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五百字以上的影评..什么电影都行
电影<<美丽人生>>的影评
这是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
这是一部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三项大奖的电影。
这是一部获得第5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及欧洲电影奖的电影。
这是一部被意大利以及犹太民族引以为傲的电影。
同样,这也是一部被我大学的戏剧老师倍加推崇的电影。
这部电影便是《美丽人生》。它的编剧、导演、主演均是一个人: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以及导演罗贝托·贝尼尼。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那段悲惨生活,我们从一切可以见到的资料比如书籍、影象等媒介中有所了解,特别是电影,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影片《辛德勒名单》。但是天性乐观幽默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却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即使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同样也找到了一种美丽与人性。这便是贝尼尼的《美丽人生》。
故事很简单:活泼乐观的意大利青年圭多是个犹太人,他在一个小镇遇见了心仪的姑娘多拉,经过几番巧遇和努力,他终于与多拉结婚,并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约书亚。可是,好景不长,纳粹在约书亚五岁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试图让约书亚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游戏”结束时,圭多惨死在纳粹的枪下,而约书亚得到了“游戏”的最高奖赏。
贝尼尼并没有把这样一个阴暗悲惨的题材拍成一部阴暗悲惨的电影,相反,他利用他的天性把它处理成一部处处充满幽默乐观的影片,也就是说,把一切有关“恶”的表象去掉了,代之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基调,就象那个教我戏剧理论的老师所说的那样:“这是一处含着笑的悲剧”。或者,“喜剧化”。
其实这部片子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圭多与多拉相见相爱并结婚,这一段的背景音乐始终是欢快明朗的,仿佛小溪流在心中轻轻划过;而第二段的开始是圭多和他的“公主”进入房间再出现时,他们已经有了个可爱的男孩了——约书亚。音乐立即转入低沉,但是贝尼尼还是在向我们描绘着这个温馨的画面:一家三口同坐一辆自行车,一路上充满欢声笑语。
这是一部反思战争的影片。
一部反映战争的片子,却不去描写战争的残酷与不人道,而是通过生活的细节来展示,并且以一种喜剧的手法来表达。这正是贝尼尼的高明之处。他避开了常人所想所感受的,以一种非常规的表现手法来反思战争省视战争。
这是一部有关父爱的电影。
主人公圭多以他的幽默乐观机智保护着自己的儿子约书亚,不仅保护的是小约书亚小小的生命,更是在保护着他小小的心灵不受到一切“恶”的侵害。最后,当小约书亚坐在苏联红军的坦克上睁大着眼睛望着妈妈:“妈妈,我们赢了,我们终于赢了!我们终于可以乘着坦克回家了!”时,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的灿烂,阳光,田野,音乐。这是一曲父爱的赞歌。
这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影片。
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雷奥。托洛茨基在等待行刑时写下的一段文字:"life is beautiful"。贝尼尼想通过这一部电影来展示面对死亡的了然心境:人生如此美好,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美之所在。
这是一部让所有人都感动的电影。
Ⅱ 豆瓣高分电影排行榜(经典精选100部豆瓣评分排行)
豆瓣高分电影排行榜(经典精选100部豆瓣评分排行)。要知道豆瓣评分排行榜,代表了大多数影友的喜好。而这些电影大多数都是影史中的经典作品,因此,每一部电影都是值得收藏和观看的,今天昕薇网小编在此精心整理了豆瓣高分电影排行榜100部电影,希望大家收藏慢慢观看。Ⅲ 电影的影评大约二百字左右,谢谢
《美丽人生》影评
