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如何评论电影中的坏人

如何评论电影中的坏人

发布时间:2022-08-08 19:11:23

A. 如何评价电影《恶人传》

连环杀手是牵动整部电影的关键,金成圭演得不是不好,阴鸷、变态感和些许的高智商都有,但整个剧本对这个人物的描绘是空洞苍白的,完全标签化。对比下河正宇在《追击者》的演绎吧,差距还是不小的。

电影不乏一些有趣的小细节,比如警察在与大哥喝酒时不自觉地想将对方作为长辈尊敬,转身到一半又反应过来把酒倒掉;大哥把伞让给躲雨的女学生,警察教育女学生不要跟黑社会有瓜葛,反而被对方回呛更像黑道。有那么一瞬间,两个人的精神是共鸣了,但这份共鸣又缺乏足够铺垫,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B. 为什么我喜欢支持电影中的坏人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教育是欺骗性的,跟社会的真相是相反的。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在这种社会,电影的黑白脸谱化就显得非常虚假,缺乏真实性。实际上不是吗?说实话,我也接触过黑社会,他们跟官员没有道德上的区别,甚至更有操守。

C. 作为漫威系列的电影中的角色洛基,应该如何评价它

好吧,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文笔不好,没有办法直观的表达我的想法(扎心)……大致就是我的想法啦。

D. 如何评价电影中灭霸这一角色

有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感觉。与灭霸的手下相比他并不那么邪恶残忍。他尊敬钢铁侠,因为钢铁侠为了守护地球拼尽自己的一切,他理解绯红女巫,为了保护和平亲手杀死挚爱,这代价太大了。灭霸说过“维护宇宙平衡并不有趣。”在此过程,灭霸也付出了许多代价,他去过一个又一个星球,战胜过一个又一个像复仇者联盟的对手,遇到他在消灭半个星球的人口时,必然也是伤痕累累,看看灭霸脸上的疤就知道了。

