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匆匆那年》这部电视剧
《匆匆那年》,讲的是回忆,说的是故事!说到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学生时代,朦胧的爱情,真挚的友谊,可爱的老师,熟悉的校园! 人和人的缘分就是天生注定,你会碰见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因为缘来,开始了那段故事,谁都想要最好的结局,可是走着走着会发现,生活会不一样的境遇,会遇见不一样的人生,会出现不一样的转折。我们以为我们可以顺顺利利和喜欢的人度过美好的生活,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经历了转折挫折起伏,这才是真的生活。原本以为是一辈子,却发现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㈡ 你如何评价电影《匆匆那年》,片中有哪些不足之处,令人深思
这个电影作为一部青春校园爱情剧,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最后也是画龙点睛之笔,就是同名主题曲了。竟然请来了多年未唱的王菲来演唱,清新脱俗的声音,再配上电影凄惨的故事,真的是在完美不过了。
当然电影也有狗血的地方,那就是堕胎了。但这并不影响电影的整体质量。
㈢ 为何大家会喜欢于2014年上映由张一白执导的影片《匆匆那年》
作为一部“80后情感实录”的影片,《匆匆那年》倒更像一部80后的生活编年史。通过方茴和陈寻的爱情长跑,让我们重新回到了80后的年代。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年代,我们同时见识了落后与先进;在可以青春飞扬的年代,我们又过早地拥有了该有的坚强。这就是80后。
1)方茴是一个对待爱情极端而纯粹的女孩,或许最初的陈寻只是觉得方茴和其他那些看他打球和写情书的女孩不一样,或许是乔燃和方茴的关系令他不爽,又或许是方茴的冷漠激起了男生所谓的好胜心。对于方茴来讲,乔燃更像是一个懂她知她的贴心挚友,而陈寻,好像一束耀眼的光,突然照亮了她的世界。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很快相互吸引,而太相像的两个人,注定是很难在一起的。对于陈寻来讲,沈晓棠是可以陪他一起飞翔的鸟,而方茴,就是他停泊的陆地。
㈣ 《匆匆那年》讲了什么如何评价
看完《匆匆那年》,我觉得这个凄惨的爱情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人类是被交配本能所控制的生物”。
我们先从遥远的亿万年前说起,在幽暗的大洋深处,第一块蛋白质诞生了,海洋那么大,那么黑,蛋白质那么小,于是它很害怕,小心翼翼地汲取着周围的养分,试图生存下去。转眼几十亿年过去,它进化,分支,衍生出了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生命。中间历经了数不清的磨难和危机,但是它一步步地走过来并且更强大了,凭的就是强大的生存的本能意志。在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以及各种微生物,都在不停地上演着生命的奇迹。经常看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为了生存,每种生物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进化出了各种本能和形态,只是为了存活和交配。而人类,作为高等生命的一种,自然也继承了延续生命,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的本能。虽然我们现在有了文明的伪装,但那种本能仍牢牢地镌刻在我们的每段DNA里。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里,三五个进入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荷尔蒙的驱使下,开始了对交配对象的追寻,男主角高大帅气,女主角文静温柔,从外貌看,双方都具有良好的基因,这决定了彼此的吸引。于是就这样自然地,一对雄雌性人类陷入了热恋中,像所有的动物一样,他们有着快乐的热恋期。恋爱为什么这么令人快乐,这都是由于基因所决定的,如果恋爱不快乐,交配不爽,那么人类就不会去寻找交配对象,于是人类就会灭绝。