《美丽人生》是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以及导演罗贝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剧片。影片发挥高度的创意,用一种妙不可言的幽默方式重新诠释了俗透了的残酷的战争与生命的意义,让观众在泪水中体会了生命的价值。它演绎了二战时期,一个犹太人在德国的种族歧视下所经历的“美丽人生”。导演贝尼尼通过这样一部电影来展示人们面对死亡的了然心境:人生如此美好,即使光明一时被黑暗笼罩,我们依旧能够找到美之所栖。
“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这是影片最后一句台词。这场美丽的谎言,以爱之名,以父之名,以夫之名。“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不易说,有悲有喜,也像寓言,教人不可思议。”犹太青年基督和好友驾车来到阿雷佐小镇准备开一家书店,途中邂逅美丽的女教师戴丽。两人好事多磨,终成眷属。好景不长,基督和儿子因犹太血统被强行送往集中营。戴丽虽没有犹太血统,为了能和儿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营里毅然前同行被分开关押。基督不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他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自己却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
影片借用了喜剧的基本原素,进行悲剧演生与铺排。贝尼尼极力想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尤其是前半部分):为追求戴丽,基度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上跳脱衣舞;开车载戴丽,刹车却坏了,门打不开,竟从车顶爬出来;屡次小偷小摸地换礼帽;和德国医生猜谜;玩催眠;把别人的订婚宴弄成自己的私奔宴,骑着绿马迎娶戴丽……正是前半部和平生活的欢乐与浪漫,映衬出了后半部集中营的丑恶与残酷。影片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是基度被德国士兵抓住后经过藏着祖舒华的铁箱的镜头。面对死亡,基度走出滑稽的步伐,调皮的向祖舒华眨着眼睛,一如往常的游戏,从容、平静甚至是快乐。在色彩上,影片完全采用明亮的光线,即使是在集中营里,在比较昏暗的屋子里,主人公基度与小祖舒华的脸上总是神采奕奕,在他们心中,你总会感受到明媚阳光的普照,给电影最后战争的胜利打下无处不在的基础。《美丽人生》表面上流出的轻松欢快的风格更加放大了战争对无辜百姓的迫害,它使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使人因怜悯、紧张、愤怒而浑身颤栗。
该影片之所以在国际上大获成功并赢得无数人的喜爱,不仅仅因为他给我们的欢笑和泪水,更多的是影片以全新视角所传达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带给我们的影响。他阐释的人生的真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将来,都可以作为我们生活追求的目标。那些背负着深重的苦难的小人物在这里演绎出的种种给人得却是最直接的观感是风趣逗乐,而悲凉的心境之后才油然而生。“把灾难当作游戏,用笑容征服一切,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的爱人还在,幸福和快乐就永远不会离你而去”,这是主人公基度一直以来的人生态度,也让我们明白生活是美丽的,无论它怎样不尽如人意。
Ⅳ 就你所看的影片,写一篇简短的影评(100字左右)
[影评]赤壁影评: 其实我很喜欢 文/ 布衣苏梦枕
昨天打定主意去看<赤壁>,有朋友知道后,给我留言说:希望你活着回来.在影院,和同去的朋友也戏言说:
我是抱着被雷死的准备前来的.从没有见过哪部电影像<赤壁>这样触目惊心的,难道这电影周杰伦有客串不
成?(妈B的,我又冒犯周董了).豆瓣上,刚上映两天的电影竟然就有两百多条评论,首页更是创纪录的被《赤壁
》的评论淹没,纵观这些评论,多是调侃讽刺,经过这些标题党的强制教育,我便也无法避免的多了几十层厚的
防雷护服走进电影院,但却没有想到的是,<赤壁>完全不是这些人所说的那么糟糕,我活生生且乐哈哈的走出
影院,一边还对朋友说:还不错,我挺喜欢。
也许是有着先入为主的低要求,所以《赤壁》看的我是惊喜连连,不得不承认,这是我看过的最气势磅
礴的历史片(仅国产片而言),甚至拍着大腿说它是史诗大电影(与好莱坞那部无关)也不为过,如《指环王
》一样反复出现的俯拍拉伸镜头呈现出来的画面令人激动澎湃,壮观的场面设计实在是有好莱坞大片的,峰
峦壮阔,人马飞驰,腥风血雨,旌旗遮日,千里江面上舰船如蚂蚁溃堤似的急速前进,大战前肃穆宏伟的气
氛烘托的是相当到位。要说电影中最好看的,当然还属那场八卦阵,拍出了真正大片的范儿,敢说是冷兵器
战争场面的经典之作,画面阵势庞大,在漫天黄沙之中,万人井然有序,几个来回的鸟瞰镜头更是震撼人心
,关张赵甘轮流上阵,各有所长,朴刀大刀长矛还有拳头,简直是七种武器的三国版,看得人鲜血喷涌。
历史片就像女人的胸部,场面越大越好,不大哪里显得出八十万军力,不大你哪里又能感受得到齐分天
