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不要回头的影片评价
本片是法国女导演玛丽娜·德·范导演的第二部长片,2002年她推出了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长片《切肤》。此前她作为演员,与校友、导演弗朗索瓦·欧容合作,参演过《看海》和《失魂家族》。另外,弗朗索瓦·欧容的《沙之下》和《八美图》都有她参与了编剧。苏菲·玛索扭曲的面部变幻为贝鲁奇的画面颇为慑人。本片的故事让人不禁联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两生花》,而宣传海报也推出了双款。二位女星在海报上皆以黑色连衣裙亮相,以二人的位置变化相映成趣。有趣的是,海报上二人的POSE却与片名《不要回头》相反——她们都在回头。
《不准回头》:顶级美女变脸秀
苏菲·玛索自己都不敢说是法国演技最好的女演员,同样莫妮卡·贝鲁奇也离意大利伟大女星的地位尚有距离。但这并不妨碍她们俩成为欧洲最具人气的女人。崇拜症似的美貌,区别于好莱坞的成熟魅力,超越于普通意义的性感,让这两个女人占据了各大娱乐媒体的封面。国际化的路线很成功,都已年过四十的法国、意大利女人,也不满足于充当花瓶。毕竟再瓷实的肌肤无法抗拒皱纹变成裂痕,寻求演艺形象和表演类型的突破,玛索和贝鲁奇再走不同的路,本无交集。这一次的《不准回头》,至少观众看到了她俩的努力,谁更迷人,一比既知。
不再年轻的苏菲·玛索,这两年已经开始初执拿导筒,反响波澜不惊,远不如她做演员受关注。贝鲁奇在美国和法国影坛频繁出没,也试图突破花瓶定势,接下几部考验演技的剧情片,可结果并不理想。欧洲的女演员,当成她们俩这样也算是极品,借一部电影名来说,就是《只怪你太美了》,在一众同年龄段女演员中,美貌压过了演技,总与“伟大”二字隔洋向往。与花瓶相对的是才女。有趣的是,《不准回头》的导演玛丽娜·德凡就是这些年法国电影圈进步颇大的“小才女”。德凡年纪并不大,却是Femis科班出身,自身形象也显可塑性,常在弗朗索瓦·奥宗等师兄弟的片子里编剧、出演,可算是颇具才华,能导能编能演的新锐女影人。《不准回头》只是德凡的第二部长片,上一部处女作《在我的皮囊里》赢得圈内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这一次再接再厉,作为新人直接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展映单元,纠集两位顶级美女,和众大师同台,前途颇为看好。
这部《不准回头》的立意,还真可以用德凡前作的名称来概括:两个相貌、身份完全不同的中年女人,法国人让娜就“藏在”意大利人玛丽娜的“皮囊”里,从沉睡到觉醒的过程。生活美满,家庭幸福的女作家让娜,在面对创作困境时,身体突然发生巨变。不单是自己的相貌躯体,就连身边的亲人,环境都通通抹去,诡异得不明所以。女主角只得重溯回忆,带领观众一起寻找缘由,一切都是从回忆录开始,而记忆里失去的,正是自己童年往事。影片中的迷惑变成了诡异的悬念,时空关系完全错乱,苏菲·玛索陷入了超现实的迷雾中,观众也跟着兜圈子,最终才发现导演的意图,像是看了一场变脸魔术秀。
影片在叙事上的刻意迷乱,如果用正常的手法讲述并不复杂,但德凡显然不甘心如此保守简略。《不准回头》里运用了先进的电脑特效,模拟出苏菲·玛索逐步变化成莫妮卡·贝鲁奇的每一个阶段。而且这种变化要伴随着剧情,而不是一个镜头几秒钟就可完成的,影片中有十几分钟,让娜的脸一半是苏菲,一半是莫妮卡,两个美女的面部特征生硬地拼贴在一张脸上,变得怪异且丑陋。 这种完全不符合常理的造型,外人却毫不惊讶女主角的变化,人物和环境的一再变幻,已经模糊了真实和想象的界限。德凡在影片中,其实引用了“心理重现”的方式,像很多成功的惊悚片一样,观众看到的很可能只是女主角的错觉。包括她自己的相貌,母亲和丈夫孩子的模样,家庭出身等等,让娜必须从童年诞生地去寻找,就像心理医生的催眠一样,从记忆深处找回自己。《不准回头》所做的就是拍下这个过程,主观与客观混淆,真实与错觉并立,灵魂与肉体重合又分离。
