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让子弹飞究竟隐喻了什么
它隐喻了当时政权的腐败,对黑恶势力、官商勾结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角色介绍
1、张牧之
演员;姜文
绰号“张麻子”。曾是蔡锷军中猛将,北洋战乱后落草为寇,成为纵横山野的绿林悍匪。他带领一帮弟兄劫了老汤的火车,却因此摇身一变化名清官“马邦德”上任鹅城,原本只想捞些实利的他,上任鹅城之后却雄心百倍,鹅城一霸黄四郎及其乡党欺男霸女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他从未泯灭的救国救民热情。
2、黄四郎
演员;周润发
南国鹅城一霸,靠贩卖烟土发家致富,坐拥整片碉楼群落,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号令爪牙不可一世,让鹅城百姓敢怒不敢言。他对胆敢买官上任的“马邦德”充满兴趣,他以为此人不过又是一个只来掠夺钱财的草包,全然不知其真实身份竟是悍匪张牧之。
影视评价
该片梦幻般的开头——白色骏马拉着蒸汽火车穿行在山林之间,佐以久石让抒情优美的配乐,这美丽的画面仿佛就像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电影意象中幻化而来。
而接下来巨大的火锅,带着麻将牌面具的土匪,飞舞在天空中的火车车厢,乃至于击打着日本鬼太鼓迎宾的白面妇女,悄悄观察着新上任县长的鹅城一霸。
无论形象、情节、人物的特性,还是画面的想像力,莫不带着强烈夸张的卡通片风格。那种主题不离正邪相争的奇幻冒险故事,仿佛与日本“热血”系动画片出自一脉。
2. 电影《让子弹飞》老六遭诬陷吃两碗凉粉给一碗钱,被逼剖腹自证,清白和性命哪个重要
清白比性命更重要,但在那个特殊的时刻,他不仅仅是想证明这一点。许多江湖中的人认为清白比性命更重要。虽然现在我们很难理解,但结合影片中的场景,可以判断,他的清白和性命在那一刻似乎毫无价值。
想想那些冲进火场的年轻消防队员,还有为国家牺牲的革命烈士。总有一些人认为道德和责任比生命更重要。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3. 电影《让子弹飞》六子吃了几碗粉
一碗粉。
电影里,胡万怒斥老六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指责他欺行霸市。
年轻气盛的老六辩驳:“放屁,我就吃了一碗的粉,当然只给他一碗的钱。”
势单力薄的小贩在胡万、武举人的威逼下,只能说吃了两碗。
老六百口莫辩,气地把身上所有的钱全拿出来,意思是我还差这点钱吗?
胡万知道他不差钱,差的是冷静,他再煽风点火地激怒:“有钱不给,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在被众人包围的道德绝境下,老六剖开自己的肚子,取出肚中的凉粉证明,是不是只有一碗啊!
众人见状直接走散,只有他端着一碗血淋淋的粉,含着泪,在哀求中冤屈而死。
一句话,他吃了几碗粉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他们想剖开你的肚子。
整件事情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三点:
第一,卖凉粉的不敢说实话,这个叫做孙守义的人在胡万的威胁下说了假话,污蔑了六子。
第二,整个乡绅父老都是在看戏,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更是没有人来劝阻这件荒唐的事情。整个过程都只是在旁观,跟随者护腕的节奏在长吁短叹。而六子却是为了向这帮人证明一碗粉,支持县长的“公平”。而在六子划拉出一碗粉的时候,整个吃瓜集团一哄而散。
第三,六子年轻没经验,被套路之后冲动行事,对张牧之集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是失去了留样学习的机会。
4. 让子弹飞老六遭诬陷吃两碗凉粉给一碗钱,被逼剖腹,清白和性命哪个重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人,把某些事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比如自由、爱情乃至气节!电影《让子弹飞》有一场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张牧之"最器重的干儿子"小六子"被人栽赃偷吃了两碗凉粉,"小六子"为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同时也为了维护"张牧之"的名声,情急之下自己剖腹从胃里取出一碗凉粉,以生命自证清白。 这样的情节似曾相识,四川方言喜剧《傻儿军长》中,"狗娃"被老板污蔑吃了凉粉不给钱,"狗娃"将家人托付给"傻哥"后,一枪崩了自己。"傻哥"命人"把肚皮划开,看有莫得凉粉"。这样的故事在影视剧或小说中其实并不鲜见,《雪山飞狐》《衡阳抗战四十八天》都出现过。
真相来得血淋淋,引人深思。生命和气节都很重要,当两者出现矛盾时,我们是选着前者还是后者?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们不能自居于道德裁判的位置妄加评论。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正是有了那些选择气节而放弃生命的行为,才避免了更多的人失去生命。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吐槽,如果觉得有意思,请点击关注!