下的浩荡,《赤壁》的场面够大,但一个女人光有胸部不行,电影光有脸面也是不行的,还需要有饱满的内
核,〈赤壁〉的剧情设置十分细致,错乱有致,从孔融祭旗,赵云救子,出走东吴,智激孙权,孙刘联盟,
大破曹军,相比于《三国之见龙御甲》的粗陋难看,〈赤壁〉要显得严谨许多,纵然因为交代细节过多,使
得电影有些许漫长拖沓的感觉,但这些必要的剧情设置对于人物心理性格的激发是很有必要的,《指环王》
不也有让人看得昏昏欲睡的时候嘛。吴宇森有多年好莱坞大片的制作经验,必然也知道引导观众投入到角色
感情当中去的。他自己也说:“我并非想拍一部叫人沉重得抬不起头来的《赤壁》。我是想拍一部既有新意
,情感动人,又令人十分兴奋的历史片。如能同时表达出气壮山河的浪漫,则叫人更为兴奋。”吴宇森擅长
拍男人情怀,无论是〈英雄本色〉还是〈风语者〉,都是深情浓郁,悲壮撼人,虽然刘孙之间的惺惺相惜有
些许往日周润发与李修贤的风采,但〈赤壁〉里人物众多,感情戏摊薄下来,与宏伟的战争场面相比,显得
气势差了很多,达不到情深意透,令人无法深同其受的积压感情,在血战之际来个畅快的心潮澎湃。另一方
面,〈赤壁〉中几乎所有的演员都特别的用力,都想演好这个古代模样,把演技都神乎其神的发展成了眼技
,每一次的人物之间的对视,都透出意味深长的暧昧,有时还真让人寒毛直竖,大叹受不了。
也许是吴宇森太想拍出浪漫三国,对于人物之间感情的处理是太过于细腻,与古代人物含蓄隐忍的性格
不符,《赤壁》被许多人咬住不放的地方也在于此,说是篡改历史,恶搞三国,与李仁港的《三国之见龙御
甲》同等而论,认为《赤壁》也和《功夫之王》一样,是对中华文明无礼的颠覆,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一
部从骨子里都透着不真诚的电影。其实不然,只怪对我们对三国太熟悉,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形象太具体,我
们怎么可以让关公不在马上耍大刀,又怎能让赵云长得像陕北农民一样,再要算上诸葛亮替马接生,孙尚香
的葵花点穴手,这样的颠覆,就更加让人急燥恼火,大骂四方了。
依我看来,这都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小家子脾气,对这些人来说,走进电影院,仿佛都是花了巨大的代价
去似的,受了点气,就好象被导演迷奸了一样,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受侮辱了,于是一看完电影就把所有的愤
怒都发泄在嘴角之上,舌缠骂得过瘾,全然不把电影当人看,试问,如果你不把电影当人看,又怎么好好的
理解一部电影,又怎么能接收到电影传达给你的情愫呢,一部电影终究是众多人的心血所注,谁也不会那么
无聊花几个亿随便拍个片出来。何况,费里尼也说:一部电影,表达真诚比真诚本身要困难的多。他们在真
诚的表达,换成影像传达至你面前,就变成了不真诚的表述。在我看来,〈赤壁〉尽管在对白和人物表演上
有着不小的垢病,但依然还有壮观的场面设计,细致的剧情设置,激动人心的视觉特效,怎么说,这都是一
部有着好莱坞血统的真正大片。对待〈赤壁〉,宽容一些,与其咬住不放(会咬断的,于它于你都不好了)
,不如把嘴巴松松开,如钱钟书说的那样“为沉闷的人生透上一口气吧”。
Ⅳ 豆瓣电影 亲爱的 影评 600字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题材,现实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多得是,田文军和鲁晓娟这样的父母。
孩子并非一个超大版的钱包,而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的延续,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活下去的意义所在。
我们都无法体会那种丢失带来的巨大空洞感和绝望感。
只是你可以尝试去感受一下,从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里,触摸到丢失孩子为人父母的疼痛和绝望。
但是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不是一部讲失踪儿童父母痛苦或宣传打拐的电影,导演的立足点应是在伦理和法律的冲突上。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讨巧的点,也是在打拐背后隐藏的更大更深的关注点。
离婚夫妻面对孩子丢失所引发两个家庭的动荡,人贩子的妻子是否有领养孤儿的权利,生二胎是否对丢失孩子的背叛,为生二胎给丢失小孩开死亡证明的法情冲突,丢失孩子对人贩子养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与亲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联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农村妇女,善钻法律漏洞的律师与法律的冲突,无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责任推给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带,人贩子妻子的怀孕,以及埋的副线——教师母亲和罪犯女儿,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象中威严庄严的法庭也不太一样。这些冲突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和冲突本身都振聋发聩。
