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阿黛尔的生活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我都不敢置信从昨天早上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整天都在回味剧情。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当你真实融入时,却显得太短了。它有太多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方:同性、同性的性、蓝发的少女。而在这层拨不散的迷雾下,电影本身其实讲的是有关少女的的爱情和成长的故事。爱情,它能让每一个人成长和成熟,并且变得坚不可摧。
从拍摄角度来讲,光影的运用,场景的设置,甚至演员的挑选,甚至很多朋友一直吐槽女主角的发型,都是这样,阿黛尔一直蓬乱着头发,如同她迷茫如麻的内心世界。基本使用手持镜头,透过主观视角拍摄主角眼中的世界,真实感骤增,堆积成了一个观者可以和导演一同经历阿黛尔人生的感觉。于是,你随她迷茫,随她觉醒,随她平淡,随她爆发,随她无奈。她很可怜,她还那么年轻,却已经像走过了一生。
② 如何评价电影《阿黛尔的生活》
“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无法逃脱。”
它是关于永恒。时间敏感的东西,它是关于规则的,它是关于人类内核的。在影片的核心,导演借用了阿黛尔文学课上的老师。所以,对于最后的结局,就说:放手吧,阿黛勒。
必须说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至少有两件事:对细节的伏击。影子三十小时,每一场戏,每一行,每一件,都想要表达的意思,甚至每个演员的头发、化妆、服装、配饰,包括背景,每一帧都是导演巧妙的安排。典型的例子是老师在阿黛尔的文学课上的解释,不是老师随便说的,而是导演告诉你的。
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是人的本性。多少人像阿黛尔一样,无知无觉就陷入停滞,一不小心就被甩开老远。老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看应该改成: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么触目惊心。
③ 阿戴尔的生活结局爱玛为什么说不爱阿黛尔了
之前压根没想到会是同性电影,看到阿黛尔萌哒哒的亲上艾玛后我愣上了几秒,继而羞涩了~~。。尼玛!尼玛!羞涩!对!你没听错!就是羞涩!!我这是怎么回事!主角都好好的我抓什么狂~!!拿起杯子灌了口雪碧,内心喊淡定啊!这都是获奖影片了说明没有问题啊!继续看吧!
于是我又很羞涩的看下去了...草。。真是吐艳!!
以纪录片的感觉记录发生的事情,这部片子放在以前我绝对睡着,谁爱看流水账啊!可是导演太高明之处,不得不令人折服~~ 通片没有戏剧式的起承转合,没有背景音乐,而且大量的特写又特写,整整3个小时的故事,电影院里的观众居然都没有离开。。镜头总带着细致里包含温柔的感觉。
既然是纯爱的电影,那么总要剖析点她们的爱情。
文艺片放完无意外会给你些疑惑点,比如说大众话题“艾玛和丽X(或X丽...)先玩起暧昧,最后艾玛却受不了阿黛尔背叛分手,继而与丽X在一起,所以果然花心的是艾玛吧!。。” 再加上与阿黛尔分手见面后,艾玛拒绝阿黛尔提出的复合,却又补上一句“我会对你一直温柔”,实在令人吐槽啊!尼玛你到底还爱不爱阿黛尔了!!