人自从生长发育进入繁殖期开始,就开始了对另一半的关注。那是因为你体内的每一段基因都在督促你:“喂,混账,你TMD还能活多久啊!快给我找到一个更年轻的身体让我存活下去吧!别磨蹭了!黄金生殖期可是18岁哟少年!”而陷入爱情后,我们的每段基因又开始弹冠相庆:“瞧这两个傻瓜,被我们分泌的各种多巴胺迷得跟白痴一样,这样也好,我们就可以顺利地移植到更年轻的生命上啦。”这就是恋爱为什么特别令人愉悦,秒杀那些吃到一顿大餐,买到一个新手机,或者今天便便很通畅这些低等的快乐。是因为你的本能,你的基因实现了来到整个世界上的目的。
而故事继续发展,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就显露出来了,基因决定了这个故事的悲剧走向。
故事中,男主角上了大学,开始变的花心,他文艺地说:“方茴是我的陆地,但沈晓棠是我的鸟……哦不,跟我一样是鸟。”《挪威的森林》里是这么说的:“既觉蓝天美丽,又觉湖水多娇。”换成金链子大哥的话来说:“劳资就是没玩够,还想多操两个。”
从生理结构上讲,男人要想延续自己的基因(不管质量好坏),大范围撒种,明显延续后代的几率更大。而女性若想使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则有必要精挑细捡,去寻找一个足够强壮的伴侣来保证下一代的质量,增加存活几率。
所以,基因决定了,大部分男人天生花心,大部分女人天生痴情,一旦喜欢上谁就容易死心塌地。
雄性动物学会珍惜爱情是一段很长的学习过程,于是在年轻的雄性动物学会珍惜之前,基因的悲剧就这么发生了。雄猩猩率先出轨了。
遭遇劈腿的女主角变得无比痛苦,虽然她有一个备胎,但这并不能减轻她的痛苦。因为爱情并不是一道精确的数学题,而是一道没有答案的哲学题。
前面我们从基因角度讲述了恋爱为何使人快乐,所以相反地,“失恋就会特别令人痛苦”。在日常的生活中,失恋带来的痛苦,远远地超过了其他,非常容易令人丧失斗志,消沉萎靡。在自杀的比例中,除了一些特别极端的例子,类型最多的是为情所困。正因为人的终极本能就是借寻得另一半交配,得以延续基因,所以失恋就特别令人痛苦,因为,我们存在的最终目的被否决了。失恋时,你的每段基因都在嘲笑你:“你个大傻X,这么一个好好的交配机会被你错过啦!我特么要你这个皮囊何用!既然不能把基因遗传下去,我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没有一种自卑感能比失恋带来的自卑感更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是基因的自我否决。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陷入痛苦的雌性人类开始了自暴自弃,将交配权交给了另一个素不相识的男性。体现了人类初级阶段的大脑局限性。
而看到本来属于自己的交配权落入了其他猩猩手中,男生宿舍丛林中,两只雄壮的大猩猩开始打得你死我活。
很多年后,回想起当初得往事,我们的大猩猩渣男主开始后悔:“其实最初的那个死心塌地的交配对象,其实是最好的交配对象。因为跟她在一起,我能保证我的孩子一定是我的。而现在夜店里那些外围,只能让我喜当爹。”
而故事中的另一段感情,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轻的女性痴迷于威猛的篮球男,这是因为在原始丛林里,一个雄壮的猩猩比一个弱小的猩猩更容易给母猩猩安全感。这种残余的兽类本能大多体现在了年轻的少女身上。而等到进入了现代社会,一个聪明的头脑往往比一个强壮的肉体更加游刃有余。所以看到了当年的弱小男现在当了老板,而当年的雄壮男去卖了保险,这个雌性只能对当年的选择微微一笑。
而那些年我们错过的,不过是荷尔蒙的一场错乱。
另:北京人真是爱吹牛逼,一道十三分大题也逼逼。多少人当年多做了十道13分的大题,才换来了今天的北京户口,让自己的孩子少做十道大题也能上一本。
㈤ 如何评价匆匆那年
关于《匆匆那年》。
㈥ 怎么评价电影匆匆那年
这其实不止是陈寻和方茴的故事,也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只是编剧和导演为了戏剧冲突,将我们许多人的恋爱往事加大加粗再洒上了狗血。
方茴第一次出场的时候,留着齐耳短发,站在丁香树下,皮肤白皙,身形瘦弱,引得陈寻等人心神荡漾,在慢镜头之下,仿佛时光都被拉长了,在这时候,陈寻对她还仅仅只限于像欣赏一朵美丽的花那样欣赏她。
最后的最后,方茴站在桥上,穿着红裙长发及腰,风雨过后的方茴对着镜头笑得如释重负,我们终于长大了,就算最后没有和最开始爱的那个人在一起,也要相信,那份爱最开始的时候的悸动。
㈦ 如何评价电影《匆匆那年》
唯感那年太匆匆
文/梦里诗书
国产贩青春电影一直在临摹《那些年》,几近被固化的套路已成模版,皆以青春爱情喜剧引人入胜,末尾以伤感的结局一展情怀,所不同的也就仅剩青春过往的呈现,对于《匆匆那年》心醉那淳朴的匆匆年华,却又奈何那多年后狗尾续貂乏善的老梗。
