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关于焦裕禄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关于焦裕禄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12 17:41:54

① 焦裕禄观后感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组织安排我们观看电影《焦裕禄》,以前针对电影《焦裕禄》的介绍也听了不少,但实实在的看还是第一次,看后感觉十分的沉重。
片中,严重患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补贴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的基层干部;顶着极大的风险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病痛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下乡视察中,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
焦裕禄,一个县委书记,当时没有漂亮的汽车,没有宽敞的房子,有的却是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的心中永远装的是兰考的百姓而惟独没有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土地和人民。他是地地道道的服务人民大众的牛。

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人物,焦裕禄用行动、用实践获得了老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在片中好几处都有体现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焦裕禄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他的光辉形象就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
新时期的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学些什么?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干部,所要做的就是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切实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史工作,切实做到群众满意,为三都跨越赶超多付出多奉献。

② 观看焦裕禄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观看焦裕禄电影感触良多,焦裕禄同志的形象和故事此前被多次搬上银幕或者荧屏。焦守云说:“反映父亲一生的文艺影视作品很多,我们也积极地参与了一部分。”

尤其是1990版电影《焦裕禄》深深影响了几代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电影艺术的发展,2016年,我们萌生了再拍摄一部关于父亲电影的想法。经过5年的酝酿和准备,在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今天终于交出了这份作业。

在大家的努力下,在新时代,我们用新的电影语言和视角,去解读一位父亲、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42年光辉的一生。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说的太多太多,借用我们范元导演的一句话,那就是:“想说的太多,都在电影里了”。

《我的父亲焦裕禄》影片自2020年10月15日开机以来,摄制组辗转山东淄博,河南洛阳、兰考,宁夏银川、石嘴山,内蒙古阿拉善等地拍摄,作品全面回顾了焦裕禄同志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在拍摄期间,焦守云说自己全程参与,以便随时可以给出自己的细节建议。这也是抱着对父亲形象的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表现父亲,也给后人留下一个真实的焦裕禄形象。

③ 求一篇焦裕禄电影的观后感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_网络文库
http://wenku..com/link?url=EwvQZG-Fwpt__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饱含热泪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看的我泪流满面,热血沸腾,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40年风雨变迁,40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两代人! 片中患有严重肝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山区兰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而犯所谓的“错误”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
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
他是艰苦朴素的典范。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
他是群众利益的代表,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我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贫穷和饥饿,但今天 我感谢革命先辈为我们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我们当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④ 焦裕禄观影后感

在焦裕禄这部电影中,严重患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始终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焦裕禄同志忘记了老婆孩子更忘记了自己,已经重病的焦裕禄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第一线。为了减轻兰考县财政负担,主动废除了干部生活补贴费。为了帮助一些任劳任愿的基层干部,焦裕禄同志顶着极大的风险去别的县买米。因此还遭到了居心叵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倒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焦裕禄虽然走了,但是他的功绩永远留在兰考县人民心中。

⑤ 《焦裕禄》观后感850字

星期六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反映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同志光辉事迹的故事影片—《焦裕禄》。

焦裕禄同志是六十年代初兰考县委书记。他为了改变兰考的穷困面貌,带领全县人民战风沙,斗严寒,治盐碱,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篇章。

焦裕禄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保持和发扬了我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身为县委书记,仍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穿的是补丁衣,吃的是窝窝头,县里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特供了一点儿大米。他也叫妻子全部送了回去。有一次,他儿子把一个窝窝头扔掉。他就给儿子讲述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并语重心长地说:“这窝头还有人吃不上呢!”看到这里,我心里非常惭愧、内疚,因为我总觉得现在生活好了,浪费一点儿也没有啥,生活中讲求吃穿,有时把大米、白面都浪费掉了。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中,保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他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味道。”有一次,他同秘书冒着风沙下乡调查,被风吹下了沙堆,秘书劝他回去听听汇报就行了,可是他执意不肯,因为他知道,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实事求是解决问题。而我们有些同学学习不用功,作风徽惰,遇到问题不愿动脑子、想办法,甚至连作业都懒得做,有的同学还抄别人的作业,焦裕禄这种工作作风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焦裕禄同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一次基风骤雨中,无数亩玉米被大水淹没。为了挽回这一损失,他带领县委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洪水中抢救庄稼,他忍着病痛,以身作则,夺回了被洪水吞掉的损失。

