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电影艺术的什么特点

电影艺术的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2022-09-10 03:54:00

1. 电影艺术特性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综合性。
电影既不是戏剧,也不是绘画,也不是文学,也不是音乐,它包含了这些艺术的共性,而同时又表现了它们全部的差异。

2、运动性。
反映的是运动的画面、镜头、运动的故事情节。

3、逼真性。

2. 电影的特点有哪些

1.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

2.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3.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

4.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电影艺术的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电影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

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

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拍摄技术

拍摄技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1872 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

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3. 电影的风格特点都有哪些

1、实验电影

实验电影一般是指拍摄风格和制作方式与那些主流的商业和纪录片相异甚至对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种新的视听语法出现,或者新的类型。

这种电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胶片拍摄,大部分没有传统的叙事情节,主要表现风格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1960年代中期地下电影运动蔓延到西欧之后,人们便绝少使用“实验电影”一词,而代之以“地下电影”。

2、超现实主义电影

现代电影的一种运动,1920年兴起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3、室内剧电影

室内剧电影是二十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与表现主义电影相对立的电影。 "室内剧"原来是德国戏剧导演马克斯·莱因哈特创造的一个术语,专指一种供小型剧场演出的,恪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一律的舞台剧。

4、街道电影

街道电影(st reet film)是室内剧电影影响下出现的一些以街道为主要动作背景的德国电影。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从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创造这个词。

5、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不是指一种类型,而是指主要归属在侦探片或犯罪片中的一种特殊电影风格,往往关注于道德的腐化。东亚黑色电影的开端是1979年著名影星赵雅芝主演的经典电影《疯劫》。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黑色电影应该是好莱坞出品的黑白电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间。也有人将少量欧洲电影或彩色片称为黑色电影。60年代以后具有黑色电影风格的影片,被称为新黑色电影。

4. 结合电影实例分析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关于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要就是以下三个方面:

1.综合性是电影艺术与电视余数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在人类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都是早在蒙昧时代或者文明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而影视艺术是综合吸收了各门类艺术在千百年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艺术精华,它不仅综合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对其进行了具有质变意义的化合改造,使得这些艺术元素进入电影和电视之后相互融合,形成电影和电视自身的新特性,并舍得电影和电视最终成为两门崭新的、独立的姐妹艺术。

2.影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技术的发明,才导致新艺术的诞生。一部世界电影史或一部世界电视史,既是影视艺术发展史,同时也是硬实技术发展史。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到3D立体,都是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和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技术成果被运用到影视艺术的创作和生产之中。

3.逼真性是影视艺术基本的美学特性。电影、电视的摄影技术,能够逼真的记录和复现客观世界,科技的发展更使得它们能够逼真地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因此,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影视艺术形象最真实、最具有直观性,能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的一切细微特征,从而具有其他任何艺术无法企及的真实地反映对象的独特能力。从这种意义上将,电影电视的本性就是活动的照相性,也就是逼真性。

社会的发展使当下的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使影视文化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主流;但审美文化的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又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影视文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这些倾向抑制着影视文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繁荣。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影视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体系,特别是从文学艺术中吸取精华,才能提高艺术品味,获得艺术生命。

望采纳

5. 电影艺术的特征

世纪之交电影艺术的特征

摘要 世纪之交,数字技术迅速介入影视领域,网络不断对影视媒体产生冲击,如何在新的形势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以求得更好的发展。是电影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电影传播 数字技术 多媒体 网络

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介入电影领域,不仅意味着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上的革命,更带来了电影理论与电影美学观念的更新;而网络等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电影带来了挑战与新的变化。

一、传统电影艺术的变化

作为一种伴随着技术发展而诞生的艺术,电影与文学、绘画、戏剧、音乐等艺术相比更容易受到科技革新的影响,这种革新使传统电影理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可能颠覆既有的美学基础。

