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中国电影怎么走出文化

中国电影怎么走出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11 14:51:59

㈠ 中国电影靠什么才能“走出去”

国产电影,个人鄙见,在CCTV6上面,常有一些我不常见的、甚至从未见过的国产电影,乡土气味不能更浓,故事情节在我看来挺滥俗的,每部片子都有思想,就算是烂片也有自己的思想。但是这些滥俗的电影连我一个中国人都不接受,不敢肯定外国人能接受吧。乡土气味、真实都不是不当,只是思想但求加以深刻,一味追求戏剧意味,过于荒诞无聊,就没意思了吧。其实有时候,可能参照一下好莱坞大片的模式、雇用外国巨星,可能会更吸引眼球。但我觉得要真正走出去,还要有自己的中国思想。具体如何,我是说不好,这只是我一点点模糊的看法,仅为交流。

㈡ 电影“走出去” 应该怎么走

中国电影“走出去”面临系列难题
合拍片,打开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道门。根据国家规定,如果一部影片系中外合拍,则不受进口配额的制约,而在票房收入上,合拍片制片方通过分账的所得也远远高于普通进口片的出品方。因此,合拍片也成为海外电影企业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最佳选择。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不少电影公司对合拍片的定位多停留在“搭便车”的阶段。比如,不少合拍片的编剧、导演、营销渠道都是国外的,中国公司缺少话语权,很难在实质上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同时,合拍片的国产片待遇,也让国外影片有了打入中国市场的有利渠道,无疑也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也困难重重。华狮电影总裁蒋燕鸣谈道,相较于与文化相似国家(比如韩国)的合拍,中美合拍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文化差异,以剧本写作为例,在中国被认为幽默的笑话在美国不一定会引人发笑,反之亦然。另外,从项目开发、到融资、到拍摄,再到发行,中美电影工业流程也存在很大区别。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这其中有创作问题,也就是如何以电影化手段讲述全人类都能听懂的故事;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达不到现代化电影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及其影像呈现;更有渠道问题。”
不少中国影片不会讲故事,对外译制水平低,传达的价值观也不符合海外受众心理,以至于出现了“文化折扣”现象,从而降低了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兴趣和期待。“我们中国是有好故事的,但是没有把好故事讲得具有全球吸引力,”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原总经理周铁东讲道,“《功夫梦》《功夫熊猫》等都是用好莱坞故事的瓶子装了中国故事的酒,为什么这些中国故事不但没有文化折扣,反而成了文化卖点?这值得我们反思。”

㈢ 中国电影应如何走向世界

一、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借助国家战略

目前世界电影产业的主要增量来自中国华语电影,中国电影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因为电影城镇化还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带来的观影人口将不断增长,三四五线城市的增量仍然会带来红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力依然停滞不前。中国电影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借助于国家战略,为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新的活力,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世界电影的新秩序。”

二、好莱坞电影人马丁·基斯特勒:打造全球化故事

在本届北影节“好莱坞工匠·中美电影交流高峰论坛”上,IG创始人、CEO马丁·基斯特勒认为电影要想走出去,就必须讲述一个全球化故事。“讲故事是以新的方式阐述故事,要不聚焦本地的故事,要不聚焦全球的故事,这个取决于你想捕捉什么观众。”马丁·基斯特勒认为50%中国电影像好莱坞电影,《战狼》风格跟好莱坞的风格非常类似,但是可以打动中国观众。最重要是内容、故事的呈现和讲述方式。故事的讲述方式一定要捕捉全球的观众。”这位好莱坞电影人认为故事首先要好,然后才是营销手段层面的问题。“最重要是你的故事原生态,看一下你这个故事是不是被全球的观众所认可或者能打动全球的观众。”我们现在做电影是让全球的观众来看,我们会把中国好的电影带给全球观众,我认为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

三、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主席苏彦韬: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除了作品的输出,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中美双节”主席苏彦韬宣布第十四届“中美双节”将于10月27日至11月30日在美国好莱坞、洛杉矶、旧金山、达拉斯、拉斯维加斯等全美各地举办影视盛典、影视高峰论坛、“金天使奖”颁奖典礼以及电影合拍论坛、电视剧合拍论坛等数十场各具特色的大型电影专场、研讨活动和200多场次的影片展映活动,为中美影视业界的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近期的《战狼》《红海行动》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电影,这些电影振奋了人心之余,大家对于影片话题的热爱造就了一个更好的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契机

