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导演
影片中角色的扮演者,银幕人物形象的直接体现者和创造者。电影演员和戏剧、曲艺等其他表演艺术的演员一样,都是以自身的形体、声音作为艺术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电影演员依据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提供的人物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完成影片所要求的银幕形象的塑造。电影不同于舞台演出,电影演员不是在舞台上和直接在观众面前连续进行表演,而是在摄影棚或实景中,间接地在代表观众眼睛的摄影机镜头前,根据电影镜头的非连续性和不按时序拍摄等特殊要求进行表演,并且一经拍摄,就永远定型在胶片上。电影演员的角色创造,总是在导演设计的一个个镜头中实现。导演调动电影艺术的一切表现手段让演员在真实的环境中活动,这就要求电影演员的角色创造始终与人物活动的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其外部表现力,不应超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力的限度,对白的语气、声调也不宜夸张做作,而应与实际生活中的音响相协调。总之,电影演员的表演必须适应银幕的逼真性特点,力求真实、自然和生活化。
② 所谓导演是什么导演应该做什么
这个看法说明了两点:一是导演要具备电影导演的创作能力,二要有判断能力,特别是叙事和造型的判断力,我们可以笼统的称之为艺术感受力和直觉。但是,库布里克的这种判断还是很模糊,很笼统。
1,叙事能力。
这里指的不是讲故事的剧作能力,而是用镜头内部信息和镜头之间关系的组合来形成故事信息量。这里涉及到剪接思维,是比较大的剪接观念的体现。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分镜头阶段,当然,实拍和后期的时候也会有所运用。
2,组织情节的能力。
在剧本给定故事的情况下,不同的导演会有不同的情节组织法,当然,编剧也可以给定明确的情节。这里推荐去看《辛德勒名单》里,第一个被杀的工人(独臂人)的故事段落的例子,这一故事段落被导演分为4个情节,相互穿插,我觉得这是斯皮尔伯格在分镜头阶段和编剧合作的结果,体现了导演非常强大的对情节的理解和组织能力,叹为观止。如何组织情节是中国电影严重落后的方面,在中国电影中很少看到严密的多层次的情节织体。这里不多说,还是去拉这个段落更直观。
3,现场能力。
斯皮尔伯格说过自己是美国导演中镜头位置感最好的人。对于这点,很多低级导演会认为摄影师可以帮助你,他们会找到更好的机位。摄影师也许有更合理准确的机位感,但是,他仍然没有你对全剧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所以,这些问题上,不能指望摄影师做更多。不过,中国电影很多导演是这样工作的,徐静蕾这些所谓导演都是借助摄影师工作的,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导演,只能说是电影项目管理者,这些人都不是导演。
4,文学能力。
这里的文学能力不是叙事能力也不是文字能力,而是对电影作品中诗意的表达能力(因为,在电影作品中,这种诗意大都通过台词来表达,姑且称为文学能力,所以,电影学院的考试会有叙事散文和小说创作考题)。一个电影作品之所以耗费巨大而被制作,是因为其中大都反映了人和人类生活中值得记忆的事件,这些事件的表达悲怆也好,嬉戏也好,赞美人格也是任何作品的任务。作者要有能力感受到人格的诗意,并且准确的表达。具备酒神精神是导演的基本条件。中国电影充满太多的市井气质。推荐《jfk》法庭陈词段落。
5,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6,造型能力。
摄影师和美工都是根据导演的要求去工作的,记住一点,这些要求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类似——感觉再唯美点,你再弄的狠点这种似是而非的语气。如果这样,那么,执行者不能准确执行,你的要求往往被消弭甚至曲解。但是,因为你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你感觉不好,却也说不出什么来,这就是导演对影片失控的表现。这也是很多导演从事过绘画工作的原因。
7,剪接能力。
这点是后期剪接的技术工作,我们可以说是微观的方面。体现为合理的转场,动作匹配和各种匹配,时间观念的表达,蒙太奇段落,节奏,速度感,等等很多方面,不一一赘述。当然,还有更进一步的剪接技巧——镜头辩证关系,这是剪接深入强化叙事的表现,例子很多,很多大师都有精彩的处理。安东尼奥尼,斯通,岩井俊二,杨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辩证关系镜头的处理。
上面说的这些是导演的主要工作和任务,因篇幅和性质所限,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具体指明。我想中国导演也都未具备这些能力,主要是中国电影教育病症所造成的问题。不具备这些能力,你拍的电影不可能好,即使你得奖。中国电影大概就是如此。作为专业人士,希望大家能够清醒独立的思考,因为,中国电影再这么胡说八道下去的话,再做什么市场努力,也将离崩溃不远了。
中国电影导演存在的问题
