一场总决赛中,就因为在关键的一球中被对手盖帽以至于导致比赛落败。从此投篮出手怕被封盖变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魔! 在洛克公园篮球赛决赛中,双方的主力队员都受伤了。白人那方的卡斯帕伤了,大叔这边的三分神射手“暗灯”也伤了。最后5秒大叔这边还落后2分。可是不知不觉中,达克斯重回了当时场景,那位白人大佬又想把当年的事情上演,可是却不幸被达克斯命中,终于报了当年之辱。
“不敢出手就永远不能进球。”这是德鲁大叔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这看似简单的只言片语间,实则蕴含着引人深思的道理。对于一件事情,做了可能会失败,但不做就是一定会失败。突然想起科比在输掉一场比赛后说的一句话:“我宁愿二十投零中也不愿看见自己零投零中。”一个好的篮球射手,就是要在自己投了很多球都没有中的情况下,顶着人们的谩骂、迎着对手的嘲笑、不顾队友的埋怨在最后一刻,依然坚持着下一颗球我一定会中的信念,自信地出手,最后,在哨声终了之时,给予令比赛逆转的一球,然后让对手怀疑人生。诚然,人处于这世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不敢出手就永远不可能成功,就永远不可能得到改变。或许你会失败,或许你的行为不能令他人换以理解,或许周围人总是在对你冷嘲热讽,但是你要坚信,在所谓人生的紧要关头,你一定能够投出一颗主宰比赛胜负,令那些曾经对你落井下石的人们大吃一惊!
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失败击垮,有的人能不断爬起来继续向前。电影中达克斯最终战胜了自己!同时也赢得了德鲁大叔的尊重。我想这也许就是篮球的魅力所在吧!
———102洪贤飞
⑥ 找一部电影一个大叔和小女孩各种拿枪杀人 一部讽刺片 是美国的 片名好像叫怎样拯救美国 但是我搜不
《上帝保佑美国》 God Bless America (2011) 导演: 博卡·格德斯维特 编剧: 博卡·格德斯维特 主演: 乔尔·默里 / 塔拉·林内·巴尔 / 麦肯泽·布鲁克·史密斯 / 梅琳达·佩吉·汉密尔顿 / 里奇·麦克唐纳 类型: 喜剧 / 犯罪
⑦ 一部特别逗的讽刺电影,主角是个大胡子,有个片段是他和别人赛跑然后拿枪打人
萨嫌哗袭莎拜伦科恩芦贺主演的《独裁者芹兄》。
⑧ 求美国一个讽刺美国文化的电影
《洋葱电影》
6月3号,“洋葱新闻”(onion news)拍了第一部DVD --- 《the Onion Movie》,作为粉丝当然第一时间找来看了,一贯的“洋葱”,笑到流眼泪。不了解Onion News的同志,李有鬼老师的“新闻乱播”就是对应的中文版。不过Onion News有自己的文字报道、新闻视频、出版物等等,总之都是“假新闻”,非常荒诞,但对现实讽刺的厉害,极度搞笑。这里是他们的网站: http://www.theonion.com/content/index。
这次的电影又把美国各族裔损了个遍,损得尤其厉害的是白人和亚裔。美语里有个词叫”wigga”,专指故意在语言、穿着、行为上模仿黑人的白人(由于黑人音乐、电影文化的盛行,这种白人小青年随处可见),在这部洋葱新闻里,他们都被当成negro抓起来了,有一哥们儿被推进警车的时候还大喊:“可是我是白人!我爸我妈都是白人!”
损亚裔尤其损的不露声色。新闻中间请了两位嘉宾评价内容,一位大约是“黑人影协”的会员(注!),另一位是亚裔。那位黑人说:“电影都播了快30分钟了,目前看到的黑人都是反面形象,继续这么下去我们很担心,希望在下十分钟里就看到关于黑人的正面报道。”然后主持人转向那位亚裔:“电影都30分钟了,里面没什么关于亚洲人的镜头,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被重视’的现象呢?”那位亚裔说了一句话,(那个亚洲人想说的应该是“me no likey”也就是“我不喜欢”的意思,也许是发音不准确,发成“me no rikey”了日语没有L的音 把L都发成R。。)主持人不解他为什么这么说。。。请他重复一遍,然后只好说:“好吧,让我们把画面切回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