焦裕禄同志心里时刻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在他身卧病床时,还想着兰考县的风沙治理和盐碱治理问题。县里干部来医院看他,他说:“下次来给我带几根麦穗,我想看看盐碱地里结的麦穗。”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崇高的思想。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留下的遗言中说:“我死后请把我埋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亲眼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就是焦裕禄留给三十六万兰考人民的临终嘱托。他的汗没有白流,心没有白操。三十六万兰考人民继承了他的遗志,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把沙丘变成了绿洲,把盐碱地变为良田。他的遗愿已变为现实。

焦裕禄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和英名将永存。他不但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而且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少年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⑥ 我的父亲焦裕禄电影观后感

看完《我的父亲焦裕禄》以后,我深受感动,从影片里我知道了不光是要缅怀榜样,更应该学习榜样的精神,并切实联系实际,努力提升自身价值,以实际行动弘扬焦裕禄精神。

影片是是根据焦守云的同名回忆录,从“投身革命”“在洛矿”“到兰考”三个时段回顾焦裕禄同志的革命历程,回顾了焦裕禄同志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焦裕禄那种为民谋利益、不求名利、不图报答的情怀绝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掩埋,而是更加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深刻学习。

通过影片我知道了在工作过程中,要谨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服务群众为工作导向,树立信念坚定、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他这种勇于挑起重担,奋勇争先的实干、肯干的工作作风使我觉得深受感动,同时也倍受鼓舞。

⑦ 焦裕禄优秀观后感400字

《焦裕禄》这部影片再现了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么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焦裕禄观后感400字,一起来看看吧。

影片焦裕禄观后感400字

暑期里,我观看了《焦裕禄》这部电影。焦爷爷为兰考日夜操劳的那一幕幕,深深地打动了我。

焦爷爷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影片一开始就是这样的镜头:焦爷爷风尘仆仆地来到兰考县委上任,路上遇到一群饥饿难忍、沿街乞讨的孩子,他们紧紧地抱着他,伸出一双双瘦小的手,向他讨吃的。焦爷爷的心颤了,他立即拿出身边的馒头,全都给了那些孩子。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可焦爷爷却十分难过。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能忍心看到这些孩子沿街讨吃、忍冻挨饿呢?于是他迈开大步,急匆匆走进了县委小院,去迎接一场新的“战斗”。

焦爷爷上任后,呕心沥血,思考兰考前途,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慷慨激昂地对干部说:“我们辛苦不就是为了让兰考人民的生活好起来,让我们下一代人健康地成长吗?一个干部,只要他能看到人民的疾苦,心里想着人民,就一定会有使不完的劲儿。”

焦爷爷还特别重视下一代的品德教育。一天,他答应小儿子买肉给他吃。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却把买肉的钱全给了一位生病的群众。吃饭时,端上桌的菜依然是素菜和窝窝头。小儿子看到后,一个劲儿地吵着要吃红烧肉,还把窝窝头丢在地上。这一下,焦爷爷生气了,便打了小儿子。小儿子伤心地哭了。当时,我也为孩子感到委屈,因为他爸爸已经答应了呀!再说想吃点红烧肉,要求不算过分。焦爷爷也感到委屈了小儿子,便抱起他说:“不要哭了,都怪爸爸把钱花了,是爸爸不好,爸爸不该打你。”接着,他又深情地对儿子说:“粮食是劳动人民种的,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你知道吗?那些种粮食的伯伯都吃不上窝窝头,我们更要爱惜粮食。来,把窝窝头吃了吧。”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每当我端起白花花的米饭,耳边总想起焦爷爷亲切的教诲。于得,我暗暗提醒自己:我们这些在蜜糖里泡大的幸运儿,可要永远记住“汗滴禾下土”的劳动人民,还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劳动成果啊。

焦爷爷当了多年的县委书记,但他的生活却那么清苦。他两袖清风、一心奉公的高尚品德,为我们下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焦爷爷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挚爱,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给我们这一代,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啊,敬爱的焦爷爷,我们怀念您,人民需要您,时代在呼唤您……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400字

岁月流逝,难以冲淡人们对他的记忆;实干精神,必将长久的激励整个民族。焦裕禄纪念馆几百幅照片,全景式的展示着焦裕禄同志无数令人感动、激励的事情。

许多观众在图片前凝望、沉思…

一把右扶手有洞的旧藤椅,一支不是用于写字而是用于顶住肝部止痛的自来水笔,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焦裕禄就是用这些来工作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跑遍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个生产队,跋涉2000多公里,查清了全县84个风口、1600个沙丘和大小河流。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

