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主流电影/什么是类型电影
以营利为目的的电影,也可以说是商业电影,其内容可以迎合大部分的观众,并且以娱乐为重要目的,称之为主流电影!
类型电影则是指在风格、主题、结构,甚至角色型态上,表现出类似趣味的影片。如:美国的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类型电影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重点,即采取所谓"热潮更替"方式。在人们厌烦了西部片之后,便换上恐怖片,然后再继之以其他类型影片,如此周转不息,反复轮换。在诸多的影片类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个类型,即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它的规定性和对影片创作者的强制力,只有在以制片人专权为特点的大制片厂制度下才有可能发生作用。
⑵ 什么叫主流电影
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电影就是主流电影。
当然主流电影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说,广义上就是指去电影院上映,以票房盈利为目的电影,狭义上就是国家提倡的,思想上积极向上的电影,即主旋律电影。
当然广义上和狭义上也是不相对的,有些主旋律的大片,在商业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比如说《集结号》。
与主流电影相对的应该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一些小众的文艺片。
比较有名的主流电影有《集结号》《云水谣》《建国大业》等。
这一类影片在商业放映上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同时他们也是主旋律电影。
在中国的电影奖项上,比如最高奖金鸡奖,主流电影永远是最后的赢家,它们代表了积极向上的主题,同时被大众所接受。
⑶ 解释名词:主流电影
就是播放和党和国家有关的电影
⑷ 中国大陆主流电影都有什么
《霸王别姬》是我个人认为大陆到目前为止拍的最好的电影,这几年大陆实在是没什么好电影,像什么《金陵十三钗》之类的个人觉得实在是不咋地,你要说大陆的主流电影还真不好讲具体是什么类型的,毕竟一个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只是拍那么一两种电影,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主流的导演有哪些,虽然我很装逼的实在不想称赞这些导演但是他们毕竟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大牌导演,
陈凯歌:代表作《霸王别姬》
姜文: 代表作《让子弹飞》
张艺谋:代表作《红高粱》
冯小刚:代表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个人对大陆电影比较失望
就亚洲这边的电影业而言个人认为排名应该是:韩国,香港,日本,中国大陆,台湾
楼主喜欢中国片的话还是建议看香港片吧,编剧,拍摄,剪辑的整体水平和熟练程度都比大陆要好的多,不过也不代表大陆就真的没有好电影,我比较喜欢《风声》本来以为大陆电影以后都拿这部当标准就好了的,结果。。。这几年的电影看来真的很失望,被小小的韩国电影业完完全全的踩在了脚底下,等级真的不是差了一个,楼主上豆瓣找几部评分高一点的韩国电影就知道有多大差距了,大陆现在连一部像样的商业片产量都很少。
⑸ 主流电影\后主流电影\新主流电影如何区分
我认为主流电影是为大多数大众所接受的,反映主流伦理观念和规则的主旋律电影,一般为商业剧情片。
而非主流电影则应是这样的:
它首先应该是部技法成熟,甚至是创新的电影。
其次,应该以批判警示为目的,而不是服务于个别利益集团,用于商业或政治宣传等集体性催眠。再次,它的受众应能从中得到某种激发,并转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即使形成不了,至少也得是次有感地震(不过有很多达不到其目的)。总之,应该是部让你过目难忘的电影。一般囊括了文艺片、纪录片、先锋电影和独立电影。
新主流电影即以300万以下的成本,制作被上级认可、并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有票房回报的电影。
应该是后现代主义电影吧。后现代主义电影在广义上,对应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概念,“后现代主义电影”指带有能反映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的电影类型,这种艺术风格上是无中心的、无根据的、拼贴的、戏仿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它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往往是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
在狭义上,对应尹鸿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概念,指对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反映和反思的电影类型,它具有知识分子精英的怀疑气质,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追求性,不再相信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也不在相信主体人的伟大神话,它是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的疏离和拆解,在具体的电影摄制上,它往往把这种思想气质融入到电影的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和镜象语言上,这使得电影往往能显出一种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
⑹ 主旋律电影与主流电影各自的概念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主旋律电影:在政府指导下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电影。“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记得好像是小平爷爷说的)
主要有:
1.重大历史题材:聚焦于中共的革命斗争史、胜利史和领袖人物的传记比如《大决战》系列、《开国大典》、《南征北战》、《周恩来》等等
2.现实题材:英雄平民化的道德伦理片,比如《郑培民》、《任长霞》、《离开雷锋的日子》
现在比较多的是集中在革命战争,优秀共产党员等主题
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实际上是由两种电影构成:一种是弘扬主旋律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历史和道德伦理片,即主旋律电影;另一种就是以喜剧、悲喜剧为主,伴以武侠和侦破类型的商业娱乐片。
区别就是,主旋律电影包含在主流电影里,他从属于主流电影。
现在很多电影并非完全是主旋律电影,只是带有主旋律色彩的商业电影。这是电影市场化之后主旋律电影的一个转型
基本是凭记忆写的,具体的定义用网络搜一下。
⑺ 影评写作电影基础知识
影评写作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是什么:是一种由活动照相术与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
