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苏联朱可夫那个电影叫什么

苏联朱可夫那个电影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31 06:54:20

『壹』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相关电影

相关主要电影有: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8-1949)苏联影片,导演彼得洛夫。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88年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摄制。导演尤.奥泽洛夫。
·《决战斯大林格勒》, 1993年德国影片,导演Joseph Vilsmaier。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2001年美国影片,描写了传奇狙击手Vasily Zaitsev 的故事。导演Jean-Jacques Annaud。
1993年版《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文名称:斯大林格勒战役
英文名称:Stalingrad
发行时间:1993年
国家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字幕:中文
导演:Joseph Vilsmaier
主演:Ulrike Arnold Martin Benrath Thorsten Bolloff Oliver Broumis Flip Cap Hynek
Cermak Otmar Dvorak Heinz Emigholz
上映:1993年01月21日 (德国)
地区:德国 瑞典 (拍摄地)
对白:德语 俄语
评分:7.5/10 (4,018 votes)
颜色:彩色
声音:Dolby Digital
时长:134 分钟
类型:剧情 战争
分级:瑞典:15;英国:15;德国:12;西班牙:18;芬兰:K-16;阿根廷:16;澳大利亚:MA;挪威:18
剧情简介:
1942年,几个很普通的德军士兵从温暖的海滨随部队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很快他们就被残酷的战火吞没了。随着冬天的来临严寒成了比战斗更可怕的东西。在冰天雪地见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活下去。德军的溃败就像一场大灾难,士兵们一个个死去,最后的两个人幻想着回乡的温暖冻死在了白色的冰面上。
198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片名: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编剧:尤.奥泽洛夫
导演:尤.奥泽洛夫
主演:帕.布特(美国)饰崔可夫,柳.拉乌奇威丘斯(苏联)饰斯大林,谢.尼科年科(苏联)饰叶廖缅科,米·乌里扬诺夫(苏联)饰朱可夫
出品时间:1989年
制片公司: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和美国华纳公司联合制作
故事梗概:本片反映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部极具历料及欣赏价值的巨作.是导演尤.奥泽洛夫的卫国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1942年夏季,德军大举进攻苏联,苏联红军撒退到斯大林格勒进行顽强地抵抗双动用200多万能兵力,2千多辆坦克、大炮、飞机。最后苏联红军夺得了控制权,拖住了德军主力,11月19日,1万5千门大炮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吼声:苏联红军开始了伟大的反攻这也成了二次大战历史的转折点。浓烈悲壮气氛破真实地记载宏伟辉煌的场面.本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鲁晓夫,叶廖缅科,罗克索夫斯基,希特勒,冯.博克,保卢斯等多个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西班牙共产党人以及德国红色合唱团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
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战役》
片名:斯大林格勒战役
国家:苏联1949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彼得洛夫
主演:阿.吉基,米哈伊尔.阿思达科夫
内容简介:本片后期剪辑由斯大林亲自参与,珍贵无比。这是二次大战中,德国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一役!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进行了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1942年11月,苏联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军和顿河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和市内进行的防御战中英勇抵抗,成功阻止了法西斯德第6集团和第4坦克集团进攻。11月中旬,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地区合围了22个敌军师(33万人)。12月,苏联红军粉碎了德军突围的企图后全歼该部。1月31日到2月2日,德军第6集团军残部(91000人)投降,斯大林格革会战以苏联红军的巨大胜利而宣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具有巨大的政治、战略和国际意义,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对民展欧洲敌战区各国的抵抗运动具有重大影响。
《兵临城下》
中文片名:兵临城下/大敌当前/决战中的较量/敌对边缘
英文片名:Enemy at the Gates
影片类型:爱情 / 动作 / 惊悚 / 剧情 / 战争 / 历史
片长:131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德国 英国 爱尔兰
对白语言:英语 德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演职员表:
导演
让-雅克·阿诺 Jean Jacques Annaud
编剧
让-雅克·阿诺 Jean Jacques Annaud …..(written by) &
Alain Godard …..(written by)
演员
裘德·洛 Jude Law …..Vassili Zaitsev
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Maj. König
雷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Tania Chernova
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Commisar Danilov
鲍勃·霍斯金斯 Bob Hoskins …..Nikita Khrushchev
朗·普尔曼 Ron Perlman …..Koulikov
马赛斯·哈贝奇 Matthias Habich …..Gen. Paulus
波热尔·尤内尔 Birol Ünel …..Politruk
制作人
让-雅克·阿诺 Jean Jacques Annaud …..procer
Alain Godard …..executive procer
Roland Pellegrino …..executive procer
Jörg Reichl …..executive procer
John D. Schofield …..procer
Alisa Tager …..executive procer
剧情介绍
在二次大战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苏两军对峙,成千上万的士兵互相斯杀、尸横遍野,传奇性的俄国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凭著他神准的枪法,歼灭无数敌军,他的响亮名号甚至传到敌军阵营,于是德军派出最顶尖的神枪手康尼上校和他一决高下,他们就在枪林弹雨中,展开一场个人的生死之战。
虽然瓦西里百发百中的枪法令敌人闻之丧胆,但是他却是一个行事低调性格内敛的军人,一名苏联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认为这是宣传苏联军力的大好机会,于是把这名平实的士兵塑造成一名民族英雄,这时苏联红军连连败退,德军即将攻占斯大林格勒,到时候苏联帝国便会瓦解,于是斯大林亲自派赫鲁晓夫到斯大林格勒指挥大局。
由于丹尼洛夫成功地塑造出瓦西里的英雄形象,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苏俄全体军民同胞的士气,并激发了他们高昂的斗志,但是后来丹尼洛夫却对他一手塑造出的英雄产生妒意,更糟的是,他们两人竟然同时爱上一名在战场上和男同胞出生入死的女军官坦妮娅。
这时候瓦西里的名号越传越响亮,他的威名甚至在德军阵营中也是人人皆知,于是德军决定派出最顶尖的狙击手康尼上校追杀他,而就在千军万马之中,这两大神枪手展开了一场搏命殊死战。