㈣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一次高质量的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和英文国际期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ICCC)》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年会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文化形象”国际研讨会11月28日、29日在京举办。来自各界的海内外学者围绕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摆脱“文化纠结”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
在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看来,当前的中国文化处于一种“纠结状态”——既有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明清以来开始传入中国并且现在仍在传入的西方文化,还有近百年的革命文化。三种文化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又同时存在于当代中国并各自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如此复杂的文化纠结现象,这三种文化如何取舍,如何融合,从而形成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去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为当你向别人宣扬你的文化时,你首先要告诉人家你的文化到底是什么。”秦伯益说。
“在走出去之前,要先想想我们文化本身的质地是不是具备走出去的前提条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之所以步履缓慢,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整合尚未完成,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文化尚未完成有机结合,因此在走出去之前“先要做好自己”。以电影为例,中国电影为了走出去盲目攀比模仿好莱坞,不仅没能让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更加饱满,反而丢掉了曾经的文化风格和特色,其结果只能是“硬着头皮往外走,撞了南墙才回头”。
如何解决中国文化的纠结?中国文化如何做好自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提出“第三极文化”理论,试图构建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元素,区别于欧美文化的中国特色文化价值体系。
回归信息传播本位
采用符合国际文化传播规律的话语方式
“在过去的对外文化交流推广中,我们的一些方式显现出产业支撑力不强、文化内涵呈现不够、思维和欣赏习惯还有很多地方对接不准、市场推广力不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等问题。”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认为,应该对传统的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方式进行检讨。
沈卫星认为,对外文化传播交流,回归信息传播本位,高位策划,智慧传播,传播内容要优质,注重主流人群,善于运用多主体方式切入、多元化模式组建、多样化机制运作的传播方式。同时,要变赶集式的传播为嵌入式的传播,也就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要与周围环境和传播对象密切相关,最好是交互式的,只有这样的传播才能变得更加个性化、风格化、即时化、深入化。
中国文化走出去虽然遭遇不少挫折,但却有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那就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五代导演电影的国际传播。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陈犀禾说,第五代导演当时的作品全部是传统和本土题材,更加关注个人的主体性,这恰好为西方观众提供了理解异质文化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提供了窗口。国际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两种文化之间文化形态的互补性,因此我们对外文化传播不管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让他国受众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不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认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就必须要有一批对中国文化充满高度自信并且能够令人信服地阐释清楚中国文化特质的人,“可惜,今天这样的人太少”。除了建议加强传播人才的培养,在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上,夏潮认为有效的对外文化传播应该是在与其他文化的互动中完成的而不是单向的,同时要认识并尊重不同受众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准确转换话语体系以切合受众心理。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㈤ 通过电影向国外输出中国文化,还需走多远的路

道路很漫长,毕竟很坎坷。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即便是现在的科技和网络的不断进步,世界愈加紧密,但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政治,地域,甚至不实的宣传。西方世界始终对东方文明保有谨慎的态度,有的地区甚至是抵触不接受。而对于我们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来说,古代的一些事物通过电影来展示时,国人有的都不明白,更别提及国外了,这也是我们近代历史的一些因素导致的,使得我们更适于接受西方的先进文明,却对本国历史的曾经的事物的陈旧无法接受的一个现象之一。其实这也是相对的,西方毕竟要比东方发展的早,文明进步的脚步也要比东方的快,我们也是偏向于新鲜事物的吸引,对西方从前的历史也是兴趣斐然。而电影中想体验中国的文化,也是应证了这一现象,古老不代表创新,所以想输出中国的文化,任重而道远!