E. 怎样去评价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

于这个问题,想了很久。
衡量任何人和事物,从不同层面,有一个不同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真理(或者也可称着相对真理),而是一个公理,就是最多数人们认可的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
今天,我就从行为规范和品质表现两个大方面谈一谈。
一、行为规范
至少目前,我认为这个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二是道德、三是逻辑,符合相关规范为好,反之则坏。
所谓好人,或者坏人,其表现方式无非是想和做两种。比如,有的人想了坏事但没做,有的人做了但没有想,有的人想了也做了。从法律的角度说,无论你想没想,做了就是违反了,就是坏了。从道德的角度说,想了或者做了都是违反,都是坏。从逻辑的角度说,存在就是必然,想了或者做了也未必就一定是坏。
如同真善美的难以统一,行为防范方面的三个标准法律、道德和逻辑并不一定统一,很多时候甚至是相违背和抵触的。一个人想了或者做了一件事情,它可能合法,但不符合道德,或者符合道德,但不合法,或者合法也符合道德,但不一定符合逻辑。
(关于法和德,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但逻辑,或者让人难以理解,我便提出来累赘两句。法律的本质是人们需共同遵守的硬性行为准则,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工具,是当权者管理非当权者,治理国家的硬性工具,主要是从行为上去规范人。道德呢,其本质是人们需共同遵守的软性行为规范,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工具,所以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色彩,主要是从思想上去约束人。以上二者,都有很强烈的主观性和时代特征,故而是短时间里的标准。所谓逻辑,就是跳出主观和时间局限,立足真实和人性,客观评价和约束,不为政治服务。举一个例子。甲的父亲被乙暗杀了,乙的手法很高,法律无法制裁,甲反过来奸杀了乙的妹妹。如何评价此事件中的甲呢?首先,从法律的角度说,他违法了,就是一个坏人;从道德的角度说他杀人、淫人,违背了道德,他是一个坏人;但是,从逻辑的角度说,乙杀甲的父亲,让甲痛苦,且法律无法约束,甲的举动是符合逻辑的,从这个角度说,甲不是坏人,而且因为他的行为符合逻辑,甚至是好人。)
同时,想和做,只有做可以量化,想很难得到有效的约束。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从行为规范的角度说,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一个人,用不同标准去衡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甚至用同一标准的不同形态衡量,结果都会有所不同。
二、品质表现
所谓品质,就是若干矛盾的、对立的人格性质集合。比如真实与虚伪、勇敢与懦弱等等。这些矛盾的东西,感情色彩很强烈,非此即彼,就任何一个层面,都可以立见好坏,如同PH试纸关于酸碱的测试和衡量。
品质其实就是人性在个人身上的不同体现或凸现。人性是矛盾的,如同天地、阴阳、正反、好坏的统一。人性本身是客观的,包含矛盾对称的两个方面,如同国家、社会、世界,甚至宇宙所包含。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独立存在的,必然有其对立面,在人性里头也是如此,没有单一的人格特性(我经常觉得以前和现在一些学者们关于人性本善、本恶的争论非常之可笑,人性如同兽性、如同社会性,如同世界性,争论的学者们是否要就世界性的善和恶进行争辩呢?或者就地上一块石头的好与坏来斗争?)。
现在,我们就用品质来衡量人。
一个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真诚,我们认为是好,如果虚伪,我们认为是坏(关于真诚和虚伪等矛盾性质的体现,在此不多作说明);对别人负责我们认为是好人,反之则是坏人;对待追求执着是好,反之则坏;对待工作认真是好,反之则坏;有洞察力是好,反之则坏……(以此类推,褒义词就好,贬义词就坏,跟“X坚持、X反对”一模一样)。
鉴于以上,我们的好人自然是要在任何一个方面占据正面,坏人反之,而这样的好人或者坏人,估计此前没有出生,今后也不可能出现。人们评价好坏的依据虽然是品质,但非常主观,对自己好的,基本是好人,对自己坏的基本就是坏人。何止是人对人的评价,社会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对这个团体好的,与其利益保持一致的就是好人,与其作对的必然是坏人(姑且不说自己是什么东西)。对于个人,无论是处于个人利益还是社会公德,似乎都可以整治坏人(与自己对立的人),大到团体,肯定是为了利益,用更加强有力的手段整治对立的人甚至团体。
人品作为评价人的标准,本身像人性一样的客观,按此结果是,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但是,人们总喜欢把标准个人化,功利化,于是就塑造出了十恶不赦的坏人和高大光辉的好人。人品标准的被人为利用,便使人不很信服,好人与坏人的比较就更加主观化了。以至于有些原本比较坏的人,被评价得完美无缺,有些原本比较好的人,被评价得一无是处。
根据以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有好的一面,都有坏的一面,用我的话说,任何一个人内心的想法都成为现实的话,任何一个人被枪毙十次不为过。我认为,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也便是好人了,也就是“不害人也就是好人“了。任何一个人,作为人。都没有资格过分指责别人的坏,因为我们都很坏,也都很好。
我在想,要一个人不是太坏,最好不要要求他太好;反过来说,一般太好的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太坏。好人与坏人,都还是人,是人就具备人性的客观,太坏了不是人,太好了恐怕也不是人 好人一生平安.坏人早点完蛋 ;好,坏。我认为这个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二是道德、三是逻辑,符合相关规范为好,反之则坏。

F. 为什么有些电影里演的是坏人。特别想杀死他。怎么到现实中看到他 也会觉得他很坏的样子

这你得佩服演员的演技了,就去当年还珠格格里面的容嬷嬷一样。对于这种人,应该佩服,因为他能演坏人演的能让观众气愤,这已经是不错了,现在好多电影电视上的演员有好多都演不出这样的感觉。。。

G.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中反派的作用

有正反派对抗的影片,反派对不会差。他们或智商超群,或价值笃定,若不是剧情要求,或许他们就成了后面书写故事的主角。他们的表演,有的全程吊打主角,让你恨之入骨,也有的活在光明面上,让你讨厌又让你喜欢。很多反派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 如何评价电影《八恶人》

可能因为个人口味偏重的关系,从《罪恶都市》起,昆汀一直在我关注度最高的导演名单之列。《被解放的姜戈》未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所以政治标准高于文艺标准在美帝亦然),着实是一大遗憾——当年我以为这是一部昆汀风格风格大成之作,暴力不再是一味镜头前挥刃飙血,而是隐忍、掩饰、压抑之后的突然爆发而又戛然而止——这种仿佛数十秒内被送上百丈高空却被一把抽走脚下支架的悬停感,是之前昆汀片里未见的心理生理双重刺激(别忘了《无耻混蛋》里,头皮还是要仔细割的,苏珊娜之死还是在一袭红裙、玫瑰花雨的慢镜头和Ennio Morricone的Un Amico的背景音乐中精雕细琢出来的)。然而在暴力美学之路上,昆汀这个E.T.似乎从未想过吃老本,总要玩点新花样,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当朋友跟我说《八恶人》不如《姜哥》好看时,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至少把昆汀这一部片里的新花样交代清楚,至于好看不好看,各位看官心中自有判断。