有法律问题(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伦理问题,更多的是法律和伦理的冲突,这个内核是非常多好莱坞电影的内核,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讨巧的点。而意义自不必说,陈可辛导演是个文化导演,他和他的编剧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思考产生的表达野心。
可惜的也在于此,太多想说的,反倒一个都说不好。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讲丢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导演所说,剧情真正开始其实是在找到孩子之后。作为电影来说,这里面的冲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进去的东西太多,显得太仓促。所以在镜头结束在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在医院里因为怀孕而痛哭时,大部分人的反应是:啊,结束了!而我的反应是:我以为刚开始。
我知道这个结束的意味,但不认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也试图做了一点探索,但并没有提供导演和编剧的思索。
只是泛泛带过,然后终结在一种奇妙的荒谬感。
诚然,这个设计很精彩,但这样一个主题的片子落点放在人贩子老婆的怀孕上,无论如何都算是一种有意识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结束在孩子带着一口安徽普通话开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毕竟,这是一部曾用名为“亲爱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为戏剧冲突走得太远而忘记最初想表达的东西。
至于编剧,细节处自是动人。包括黄渤诉说后来发现有人骗也是好的,包括片头在繁杂的网线里找红绳找网线的特意设计,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种小孩对另一个世界的渴望甚至贫富差距,包括小孩学方言的细节(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讲普通话,黄渤认为陕西人的小孩就该讲陕西话,最后找回来的小孩却讲一口安徽普通话),包括张译守在黄渤家门口,被黄渤发现时闭上眼睛装睡、然后给黄渤发的那条短信。
而演员,我需要用更大的篇幅容纳一些溢美之词。
黄渤对郝蕾饰演的鲁晓娟,有一句评价,“只是我认命,你不认命。”
太准确!郝蕾的美始终有一种不认命的决绝和凄婉。
我记得她下楼的时候,黄渤问她,“你说孩子被拐之后多久才叫她妈妈的呢?”她回头看了一眼,千言万语在这一眼,愤怒,悲伤,绝望,痛苦,怨憎,和无奈,终于她什么也没说地转身下楼。
我记得她在那个互助大会上,面对张译说,“请鲁晓娟分享一下。”一阵沉默。沉默是最难演的,而且在片子的开头,她是一个那么渴望说话会争论的女人,在这里她沉默了。很难得的一段留白,没有周围人多余的面部特写和台词(虽然对于没给特写这一点也蛮奇怪的),但是空气中存在的那种张力,直到郝蕾突然出声而崩裂。她哭着说,“对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丢的。”能够看到她嘴唇颤抖,缓慢地蹲下去。我理解这种内疚感,联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黄渤耳光的一场,能够深深理解这种因为内疚而带来的巨大折磨,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绝丈夫性要求的真实原因,她无法原谅自己甚至无法直面自己的错误。而这一刻,她的爆发,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发。
还有黄渤痛哭那场,她拦住想要上前的张译,自然,无声,了然地看了黄渤一眼,将心中的情绪都慢慢地压了下去。
动人的,都是这些细节,感情,都在眉眼之间。看起来,举动都平常,细细想,却是大恸。
Ⅵ 英文电影影评100字
《阿凡达》影评:
Avatar is directed by James Cameron.The two main characters are Jake Sully,played by Sam Worthington,and Neytiri,played by Zoe Saldana.