㈥ 中国电影"走出去"难在哪儿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影全年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的20.46亿元下滑了近一半,这已是2010年以来的三连跌。而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出口的另一大主力军, 2012年,网络游戏出口则增长了五成。同为在国内市场表现良好的中国文化产品,电影和网游为何在出口时有这样迥然不同的表现呢?
“以本土化内容捍卫自身价值观”
对于中国电影海外收入不佳的原因,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曾表示:“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故事的世界性表达和传播能力,与之前相比没有实质性提升,与国际电影的主流形态存在差距。”一份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发起的中国电影海外票房问卷调查,总结出中国电影进入海外商业院线的数量非常有限,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电影还未找到一种表达方法,在符合西方观众审美意识的文化风格下叙述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并让西方观众深刻理解中国电影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认为,中国电影人在叙事上决不能“穿中国人衣服,演外国人故事”,一味模仿好莱坞的故事模式。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很多中国电影在传播中国文化时只是将一些中国元素生硬地移植到电影中。有的影片因为过分强调中国民族元素,忽略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使得国外观众在理解时遇到困难,也就是“文化折扣”问题。以近期在中国创造票房奇迹而在海外市场遭遇滑铁卢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例,实际上,中国式的幽默很难得到海外观众共鸣。
反观其他国家,如印度电影之所以能够对抗好莱坞,关键在于“以创新性来做本土化的内容”。印度传媒领域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信实集团,其负责人曾这样表示:“我们要推广印度的价值观,我们要在美国本土对抗好莱坞,不单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印度电影所表现的内容,也确实都是在捍卫印度的价值观。“不是本土,就是入土”,这是印度电影业的一句名言。在这一点也可以借鉴国产游戏的成功经验——中国网游厂商在融入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编,重视对海外文化的融合,这一“文化引进再输出”的发展策略不仅能赢得全球玩家共鸣,还能对中国文化做最有效、最合理的输出。
海外营销需要全盘策略
曾有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了一张好莱坞电影营销的时间表,系统化的好莱坞电影营销搭载了营销和后产品开发、定位研究、公关等环节且全部放在电影首映之前,而为电影营销所做的预算,几乎占据了近一半的总开支。而国内片商营销比例仅占总支出的5%至10%,相差悬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中国电影在面对海外市场时,宣发、营销方面的短板。
黄会林认为,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电影在海外应该采取整合性的营销手段,从单一的宣传到电影节,再到海外推广公司的建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表示,正是从张艺谋的系列电影开始,国产影片从重视电影制作转向了重视电影营销,但中国电影出口仍需要学会好莱坞的发行机制。
目前,中国电影“走出去”通常是依靠举办和参加各种国际影展,但效果并不显著。有业内人士坦言,通过电影节推广来促成合作的成功案例非常少,同时对票房的作用也很小。另外,很多中国影人将合拍片视为抢占海外市场的捷径,对此,导演谢飞表示:“作用不大,这是盲目的,会失败的。”
实际上,国内游戏产业打造文化出口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值得电影产业借鉴。完美世界总裁池宇峰在对全产业链的介绍中说,依托完美世界旗下的企业,以“全球资源整合”的发展策略,涉足网游、文学、影视、音乐等文化领域,形成了文化集团,在众多文化产业的融合下,显示出巨大的发展优势。以完美世界的《笑傲江湖》为例,游戏以中国武侠文学著作为基础,贯穿了“文学——影视——音乐——游戏”全产业链,实现了从“读者——观众——听众——玩家”的全方位用户转换。多文化领域的融合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
从游戏产业反观影视产业,中国电影要在海外“扬帆远航”,当务之急应该加强宏观布局,对项目规划、投融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制定出系统对策。
“先收回拳头,做强自我”
就中国电影“走出去”,黄会林坦言:“我们的电影人不能只去海外走红毯,走红毯不能让中国电影红起来。”面对中国电影海外生存的难题,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还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缺乏质量过硬的作品。
由北京师范大学提供的中国电影海外观众调研数据表明,半数以上的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知之甚少,中国导演与演员在国外认知度不高。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仅有20%的观众对中国电影较为关注,而知名度最高的演员依次是成龙、李小龙、李连杰。虽然“功夫”只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方面,但在海外观众眼中却代表了中国。在15岁至45岁主流的外国观影群体中,70%以上的观众表示希望看到具有时代感,反映现代都市题材的中国电影。此外,在希望改进“叙述方式”以外,大多数外国观众认为“宣传发行”是中国电影最需要改进之处。
对此,早有影评人评价目前中国电影的创新乏力使其在海外市场的老本儿已经不够吃了,海外观众不可能总保持对功夫类型影片的热情。另外,导演谢飞认为,国产电影对中国的文化品质和特色太不重视了,盲目地模仿好莱坞的高科技和娱乐性。他建议,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应该从“讲好故事”开始。
可见,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关键还在于影片的质量。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龚曙光在谈到如何做文化产业时表示,从文化企业的角度来看,文化企业家要做的事情,是在人的心灵上“圈地”。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也一样,想要在海外开拓疆土,不如先“收回拳头,做强自己”,想要在海外市场获得认可,不如先在海外观众心灵上“圈地”。

㈦ 电影应如何更好传播中国文化

电影首先应做到质量没问题,多拍一些有中国内涵,中国文化的片子,让看电影的人,从影片中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到最后才能弘扬和传波!

㈧ 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面临什么困难

文化的地域表现,和当今社会的大融合,必须存在不同和版块的外交,才存在的思考。

㈨ 国产电影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该怎样让其走出国门

国产电影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点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但是,更多的还是在国内的影响力,如果想要走出国门,那么最好在三个方面努力,第一点就是电影本身的质量,第二点,加大中国电影在国外的宣传力度,第三点,把特定的想要对外输出,提高影响力的中国电影的内容形式多点国外元素。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第三点,不能只拍中国人看的懂的电影,如果想要加大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像国内有的只能是中国人自己能看的懂的梗就要减少输出,必须将某些计划输出的电影的形式和内容上面,稍微加入一些国外的元素,也并不是说崇洋媚外,只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想要增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一开始就必须让别人接受自己。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电影怎么走出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