这是个不俗的剧本,可惜德凡的处理过于魔幻,有为了炫技而炫之嫌,弄混了蒙太奇和叙事。有时候观众需要自己琢磨因果逻辑,填补漏洞,本来是件好事,结果处理的有点绕,前半段故布疑阵,显得累赘且拖沓。这种寻找家族史秘密的立意,很像早期的阿莫多瓦,尤其是让娜从照片中认出生母,毅然前往意大利南部的段落,成为这个悬疑故事的真正转折。熟悉此类题材的观众,已经可以猜出事情的由来,逐渐接受导演的处理方式,再从女孩的视角来陈述就顺当多了。相比之下,阿莫多瓦的悬念就设的明朗工整,不用魔幻的特技,也能通过戏剧手法造出魔幻的效果,德凡的这部《不准回头》则显得“机械化”了。
作为商业片,影片的最大卖点还是两位欧洲顶级美女的“对决”。影片中由于只是一个女人在变化,其实并没有多少对手戏。一人一半剧情平均分配,苏菲演前半部,莫妮卡演后半部,仅有结尾处的一次对视,算是完成了灵魂对肉体的“交接仪式”。至于谁的演技更好些,各家粉丝自有评判。个人以为,相比之下苏菲的疑惑和恐惧更多些,有更多更重的戏份可以发挥,观众的情绪也随同她的心理表演而调动。到了后面莫妮卡回意大利的寻找,故事已经顺畅明朗,再辅以童年记忆的闪回,留给表演上的空间并不多了。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让娜变脸的过程,通过3D技术对脸部特征的重构,眼部和鼻梁的精妙化妆,让观众们见识了电影史上最完整最细致的“变脸魔术”。原来美女也是一场“真实的谎言”。
遗憾的是,饱受的法国影评人们并未赞同导演玛丽娜·德凡的煞费苦心,也一点都不给两位女明星面子,《不准回头》公映后的评价并不高。应该说,观众对于这么个悬疑题材还是报以很大的好奇心的,这不是一个平白直诉的乏味故事,演员形体的异化,甚至带有一点cult风味,算是难得的尝试了。然而问题就在这里,把《不准回头》当艺术电影看得影评人们,觉得导演和编剧故弄玄虚,卖弄特技;而把影片当商业类型看得观众,又无法完全接受其表现手法,缺乏简单易懂的叙事逻辑。或许是期待高了点,最后的票房并未有预期的理想。但若仅此就给两位女星下一个评语,尚为时过早。毕竟她们俩为了首次合作,表现地很卖力,在风韵犹存的岁月里,用这种“破相”的对决方式留下银幕痕迹,这已经需要份勇气,还是对得起影迷们多年的追捧和迷恋的。
很明显,导演玛丽娜·德·范想凭借《不要回头》的明星阵容和勃勃野心跻身于电影大师之列。然而,她的叙事手法缺乏新意。玛丽娜-德-范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却在法国影坛无法被归类。 ——《正片》杂志
捕获人的氛围和两位巨星的信手拈来,让我们能够宽恕导演的愚笨(尤其在结尾处)和相衬之下黯然失色的男搭档。 ——《20分钟》
那些指望导演的新片能跟《切肤》媲美的影迷可能要失望了。影片的处理不如后者深入内心,结构更为松散……撇开这些不谈,我们还是支持这样一次自由而反叛的艺术尝试。 ——Dvdrama网站
一切都平平,玛丽娜·德·范太过在意苏菲-玛索和莫妮卡-贝鲁奇金蝉脱壳的特技效果,有点忘记了她的电影,让影片沦为女演员的展示秀。 ——《ELLE》
理解:是莫妮卡没死,苏菲死了,这是前提。所以说看清楚那只流血的手是谁的,和结尾的那个字幕翻译正确是相当重要的。但你可能会问,开头出现苏菲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小莫妮卡一直接受不了小苏菲死了的事实,或者说很希望很希望苏菲还活着,于是这些年来一直都把自己当做是苏菲,注意,不是把自己想象成苏菲,而是认为自己就是苏菲。长大了之后,她也有了一个丈夫,有了两个孩子,有了一个母亲,还有了一份作家的工作。但这一切都因为工作上面的不顺心而改变。
