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写一篇读《八一南昌起义》有感,的读后感
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和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两点发生南昌起义的整个历史过程。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催人奋进,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奋斗。贺龙虽然是军长,但是他的部下犯了错误,他对他们不打不骂,而是在公众面前先检讨自己的错误,重重地处罚自己。他是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起部下深深地思考,让他们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应该学习贺龙军长的这种精神,作为班干部和小组长,同学犯了错误我们不要吵他,而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同学认识到错误,并逐步改正。赵团长跟魏老三发生了矛盾,但是在战场上,赵团长不计前嫌,在危急时刻他义无反顾地推着一车大炮冲进火海,从古城墙地下把敌军炸得片甲不留,为我军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学习赵团长不计前嫌的品德,跟同学发生矛盾了,但是在集体利益和班级利益前面,我们要不计前嫌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团结协作;在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该不拘小节的去帮助他、鼓励他。魏团长用自己最后的一口气把五星红旗插在了南城门上,临死还手握着旗杆不让他倒下,城墙上飘扬着五星红旗,标志着我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魏团长用自己的生命护围着五星红旗,这说明他把祖国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二位,他是一个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我们应该学习魏团长的这种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二位,个人利益放在第三位。战争过后,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战争的画面使我震惊,同时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当我们快乐生活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这些快乐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不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吗?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幸福时光,好好学习,长大为报效祖国!但是现在许多家庭的孩子不知道珍惜光阴,整天疯跑玩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想起这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烈士们,我们难道不感到非常惭愧,不觉得对不起他们吗?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要改掉以前的坏习惯,珍惜我的每一天。上课积极发言、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本领,长大报效我伟大的祖国!
Ⅱ 电影 《南昌起义》 梗概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期间,汪精卫趁机积蓄力量,加紧反共,而蒋介石也在拉拢势力。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却反对工农武装掌握军队。7月15日,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分共会议,决定与共产党决裂,大革命失败。在这危急关头,周恩来、恽代英和李立三等人向改组后的中共中央提出举行南昌暴动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并任命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到达南昌后,中共中央决定叶挺、贺龙两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在听取了朱德介绍南昌的政治经济情况后,周恩来拟订了暴动计划。但中央代表张国焘出现动摇并企图阻止暴动计划。经过激烈的争论,张国焘只得少数服从多数,起义按照原计划进行。由于起义的计划被不慎泄露,周恩来毅然下令提前起义。8月1日凌晨两点,起义枪声打响。经过浴血奋战,南昌起义初战告捷,从此人民有了自己的军队。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81年出品
这是电影的简介,要写观后感作文的话,自己根据这个编一下,组织一下语言
Ⅲ 红色电影观后感
1《建党伟业》观后感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激励自己,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
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2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
Ⅳ 电影《南昌起义》把这面红旗插到什么上去
电影南昌起义中把红旗插到“鼓楼”上去。
《南昌起义》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汤晓丹执导的革命历史战争片,由孔祥玉、高长利、刘怀正等出演,于1981年上映。
创作理念
在创作之初,汤晓丹就在导演阐述中明确提出,要把影片拍成纪录性的故事片,以真实性、纪录性为影片主要风格特点。
导演汤晓丹认为,影片虽不可能承担历史教科书的任务,但片中主要人物应尽可能符合历史事实,艺术地还原整个事件的历史过程,注意人物的衣食住行、语言谈吐,以及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
演员表演必须生活化、自然化,人物刻画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正反两方面人物都必须反映“当时的他”。为此,在剧本基础上,摄制组各部门又查阅研究了大量历史资料,到事件发生的原地考察,走访事件参与者。
导演与编剧研究修改方案时,坚持维护原剧本中故事发展、人物出现、矛盾纠葛按历史发展逐交展开的结构,同时决定采用真实人物出场时叠加字幕的方式增强影片的纪实感,并解决因人物众多导致观众弄不清谁是谁的问题。样片出来后,导演又加入旁白,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发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