1 电影导演工作——本应该是知识分子(韦伯语)从事的行业在中国却越来越江湖化,这种野化并未给中国电影带来活力,相反带来的是混乱和低劣,而在这个低俗化过程中,电影生产的几方没有人愿意坐下来解决问题。狡辩只能助长口才但是不能帮助你思考。
2 中国电影荒谬事件中的典型现象——一个连基本导演能力都没有的人为什么在中国可以从事导演的工作?这是中国电影的悲剧,也是中国电影落后的原因。而这些不仅仅是制片人造成的。说明中国电影资源的分配不是以专业能力来界定的。有人认识这个认识那个,从而说明你会混,因此拿到资金。会混就能拍电影?当然,你会说,他们都是这样。是的,中国电影有太多这种怪事,但是,行业内的人,爱好者,掌握资源的人都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促成了一个投资决策的?中国文化里充满反智的成分,在中国电影中,这种情况尤甚。来自电影之家(有删减,有重新组织)
③ 导演与编导的区别是什么
编导和导演是两个经常被搞混的职业。尤其是在后期机房里,一般是张导、李导的混叫一气。但这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导演:戏剧、电影等艺术创造工作中的一种职务。职责是根据剧本进行艺术构思,拟订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组织和指导排练或拍摄,经过演员和有关人员的创作实践,把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达到预定的演出目的。
电视节目编导则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 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1、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
导演:非作品原创,是把剧本的内容电影化、视听化;
电视编导:创作则具有双重性——既是作品的原创,又是对所选内容(题材)的表达,即将其电视化。这决定了电视编导的创作活动必须是贯穿了作品创作前后期的全过程的。
2、工作情景角度讲:
电影导演强调艺术创造,充分体现艺术个性;
电视编导要为社会现实、为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有些为“遵命”之作,少有艺个性。
3、从组织形式上讲
①相同之处:电影导演与电视编导都处于艺术创作组织指挥者、统领者和命令发布者的地位,都决定着创作的方向和形式,并引领着创作集体,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②不同的是:电视编导还必须是作品内容的创作者,要决定作品的主题、主导思想和内涵、深度。他的统领更为全面、彻底。
④ 一部电影里,导演有什么用
导演是电影的大脑,电影是导演意识的表象
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
以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其职责是: 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主题曲、动画、字幕、特效等; 7、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⑤ 电影的导演、制片人、监制、编剧、策划、出品人等都是干什么的大小顺序是什么
导演: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制片人:制片人一般指影视剧制片生产制作人。 全权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
监制:监制是电影工业中不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们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
编剧:编剧是剧本的作者。编剧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就叫剧本
策划 :影视策划,就是策划影视剧作,包括制片前中后期及过程中的对内制片工作和对外宣传,广告等等方面的工作
出品人: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
接下来我们来排一下顺序:出品人>制片人>监制>导演
可以兼职的有导演,策划,监制,编剧,制片人。但是出品人是无法兼职的。
(5)什么是电影中的导演扩展阅读
电影制作
一般商业电影的制作,大致可分三个步骤:
一、拍摄前的工作,包括提构想、写故事、分场大纲、签导演、列预算、编剧本、看外景、找演员,以及决定制作小组的成员。
二、拍摄中的工作,即在导演的指挥下采密集作业方式进行,并由执行制片监督经费开销、拍片进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摄后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乐、设计字幕、制作预告片,以及展开上片前宣传等。
在摄制过程中,导演应有详尽的分镜计划,并拟定拍摄顺序,以便在灯光变动、演员支配的压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对于摄影机、镜头的选择,灯光的陈置,剪接、配乐的安排,则须工作人员与导演密切配合,以达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电影是群体的创作,也是导演在各种张力下暗藏个人视野的艺术品。