Clones named Avatars are sent to Pandora Planet to persuade people there to leave the planet so that human beings can exploit a rare mineral.Jake is sent there to control his Avatar.
However,he comes across Neytiri and they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Jake begins to see that nature and the planet should be protected.At last he and the people there work together to defeat human beings and send them back to the earth.
3D technology and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re the two highlights of the film.The message of the film is simple—human beings should protect nature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it.
译文
《阿凡达》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两个主要角色是山姆·沃辛顿饰演的杰克·萨利和佐伊·萨尔达纳饰演的奈提莉。
名为阿凡达的克隆人被送往潘多拉星球,劝说那里的人们离开这个星球,这样人类就可以开采一种稀有矿物。杰克被送往那里控制他的阿凡达。
然而,他遇到了奈提莉,他们相爱了。杰克开始意识到大自然和地球应该得到保护。最后,他和那里的人们一起努力打败人类,把他们送回地球。
3D技术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是这部电影的两大亮点。电影传达的信息很简单——人类应该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Ⅶ 1000字影评作文,初中生水平(10~11年的电影) 急!!!
《玩具总动员3》影评,共1400字左右,仅供参考,请根据LZ自身水平修改
时隔十三年之久后,玩具们的主人安迪已经即将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些他曾经珍爱过的玩具们面临着被遗弃的命运,因为偶然,胡迪、巴斯光年和其他一些属于安迪的玩具们都来到了阳光幼儿园,一所孤儿的幼儿园,这里他们与邪恶的浣熊抗争,来争取属于玩具的权利,同时踏上一条寻找信任、团结以及自身价值的道路。
之前北美影评人对于这部片子的口碑爆棚,很感动,也很飙泪,我本身对于动画片不是太感冒,同时又是一个哭点极低的人,虽然看到最后也是一直眼眶里含着些眼泪,不过,我想说的是,从最初看这部片子,就明显感到了一种怀旧感,而这种怀旧感的背后就是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和追求。
在开场的第一个镜头,估计很多观众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样是一次飞天大劫难、同样是正邪双方的较量,唯一不同的是皮克斯在对于场面处理上的日臻完善,俨然有做大片的气场,同样是精彩的开头,这一笔致敬第一集,在第一集里面,正是这样的场景吸引我认识了胡迪,一个西部牛仔,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是安迪童年时玩玩具的想象力罢了,在第三集里,则形成完全反差,我们明明知道会是一场胡迪的想象力,同样的精彩,但是精彩过后,影片向我们交代的是这样的场面将不复存在了,因为胡迪长大了,玩具们对于胡迪来说,自身的价值丧失,本想在胡迪身上再次重活价值,但是已经过眼烟云,所以他们陷入了集体怀旧里,这恰好照应了这个开场的致敬,同时,也将观众带入了自己的童年,我这时候就一直再想,我从什么时候不再看阿童木了,什么时候不喜欢看美少女战士了,什么时候抛开了自己的玩具而是把眉头锁在自己的书本里了。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像是过眼烟云,但是回想起来,那个充满想象力的年代,真的不会重来了。