如若电影能如其名般止戈于那匆匆年华,并更为夯实剧情,那么这或将是一部真正值得忆青春的力作,《匆匆那年》开篇以彭于晏饰演陈寻的初恋回忆为引,将镜头聚焦高中时代的友情与爱情,暖色调逆光镜头契合青春卖点的运用使电影质感讨巧不失唯美,已然陌生又熟悉的高中校园也方感有往昔如泉涌的共鸣,电影更有别于《同桌的你》搞怪的作态,神似《灌篮高手》的篮球教练,《还珠格格》熟悉的音律,还有那《爱情公寓》中陈赫饰演的曾小贤这次居然变身为了校园偶像,其胜在了真正以时代性的特点令人忍俊不禁, 而彭于晏与倪妮两位年龄相加能过半百的主演,在那高中校园间亦无违和感,那股已然逝去的青涩在电影中才觉原是如此美好。
不明为何中国拍青春电影都不愿去坚守一份始终如一的爱情,此绝非说悲剧性结局不可取,但当《那些年》初始能为之伤感,《致青春》尚能缅怀,到《同桌的你》已觉狗血,更不提那多入牛毛的小成本青春渣作,《匆匆那年》之失也正与此,电影后篇进入大学色调开始逐渐阴暗,分手早孕打胎三部曲如同照本宣科,虽为人伤感,却以难生共鸣,煽情到点却太为明显生硬,这既破坏了前篇电影定位清晰明朗的风格,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亦更难感受青春的纯粹,爱欠缺实感的支离也标志着电影架构的崩塌。
青春是什么?他可以是如《那些年》中甜蜜后的苦涩,但其不应该成为中国青春爱情电影一种僵化的指标,贩青春更不应等同于速食快餐的前篇一律,初恋就一定要分手?就一定要是所谓长大成熟后的大彻大悟?宫崎骏笔下的青春之恋如《侧耳倾听》并没有着这一切,却将爱赋予了最生动唯美的形态,《星运里的错》那跨越生死间的青春爱情,更丝毫未见刻板作态,生命奏响的爱乐是如此动人心弦,而我们对青春对爱情的一展为何就只能是这般的画地为牢?
《匆匆那年》唯感那年太匆匆,这既是对电影着点青春契合命题的称道,亦也是对这般难进真实造作而出剧情的亡羊之叹。
㈧ 如何评价匆匆那年:好久不见
《匆匆那年:好久不见》是一部讲述80后的大学生,在毕业后自己出去找工作的困惑和之后自己创业的艰辛。具有一定时代的代表性,虽然这部电视剧是以几个年轻人的工作,情感为主要内容来叙述的。但是真实的反应了80后的不易。
㈨ 如何评价电影《匆匆那年》
当蜷缩在寂静的深夜,偶尔浏览青少年时代的照片,竟然还有点滴快乐让快要干涸的心滋润起来。不管青春走得多么遥远,已经被岁月磨蚀褪色的记忆之线,仍旧会让我们在一瞬间回到过去。几句歌词,几段旋律,几张照片,记忆模糊中的中的几张笑脸,会告诉我们,自己曾经拥有过不可复制的青葱年华。然而,青春模糊的记忆,要比匆匆那年消失得更久远。努力从记忆中寻找少年的身影,却已成飘散的云烟。有人说,青春是用来怀念的,也是用来凭吊的。当年的酸涩化作痛楚,美好变成麻木,青春鲜活的影像,已经死在时间长河里。即使捞起一两片碎屑,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与自己无关。
一切与青春有关的故事都离不开一个或者几个女孩,一切与青春有关的传奇,都可以从安静的校园里发端。然而,与女孩有关的话题终究会变成心底那个墨点,不管快乐还是痛苦,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会变成一首首让人痴迷的唐诗宋词。喜欢得那么纯洁,爱慕得那么干脆。或者为一个女孩刹那间的凝眸辗转反侧,或者为一个男生潇洒的球场身手而痴痴不绝。有一种甜蜜的痛与青春有关,有一种无法割舍的眷恋,也曾经与年轻相伴。她的身影在丁香丛中忽隐忽现,她的齐耳短发在春天的风中如花雨扑秀帘。三年的时光倏忽荏苒,蓦然回首,却才发现已经蹉跎多年。
当陈寻借助酒劲喊出“我曾经为一个女孩,在高考时少做了一道十三分的大题”的时候,他或许不知道,当年为爱恋而诚心的付出,已经穿越了时空,长留在另一个人的心田。当赵烨将签满好友名字的石膏护臂摔得粉碎的时候,他们也应该知道,友情是永远无法摔碎的,即使遭遇到狂风暴雨,在云破之后,还有阳光洒遍每个人的笑脸。青春本来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极短的插曲,却让经历的每个人都梦萦魂牵。这是为什么?因为珍贵的东西总不会长久,甚至当我们置身这段美好岁月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那段时光转瞬即逝,只剩下无尽的回忆和绵绵思念。