本人理解是艾玛依然爱阿黛尔~~
包括导演柯西胥在影片公映后也说了:分开后艾玛还是深爱着阿黛尔的。
关于艾玛为神马拒绝阿黛尔,我扯淡的分析如下:
1. 思想分歧。 这个很容易看出来,初见时哲学方面两人就有偏颇,见双方父母时,父母们差距也表现了两人受教环境不同。在一起后,艾玛的朋友聚会,一群人聊天都是哲学、作画风格等高大上的玩意儿,阿黛尔在一边只能做点意大利面,全心全意当艾玛君的小主妇,插不上嘴啊!。。。后来艾玛为了忠实自己的画和电话那边吵起来,阿黛尔却丝毫不受感染,很high的吃着美食~~这种生活是足矣的,虽然有点小寂寞,可无风无波,平平安安,心爱的人在身边不就好吗?艾玛提的建议,发表小说文学类,何必呢,太累了不喜欢!功名利禄于阿黛尔如浮云! 另一边艾玛不那么想,所谓人生啊,就是要追自己所求~~绝不能局限于一方天地,艾玛有坚守的事物,有这些年都在追求的事情,有自己的风格,。她虽然蛮宠阿黛尔,但很明显的,她心里估计会对阿黛尔这种安享天命的观念嗤之以鼻。。
2. 安全感。 艾玛要的安全感来源于艺术,作画才是她最亲密的爱人,阿黛尔在这方面是不适合她的,虽然称阿黛尔为自己的缪斯女神,但阿黛尔除了当个模特,啥用也帮不上~~丽X不同,她们有感情基础,而且也是画画的,共同话题一大堆。艾玛是个强势的角色,影片里丝毫不允许别人反驳自己,一但有观点不合,马上气呼呼走人~~ 比较起来,阿黛尔实在是纯洁善良可爱好姑娘,她有着普通人的孤独感,她很爱艾玛,希望艾玛给她这份安定。阿黛尔本就在意世俗眼光,艾玛又从来没心思琢磨怎么去给她世俗的安定,艺术家嘛!总带点洒脱不羁,Les怎么了嘛~ 有什么不对吗?小阿黛尔你又何必介意,我们活我们的不就好了嘛!~~
3.为了阿黛尔。其实我真觉得艾玛离开是有原因的。
阿黛尔在求和的时候,艾玛也红了眼睛,犹豫了很久还是说出我们不再可能这样令人伤心的话,后又补上句“你没有打扰到我,会对你永远温柔下去”,观众看来本身这就是很矛盾的话,于是就归咎为艾玛又玩暧昧了。。
影片最后的画展,艾玛留有的关于阿黛尔的画只有一幅,剩下全是孕妇,然后阿黛尔终于心灰,放下这段感情,转身离去。
于是观众掩面,暗自惋惜。
。。。
啊,艾玛离开原因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阿黛尔出轨后,艾玛意识到自己是给不了阿黛尔世俗的,她们之间在意的东西,除了彼此的爱情什么都不合;
阿黛尔强调多次自己喜欢小孩子,并且要做幼教。但是现在科技还没有发达到同性有子的技术,艾玛与阿黛尔是不可能有孩子的;
画展上那些孕妇,是艾玛对阿黛尔的期冀与祝愿。
并且阿黛尔在画展上瞎转悠的时候,不少镜头是从艾玛这里透视过去的,也就是说艾玛一直在注意阿黛尔行踪。
所以,大部分原因是为了阿黛尔,小部分原因是性格思想方面的不合,艾玛终究与阿黛尔分手。
④ 《阿黛尔的生活》有何深层含义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评价
《阿黛尔的生活》真正的意义,不在爱情,不在女同,更不在性,而是那条看不见却隐隐存在的阶层鸿沟。影片中有真实且熟悉的校园生活,三个小时的影像记录中,最忠实的,就在于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
导演暗下省略语:爱好阅读的普通女孩,与受艺术熏陶的拉拉之间,其实隔着一百个萨冈。《阿黛尔的生活》之所以能问鼎金棕榈,入围各家年度Top10。
除了女孩爱情历险的内心经历,更是爱过之后的外部残酷。与男人和吃醋无关,这些表面上的温暖和迷恋,只不过是阳光下另一个美好的谎言罢了。
创作背景
该片改编自朱莉·马洛的漫画《蓝色是一种暖色调》,原著中主角的名字叫做克莱芒蒂娜,被改成阿黛尔 ,与演员名字一致。这个名字在阿拉伯语里阿黛尔是“公平”的意思。它混合了导演阿布戴·柯西胥曾经想拍的一部电影的概念。