1 传统电影美学的解体
经典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影像具有照相的本性,通过摄像机和胶片捕捉现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经由艺术家不同风格的创造呈现在观众面前。多年以来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观点一直是人们理解评析电影的起点,然而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如《阿甘正传》中来自阿拉巴马的年轻人与已故总统握手言欢,《角斗士》中恢宏的古罗马城,《变相怪杰》里的百变超人,更不要说《玩具总动员》和《最终幻想》等抛开摄影机、胶片和演员,而由计算机直接生成画面的影片了。科技的无穷威力使得数字技术成了“影像造物主”,影像与物质、影像与现实的联系变得越来越脆弱,影像不再是物质现实的复原,数字技术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现实和虚拟的界线,让观众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使电影这个“真实的神话”变成了“真实的谎言”,巴赞的影像本体论也宣告解体。除了影像,数字技术还使电影的传播性质发生了转变,巴赞曾认为作为电影唯一载体的胶片是“现实的一面永恒的镜子”,《星战前传》、《女巫布莱尔》等数码电影的诞生和数字影院、网吧院线等的建设,使这一论断显得过时。

2 电影语言系统的裂变
视听语言是电影艺术的表意手段,影像的创造需要依靠编剧、演员、摄像师、剪辑师、美工师、化妆师等人的共同努力,而“合成影像技术不但使创作者拥有着自由处理空间关系、运用速度和明暗效果的能力,甚至也掌握着对人物型貌与表情的控制手段,从而使电影书写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电影美学在这种变革面前不能不重新思考自身的位置和使命。”据调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美国有90%以上的特技演员面临失业的危险,因为以前表演人物从150英尺高空跃入水中的场面需要1.5到2万英镑,现在只需花2000英镑让演员从50英尺的高度跳下,计算机会完成后续的工作。许多主人公在银幕上大展身手的场景不过是数字化处理的结果,不用演员、灯光照明师、美工师、摄影师的纯数字电影照样拥有很好的票房成绩。

3 艺术审美价值的迷失
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但过度的炫耀崇拜技术、追求感官刺激,影片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制作精良的电影当然更能吸引观众,特别是数字技术营造的视听盛宴带给观众极大的感官刺激,使电影越来越具有愉悦性和消费性,但高科技、大投资的制作并不等同于优秀的电影作品。今天的银幕上充斥着很多模式化、平面化、世俗化的产品以适应观众的大众娱乐消费心理;另一方面,电影的图像化语言表情形态消解了观众的想象力,尤其好莱坞电影用流畅曲折的故事给大众提供消遣,看他们的影片只须要投入影像而不须要费心思索,“在这图像的盛宴之中,合理的压抑的阀门被打开,非理性的感官的享乐左冲右突”,而无法沉下心来思考社会及人性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须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呈现内心期盼却难以实现的画面,来表达一定的真情实感和精神内涵,一旦电影失去了这种最宝贵的艺术品质,即使画面喧嚣华丽、美轮美奂,也只是一具缺乏生命力的躯亮。

二、视听表现力的丰富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与保证,电影艺术对真实与美的追求反过来又刺激了数字技术的不断开拓。
数字技术开发了人类创造影像的无穷潜力,造就了新的电影时空。今天,艺术家们可以突破限制天马行空,过去认为无法实现的、匪夷所思的想法都可以变幻成银幕上的生动影像。也难怪詹姆斯·卡梅隆不无得意地说:电影的困难不再是能否拍摄,而在于能否想象。
数字技术更新了电影语言,带来创作手法和创作观念的变化。计算机控制的摄影机能够以人无法到达的角度和动感进行拍摄;数字化的灯光照明、布景道具、色彩声音、服装化妆等电影表现元素可以创造出更为精美的画面;镜头组接剪辑更加灵活自如;数字高清晰摄影机使电影离开胶片制作的年代;计算机三维动画、计算机生成图像等技术更让摄影机毫无用武之地……这一切意味着传统电影创作观念的变革。
对于观众来说,数字技术不仅能够让人经历惊心动魄的视听刺激,也能传达人类的美好情感,让观众在视听和心灵上感受电影的魅力,同时形成新的观影方式和观影习惯。例如像《罗拉快跑》这样的影片,震撼的音乐、快节奏的剪接、鲜活的三段式叙事结构、Flash与动画的结合等等,共同制造出一个有着无穷答案的游戏模拟世界。电影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也改变了在电影院群体看片的观影习惯,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载体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技术与艺术的双面性特征