面对这些感人至深的画面,我们感受更多的是激励。还记得中央播音员在播诵穆青同志所撰写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文稿时,几次中断播音,失声痛哭。在纪念馆的留言本上,也记录了人们对县委书记好榜样的敬意。"你是我们的骄傲,我向您致敬";"你用你的一生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我将踏着您的足迹,继续前行" …

如今,在焦裕禄同志精神的激励下,淄博地区涌现出了大批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焦裕禄观后感400字焦裕禄观后感400字。在纪念馆的最后,悬挂着岗位上活活累死的山东好民警王勤利、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好局长赵作斌等的事迹,他们用他们的事迹践行着先辈的足迹。

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禄就是一个虽死犹生,埋在活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将逾远而弥存,历经时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正如一位观众所说的,新的生命,已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焦裕禄观后感400字

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小时候就在学校组织下看过,还记得当时在偌大的黑暗的影厅里,在银幕上巨幅焦裕禄的特写下,自己十来岁的幼小心灵在微微颤动。时隔十几年,我在单位的组织下又看到这部片子,孩提时代的敏感虽然不存在了,但还是几度泪水盈眶。这感动无关乎煽情的背景音乐和台词,而是影片的真实生动的让人动容。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片子的叙事、化妆、分镜头等技术手法已经落伍,但它平实、真诚、朴素的故事却依然直触人心底的柔软。很多人都这样评价它:这是一部并不过分美化人物的共产党员模范传记片。

兰考县遭遇风沙、水涝、盐碱重重灾荒,人们都吃不上饭。为了治风沙,焦裕禄特别宝贝来搞种植的大学生。而一位搞种植的老师傅因病死去,使得焦裕禄认识到干部的健康问题,因此提出买高价粮补贴干部。粮食买来后,却因为有人泄密,省里的调查组也很快到来。而调查组调查后,并没有追究焦裕禄的错误。

买高价粮补贴干部,这在今天看来很容易被扣上搞特殊化、四风问题的帽子。而在当年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影片却对此有着特殊的解答,这是一种情怀。

是的,人有很多面,中国银幕上的英雄人物不应该只有一面。对“高大上”人物塑造的弊病,鲁迅曾以“刘备长厚近似伪,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批判过。 而《焦裕禄》影片中,人物活动的细节都很贴近生活,且非常自然。县常委会上,焦带领县委同志们去火车站看远走他乡的县民;大学生准备离开时,焦还用诚心打动大学生,让他留了下来;夏天暴雨毁掉了很多庄稼,焦带领众人一起弥补损失。电影不是为了塑造焦裕禄过分夸大他的“好人好事”,而是用看似稀疏平常的小事来悄悄叩击观众的心,这是真实的力量。

⑧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观后感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以焦裕禄二女儿口述的方式展开的,旁白并不多,但它提供了一个视角,就是生活和家庭的视角。


这个视角让人们看到焦裕禄是从人民生活的角度来观察现实、确定工作目标的,影片中的事件都是从关心百姓疾苦角度展开的,风沙、洪水、饥饿,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共产党人初心的体现,在这样的工作中舍小家顾大家,甚至忘我,就已经把奉献升华到了牺牲的境界。影视作品中的事件是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但人物的境界是不平凡的,是超越了世俗尺度的,因而杰出、因而为人敬仰,他的风范和精神已经进入了红色的精神谱系。

⑨ 谁能给我整一篇《焦裕禄》的读后感

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完了《焦裕禄》这部电影,之中都感动得流泪。
1962年,年仅40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但是他始终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后来病情严重恶化,变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剧痛,四处奔波,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群众;年仅42岁的好干部焦裕禄于1964年5月14日离开了人间,但他永远活在兰考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在六十年代,在兰考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焦裕禄同志作为县委书记与同志们一道,战斗在抗沙、治盐碱地的第一线,在自己病入膏肓的情况下,隐瞒身体情况,拒绝花钱治疗,最后累死在工作第一线,看过他所穿的衣服,用过的劣质工具及办公条件和我们自己对比一下,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学习他那不怕困难勇于与自然做斗争的精神,学习他不贪图享乐,一心为民的做法,学习他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怎样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不负人民的信任、肩负党的嘱托、执法为民、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的这种思想工作作风,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焦裕禄同志不是病死的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累死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死的重于泰山,在那艰苦的年代,正是有了焦裕禄这样的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奋斗,才有了我们社会主义的今天。
从焦裕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一种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公而忘私,不搞特殊的精神。焦裕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我们中国有2000多个县(区),如果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焦裕禄,都像他一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庄严神圣的使命感,我们的小康目标是不是可以更快地实现呢?40年来,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他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为后来的人们传颂不已。
通过这一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感受很深,现在在我们这样的好环境里,对工作更要尽职尽责,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学习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要结合工作和自己实际,接受学习教育,思想上要认识提高,着力重点,解决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效率、工作事业心、责任心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完善,促进工作学习。