5.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中有哪些让你记忆深刻的细节呢
2010年,一部名为《让子弹飞》的电影上映了,但10年后的今天,许多人再次翻看这部电影。那一年,姜文导演的这部电影票房达到7亿,这也是他最卖座的电影。
但是这个时候的人群呢?默默地离开了,甚至感到无聊。而且,说我只是随便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认真呢?真的杀人诛心啊。其实这不是很多暗喻中的几个,还有很多,这种作品需要慢慢地进行品味。
6. 《让子弹飞》六子吃了几碗粉的隐喻是什么
《让子弹飞》六子吃了几碗粉的隐喻是人们看热闹造成的恶果,人情的冷漠。要避免更多的剖腹验粉,就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六子吃了一碗粉,但是却被胡万,武状元和小贩诬陷,说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就好比什么呢,有人随口在网上造了个谣,而鹅城的人民,就好像是网上跟风的网民,他们在不知道确切的情况下,因为这句谣言,就一起跟风,一起去攻击六子。
这个时候的他们认为自己是站在道德高点的,正义感爆棚,六子就好像是一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六子是一个有血性的人,换句话说,也没有人愿意平白背黑锅。六子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做出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举动,刨开了自己的肚子。事实证明,他确实只吃了一碗粉。
相关情节:
六子争执着,我只吃了一碗的粉,当然要给一碗的钱。六子只是据理力争着,他不知道这是一个针对他的阴谋,因为他的年轻气盛,是很容易被利用的缺点。
势单力薄的小贩在强势面前,不敢说出实话,只能说出吃两碗粉。
在普通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在意这一碗粉的钱,可是年轻气盛的六子较真了,百口莫辩之下,拿出身上的钱,好像在说,我是在乎这一碗粉钱的人吗?能给一碗的钱,我会不给两碗?如果是欺行霸市,两碗的钱我都不给了。
于是,胡万再次加了一把火:“有钱不给,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吗?”一切都往胡万设计好的方向引导。
在道德逼迫的绝境之下,六子只能自证清白,开肠破肚,取出肠粉,只有一碗。
众人瞬间鸟兽散去,大家都不想但这个责,只剩下六子端着一只碗在那里哀求,含着的泪花能说明他心中的委屈。
胡万的目的达到了,那碗粉不值钱,要的就是你破开肚子。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你的死和我们没有关系。
7. 有人说《让子弹飞》映射了一些事情,有明白的分析一下!不胜感谢!
这部电影中鲜明的对现实的影射,是任何一个对现实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容易观察到的。
最直接的最明显的就是,县长买官,上任后再玩命捞钱。县长想的只是和当地恶霸同流合污,欺压百姓,然后分赃而已。而故事就是从这个买官的县长开始的。
而故事的发生地,为什么叫鹅城呢?虽然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县城,不过象征的正是我们的祖国啊。我们的版图是什么样子呢?是啊,我们常说它是一只雄鸡,不过,我想事实上它并没有那么威风。与其说是雄鸡,不如说是肥大呆滞的一头蠢鹅吧。我们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鹅城之中。
在这鹅城中,有县长,有恶霸,还有无数浑浑噩噩的百姓。而县长,恶霸,这些有钱人靠什么发家呢?他们靠洗劫老百姓的财富发家。他们把老百姓当做廉价劳动力,贩卖到美国,挣得美元供自己挥霍。不由的让人联想到我国高企的外汇储备,两房和美国债券的巨额亏损,已经无以为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这时,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在电影中有着无比强大实力和对穷苦大众慈悲的恻隐之心的亦雄亦匪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也就是姜文所扮演的张麻子来到了这里。彻底打破的鹅城往日的“和谐”。
他感到奇怪,为什么我要赚钱,不去富人身上赚,却要在穷人身上赚?师爷告诉他,现实就是这样的,依靠着的乡绅,富豪的支持,他这个县长才有油水捞,他所能欺负的也只有老百姓而已,否则,他的位子也就不保了。师爷告诉他,县长从来是没有胆量去剿匪的,不过却很有胆量以剿匪的名义来收钱。正如,从来没有胆量去降房价却有胆量以将房价的名义来收税,从来没有胆量去抓贼,却有胆量以维护治安的名义去扫黄,从来没有胆量去挑战美国,却有胆量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来解释国内的通货膨胀。
不信邪的张麻子[姜]不想这样。师爷告诉他,要想赚钱,必须跪着。可是他想站着把钱赚了。这其实是姜文的内心独白。姜文的电影多次被大陆禁映,因为他喜欢挑战权威,喜欢叫板,可能有人告诉他,想赚钱,你就要认怂,就要妥协,就要装孙子,就要主旋律,可是他在这里告诉所有人,我不跪着,我要站着把钱赚了。
如何站着,也即是有尊严的,把钱赚了,也即是维护自己的权益,电影告诉我们,枪和醒木,就是有实力对抗,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接着,姜文说,我要给所有人公平,有名无实的冤鼓,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要让大家来鸣冤,要给大家主持公道。这就好像上放制度一般,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却没有人有机会通过它来洗刷冤屈。
