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戏曲电影如何盈利

戏曲电影如何盈利

发布时间:2022-08-07 04:53:55

㈠ 拍一部舞台戏曲片大概多少费用

摘要 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

㈡ 戏曲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振兴中国的戏曲请给出几个点子

可以创作有关戏曲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歌曲。以故事背景形式介绍有关戏曲的相关内容,激发读者兴趣。
同时也要改革戏曲,让初听者也能听懂。创作好的戏曲也是必要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而戏曲的一大特点是唱词一般都要拖很长,这让喜欢劲歌热舞的年轻人不适应,戏曲讲究的是一种意象一台戏只有几个人但能表现的千军万马,而现在的电影电视大片中庞大的效果场面相比更容易吸引现代人的眼睛,时代在进步,古老的戏曲想在现代社会的大熔炉中存活下来只有吸收一些现代影视音乐艺术中能吸引人的东西吧!

㈢ 影视作品这么发达了,戏剧为什么还有市场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
解放前电影是很奢侈的享受。戏剧是真人面对面表演,演员卖力气观众就有掌声,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气氛令人陶醉。那个时代还没有电视的出现,舞台就是当年的老少爷们的主要娱乐场所,各个地区大剧院,几乎没有闲置过,全国各个地方的大小剧团,互相流动很频繁,哪个剧团在什么地区演出多少场次,就看观众喜欢不喜欢这个剧种,有没有剧团挑得起大梁的主演,演员唱的好坏,决定了剧团、剧场的经济收入,当时戏剧团体,确实是‘独霸’各地的文艺舞台,属于文化市场的主流。这种红火现象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
随着电影业的兴起、电视机的出现、普及,这种现象逐步的消退了,剧团售票看戏有时候上座率不足一成,后来以至发展到‘送票’给单位‘白看戏’,观众席上也不会满员。原因就是电影、电视、歌厅、舞厅、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的增强,吸引了大量的青年观众;加上近些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饭局,青年们纷纷晚间离开家庭,家里的孩子就会留给父母,父母亲们想出去看戏,就会被拌住脚步,戏剧团体本来就不多的老年观众群体,就会越来越少。
近些年戏剧有了复苏的迹象,六,七十年代对戏剧情有独钟的观众群,心里有自己喜欢的戏曲旋律,这是扎根于心里的喜爱,不会被其它的所替代。由于喜欢就不断的哼唱,慢慢在社区,业余小剧团参加演出,活跃了戏曲小舞台,受众面积的扩大,使各地的戏剧有了相应的市场。

㈣ 传统戏曲怎样借力电影技术在国际舞台“轻装上阵”

战鼓齐擂,乱箭纷飞,火光冲天,烧尽曹军战船……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的这幕“赤壁大战”开场,令京剧名家言兴朋深感震撼。

除这部《曹操与杨修》,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有3D昆剧电影《景阳钟》、3D越剧电影《西厢记》等多部戏曲电影集中上映,成为电影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从未踏入过戏院的年轻观众,这几日首次走进电影院感受戏曲魅力,新鲜的体验感令他们在惊喜之余,纷纷为中国传统戏曲“点赞”。

老艺术家们也深有感触。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说:“等了整整20届,终于等到了戏曲电影在电影节上有了一席之地。中国电影不能没有戏曲电影,希望我们的戏曲电影能够受到广大观众越来越多的欢迎,这是我终生的愿望。”

回溯历史,中国戏曲与中国电影之间的“缘分”已逾百年。1905年,中国摄制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京剧主题影片《定军山》;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亦是京剧舞台电影。到今天,戏曲电影已成为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中国戏曲艺术正借力电影技术,在国际舞台“轻装上阵”。

㈤ 谈一谈,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其实现在很多聪明的人,有远见的人,都把流行音乐将古代戏曲结合起来,这样的杂种才是最具生命力的,因为既有历史积淀,又有现代先锐意识。
从我的了解看,慈禧太后大力推广的京剧国粹已经基本没前途了,冯巩和牛群两人也不说相声了,因为不怎么赚钱,或者说要创作精良的作品很少了,于是转型搞小品,冯巩的小品也不行,2009年春晚就可见一斑,缺乏创作源泉,目前很多艺术家都是闭门造车,没创新的东西。倒是天津的相声在郭德纲等人的努力下,重新回到人们视野,
传统戏曲到了改革开放人人捞大钱的时代,沦落为冷门的,曲高和寡的花瓶,是很正常的,连相声都要向低廉的小品转行,更别说戏曲之类的。

