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佰的内容简介
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影片,影片初始,我们看到的是士气低迷、组织涣散的军队走在田野中,被战争破坏了的上海,配上几声苍凉的鸦叫声,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必然悲凉凄惨的。我想结合史实来分析一下题主的问题。
一、历史上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淞沪会战又是怎样的战役呢?历史书上只能用形容词形容一下淞沪会战的惨烈,数据倒是可以直观地印证一下这场战役的悲壮与绝望——我国军80万人对战日军20万人,国军宣布伤亡30万人,日军宣布伤亡4万余人,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能感受到吗?日军的攻势难以抵挡,但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结语任何国家,在民族存亡之际,都有舍身取义为国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辈,有冷眼旁观见风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义当前,可否团结一致?鲁迅先生口诛笔伐,想要通过笔杆子唤醒麻木的国人,军人死守阵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呐喊,国不在,家何在?
⑵ 电影《八佰》将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这部电影的原型是什么
电影八佰的真实原型是四行仓库保卫战,相信大家在看到这部作品时一定有所泪目吧。这部作品中坚守的战士和牺牲的战士,以及他们奋勇顽强抵抗的时候,都让大家非常的感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战士的存在,才让我们现在拥有这么美好的生活。
相信大家在看这部作品中每一个场景都引起了大家的落泪,我觉得这真的值得大家好好的观赏,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很多时候都向我们呈现了这部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看完这部作品,大家一定心中激起了更强烈的爱国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知道战士们的难能可贵。同时也相信在现在发达的情况下,我们依旧能够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⑶ 《八佰》的情节与史实不符,电影为什么要这样拍
《八佰》的情节虽然与史实不符,电影这样拍另有深意。
先从《八佰》真实的历史背景说起。
一、电影《八佰》的历史背景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
影片开头,我们看到的是一脸仓皇与疲惫的士兵在荒野中行进,远方是可见的硝烟和满目疮痍的大上海,配上几声鸦叫,基本奠定了本片悲凉凄惨的格调。
事实上故事确实很悲凉。
老蒋消极抗日,国军节节败退。
所以电影后来请愿的刀子、不知战争残酷要参军的中二学生、独自游过河送旗的杨惠敏(唐艺昕饰)、募捐的百姓,都是被唤醒家国意识的国人。
⑷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事件是什么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是根据历史上四行仓库抵抗三十万日军的事件改编的。在这场战斗中,杨瑞符营长接到从闸北前沿阵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愿,因为他在前宽这块阵地上已坚守了2个月,牺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当孙元良告诉他撤到四行仓库,就一个营坚守7天,掩护全军撤退时,他非常高兴。他明知有可能与他的部下全部牺牲,却说“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
兵力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经过5次补充兵员,全营撤退到四行仓库时,包括团副谢晋元在内,仅414人。而他们的对手,是以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亲自指挥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战斗从1937年10月27日持续到30日,这场战斗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最终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4)电影八百根据什么改编的扩展阅读:
四行仓库战斗极大的鼓舞的人民抗战的士气,2015年8月13日,在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之际,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野悔哗”及尾厅等六个部分。
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颂行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
⑸ 电影八佰抱手榴弹这个场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吗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电影行业以及餐饮业等受到的影响更大一点。对于电影行业来说,线下的电影院等基本都被迫停业,不允许开业,在近期新冠疫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下才允许一定程度的开业,《八佰》就作为电影院开业的首批上线电影这样的存在。《八佰》是一部战争题材片,其中抱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让人泪流满面,值得让人深思的是,该场景是根据真实的历史史实来进行改编的。
一、影片是根据史实改编的
《八佰》这部影片是管虎导演根据淞沪会战期间的“八百壮士”守家卫国的场景。影片开头就讲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苏州河这边是残酷的战争,苏州河对岸歌舞升平,讲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影片中的大部分情节都是根据历史事实来进行改编的,怀抱着手榴弹为了不让敌人突破防线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得不说太过催泪了。
⑹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事件是什么
《八佰》改编自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誓死抵抗日军的故事。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之内占领全中国,他们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就将目标转移到上海。
淞沪会战就此爆发,只是在会战中,中方节节溃败,已无力再与日方斡旋便需要西撤以保存实力。留下来一个加强营掩护大部队西撤,这个加强营便是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的“八百壮士”。
留守四行仓库的官兵只有423人,但谢晋元团长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800人,他们要正面对抗的却是五千到三万的日军。数十倍的兵力悬殊,让这一场战斗变成有去无回的困兽之斗,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对决如同蚍蜉撼树,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感召下,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视死如归的场面。
影片评价:
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静”是《八佰》一面,由“静”到“动”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战争的对抗与角力的“动态”,也是人物变化成长的弧光,更是主题精神的升腾的过程和姿态。
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
⑺ 八百是什么事件改编
是根据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的事件所改编。
2014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谈敏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谢晋元等八百壮士(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扰轿团军88师524团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7)电影八百根据什么改编的扩展阅读
1937年8月,日本密谋进军上海。9日晚,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在虹桥机场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身亡。日本随即往上海增兵入侵。
日本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而蒋介石则开始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提出《抗战自卫书》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含李枝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中国军队开始主动应战。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28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了精锐之师,兵力75万以上,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⑻ 电影《八佰》演绎了一个什么故事
据了解,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主要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这场战争也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接近三个多月,当时的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
电影《八佰 》是由管虎执导,他曾在微博里表示过,因为很少有人了解四行仓库保卫战,所以他决定将四行仓库保卫战拍摄成电影,让大家感受到英雄们的热血战斗的过程。
这部电影原本定于2019年6月15日上映,后来官方宣布因技术原因,不能如期播出,影片定于2019年7月5日中国内地上映。据说,《八佰》开拍之前,为了还原1937年的时代感,进行长达整整两年的筹备工作,可见导演的用心,相信这将是一部良心剧。
除了剧情上之外,《八佰》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不仅请来黄志忠、姜武、张译、王千源等老戏骨加盟,还有张俊一、欧豪、杜淳、魏晨、俞灝明、郑恺等小鲜肉,让人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