专业和宗教信仰有关,所以本片里用“信念”一词(不说信仰,是不想和宗教信仰混同)定位八恶人之恶的共同主题。昆汀为了点题,特地在片头交代出一个十字架上的耶稣像——这貌似是石刻的耶稣像也或者有一层含义:白雪落在其上,而耶稣像却是深色的,这和我们教堂里看到的耶稣面目不大相符。如果白色的解读是无辜,无恶,那么象征信仰(信念)的耶稣像反而是黑色,这层寓意也算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了。

在片中,两位赏金猎人都抓通缉犯。“绞刑人”的信念,是绞刑架,代表了国家的法律体系。无论赏单上是否有注明“dead or alive”,他都坚持把犯人活着带回城镇,他认为只有看到罪犯真的受刑而死,他所知的“正义”才算达成——因此一颗子弹结果罪犯,是frontier justice,是对绞刑执行官(即法律体系)的不尊重。而塞缪尔饰演的赏金猎人,只带着犯人尸体回城镇,然而这只是如他自己所说的“让工作轻松点儿”吗?从后面的对话中,可知他是一把火烧了一个集中营(连黑人同胞都不放过)的反蓄奴主义者,一个自命觉醒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对这个世界不公的反抗,便展现为以手刃白人复仇为乐,末尾一章也有点明:“black man,white hell”。他的信念,或者说所谓正义,就是杀掉那些“罪有应得”的白人。那封伪造的林肯的信和他与“绞刑人'在饭桌前的对话部分很有意思:绞刑人一直都不相信自称要去red rock当治安官的南方派系某叛军领导之子,却轻易凭一封所谓林肯的信就相信了黑人赏金猎人(这不是他智商不足判断力的问题,而是一个人选择相信什么会影响他的判断)。最后因为坚持把女犯带回城镇,不仅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也连累无辜的马夫送命(我理解八恶人不包括马夫和治安官:八恶人指的是两个赏金猎人,老将军,女犯,女犯哥哥和三位同伙)。所以马夫的死,“绞刑人”也是难辞其咎的,这也是这个角色身上“因信而恶”的所在。

女犯人这方面不必多说,就是一群为非作歹的歹徒中的一员。但来救她的她的哥哥,以及其他三位,也都有各自理所应当的信念:妹妹被赏金猎人抓走,要被处以绞刑。作为哥哥,亲情所系,岂能不救?亲情是匪首的信念,而”设局救妹妹“也是他所知的正义,这跟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没有关系。而三位匪帮兄弟甘愿以身涉险,自然是为了兄弟义气,这也是他们的信念,帮助兄弟去救亲人,即是他们眼中的”正义“。

治安官应该是全片最值得讨论也最有意思的一个角色。开始貌似和注定要相遇拼杀的两派全无联系,上了马车纯熟偶然,然而其实却是剧情转折的关键。黑人赏金猎人的详细背景,伪造林肯信件一事是他和老将军共同告知众人的,然而作为南方叛军领导的后代,他评价父辈的举动值得尊敬并非因为这样对,而是称其为一个“lost cause”,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此值得尊重。所以他并不相信南方派系的理念,从与赏金猎人的交谈可知,他也没有犯人必须受刑而死的信念,通关全片,他是一个“局外人”,并没有理由得罪或者支持其中任何一方,最后没有选择和女犯妥协的原因,是因为咖啡投毒害死了无辜的马夫,而自己快要喝咖啡时女犯并未制止。【不妨设想,假如他当时没有拿咖啡呢?假如绞刑人没有制止他喝咖啡呢?假如女犯制止他喝咖啡了呢(也许不大可能)?以及,最后他会怎么对待受伤的黑人赏金猎人(5w美元赏金)这里就有存在主义的调调了,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在选择信与不信中成为了自己;而善与恶,在这信念的选择中充满了偶然性】

小结之,昆汀讲了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人为了信念(信仰)甘愿冒死或决意杀人,这信念可以是南北之差,肤色之别;也可以是兄妹之情;手足之义;可以是绞刑架,也可以是一封信。是生是死,是杀是留,全系“信”或“不信”。如果说早期昆汀注重表现挥刃飙血的暴力美学画面的视觉冲击,后转涉暴力的条件与效果的讨论,则本片则将暴力放诸哲学和信仰体系中进行了一番观照:这世间所有的杀戮,无不披着信念(信仰)的外衣。“正义”,一旦成为以“信念”之名的暴力,那就难以与恶撇清干系。行为暴力,实质上是精神暴力的外化。片尾则仿佛在交代,任何表面的正义在执行暴力之时,背后总有一双黑手在助力——这里white hell不再指字面意义的白人的地狱,而是正义和善的地狱。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论电影中的坏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