如何摆脱困境?
1,舍弃以前那些封建思维,多点当今社会现状的反映,比如房价高,教育出问题,医疗改革啊什么的,那个周立波为啥出名,还不是敢于谈点实事,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需要的慰藉不是封建伦理道德,不是阿哥阿妹情郎相会包厢边后花园,不是人头铡取敌手性命瞬间,而是货真见识的,与现代人真正所关心的话题搭边。下里巴人之所流行,中国山寨文化所以发展那么迅猛,还不是因为现代人的捧场,不然赵本山那样低俗的二人转能上央视的大雅之堂?
换句话说,百家讲坛的成功,正是古典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说起古代历史人物很多作家都头头是道,但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观点?其实百家讲坛正是说书人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我第一个观点是:一定要与时俱进,多加入一些现代元素,让人们关心它,如果老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唱,估计只有前清遗少才会提着鸟笼挥着折扇在旁边看看听听。

2,要利用行政命令,让社会渐渐创造一个适合传统戏曲良性发展的环境,比如从小就开设关于传统戏曲的课题,像目前报纸上经常报道的小学开设国学科,让孩子学习传统经典诗词什么的,都是类似的环境营造。

3,一定要有卖点,也就是说,传统戏曲由于跟地方经济或者说GDP不搭界,或者创造不多少利润,所以当局也不会重视,地方政府更是热衷房地产,除非要开盘那天,附庸风雅地请来几位戏曲大师们哼唱几曲博人一笑。所以传统戏曲要在开放的今天获得新生,必须提出自己的卖点,因为商业社会,你需要包装,需要广告宣传,这都要人家的经济赞助,如果老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卖唱女,是不会有多少收益的。

4,打造名旦,大师,如梅兰芳之类的,有了中流砥柱,有了台柱子,则一切商业投资都很快而来,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反对将传统文化的价值拿金钱来量化,但在市场经济中,一切不能活学活动马克思经济学的所谓文艺,也只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我们所称的传统文化,也不过是因为岁月长久,古人喜欢,才流传下来,它不一定非要在我们这一代中继续火爆,比如上海滩以前有很多挑大粪的工人,现在上海滩就不一定需要这么多人力去干这事,如果一个事物,不管是艺术也好还是物质也好,如果自身经不起时代的洗礼,不能与时俱进,消失也很正常,人家刘谦能将不被人所喜好的魔术带入春晚,于是魔术在中国重新获得关注和喜爱。
戏曲也一样,机会还是很多的,只是看负责戏曲操作的那帮子人,到底有没有用一颗赤诚的心来对待戏曲创作,有没有更优秀的演员来传承和宣扬这些经典。

㈥ 戏曲电影票

不甚理想,大多都不到百万。
中国电影的起点就是戏曲电影。只不过,在初始阶段,戏曲电影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类型,只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电影这种技术手段相结合。

㈦ 农村戏曲电影下乡戏曲 农村下乡卖什么挣钱

这个看你请的规模和演出的演员级别了,通常来说演出的规模分2种,第一种是带齐全部的鼓乐队和演员演出,这类的费用是最高的,因为人多,还有一种是经济的,就是用磁带伴奏,演员演唱,由于没有了鼓乐队的费用,所以开支少了不少至于演出人员的费用,如果是国家一级演员,那个费用高低不一样一般是3000-5万/人如果是梨园春的擂主和一般的戏迷票友演出,可以免费或者低费用,你只需弄好环境就可以了,费用不是很高,总之看你的用处和你的预算了最后推荐2个不错的免费戏曲在线看的网站河南戏曲网参考资料:河南戏曲网