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电影名词解释
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荧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荧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26.电影制片人:指在电影生产,制作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资金,人员,物质材料等所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人。
27.电影摄影艺术:以剧作为基础,以客观实体为对象,运用光学镜头,摄影机等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光学,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的处理,在荧
幕上创作出可出现的,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形象。
28.肖像构图:指人物特写或近景画面形式所构成的。
29.电影美术:指为电影造型而进行的设计和制作的艺术创作。
30.造型语言:艺术家用来构成视觉形象,体现创作构思的手段和技巧。
31.电影音乐:专门为特定影片而创作而编配的音乐。
32.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涵义。
33.声音蒙太奇:在时空动态中,声画匹配的声音构成方法。
34.类型电影:按照外部形式和内在观念构成的模式进行摄制和观赏的影片。
35.意识流电影:以意识流理解世界为宗旨,以意识流为人思维的经常模式,并以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创作的电影。
36.主流电影: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观念,具有稳定的票房保证,因而投资者肯投资的一类影片。
37.宽银幕电影:是指比普通标准银幕更宽的电影统称。
38.数字电影:是指电影摄影,放映和剪辑过程全部用数字格式统一起来的电影。
39.电影院线:由电影发行者建立的电影院组织。
40.艺术:被广泛认同,专业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
41.艺术风格: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
42.艺术形式:指作品得以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形式。
43.文艺批评: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作家,文艺作品等所做的探讨,分析和评价。
44.艺术典型:指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多彩的个别性,深刻的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
45.艺术欣赏:是读者或观众主动接受艺术作品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
46.艺术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
的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流派。
47.艺术冲动: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愿望。
48.艺术技巧:是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等材料塑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
49.艺术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50.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所出现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种潮流。
;⑻ 什么是主流电影
一般指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观念、具有稳定的票房保证,因而投资者肯投入大量资金的一类影片。其典范形式就是20世纪20~5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好莱坞一直保持着以巨额投资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电影工业,它是西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支持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持久和稳固。长期以来,好莱坞电影一直是以它娴熟的技巧、流畅的叙事模式以及非凡的商业成功占据着美国甚至世界的电影霸主地位,但是,无论它的风格、样式如何丰富多彩,它始终把自己局限于一种反映主导意识形态观念的规范之中,成为美国社会甚至是世界性的主流电影。女权主义的电影理论认为,在主流电影中,毫无例外地通过把奇观和叙事结合起来,为观众提供一种广义上的视觉色情快感,从而将他们更深地纳入男性社会秩序。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和电影观念的革命,一方面,电影生产的经济条件和环境得以改变,它现在既可以是手工方式的,也可以是资本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唤醒了一大批电影工作者作为电影艺术家的主体创作意识,他们再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电影工作局限在一种商业的运行轨道之中,而是拍摄了一大批反社会性和极具个人风格化的非主流电影,试图动摇主流电影的霸主地位。
⑼ 什么是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
主旋律电影的代表作品有:
1、建国60周年巨作:《建国大业》。
2、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聚焦于中共的革命斗争史、胜利史和领袖人物的传记比如《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系列、《开国大典》等等。
3、现实题材:反应当下社会主义思想在民间传承,比如《焦裕禄》、《国歌》、《离开雷锋的日子》。《铁人》、《唐山大地震》现在比较多的是集中在革命战争,优秀共产党员等主题。
4、国学题材:聚焦于传统国学的传承,比如《孔子》、《赵氏孤儿》、《赤壁之战》等。
(9)什么是主流电影扩展阅读
主旋律电影的艺术特征:
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实际上是由两种电影构成:一种是弘扬主旋律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历史和道德伦理片,即主旋律电影;另一种就是以喜剧、悲喜剧为主,伴以武侠和侦破类型的商业娱乐片。主旋律电影的特征:
1、主流意识形态认可。
2、国家政策倡导。
3、主导文化价值观体现。
4、情态表现积极向上。
5、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健康的电影创作。
⑽ 请问 什么是主流电影 什么事非主流电影
以营利为目的的电影,也可以说是商业电影,其内容可以迎合大部分的观众,并且以娱乐为重要目的,称之为主流电影!非主流电影,大部分是所谓的艺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