『贰』 电影《兵临城下》出现赫鲁晓夫指挥,这个是否准确不是朱可夫吗

朱可夫是战略级的指挥官,《枯枝逗兵临城下》的剧情都停没卖留在战役级以下,所以没有出现朱可夫是正常的。
赫搭链鲁晓夫生于1894年,的确指挥过斯大林格勒攻防战,而且以他当时的年纪,作为战役的总指挥或副指挥,都是情理之中的。

『叁』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与俄国发生的最大会战,分别出动了几千架飞机,几万辆坦克...是什么电影

电影《库尔斯克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苏军于1943年7月5日~8月23日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实施的战略性防御和进攻战役。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苏军各方面军的行动。会战开始前,中央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共有133.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以后又先后投入草原方面军(司令科涅夫上将)、西方方面军(司令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波波夫上将)、西南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德军动用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第9、第2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元帅)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集中了苏德战场70%的装甲师和65%以上的作战飞机,总兵力达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会战中,苏德两军统帅部不断调兵遣将,向库尔斯克方向增援,双方投入兵力共40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6.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3万余 辆、作战飞机1.2万架。会战结果,德军损失官兵约50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其进攻战略遭到彻底破产。此次会战标志着苏德战争进程完成了根本转折。德军从此完全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

『肆』 朱可夫和斯大林谁更高明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关键时刻,朱可夫被任命为副最高统帅,前往指挥该次决定性的战役。 然而,在战争伊始,朱可夫曾经当面顶撞了斯大林,因而被撤销了苏军总参谋长的职务。接着被任命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负责组织叶尼利亚突出部的反击战,当然这个建议也是朱可夫提出来的。 叶尼利亚突出部反击战取得了成功,歼敌5万余人,这是自战争开始后苏军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在前苏联二战经典电影《保卫莫斯科》中有这样一组镜头,耐人寻味和深思。 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正在吃早餐,朱可夫推门而入。 见到朱可夫进来,斯大林连忙起身微笑着迎上前去。两人紧紧握手,斯大林说:“好,干得不错,你当时是对的。” 两人谈了些战况后,朱可夫再次建议将西南战线即将陷入合围的部队撤出来。这时,斯大林轻皱着眉头说:“我们有没有必要把陷入合围的部队全部撤出来?”朱可夫说:“合围是传统的作战样式。” 斯大林手指一翘,连忙说:“说得对,朱可夫同志!但我们不能只看一次交战,要从战争的全部结果来看问题。战争中时间是胜利的一个重要因档迟素。希特勒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但却失去了时间。” 斯大林顿了一下,接着斩钉截铁的说:“要利用现有的阵地,尽量拖住敌人!保卫乌克兰的战役相当于保卫莫斯科的战役。我们要争取时间,准备进行总的交战。” 后来的结果证明,朱可夫的建议是对的。由于没有及时撤出,乌克兰首府基辅陷落,苏军光被俘虏就有66万人,西南方面军损失惨重,司令员及参谋长在突围中牺牲。 但是,希特勒因为攻打基辅,使得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被推迟了一个多月。从这点来看,无疑证明斯大林的行首李看法更加高明,决定也是正确芹拿的。两人的区别在于,朱可夫是局部看问题,二斯大林是从整体看问题。