科学技术只是电影表现的工具和方法,艺术家的思想性和创造力才是电影艺术和科技发展的源泉,前苏联电影理论家B.日丹进行过精辟的论述:“无论技术元素对扩大和加深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一元素本身却不是也不可能是形成艺术形象的独特形式和决定因素。艺术与技术、诗学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不可简单化对待。不管超感光度的胶片对于银幕多么重要,还是艺术家超敏感的目光和思想具有更大的意义。在艺术中起决定作用的,开拓通向观众道路的,是艺术家的目光和思想,而不论胶片的质量和规格如何。”
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拓展增强影视艺术的表现力,也可以在感官刺激的同时降低艺术表现的深度。如果忽视艺术创作。只能使自己迷失在数字技术的虚荣之下。电影艺术家们应该把技术与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电影的叙述内容,提升思想性和艺术性,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用那支高科技的万能笔描绘出感动人们灵魂的电影艺术精品。

四、多媒体时代的电影传播

现代科技的发展引发了电影从本质、形态到内容的一系列变化,使电影可以从制作工艺、制作方法到传输、发行及播映形式实现全面数字化,也影响着电视以录像磁带采集、处理、传递信息的方式,这种以计算机为交互中心,以数字为共识符号的新系统的出现加速改变着影视技术和影视观念,促进电影、电视与网络等传播媒体不断融合与渗透,形成一个信息共有、共享、共同前进的多媒体环境。
电影开创的数字特技、三维动画等制作手段,正在电视中推广使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已是不少影视工作者的共同选择,这种从前期摄录到后期制作过程的趋同,使二者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网络早已成为影视工作者的乐园,无论是前期的搜集资料、联络人员还是传送信息、后期处理、宣传推广发行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500万,互联网为电影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已成立两年的“中国网吧院线”目前积累了上万部拥有合法版权的影视作品,将影院播放发行与网吧经营相结合,利用P2XP传输技术与数字加密技术可以把最新影片同步或超前提供给网吧,供消费者观赏。在国外,著名的BT已与4家美国独立电影制片公司签署版权授权协议,将在BT的网络上销售它们的1600部电影。网络商参与正版电影的发行,必然也会大大减少盗版电影的生存空间。
网民们不仅可以在个人化的时空中欣赏自己挑选的影片,既当放映者又当观看者。还可以参与到影片的制作中去。例如,《天使的翅膀》是内地第一部互动式网络电影,采用网友参与的制播方式,边拍摄边播出,网友可以为影片推荐演员,修改网上发布的剧本内容,在网上与影片的创作人员沟通交流,网站也会及时报道剧组的拍摄计划和拍摄进程。
近年来,数字电影与数字影院的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数字电影是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到发行放映等各个方面全部数字化的影片。数字电影降低了电影制作和发行过程中的费用,拓宽了电影艺术的创作天地,而且画面清晰、音质优良,可以无限次地播放。截至2007年8月已有140部电影以数字技术拍摄。数字电影已成为国产电影制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2007年3月,全球电影业界最大的电影技术展示盛会ShoWest大展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数字影院在全球增加了350%。以美国为例,2006年有超过2000家新影院安装了数字影院放映系统,总数超过3000家,而在2002年全美只有38家数字影院。美国国家剧院所有者协会主席约翰·菲安斯认为,“这将是自有声电影出现以来最大的技术转变”。我国电影的数字化放映“胶转数”一直以来在低端和高端分两个层次推进。在低端层面,携带与传输方便的小型数字放映机被广泛用于农村厂矿,进行流动放映。在高端层面,城市主流影院中数字影院呈急速增长趋势,由2002年的34块倍增到2005年的211块。国家广电总局领导人的发言也明确了中国数字电影发展的方向:“中国电影将在未来5至10年内完成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过渡的战略目标。”
高科技支持下的多媒体时代,电影的营销渠道和盈利模式日趋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影院、广播、电视之外,电脑网络、楼宇电视、公交和列车移动电视、航空器电视、酒店VOD点播、手机视频等视听终端不断增多,广电总局已正式将手机视频命名为“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中影集团已与R2G(源泉)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中影500部影片的原始视频、图片、音乐、铃声等无线增值业务,传统制片厂在新媒体业务领域终于迈出了一大步。虽然这些新媒体的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问题,盈利模式尚不明晰,但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6. 电影的五个艺术特点是什么

我认为电影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文学(通过剧本和故事情节表现)、服饰、美术、音乐、表演、摄影摄像等等,很多影片还加入了现代科技(如电脑技术)
这个你可以参考一下http://ke..com/view/319377.htm