精神上的压抑,渐渐地触动了她在记忆深处的那根脆弱的神经。她开始发现,照片上的她好像是另一个面孔,而总是有个小女孩出现在她的视线中,甚至做恶梦。在这样混乱的精神状态下,脾气自然不好,家庭生活就出现了问题,丈夫提出分居。她到母亲那里去,母亲却不在家,到麻将馆找到,又忙于堆城墙,对她不睬不理。就这样,精神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紧张,到了极度紧张极度脆弱的时候,她越能通感到那个埋藏已久的真正的自己,所以她感觉自己的脸在变化,在变化,直到她打开镜子照,发现没变才暂且缓了一口气。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人物需要解释一下。第一个是她的丈夫。我开始也没看明白为什么看着看着她的丈夫变成另外一个男人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开头出现的那个男人也是莫妮卡如同把苏菲当做自己一样“当做”的。那个男人其实是当时在车上的另一个小男孩,也没死。那个在她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面孔,也就一直跟着她到她的生活中来,被她当做她的丈夫。实际上她丈夫跟她一样是另外一个面孔,也就是后来开车送她到娘家的那个面孔。而她的母亲,开头出现的那个也是她童年时代的母亲的面孔,也只是她印象中的,事实上跟她生活在一起的是那个白头发的——她的养母。那个恍然出现在她的视线中的小女孩,是她童年时候的自己,也是印象,并不真实存在,象征着她的记忆。这就是后来她为什么跟着小女孩的原因,实际上是跟着自己的记忆。先前夜里做恶梦,拉着她团团转的小女孩,也是她的记忆牵扯着她团团转。
在养母家,她发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上面有她亲生的母亲和姐姐,于是才有了后面她去老家找她们的情节。为什么养母把门反锁了不让她走,其实怕她见到生母之后不回来了,毕竟养母对她有很深的感情。
终于,她找到了照片中的那个地方,但是生母已经假装不认她了。而那个被她“当做”丈夫的面孔的男人,也就是当初同样在车上的小男孩,因为事过好多年也不认识她了。后来去旅馆找她,她还把他当做他丈夫,但男人只是来找个激情邂逅罢了。
小女孩又出现了,代表着她离记忆更近了。于是她跟着小女孩,事实是跟着记忆,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童年的家。回到了当时,回到了车祸现场。她,她母亲,小男孩在车祸中幸存下来,唯独小苏菲死了。小苏菲是小莫妮卡深爱的姐妹,车祸的时候她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其实象征着一种“灵魂”的传递。小莫妮卡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她接受不了所发生的一切,于是离家出走后,就在灵魂之中一直把自己当做苏菲,把童年时代身边的人当做后来身边的人,活到现在。
这里有一个场景,实际上是两个场景的重叠,就是她在露天咖啡座那遇到一个白头发的女人,也就是她的养母。一是当她小时候离家出走的时候,在这里遇到她,后来就成了她的养母。二是养母现在是过来接她,这两个场景重叠到一起了。这就是为什么小莫妮卡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就自己上火车去了。
小莫妮卡在换完衣服之后就变成苏菲了,实际上这个过程象征着她从那时候开始就把自己当作是苏菲了,一直到现在。也象征着她还习惯把自己当作苏菲而存在。
但在她回到家里的时候,推开门,看见丈夫儿女,儿女叫了声“妈妈”,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真实了起来,她终于摆脱了心中的梦魇,找回了自己。最后,莫妮卡回望了一下苏菲,也算是告别了那个存在于她灵魂之中的苏菲,从此苏菲不在她的灵魂中,而在她的心里,她不再把自己当作苏菲,而是保存着对苏菲的记忆……
虽然我也用“灵魂”这个词来作了解释,但此灵魂绝非彼灵魂,可作为“深度的心灵”来解释。所以,这绝对不是一部鬼片,也没有任何的鬼出现。所有的一切,都是存在于主角的心理。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还是相当有看点。比如镜子中的自己还是作为意识而存在的,而照片中的自己却是作为事实而存在的,这都是导演费心所表现的细节。