老百姓看到张麻子[姜] 的铁面无私,一起给他下跪。张麻子骂到,早他妈没有皇帝了,没有人值得你们下跪,我也不值得!他是想说,不要做奴才,不要给任何人下跪。人应该是平等的。看得出,对国人的无奈。
张麻子[姜] 教育六子,有出息不是当官,也不是当匪,不是有钱,也不是有权,而是读书,留洋,学知识,学文化,去了解莫扎特的音乐。这一段,看得出姜文对知识和艺术的向往,对钱和权的鄙视。他希望人们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了解人类已经拥有的文明。去真正陶冶自己的心灵,去追随自己的精神。
接着,胡万在陷害六子的时候说,县长的儿子,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这就是不公平,我们要公平,要公平!虽然电影中的六子并没有以权谋私,不过现实中,我们不是恰恰需要吃一碗粉给一碗钱的公平吗?而这看似简单的公平,离我们却最遥远。
六子被诬陷,倍感冤屈,他的选择是切腹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好像那些被强拆被侵犯的受害人选择自残来抗争一样。
接下来,张麻子[姜] 和黄四爷正式展开了较量,张麻子抢来富人的钱,发给穷人,这是一段浪漫主义的畅快淋漓的发泄,打破这世界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义,让无耻的剥削者付出代价,让善良的劳动人民得到幸福。不过,也只能在电影中得到短暂的宣泄罢了。
在最后与黄四爷的决战中,张麻子[姜] 只有势单力薄的四个人,而黄四爷则有数百之众,实力对比如此悬殊。张麻子向民众发钱,可是第二天民众乖乖把钱交给了黄四爷。张麻子问手下人为何?答曰,怕。张麻子说,怕之中有的是怒。我们要把这怒引出来。我想,这也就是让子弹飞的真实意图所在。它要煽动要挑动的正是观众心中压抑的怒。这怒指向谁?我不必多说。
于是,第二天,他们不发钱,而发枪。给人民抵抗的力量。不过,人们依然无动于衷。于是他们四人骑着马在空荡荡的广场上一遍遍呐喊,却没有回音。这里姜文想告诉我们他的孤独和寂寞,颇类似鲁迅所说的呐喊。想唤起民众的觉醒,不过收获的只是凄凉。没有人响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麻木冷漠忍耐受欺,这就是中国人。
张麻子[姜] 说,他们只帮助赢了的人。于是他们四个人继续前往黄四爷的堡垒。某种势力的大本营。他们四人势单力薄,形单影孤,面对的是黄四爷家门口的一扇大铁门。严丝合缝,透露出威严和强大,将他们死死挡在门外。
于是他们向这扇大门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扇大门象征了什么?也许是现行体制的壁垒,也许只是最令姜文愤怒的审查制度的束缚。总之,它代表了权威,而这时,姜文肆意的向这权威的大门发起进攻,它要在这大门上打出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不过,最终却只打上了省略号和问号,是说他感到无奈何无语吗?
而黄四爷,也即是高层人物,对于他们这种不自量力的进攻却颇有些不屑。显示出某阶层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最终,靠着替身的帮助,他们终于发动了群众,暴怒的人群,降黄四爷的铁门冲的粉碎。人们肆意的宣泄,拿走一切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张麻子[姜] 问黄四爷,你重要,还是钱重要?黄四爷说我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钱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那还是我重要。张麻子说:没有你,最重要。
这里姜文想说的是,权重要,还是钱重要。他最终说的是,没有不受监督的、凌驾于人民至上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全片凌乱而随意的向我们暗示了很多东西,影射了很多东西。除去这些,其他时间是姜文的自由发挥。包括展示他的男人风采,不失时机的搞些冷幽默逗大家一笑,来尽情宣泄,体会造物主的无所不能。
总之,这部片子是融合姜文的抗争,愤怒和呐喊于一体的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浪漫主义,而又充满了随意和肆意的作品。
我的感受就是,姜文想说的东西太多了,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他也有太多的不爽和愤怒了,他也太想唤醒出一些东西了。
他开枪了,他需要时间,他要让子弹飞。
最后,于姜文而言,比起已经彻底沦为靠忽悠观众来骗取票房,诅纣为虐之流,他至少还想说些什么,还想表达些什么,这也算难能可贵了吧 。
这片子能过审核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阴错阳差,此天意也。
能通过审核确实是TM的一个奇迹
8.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很多名场面,你都知道哪些
《让子弹飞》作为姜文自导自演的黑色幽默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几乎每个看过的观众都会忍不住二刷,全片延续了姜文一贯的表现手法:看似荒诞,实则讽刺意味及浓。虽然这部电影已是10年前的老片,但时至今日也有诸多名场面让人念念不忘。
这一幕太过惨烈,即便用浓重的黑色幽默的台词,也抵挡不了画面带来的冲击,这是双方势力第一次发生明显冲突,将彼此从初步试探带到不共戴天,冲突急速加剧。
虽然已经上映十年有余,但这部电影带给观众们震撼依然首屈一指,姜式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大笑之余又心生感慨,观众的情绪调动十足。还有哪些场面让你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