2003年的《躲闪》之后,阿布戴·柯西胥曾想拍一个法国女教师热爱教学的故事。阿布戴·柯西胥对于发展女性角色热爱某种职业的角色很有兴趣,通过这种故事来描述女性的热情。
同时这位女教师的职业也对其私生活产生影响,比如爱情、亲人逝去、与男友分手等。为此阿布戴·柯西胥和很多真正的老师见过面,在制作《躲闪》期间阿布戴·柯西胥被他们的职业热情所打动。
⑤ 《阿黛尔的生活》两个女人怎么就不能在一起
电影改编自法国同名漫画,和漫画的出入,大致在于,漫画的叙述主角应该是Emma,而电影是Adele;漫画用很多的篇幅去表现Emma如何和Adele在一起,两个人之间关系未明的纠缠,而电影则更着重与Adele在分手之后的种种;结尾的变化,还有Adele的职业的确定为老师而非公司职员。
很佩服Abdellatif Kechiche的大胆尝试,很少有一部电影,在一部三个小时的长度里,前两个小时居然几乎用的都是大特写的镜头,拍主角上课,吃饭,睡觉,自慰,做爱,洗澡,调情,但是却不让观影者对此手法心生厌烦,没有任何的被侵略感。
这种手法的运用,另一方面带入感极强,特别是在面对电影巨幕观影时,整个屏幕上充满着女主角的影像,她对Emma的眉目传情,她吃饭时候的愉悦,她的困惑与迷茫,甚至做爱的时候,还在用大特写。给人的感觉 -- 震撼。还有长达十几分钟的性爱场面,非常的让人震撼,倒不是说内容,而是完全没有任何配乐,最直观的方法去呈现。
想来阿黛尔的生活,其实也就是把她人生中这段经历,用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呈现,当然它也在呈现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爱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千种,万种,是擦身而过的一瞬,是阳光下的回眸,是某种气味或一句聪明的调皮话,但是分手的理由,总是单调的一致,无非即是不爱了。”
几个眼神的对视,几段暧昧的调情,交待了两人的相爱,而常规的爱情电影总是更喜欢表达--“成为爱情的过程”,往往对情侣之后,生活之下的情景较少如此事无巨细的展现。
想必导演很清楚,负面情绪的感染力远胜简单轻松的快乐。
蓝色是第一章里爱情的主色调,而第二章里它的功能就转为分手的写照。
Abdellatif Kechiche从电影第一篇章就做了伏线,两个家庭聚餐的场景与布置上的不同,对话和氛围上的差异。
虽然没有把“Emma在Adele家半夜裸身去厨房拿牛奶喝,以致于被Adele的妈妈发现两人的关系”,这段在漫画里算是有张力的情节放入到电影里。
⑥ 如何评价电影《阿黛尔的生活》
看完之后挺反感的。也许是我太直了吧,女主角情不自禁被吸引的禁忌之恋完全无法引起我的共鸣,裸露镜头是皱眉看的,只有结局两人分开后的怅然若失稍微有点文艺片的气息。
⑦ 为什么《阿黛尔的生活》评分这么高
先说《阿黛尔的生活》的同性题材。
同性题材是带着天然的冲突和矛盾的,星星火苗掩藏在太平之下,但凡有一些风吹草动,火星都可以燎起一场灾难。把这种如履薄冰放置在一段感情之间,两个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会被放大、被美化,无论是团圆收场还是悲剧结局,只要处理得当,都带着一股子天然的美感。
而导演柯西胥还特意放大了这种美。阿黛尔和艾玛在人潮内的相遇就很有“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宿命感。从下意识地否认到努力地去尝试,再到被爱人忽略,最后转身离去,阿黛尔的战战兢兢和蠢蠢欲动在无限推近的特写镜头下展露无遗。
但除此之外,影片并没有在同性恋题材上大做文章,两人顺应着引力而互相靠近,顺其自然发展,争执与矛盾都只从感情衍生而来,与性别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