想起了《停留》,那是主角在临死前的一刹那脑海里对外界一切印象的解构和重演,也是在“存在于某一特定时刻的印象”上做文章。可惜我早先没有看懂,后来看了影评才懂,觉得好遗憾哟!还好这一部想了很久终于自己能够想通。————摘自豆瓣。
❷ 此女是谁好像看过她演电影。。。
NinaDobrev(妮娜·杜波夫)是一名加拿大演员、歌手和模特,以及前奥运会体操运动员。1989年1月9日,Nina出生在保加利亚的首都索菲亚。在她两岁的时候移居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年龄很小时她就对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天赋。在DeanArmstrongActingschool就读时她被多伦多人才机构发现,这为她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在瑞尔森大学主修社会学的她决定辍学,全身心的追求演艺事业。最初,Nina只是一名模特,后来接拍商业广告,然后得到了电影试镜的机会。不久,她就出演了《四处散落的碎片》《永不哭泣的狼人》等电影,并且出演了CTV热播电视剧《迪格拉斯中学的下一代》第六季至第九季。2009年Nina出演CW主打电视剧《吸血鬼日记》,在其中饰演女主角Elena,一个同时被一对吸血鬼兄弟爱慕的女孩。此外,Nina还为电影《马达加斯加》中的Cupid配过音。人气骤升的Nina荣登2009年10月号《ELLE(保加利亚版)》封面。2009年10月号《ELLE》封面
电影作品
-2006年《遗传学歌剧(Repo!TheGeneticOpera)》饰TeenageZytrateAddict
-2006年《ThePlayingHouse》饰YoungFrannie
-2006年《柳暗花明(AwayfromHer)》饰Monica
-2007年《舞动青春(HowSheMove)》饰TallBritney
-2007年《战地诗篇(ThePoet)》饰Rachel
-2007年《TooYoungtoMarry》饰JessicaCarpenter
-2007年《四处散落的碎片(FugitivePieces)》饰Bella吸血鬼日记
-2007年《女儿的秘密(MyDaughter'sSecret)》饰Justine
-2008年《美国购物中心(TheAmericanMall)》饰Ally
-2008年《MookiesLaw》饰Rosebella
-2008年《狂战狼人(NeverCryWerewolf)》饰LorenHansett
-2009年《克洛伊(Chloe)》饰Anna
-2009年《YouGotThatLight》饰Girl
-2009年《DegrassiGoesHollywood》饰MiaJones
-2011年《杀戮游戏(TheKillingGame)》
-2011年《美利坚帝国(AmericanEmpire)》
-2011年《室友(TheRoommate)》饰Maria
电视剧作品
-2006-2009年《迪格拉斯中学的下一代(Degrassi:TheNextGeneration)》饰MiaJones
-2008年《强渡魔鬼关(TheBorder)》饰Maia
-2009年《最后一刻(EleventhHour)》饰RachelDahl
-2009-2010年《吸血鬼日记(TheVampireDiaries)》饰ElenaGilbert&KatherinePierce
-2010-2011年《吸血鬼日记2》饰ElenaGilbert&KatherinePierce
❸ Elle链接失效了
链接: https://pan..com/s/1rshhGksoEzq2TAQRjDUz4A
❹ 她elle吓人吗
吓人。
这部电影的定位是恐怖惊悚的剧情,影片的开始就是一场强暴戏,黑幕中激烈的扭打撕扯,不见画面,却让人惊悚这部影片曾获戛纳金棕榈提名,是一部特别的电影。观影的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部影片是表达女性变态论,另一种则认为这部影片是表达女权主义立场。