⑩ 观《焦裕禄》有感的作文

篇一:观《焦裕禄》有感

小时候就听讲过焦裕禄的事迹,前天单位又组织观看了电影《焦裕禄》。不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感动。

在我所接触的人里面,看过《焦裕禄》的会分为两种,一种是流泪的,一种是没有流泪的,但没有人会说这是烂片。实际上,单纯从拍摄手法上来说,这部电影叙事手法没有新意,高潮铺垫不足,颇有值得说道之处。是焦裕禄,这部电影的“主角”,照亮了60年代的XX县,也照亮了观众的心。

如果说这部电影靠满屏幕个人事迹展现将一部电影所能够影响的受众正面思想渲染到了极致,同时引发诸如“真不容易”的评论的话,那么当又一次回顾焦裕禄的事迹时,我又为这部电影所能达到表现效果深深折服。

在这部电影里,看懂焦裕禄,看懂焦裕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绝不会是“烂片”。

电影中选取60年度兰考“三害”肆虐,群众过不下去纷纷逃离这一场景,让安静中看片的人格外觉得时代的无奈和生活的艰辛。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向来重视故土难离的中国人又何以会要饭、逃离?这部电影令人感动的泪点不光在老厂长的女儿撕心裂肺的“爸爸”哭声,在那个时代艰苦的生活,更在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热血斗志,在群众集体为焦裕禄请愿,在兰考巨变。

那群人的身上,总有令人感动的地方。而焦裕禄,是这群人中的代表。

焦裕禄是平凡的,但他留下的精神又是不平凡的,在过去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在现在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甚至在将来,他的精神必将一直激励着我们。说到这里,有件小事想提一下:在单位组织观看《焦裕禄》之后,有五六个人同时给我发来了关于这件事的新闻稿。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宣传要求,却在这一瞬间,勾起了我们每一个人关于焦裕禄的思考和追忆。

真正好的榜样大概就是如此:你当平凡,却有力量。

篇二:观影《焦裕禄》有感

通过观看电影《焦裕禄》,我深刻地了解并认识了耳熟能详的一个历史人物。焦裕禄那高扬信仰的旗帜和心中装着人民、对党无比忠诚的崇高风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他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现在的人看来,焦裕禄所做的那些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书代劳。但是,焦裕禄却总是亲力亲为,给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乃至为治理“三害”奠定了基础。他那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思想,更值得我们后人深思。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深有体会。

作为21世纪的“四有”青年,我们更应该去秉承老一辈的传统美德,发扬党的宗旨和义务。在工作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厂当做自己家,爱护和维护厂里的一切,同时在工作上也要严格遵守厂纪厂规。

焦裕禄不仅工作上认真,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那个年代的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特殊的待遇,焦裕禄硬是带头给取消了。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根深蒂固。当女儿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禄心如刀绞,哪个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儿女?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但在这些私情面前,焦裕禄首先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他对党的那份执着与肯定,充分展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这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也是一种崇高的抉择!

而我们这方面却有些不足,他那默默地奉献精神,不仅让我想到一首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上,不管做什么首先想的是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乐于帮助他人。

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

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为了给基层干部多口干粮,高价收粮违背当时的统购统销的政策,被匿名举报,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时,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而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的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

带着一颗缅怀的心,重温历史“不忘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发扬他的精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自我学习和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熟记“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一个人做了好事,天上代表自己的那颗星就亮”。

篇三:观影《焦裕禄》有感

19XX年,还是孩提时的我,全然不知电影《焦裕禄》的播映,更不知这个人。24年后,我一五一十地观看了这部影片。

“一五”,焦裕禄在xx县只奋斗了15个月就因病住院,但就是这短暂的时日彻底改变了兰考,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实现大丰收的胜利。

“一十”,焦裕禄就是凭借他“一”个信念、“一”种精神、“一”个榜样,“十”分激情、“十”分干劲、“十”分坚韧,践行着一个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完胜“灾区栽干部”。

没能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这部电影。我看到的,或许只是那n帧画面;我能记下的,或许只是那寥寥几句台词;我听到最清的,或许只是那首主题曲;而我最能体会到的,是安安静静地跟自己的内心对个话。

有人总结了焦裕禄精神:牢记宗旨的公仆情怀,恪尽职守的求实作风,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清正廉洁的.道德情操。我联想起雷锋、孔繁森等那些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无不“为民”、“务实”、“清廉”。这不正是群众路线、干群关系的最好诠释吗?!这么说来,“一十”即是“一石”——群众这个基石。于国家于政党,人民群众就是基石;于团组织,青年就是基石;于企业于银行,客户就是基石。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这“一石”之巨,何止能“激起万千层浪”啊!