青春破碎了冰封的懵懂,让第一缕初春的水流默默浇灌,少男少女们趟过温暖的溪水,看着漫天的野花开遍远山。花开会凋谢,温暖会变冷,当背着行囊继续上路远行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被自己的初恋纠缠?林嘉茉单相思球场帅哥,赵烨在沙滩上将心上人写下的爱慕对象换成自己的名字,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多年之后,赵烨变得有钱可更加玩世不恭,而林嘉茉却仍旧在爱与被爱之间纠结徘徊。就像一位朋友说他参加大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两个曾经深爱却天各一方的人抱头痛哭,是在哭过去的错误,还是在哭命运让他们无法一生厮守?青春就像一个短短的迷宫,每个人都曾迷失在里面,很多人找到了迷宫的钥匙,走出那段岁月继续踏上征程,而也有更多的心仍旧在迷宫里面度日如年。
青春是一个易碎的花瓶,我们都小心翼翼将其珍藏在最宝贵的内心深处。因为一旦沾染俗世烟尘,那就会失去原来的圣洁,变得面目不堪。方茴与陈寻苦恋多年,仅仅因为不愿与心爱的人更进一步而失去了最爱,却又与不同的男人上床来惩罚自己的轻率。陈寻因为女友保持贞洁之身被室友耻笑,却因为一个志同道合的音乐玩伴而移情别恋。两个人刚开始都没有做错什么,最终却铸成了大错。皆因两个人都将本该留给过去的美好带进了滚滚红尘却不知道变通,以为那短短三年时间的爱恋,可以抵挡未来日子的狂风暴雨,却不曾想,那种美好脆弱如玻璃,甚至经不起一场普普通通的雷阵雨。
乔然为方茴写下了中学时代最美的一篇作文,读起来让我们回忆第一次拉住女孩的手那种电击心脏的感觉。多年以后,同学聚首,开怀畅饮变成了大动干戈,那是因为他将刻骨铭心的爱恋变成了一个牢笼,不但自己无法挣脱,更给生活上了一道枷锁。做青春短暂的俘虏给人无限甜蜜,但是活了大辈子还在做青春的奴隶,只会得不偿失。
《匆匆那年》讲了一个充满遗憾的故事,却能打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深处。因为那是我们每一个人曾经经历的故事,虽然主角不同,故事各异,但主旋律是一致的。那些最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瞬间,比如斑驳的刻字白杨树、冰场打群架,夜摊豪饮,沙滩诉衷情,球场炫技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心有灵犀。看着别人的故事,就会想起我们的往事。不管你在大城市,还是在偏远的小县城,不管你是有钱二代,还是贫寒子弟,不管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还是无人关心的自卑孤儿,青春赋予每个人的时间和机会都是一样的。
当岁月匆匆,当青春流逝,掀开相册,阅读毕业留言,激荡的心情总会让我们突然变得年轻起来。如果你有这种感觉,那说明自己的内心还没死去。
㈩ 电影《匆匆那年》好看吗
原著我没有读过,咱们光谈谈电影讲的故事给我的感受。青春、爱情这种几乎人人都有过的东西,最容易产生共鸣,所以怀旧永远能打动人。片尾曲《匆匆那年》很好听,王菲和林夕,听得人哭得稀里哗啦。这部片子有笑点也有泪点,很多情节能产生共振。点映时,在电影院里我后面有个姑娘全程多半的时间在哭。想来应该是有与片子里很相似的经历吧。
1.美好的是青春,是逝去的时光,是那些已经改变又从未改变的人,也是那些深深刻在脑海中的爱的印记,甚至是后悔,那些证明我们存在于世的全部经历:
当人们从一个原点出发,相逢又散去,投入到各自的生活洪流中时,片刻的驻足,怀念起过去,几乎很多人都在习惯性美化它们,这大概和大脑的工作机制有关,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们忘记了很多伤痛,并且在怀念过去时上了滤光镜。
陈寻回忆起高中时初识方茴那阵子,老师领读古文的情节,让人想笑。我记得来京工作第一年,在北京一所中学听到朗朗读书声的时候,心里感觉也是美滋滋的,可是我回忆起我的高中,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美。长大后觉得甜蜜的回忆,在经历的当时,不过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体验。那时想着的可能是放学后干点什么,也可能沉浸在被家长批评的烦躁之中,我们还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生活,也就没有对生活的即时的审美判断,只是认真而专注地活在当下。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说,那段经历确实也是很美的,那时的悸动与后来我们成熟时的恋爱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彼时的青涩和扭捏。年轻时我们无法想象将来会怎么看待过去的自己,但是那些经验和教训化为记忆,存在我们的脑中,还是一点点地将我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方茴与陈寻从教室里出来,他们忽而男的在前,又忽而女的在前,两个人旁若无人地一前一后像两颗纠缠的双星系统一样,让人觉得心里真是甜滋滋的。我们都早恋过,知道那种神秘而美好的感情,我与我的妻子也有类似的经历。陈寻打球的时候把校服反穿,就为了让方茴一眼认出他来,少言倔强的方茴骑车总会绕道走,就为了多看陈寻一眼。年轻时的勇敢,总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