㈧ 地方戏剧团拍一部戏剧片片酬是多少

这个可说不好,明星的价位都是不一样的,分为一线二线三线的,一线一部电影可赚大约百万不等。二线就是几十万,三线也就是十几万。再往下就是三流不入流的明星就是几万几千。电视剧是按男一号女一号男二号女二号的,当然,也分一线二线三线,像杨幂、赵薇、林心如、文章那些炙手可热的明星价位就很高,一集就几十万,甚至七八十万。

㈨ 戏曲片的发展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后,任庆泰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又拍摄了《长坂坡》、《青石山》、《艳阳楼》、《金钱豹》等,均为京剧短片。
1920年代,梅兰芳大师也曾主演一些如京剧《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木兰从军》《西施》“羽舞”、《霸王别姬》“剑舞”、《上元夫人》“拂尘舞”等和昆曲《春香闹学》等等。到了1930年出现第一部有声电影后的拍摄的戏曲电影就是有声的了。主要有京剧《四郎探母》《周瑜归天》《霸王别姬》《林冲夜奔》《斩经堂》《三娘教子》,费穆导演的京剧电影《古中国之歌》包括有《水淹七军》《朱仙镇》和《王宝钏》等戏,比较著名的还有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电影《生死恨》。
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生死恨》是京剧舞台电影。 1949年后,拍了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盖叫天等大师的舞台艺术片,但立意是很明确的,就是趁他们尚在世,留下珍贵的声像资料,严格地说,那只能算资料片,并非独立的“电影”。突破舞台限制,真假景结合、运用特技、并在社会上发生了广泛影响的是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这部电影使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唱响全国、流传港台,人人识得严凤英。严凤英朴素而甜美的形象深入人心,她像一阵山野清新的风,吹皱一池春水,戏曲电影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问世,那也是戏曲片:由越剧大腕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时风靡全国。该片被周总理带到日内瓦,替新中国作了最为出色的形象宣传。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南昆《十五贯》被拍成电影,受到毛泽东激赏。豫剧《花木兰》、评剧《刘巧儿》等地方剧种的电影也相继问世,每一部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许多以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戏拍成电影,被全国人民接受和喜爱,正是建国后百花齐放的艺术政策以及重视民族民间艺术的结果。
戏曲电影的另一个高峰是越剧电影《红楼梦》。以三个多小时的容量拍一部巨著,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所幸的是,该剧编剧徐进功力深厚,紧扣宝黛这条爱情主线,唱词典雅清新,颇能传神。导演将真假景衔接得几乎天衣无缝(该剧的外景大都在豫园拍摄),节奏也把握得很好。表演更是上乘,王文娟的林黛玉,人称活黛玉,直到今天,所有艺术形式塑造的林黛玉,没有谁能够超越她的角色。 随着文革的开开始,京剧样板戏独占中国文艺舞台。
1969~1972年间,为了“看戏难”问题,普及样板戏,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等,由谢铁骊等执导,将它们先后拍成舞台电影片,在全国发行、放映;三百多种地方戏曲剧种还对样板戏进行了移植;并被录制成各类唱片发售。因为样板戏被神化,拍摄电影、录制唱片和移植成地方戏曲,都严格要求不能走样。 新世纪,著名导演张元拍摄了戏曲片《江姐》,《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拍摄了戏曲片《春闺梦》。今天,戏曲片已经从电影胶片,走向电视、走向网络视频。戏曲片不单单是戏曲电影了,新科技的诞生,特别是不同影像记录模式的诞生网络视频的传播,使得戏曲片获得了新的传播空间和记录形式。
今天,戏曲片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与传播发挥着新的魅力。

㈩ 如何看待戏曲艺术的衰落 戏曲艺术今后将如何发展

戏曲艺术的衰落主要是2个原因造成的。对于戏曲衰落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就是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知道戏曲艺术的魅力,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播与传承。而第2种就是在部分高校可以把这种戏曲艺术引进校园,在高校中进行几场有关戏剧的演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而那些戏曲艺术家同时也要放下身段适应这个社会。

第2个原因就是艺术传播的方式比较传统。要知道戏曲和曲艺艺术都是通过那种师傅口传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这种教学方式明显与现代的社会媒体传播方式出现了一些矛盾,并且戏曲的传承方式也并不适合现如今这个社会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戏曲电影如何盈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