7. 电影的特点

电影艺术近年来热度非常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些好的电影,电影的题材也多种多样,能揭露社会现象、能刻画人性光辉、更多展现战争的残酷,所以现代生活,电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今天妙戏教育就为大家分享关于电影的特征。

首先,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电影的特征。根据艺术的存在方式和感知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时间艺术(如音乐)、空间艺术(如绘画);造型艺术(如建筑)、语言艺术(如文学)、舞台艺术(如戏剧);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等。电影艺术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一种感官(视听)综合艺术,同时还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具有运动中的造型的特点。

其次,从电影的思维特性来理解电影。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文艺形式的形象思维,因为电影艺术的形式规范的特殊性,不仅制约了形式本身,而且还简介的影响了思维的活动。电影思维基本的方面表现在它的视听特性、蒙太奇性和造型特性。

1.视听特性

在电影思维中,视觉论和听觉既是感知的方式,组合某个形象和画面,而且还成为思维操作的工的视听信息在人脑海中不仅仅用来具对影片的欣赏除了形象和形象的活动之之外,还从画面中线条的排列、面积的对比、位置的经营、光和色的处理、、声音的使用,以及运动和运动的组合中运用视听来思 维和理解。

2.蒙太奇特性

其一,叙事的蒙太奇思维。镜头的切换主要服从于叙事的逻辑。影片的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人物的活动和冲突通过故事情节来实现的。蒙太奇思维的方式表现在寻找和揭示镜头之间的叙事联系。无论是条或多条叙事线索,叙事的蒙太奇思维通常按时间线性贯穿在镜头之间。前后的镜头服从事件的延续或情节的因果律。面对银幕上镜头的频繁切换,叙事的蒙太奇思维主要被用来对镜头按照一定 的逻辑来整理和节重新排列。其主要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连续蒙太奇。

其二,表现的蒙大奇思维。镜头之间的频繁交切不是时间线性的延续,而是空间关系的并列所造成的影像叠加,直接在切换的镜头之间寻找和揭示用来表情达意的联系。其主要有:对比蒙太毒隐喻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等。

3.造型特性

如果说电影思堆的蒙大奇特性更代表着电影艺术传统的话,那么它的造避性何电影的当代进展的一个显著标志。传统电影思维主要以形象的再现和情节的延续为核心。造型并不是指如何把刷本中的人物和故事转化为银幕形象,而且 节的时间延续运用电影艺术表现的方法,手段和技巧,使形象的特征得到强化。主要包括:摄影造型、美工造型、演员形体动作,以及由镜头组接而产生的蒙太奇含义的造型效果等方面。