男主角陈寻故意少答13分的题,就为了能与方茴上同一所大学,他们在可控制的领域,各自在为自己的目标奉献和努力。即便上了大学,物是人非,伤了意中人,再回头看时,虽然后悔,但生活依然要不停向前。我们每个人都从过去的精彩或者不堪的经历中获得了很多。
2.让人惊醒的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之为我竟是由那些平淡无奇的小决定导致的,当下我荒废的,在意的,认真的,不认真的,都会对将来产生影响,那就不能不让人想到那几句偈子“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活着,一定要抓紧时间,过好当下:
这种强烈的感觉是在我看到大学时他们恋爱不顺的时候产生的。作为当局者,会以为彼时发生的,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作为旁观者却明白,生活的精彩其实是无边无际的。我喜欢方茴的执着,但我更喜欢沈晓棠的洒脱。我喜欢陈寻的放不下,但我更喜欢乔燃的不打扰。当陈寻还在问乔燃,方茴变了没有的时候,乔燃说他去法国的大学看了她,但没有说话,他悄悄地离开了。这种定力和对别人生活的尊重,值得人学习。
时间不停歇,你做每一个决定都会花费时间,你是打算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之中自怨自怜,还是自己去找寻新的生活?两种态度,不一样的人生。很多小决定,当时你以为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未来你才发现,巨大的分歧的缘起竟是源于那些不起眼的决定。比如,方茴从父亲的自行车上下来,往操场跑去看陈寻的时候,我一直替方茴感到着急,怎么就不能等人散了的时候,去找他呢?再比如方茴去上课时,在楼梯间,陈寻想和她唱歌,她怎么就不能去逃课呢?再比如陈寻怎么就会忘记方茴的生日呢?
但是转念一想,就是这些东西和想象中的一样,也难保他们就真能走到一起。生活无法假设,这是它残酷的一面,我们必须选择,并且为每一个选择负责。过后再来审视,再来后悔,毫无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好好过好现在。哪怕我们初心不改,却物是人非,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跟我们自己说,我努力了。
3.让人感觉奇妙的是缘分,真的是不可言说,谁和谁认识,谁和谁再分开,谁变得智慧而豁达,谁被外物所奴役和束缚,谁曾勇敢向前,谁又活在过去,这些都在每个人心头各自萦绕,众生百态,亿万种灵魂自由滋长,妙不可言:
在一个高中,座位一定,挨的近的就容易成为朋友。这个组合到底怎么决定的,某种程度上就是随机。就像陈寻、乔燃和赵烨的友情,又像我们一生遇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人,很难说这不是一种命运,有时候所谓命运并不一定说的是那种注定的东西,只是一种我们不知道缘由的聚散,佛家把这种东西叫做缘。
你回忆一下过去,那么多同学,为何成为朋友的是他们,其他人不可能成为朋友吗?并不是,只是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定下,只有那些人来去你的生活。《闪电侠》里有一句台词,也表达了这种困惑:人们因何进入我们的生活,又因何而离去?留下的人,与我们密不可分。一些友谊,能够永存;还有一些友谊,结束得太快。并非所有朋友,都能陪伴我们一生。唯一永久的是,朋友离去时,我们的痛苦。
陈寻变成了会计师,乔燃变得更文艺,赵烨变成了土豪,而那个年轻时的篮球队长苏凯变成了势力的副行长,见了同学就卖金融产品。他们一些人还在过去的经历中不能自拔,但也有一些人懂得勇敢向前。而往前回溯,我们总是有一种那样的感觉:他们在相识的当年,都是一些差不多的人,可是如今已经截然不同。我们不去评判他们的好坏,就说成长这件事,就让人深刻意识到,每一颗灵魂都有自己的归宿。凡事随缘,会让我们有一颗宁静的心灵。
