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发生于百年前的惊世之举,如何评价《丹麦女孩》
❷ 《丹麦女孩》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由汤姆·霍珀执导、“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艾丽西亚·维坎德联袂主演。
但是以前从没有这样的电影,以真人真事为例,如此完整、细致、全方位展现了一位艺术家从变装到变性,从心理到生理,从懵懂到迷茫到挣扎到觉醒的全过程,并且是由直男奥斯卡影帝主演。选择这样的题材,先期已经在颁奖季成功了一半。
《丹麦女孩》剥离了变装的戏谑色彩,由表及里深入人物内心,以情动人,展现了世界首位变性人“敢为天下先”所面临的迷茫与惶恐,无论是当时是医疗条件还是世俗认知,都是横亘在他未来人生面前的巨大考验。这样一来,《丹麦女孩》就有了点同志电影或经常获得奥斯卡奖的“罕见病”题材的优势,当然,变性人既不是狭义的同志,也当然不是罕见病。
所以对于变性者或者反串艺术,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是我们不能不尊重别人,因为别人努力了,就没有我们说三道四的权力!
❸ 丹麦女孩 主要想表达什么
是的,风云变幻的丛林,还有你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我知道,那种美,容易致命。然而,更加致命的东西,叫做偏见。最初,我们接触到的讯息,分为黑白,极为明晰。但是,随着成长,似乎有些经验变成了套索,它禁锢我们的思想,扭曲我们的动机,甚至,试图指手画脚去篡改或评判他人的人生。这,的确过分了。在当时那个时代,不啻为一枚深水炸弹。在卫道士的口诛笔伐之后,留下的愚昧的伤痛。即使八十多年之后,再回头看,男主(女主)依旧是勇气的先锋。这说明,即使时代在变,技术革命,但是人性从根本上还是停留在那个惯性的地方。所以,每一个特立独行的故事,都在演绎着惊世骇俗的美丽与孤独。而这正是《丹麦女孩》的立意。
❹ 谁特别喜欢《丹麦女孩》这部电影
其实这电影怎么说呢?没什么意义,无非就是同性恋了,西方国家表达一下政治正确。
❺ 如何评价《丹麦女孩》
《丹麦女孩》的故事取材自上世纪20年代的真人真事,剧本改编自David Ebershoff的同名小说,由汤姆·霍伯执导,埃迪·雷德梅恩、艾丽西卡·维坎德、本·威士肖等主演。该片于2015年11月27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埃纳尔·韦格在妻子格尔达·韦格纳的鼓励下勇敢的接受了变性手术,成为了真正的女人的故事。
该片的故事核心围绕着史上首位变性人——“丹麦女孩”艾纳·韦格纳展开,埃迪·雷德梅恩此次的表演,虽不及在《万物理论》中“于无声处惊雷”那般恰到好处,但还算较为精准地把握住了艾纳游走在两性身份之间、脆弱与执着共存的敏感特质。
一定程度上,《丹麦女孩》有些挑战男性观众的观感和性别立场,看到男主角脱光了衣服用大腿把性器官隐藏的特写,多少还是会有些不舒服。可是,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长相一模一样的人,这部电影最大的社会学意义是向观众展示了每个生命个体是有多么的美丽和与众不同。
❻ 如何评价电影《丹麦女孩》中的的服装
之前有想过写写奥斯卡服装类奖项的热门,比如《丹麦女孩》《卡罗尔》,这部先有人问就先写这部。影片的服装(尤其是小雀斑饰演Lili的服装)有个符合场景变化、人物心境的流变过程,哥本哈根时期,多用黑蓝灰等冷色调,而到了巴黎,则多用暖色调;当他以女性妆容出现,假发和唇色会有一些夸张——这是电影本身设计,“会稍稍有些过”(主创语)——而他所穿的女性服装,也是相当明显甚至夸张地运用了当时流行的女性服装元素:蕾丝、丝绒、印花、绣花、薄纱。
❼ 如何评价《丹麦女孩》
看完电影,心有千千结。 本来打算搜一发影评,让知乎大神给我理理思路的,但评论了了,我就只好给自己顺顺思路了。 闭上眼睛,回忆故事的纲要。 一开始赤身相向,干柴烈火。 裹上丝袜的别扭难堪,不经意翘起的手指。 被妻子撞见,女装的自己和陌生男子吻得忘我,仓皇逃窜。 关注妻子的每一条裙子。 在衬衣里偷偷穿上妻子的裙子。 偷偷和男人约会,情到浓处,苦于男儿生而心生怯意,于是逃跑。 无助地向妻子坦白自己的迷茫和纠结。
❽ 《丹麦女孩》:忧郁男人,快乐女子!评分为什么那么高
《丹麦女孩》讲述了一个性少数者的蜕变经历,没有浮夸的台词和表演,导演汤姆·霍珀用画一般的镜头语言细致地呈现出整个过程,从艾纳到莉莉。我相信其得分甚高源于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都被人物的转变所征服了。
❾ 丹麦女孩的剧情简介
主人公是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变性人之一、充满传奇色彩的丹麦画家莉莉·艾尔比,他的妻子格尔达也是一位画家。一次偶然机会,沉睡在主人公内心的女性人格莉莉被唤醒,他开始厌恶自己作为男性的身体,也渐渐发现莉莉不但是艺术存在,更是真正的自己,两人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