或许是由于我出生于农家,申请过西部计划,当过基层志愿者,工作于偏远山村的缘故,我的内心对话更“低廉”一点。一五一十,就是“一务一实”,就是原本。

例如,务实调研。

“吃别人嚼过的馒,没味道”,焦裕禄的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朴素哲理。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呢?交通工具发达了,干群距离却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群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脱离群众,脱离基层,必定是无水之鱼、无水之舟、无轮之车。试想一下,若让“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这样的“新三大作风”蔓延下去,该会是怎样的景象?放在农村银行,一次贷款调查、一次客户访谈,就是一次微调研,若不深入、不全面、走走过场,不主动、不客观、走走形式,那就不光是“吃别人嚼过的馒”,而会导致“没馒吃”的问题。

其实,务实更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

关于影片还有一个我最想说的,就是领导榜样作用。半个窝窝头和物资特殊供应本对比的画面,暴雨下、狂风中带领百姓除“三害”的情景……领导干部一旦认真带头,树立先锋模范,干工作谋发展一定的事半功倍的,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影主题曲不正是《共产党是咱好领头》吗?!再稍稍放大一点,领导也可是一个小集体,地委赵专员到兰考,一下车就质问县长吴荣先“你们正副书记都背靠背”?只有领导班子带头“劲往一处使”,大集体才会真正“拧成一股绳”。这不正是mba、许多进修班中都极其重视的“团队精神塑造”吗?

想起一段对话,甲问乙世上最疼痛和最甜蜜的话分别是什么,答:依次是“我支持你/我爱你,但是……”和“……但是,我支持你/我爱你”。现实工作中,经常出现“我想……但是我不……”,怕给自己找麻烦,怕得罪人,怕提拔时得票少公示时被“捅娄子”,这就是典型的“但是思想”,是不敢扛担子的懦弱行为,这也是我最后一个要说的——担当。领导干部要勇担当,青年要勇担当。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农金事业就有前途,青年就有前途。未来,尽管青年大有可为,但若不敢担当,势必无法大有作为。影片中青年大学生小魏,吃不上大米,女友“吹灯”告急,也曾怂过泄气过懦弱过,都拎包至车站了,但被焦裕禄感动,毅然决然留在兰考,担当起为兰考人民战胜沙丘的重任,终大有作为。

焦裕禄是顽强的,源其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烙在“心”里。焦裕禄精神更是顽强的,源其心形合一,务实,树榜样,敢担当。

我很赞成一个说法——人有三命: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我想说,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这句话,更是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那么,能否有一个捷径通向“第三重命”呢?

在我看来,在纷繁复杂、处处充满诱惑的今天,或许,唯有“自觉”才是最好的“捷径”,自觉学习,自觉反省,自觉努力,自觉坚持……因为我始终相信校堂时代老师说过“兴趣和自觉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人说,若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我说,前半段是“自觉”,后半段是“不自觉”。

阅读全文

与关于焦裕禄这部电影的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本人看不懂的电影 浏览:185
鹿晗主演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59
日本古装战争电影大全 浏览:982
淘宝卖电影票怎么操作 浏览:275
所以陨石掉落地球的美国电影 浏览:238
表妹电影2017ed2k 浏览:79
电影使徒行者2歌曲有哪些 浏览:940
动画电影钟馗 浏览:236
南瓜电影怎么电影少了那么多 浏览:170
关于袁世凯方面有哪些电影 浏览:98
牡丹亭2017电影 浏览:164
朱伟推荐电影台词 浏览:394
喝大电影院不许吃的东西 浏览:583
科幻电影评论大全 浏览:802
再爱我一次2016韩国电影 浏览:397
taken电影观后感英文版 浏览:424
印度电影较量误杀瞒天记 浏览:594
请看电影怎么表示感谢 浏览:825
猎狗韩国电影 浏览:669
周星驰的电影笑点在哪里 浏览: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