8. 电影作为艺术的三个方面的特征是什么意思

1、电影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的审美个性都具有真实这一特征,真实是艺术审美的首要前提。所谓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对生活准确的提炼和概括。它包括有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真实。内容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深刻反映,是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揭示。形式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外在规律的反映,是社会生活外表的再现或是表现。
内容的真实,对于每个门类艺术来说,都是一样,都要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内在规律,揭示出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而形式的真实就不一样,因每个门类艺术的个性的差异,在表现形式上,每门艺术的真实表现特征就会大不相同。就以电影和戏剧相比较,同是表现威武雄壮的战斗场面,中国的戏曲可以用四个龙套一跑园场,两军将领用刀枪把子按规定动作对打一阵子就交待了;中国的话剧舞台可以通过若干演员模拟表演,通过导具的运用和声响效果的配合再现出来。电影战场的再现就与上面大不相同,必须真实地再现,像摄影机拍摄到的真实战场一样,让人亲临其境。在电影里虽然也是在表演,也有导具类代用品,典型环境中也可能有布景之类,但显露出的画面是不易看破的,让人感到真实,逼真。
艺术美学上的“似”的理论,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有不同的尺度和标准。在艺术的感觉中,观众自有公论。在电影艺术表现里,凡是给观众所能感知到的,都必须是生活的真实,即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一样。人的社会生活行为和语言都是在生活的逻辑中进行的,违反了生活逻辑就会不正常或是闹笑话。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就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不按生活逻辑进行表演,如《三岔口》的表演就可以是在灯火通明的舞台上表现黑夜中的行为,而在电影艺术中就不可以这样,黑夜的行为必须发生在黑夜的典型环境中。这里附带要说的是,有的电影导演过于死板,在黑夜发生的情节戏里,过于黑暗,乃至看不见,不能形成艺术知觉,也是错误的。
电影艺术表现的真实,体现在我们的艺术感知上,它与生活的感知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一点与其它的艺术感知是很不一样的。不管电影表现手法中有多少技法在掩饰虚假,在模拟真实,但给观众的感知就如生活的真实一样。所以电影演员与戏剧演员所掌握的表演技法是很不一样的,“隔行如隔山”,一个表演者要做几栖演员,又演戏,又演电影等,是很难做轻易到的。一个戏剧演员的舞台行为表演习惯,还有导演的戏剧表演风格的倾向,因而在电影艺术表现中显露出来,就会影响电影艺术表现的真实性,这是无用置疑的。
另外,电影艺术表现除了艺术典型的真实外,还有丝毫不可忽视的细节真实,可以这样说,细节的真实是电影艺术再现现实生活的必要和重要的手段。更具体的说,在电影的视知觉范围内,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的,真实的细节,可使电影艺术语言的表现特别显得流畅自然,使观者不自觉地进入电影所创造的生活画面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而戏剧艺术表现则着重于艺术典型的真实,对细节真实由于舞台小和距离的关系,一般都是忽视的。我们看戏主要在观赏戏剧名作名家高超艺术表现功力,在一些精彩的典型化的表演程式中,艺术家们将表演形式与内容的巧妙地结合,使每个观众能获得所需要的艺术享受。
二、电影艺术的价值性
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其艺术的审美价值一样,它们都不具有物质的功利的价值,只有观赏的艺术价值和净化心灵、移风易俗的教育价值。但是,由于电影艺术的本性决定,电影艺术的价值性,除教育价值和各类艺术都基本相同外,在观赏的艺术价值方面,电影艺术又有自己的特性。
电影观赏艺术价值的特点,就是它能让人们座在电影院里,以最好的视觉享受观赏到你想看到或希望看到,在现实生活里必然要发生,或是可能要发生的一切事情的真实情景,让你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你亲临其境,亲身感受,进

9. 简述电影艺术的特征

电影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一样,以审美化的典型形象去反映生活,共同受某些普通性规律的制约;同时,它又具有不同于其它各类艺术的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要很好地认识与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特性,对于提高电影艺术的创作水乎与欣赏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以来,电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物质载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登上历史舞台。电视艺术就是根植于大众传媒的艺术形态,是依托于电视这样一种大众媒体的存在而存在的。电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它的存在也一定具有艺术存在的本质特性;作为审美对象,电视艺术也具有其独特之处。论文也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电视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部分、主要是将电视艺术放在媒介文化的背景下,分析它与其他大众传媒艺术相较的特征 第三部分、主要是将电视艺术放在艺术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它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第四部分、主要是将电视艺术作为特定的审美对象,分析它与其他审美对象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电视艺术是迄今为止最年轻!最大众化的艺术,也是在受众中影响力相当深广的艺术。在一层一层的剖析当中,将电视艺术的特征逐步展现出来。剖析电视艺术,直面它,认识它,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10. 影视艺术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是视觉和听觉形象


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电影电视都是通过画面和音箱,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占83%的视觉形象和占11%听觉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银幕形象,进行叙事、抒情、表意,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二、是时间和空间艺术


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转自一基本特性。


三、是逼真性和运动性


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


四、是综合性和艺术性


影视即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有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影视是新兴的综合艺术。科技是影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综合性和技术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的。

阅读全文

与电影艺术的什么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电影爸爸睡了女儿 浏览:196
2017nian十一月新电影 浏览:49
美国讲述历史的电影 浏览:47
鲁滨逊漂流记的动画电影 浏览:331
欧美唱跳电影 浏览:979
日本70代至90的动漫电影 浏览:457
美国黑人司机电影哪部电影 浏览:995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录取分数线403 浏览:331
金沙电影城影讯 浏览:8
义乌横店电影城伊美 浏览:667
马东锡电影在哪里观看 浏览:753
贞操带2017在线电影 浏览:397
刘亦菲电影与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278
电影院应该怎么过去 浏览:359
韩国影评电影 浏览:857
日本反映初为人母现状的电影 浏览:645
韩国黑道电影推荐国语 浏览:163
韩国十九禁电影床片段 浏览:888
致敬无名英雄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819
日本理论电影片免费看 浏览: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