私人独资拍片限制少,只须根据片型(实验电影、剧情片或记录片)决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细之分镜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图拍摄,达到尽量节省胶片之目的;或是无止尽的猎取满意镜头,再由事后的剪辑阶段理出清晰的脉络。这种影片,最符合个人创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
参考资料电影制作 网络
⑥ 请问编导和导演的区别是什么呀
一、性质不同
1、编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编导指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它同类专业如戏剧影视文学、导演专业等等专业及其从业者。广义上的编导指的是在影视传媒类行业中掌握视听语言等专业技术对其本职工作进行创作和编排的人。
2、导演,是创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借助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二、作用不同
1、编导是电视节目制作中最主要的核心创作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
2、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
(6)什么是电影中的导演扩展阅读
导演工作职责:
1、与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负责整部剧的艺术准则;
2、与制片人联合提名和推荐演员角色人选;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导现场拍摄工作;
6、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7、指导拍摄现场的灯光、剧务、演员、摄像、录音、美术、化妆、服装等各部门工作。
⑦ 请问一个电影剧组里导演是干什么的
导演:
导演是整个幕后脉络的中心,他要控制好,发挥好所有工作人员。导演在幕后的工作
很多,但他首先要具备2个基本点:一,个人的世界观,具体一点就是电影的创作;二,会
用影像表达个人世界观,具体一点就是电影的制作。这两点最基本最重要,因为电影就是
导演用所学的电影理论,把他自己的世界观用影像表达出来。
制片人:
制片人主要负责融资,制作,和发行。
融资。有资金才能拍电影,所以制片的首要工作就是找资金。刚才说过,制片在收到
编剧的故事大纲后就会开始找投资者,拉赞助,此活动可贯穿整个制作过程。
整个片厂的负责人
整个剧组的所有事物统统有制片人负责
同时也是最大的”投资商”
出品人:在片子完成后将片子的原版”销售”出去的人
我只知道这些了
希望对楼住有所帮助
⑧ 电影导演是一种怎样的职业
电影导演应该是单一职业来说个体差别最大的了,门槛即高又低,收入十倍百倍的差别都有,生涯从一举成名到几十年磨一剑皆是,种类包含艺术家到纯商人尽有,学历没有限制,天赋可有可无,能力时高时低,这职业的属性波动基本等于古代皇帝了。
导演就是这样一个职业,自己需要花尽一切心思带动整个团队去创造一个好的作品,去接受大众的审视,和自己相同的,和自己不同的,所有的人的审视,而他们中有人的意见中肯值得听,有的人的意见又需要屏蔽。需要掌控团队与掌控自己。
⑨ 电影中导演,监制,编剧,制片人,他们都干什么,负责什么。
监制,
是核心角色,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
1、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如何时开拍,何时杀青,进度如何等;
2、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电影制作的后勤保障;
3、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制片人,
是整部影片的筹建负责人,负责拉赞助、找投资,成立剧组、决定用哪个导演、选哪些演员等,负责剧组的日常生活与维持剧组的拍摄活动,以及成片之后的宣传与播放等一系列事务。
导演,
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编剧,
是剧本的作者,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往往是影视剧、话剧中的故事源泉,其职业又可称为剧作家。
⑩ 电影的导演和监制有什么区别
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 监制:监制又称制作人或制片,职务是管理整个电视或电影拍片流程相关环节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员的寻找与协调,预算的控制,拍摄时间的进度等,让电影能在合理的时间与预算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