影片最大的创新就是在于把故事的主视角放在一群会说话的玩具身上,所以整部影片主要表达的观念,我更愿意把他理解为是玩具们对于自身价值重新定位的一次追求一次打拼,而不是讲很多观众陷入集体怀旧的情怀里,虽然确实能看出这一点来。如果再理解的深一个层次的话,就是皮克斯的隐喻了,玩具即我们自己,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是来得匆匆,去得匆匆的蜉蝣,而是要在不断的修订自我价值、寻找自我价值、确定自我价值中度过,我们就是影片中的玩具们,克服困难,寻找失去的自我价值,就好比上帝在天堂里给每一个留下了位置,但想要获得一个座位,就要学会相互信任而不依赖,相互团结而不依靠,甚至需要的时候,还必须要有直面死亡的勇气与气魄,尤其是当我看到这群玩具们在面对即将被垃圾场的溶浆消解的时候,每个玩具手挽手直面死亡的那一刻,真的好感动,好感动。拥有这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上帝选定的天堂的居民。
当每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存在的时候,个人意识里不保存自身的价值成分,而一旦他与外界发生关系时,这个渴求得到认可、渴求得到尊重的发自人本体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强烈,而玩具们的使命是陪伴在主人的身边,只有当一个玩具常常被主人拿出来玩的时候,这才是它自身价值的所在,当胡迪想抛弃这些玩具们的时候,就相当于它们一文不值,而要得到社会认可、社会尊崇中,就必须不断地去寻找失落后的自身价值,影片中的浣熊,这样的反派,在被主人丢失之后,拼命找到主人却发现主人又换了新的浣熊,在它心中的嫉妒感、得不到任何认可的焦虑与丢脸的情绪左右它的行为,走向了同样是要失去价值的巴斯光年、胡迪这些玩具们的反面,以其对其它玩具的虐待来达到他内心失去价值的平衡。最后胡迪一群人救下来浣熊,以为浣熊反过来会救他们,没想到只是装腔作势,好比《无耻混蛋》里那温柔背后的一枪一样,心理落差,真是唏嘘不已。
Ⅷ 影评800字作文
2.《小王子》影评 假如你看到一个爱笑的小人儿,有着金色的头发,拒绝回答问题,你会知道他是谁。假如这发生了,告诉我,把安慰带给我,他回来了。 前几天看过一个韩国影片《小王子》,很受触动。影片讲的是一个叫钟哲的男人和一个叫英雄的小孩的故事。钟哲的妻子和儿子因车祸丧生了,之后,孤独的他懊悔不已,颓废不堪。直到他遇到了身患绝症且被父母抛弃了的英雄。英雄的可爱与纯真让他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儿子而且重新燃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于是他常去照顾住院的英雄,送给他一条叫夏基儿的小鱼,给他讲故事,带他去海洋馆看鲨鱼。在英雄最后的日子里,他与他朝夕相处,带他去理发,去野外放飞机,去看大海,最后,在海边支起幕布,为英雄放映自己制作的动画《小王子》,动画结束,英雄在那么多爱他的人的陪伴下闭上了眼睛,永远地幸福地睡着了。 “你为什么喝酒?”“为了忘掉遗憾” 关于《小王子》的一切记忆,只定格在了这两句话上。 还有刚才看到的“希望之花是开在绝望上的”。 不喜欢看悲情电影的原因就是结局会有令人讨厌的止不住的心痛和眼泪。还以为这部《小王子》是温馨的电影。可看到一半终于看出导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演的用心…为什么把电影命名为《小王子》。不是抄袭也不是剽窃。只是也在讲述一个爱与责任的故事。终究是知道英雄会死掉。可还是心存侥幸的希望会有转机。最终把电影看完…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圆满的结局。看完了后,最大的启发是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真正学会珍惜!所谓圆满,也就是希望让英雄快乐的活下去。可是…故事的开头已经注定这是一个悲剧。必然就是必然。依然会有心痛和眼泪。但是…更多的是感谢和感动。 以前看过的一本书《小王子》,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在哭泣的时候遇见了狐狸,他让它做自己的朋友,狐狸却说:“只要你驯养了我,我才能做你的朋友,如果你驯养了我,生命就回变得多么美好啊!我不吃面包,可是你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因此我会喜欢上麦子的颜色,喜欢上风吹过金色麦穗的声音。当我听到别人的脚步声,我会迅速地躲进洞穴,而你的脚步声却会像音乐一样把我召唤出洞穴。”于是,小王子驯养了它。而当小王子最终还是选择离开的时候,狐狸无怨地微笑着说:“至少,我还有麦田的颜色。” 是的,在生命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我们会彼此“驯养”,建立某种联系,亲情、爱情亦或友情,会共同走一段路,会分离,会依依不舍。可是,如果我们也想“至少我还有麦田的颜色”也就没有太多遗憾了。这“颜色”可能是小时侯睡觉前奶奶讲的童话故事,可能是和心爱的人一起看过的星空,可能是和朋友一起谈论过的香樟树。那么,带着这些美好继续前行也不会孤单,内心也会温暖而坚定。 每颗小星球上都有爱。所以、每当晴朗的夜晚,请你朝着星星笑一下。让小王子知道,你生活的很好。也让自己知道,心中永远有爱。