4.让我困惑的是为何我们喜欢的人却不喜欢我们,总是你喜欢他,他却喜欢她,而她又不知道为谁心猿意马,即便两人相爱,可也有很多人不能永远在一起,所以为何相爱的人不能永远相爱,是世界变了,还是人心变了?抑或都没有变,是爱情变了:
有时候,两情相悦修成正果,除了缘分,还可能得有对爱情的信仰。我们周围这种一见面就互生情愫,然后顺顺利利走在一起的案例太少。大部分的感情都是对付着、凑合着。要么是一开始没感觉,过着过着习惯了,要么就是努力地爱,却发现对方并不爱自己,自欺以维持生活或伤心诀别再不相信爱情。
可是为何就不能总是一对对的相互喜欢呢?为何就不能少一点多角恋的戏码呢?如果说有上天,那上天为何不帮助那些深信爱情的人,一次性找到他们的另一半呢?生而为人,如果不能在情感上做一个富足的,能爱别人,恰好别人也爱自己的人,那生命还有什么意思?为何这种求不得苦,必须要那么多人去承受?
看电影的过程,我理解林嘉茉喜欢苏凯,也理解苏凯不喜欢她,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林嘉茉喜欢苏凯时,苏凯不喜欢她。我理解赵烨喜欢林嘉茉,也理解林嘉茉不喜欢他,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赵烨喜欢林嘉茉时,林嘉茉不喜欢他。我所不理解的是,两情相悦为什么那么难,人们为何总是喜欢那些几乎注定悲剧的事情。
电影里陈寻在大学喜欢上了沈晓棠,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沈晓棠是天空,方茴是陆地。陈寻与方茴当然是相爱的,不然彼此之间不会有那么多的放不下。但是为何在沈晓棠出现以后,他就抛弃方茴了呢?答案是贪婪。贪婪使人既向往天空,又想在累了在陆地上休息。但是这种事情太靠信仰了,太靠缘分了。爱得不够深,又不懂珍惜,于是终于过去的誓言都成了谣言。方茴这姑娘太让人心疼了。但是她除了逃避什么都不做,她没有一天听到对方说分手,她就和别人说陈寻和她课表不一样。
唉!相遇、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其实只是因为人们不能不顾一切。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当然除了不够爱,还有不懂珍惜。
5.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无常和我执的可怕。不知道哪一天,很多东西就和从前都不一样了,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运,就像一只神秘之手,在岁月中把人打磨得遍体鳞伤或者圆润光滑:
我最喜欢郑恺饰演的赵烨。这个人有着踏实的生活智慧,有什么说什么,不逃避,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不撕破脸。该干嘛干嘛,洒脱,自由。其次比较喜欢乔燃,他写的那篇作文里有两句话非常打动我:
我喜欢丁香花 白的 紫的 都喜欢
我喜欢你 是我的 不是我的 都喜欢
还有他在于陈寻聊起方茴时,说他去巴黎看方茴时,他只是看了看,没说话就走了。这件事我代入了一下,觉得这个人真是了不起。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而成就别人的生活,这里面的牺牲精神令人动容。
而陈赫饰演的这个搞笑龙套,其实也让人蛮心疼的。为了生活,变得无趣,老婆又被人带了绿帽子。虽然夸张了些,但是也并不是就高于生活,君不见很多人每天都能听到“你知道安利吗”的段子吗?
曾经在树上刻上“永远在一起”字样的朋友们,最终都分崩离析了。曾经追求的人们变得令人生厌。曾经以为会永恒的东西都消失了。那么人们执着的那些还有意义吗?真的,很多东西都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我也不知道我们当下执着的到底在未来是否还有意义。
整部片子里我总是为他们每个人着急,语言虽然不万能,但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说呀,可主人公们不是因为自卑而逃避,就是变得贪婪而不敢承认,有的缺乏勇气,而有的又特别情绪化…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错过。错过等待的心,错过可以挽回的恨,错过那些破镜重圆的可能,错过本来可以解释清楚的沟通。
可是时间不等人,后悔没有用。时过境迁,你再不是从前的你,我也再不是从前的我,虽然说“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可是他们都刻在你的生命里,成为你抹不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