《她》是保罗范霍文执导的法国电影,改编自菲利普迪昂的小说《Oh》,由伊莎贝尔于佩尔、克里斯汀伯克、安妮康斯金尼、维吉妮艾菲拉、罗兰拉斐特等出演,于2016年5月25日在法国上映。该片讲述了米歇尔在不幸遭遇强奸后,她决定找出强暴她的男人,由此卷入了一场惊魂游戏的故事。影片入围了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2017年2月,获得第42届恺撒奖最佳电影。
❺ 如何评价电影《她》(ELLE)
《她Elle》是一只逆生长的IPHONE:用越来越精致的灵魂,收拾越来越残败的肉身。
在法国热门电影网allociné上,观众给出的平均分只有3.5分,而一向苛刻的媒体专业影评给出了4.3高分。
在其中最受欢迎的两个分别为2.5和2.0分的观众评价中,对于佩尔本人在戏份中的卖力和敬业一致没有任何意见,失望源于观众预期的落差。
也就是原著——菲利普·狄让(Philippe Djian)小说《哦……》成功创造的融情伦理混沌等属于巴黎中产阶级病态美的复杂角色,在电影中,最后没有把属于巴黎人熟悉的这种关系表现到位。电影情节制造出的“不适”,也是让观众评价低的一个原因。
法国电视一台、《新观察家》、《解放报》等媒体对于电影的一致好评,和大多数观众不满的地方恰恰相同——角色的演绎和制造的不适,媒体评论认为这正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❻ 求2016法国电影《Elle/她》未删减版百度云资源
文件已上传,但是河蟹有点严重 你只能看我个人资料
❼ 这部女性至上的电影,到底藏有多少秘密
看电影《Elle》,是想知道63岁的于佩儿到底能性感成什么样子。
毕竟该片导演是拍出《本能》的保罗·范霍文,迄今为止,《本能》里莎朗·斯通饰演的高智商美女作家仍令无数影迷回味无穷。
作者:朱七七,独家授权发布
❽ 求 她 Elle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她》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3xQWyZP9QpS0vNILAE0ppQ
《她》是保罗·范霍文执导的法国电影,改编自菲利普·迪昂的小说《Oh...》,由伊莎贝尔·于佩尔、克里斯汀·伯克、安妮·康斯金尼、维吉妮·艾菲拉、罗兰·拉斐特等出演,于2016年5月25日在法国上映。
❾ 中国人就那么喜欢翻拍电视剧吗十遍二十遍的不腻吗
因为一个人拍了,大卖了,其他导演一看,诶,拍这个挣钱,就会反拍,说实话,现在的中国电视剧完全是靠演员的脸撑着的,演技甚至没有二三十年前的好,历史知识更是错的一塌糊涂,以前的电视剧历史知识错误率20%就算高的了,而现在呢,80%算好的了,辛亥革命时期居然穿着54时期的衣服,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就是因为导演演员不去深造,现在中国很缺少向外国一样的学霸演员,希望演员深造,提升自己的水平,这样,才能拍出更好的电视剧,而其实你对老外的电影电视不够熟悉,问题其实并不成立。比如《傲慢与偏见》就是个最有名的拍烂了的段子,不算电影,英国光电视剧就拍了1938、1958、1967、1980、1995年五个版本。好莱坞翻拍电影更是上了瘾,比如《决战猩球》1973拍了2001又来翻新,《全面回忆》1990年拍了一遍2012年又来拍。豆瓣上有人整了个翻拍电影大合辑,你看看,好几百部,数都数不清。那些原版+翻拍一 那些原版+翻拍二此外好莱坞还热衷于购买其他国家成名电影的剧本来翻拍,比如翻拍《无间道》的《无间道风云》,翻拍法国片《Pour elle》的《危情三日》(The Next Three Days),所以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在翻拍,这种情况在外国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