同学你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记得右上角采纳哦~~~您的采纳是对我的肯定~谢谢哦
Ⅸ 豆瓣网影评前100的悬疑类电影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best/
你到这儿去看看。
Ⅹ 800字影评作文
舞蹈,功夫
——评析《精舞门》的主题思想
这是一群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这是古老东方升华西方街舞的传奇,这是一部舞蹈,功夫大片,强大的舞蹈阵容,超级明星演绎——《精舞门》,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和精神上的冲击。
街舞是本片的线索,将原本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一起。楚东出生在武术世家,但他从小喜爱跳舞。由于跳舞,他使得妹妹从高处摔下,造成失明。也是因为跳舞,他交到了共度难关的兄弟和知心的朋友。
楚东少年时期由于跳舞,疏忽了旁边的妹妹,导致妹妹失明。多少年来,楚东心中一直存有对妹妹的歉意和把妹妹眼睛治好的希望,正是这一点,让楚东带着他的兄弟们沾上了街舞大赛的舞台上。
影片最精彩的一部分是楚东带领功夫小子参加比赛。从完全照搬别人的舞姿,到自己开始编舞,从完全西化的街舞到融有中国功夫的街舞,我们看到了中国功夫正在一步一步地融入街舞中,让西方的现代街舞拥有了神秘的东方色彩。在决赛前夕,功夫小子与对手都在紧张的训练,导演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给我们展示这一幕幕,一边是西方化的街舞,一边是融入武术的街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
如果说导演前一个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东西方文化平分秋色,那么后一个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就可以看到中国功夫以强大的的实力而胜利。场内是楚东带领的功夫小子跳着带有鲜明功夫色彩的街舞,场外是二叔在运用中国功夫与别人打架。二叔提前结束战斗并取得胜利也预示着功夫小子的胜利也在不久之后。最后一个动作,对手钟少雄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倒立,对楚东说:“这才是街舞。”楚东则运用爷爷教的功夫完成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倒立,对对手说:“这不是街舞,是中国功夫!”与其说楚东用舞姿打动了观众,不如说使用功夫打动了观众。
影片除了跳街舞这一条主线,还有一条副线,就是楚东与TlNa的爱情。TlNa是一名金牌DJ,当她看到楚东跳舞后,发觉自己已经麻木的双手又苏醒过来,这里边不仅仅有爱情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中国功夫的力量。
影片还有一条线索,是功夫小子历尽辛苦终于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从某个角度上看,这可以看成一部励志的电影,但是却有一种后劲不足的感觉。在强大的中国功夫的力量下,它弱化的不仅仅是西方化,还有励志的成分,这一点破坏了这一部电影的完整性。
影片的结局似乎是喜剧,形式是熟悉的大团圆式,其中夹杂着西方的文化,这与影片略带悲剧色彩、纯中国化的开场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示着主人公楚东的生活越来越好,也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导演对于中国功夫,乃至中国文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