『伍』 二战期间有三个人在德国后方捣乱那个电影叫什么

“闪电剑” -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工作人员德军A组,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和集团军群司令等职二战期间前首席。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机智,聪明的反应,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是公认的最强的德国军队司令,还被评为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甚至臭名昭著的纳粹n的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华。之所以很多他的空哪将军和整个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会脱颖而出,在森林里,因为他既是一个军事天才,又是军事全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帮伦方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华沙的秋天,它的头参谋长的作用。而真正让他传奇的是他的进攻法国提出的作战计划,被称为“曼施坦因计划”,德国人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穿过阿登迅速突击部队在法国北部),以“闪电战”动力发挥到了极致 - 德国打败了英法联军六周入侵荷兰,比利时,法国征服了所谓的“大陆第一军事强国”。此后,曼施坦因成为最好的一个在欧洲的战争策略的历史,虽然他是侵略战争服务。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亲自带领他在战争中没有比他的作战计划制定了不同的水平更好的军队。作为一个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保持苏联,尤其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使苏联损失惨重。即使在苏德战争德军战败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仍然抵制苏联的进攻,反击取胜,这是罕见的军事史。曼施坦因比作剑德国闪击战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沙漠之狐” - 隆美尔

隆美尔(1891--1944),德国陆军元帅。昔日的“非洲军”的指挥官?在德国的集团军群司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等级。

隆美尔是德国最著名的二战将领,几乎没有什么了解世界军事史就知道了他那著名的绰号 - “沙漠之狐”的因为他的惊人纪录在一系列北非沙漠战场的疯狂宣传德国媒体和媒体的盟友,当他是谁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偶像活着的德国士兵。

狡猾多变,斗数码大胆和勇敢是他的军队的最大的特点。他在法国的入侵战争军事指挥官透露,在那个时候,他只是一个老师,他的部队所有的冲刺方式,进展迅速,击败了法国军队,被称为“分裂的魔鬼。”来到北非,强英的脸后,他迅速机动部队用坦克,突破对方的防线,或欺骗毕嫌,或猛攻,英打几次措手不及,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他的军队曾一度来到阿拉曼,逼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在没有电源的,由蒙哥马利,英国战败后,他仍然可以组织特退,真的是只狡猾的狐狸。

在恶劣的环境中,在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作战是非常困难的,而隆美尔创造了沙漠战的奇迹,虽然比同期的策略,武将稍差,但战术已经达到了极限,即使丘吉尔都大大称赞他的对手,又是军事历史学家他汉尼拔,拿破仑为“尊贵会被打败。”隆美尔对西方军事史学家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铠甲怪人” - 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上将。曾任装甲兵司令,坦克兵,导演,工作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陆军参谋长。

古德里安是一个典型的主理论联系实际,他在现代装甲战,即使在今天,N纳粹德军恨他仍被认为是世界的先驱“装甲之父”。装甲战专家相比同时代朱可夫,巴顿,隆美尔,谁,古德里安的影响对坦克战的大部分历史发展的。 “专注于在狭窄的正面突然一贯执行高速使用了大量坦克”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坦克攻击了震惊世界的战争,所以他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装甲会的。”

当英国军队的法律,人们还在议论的时候,古德里安已经开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被看作是不可能的,当时装甲战,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古德里安仍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并最终推动其军事思想和非凡的组织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了强大的德国坦克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古德里安终于有机会施展,他第一次率领他的军队的坦克迅速击败波兰后,部队经过法国色当战役席卷,尽可能的达到英吉利海峡。在早期的苏德战争,他指挥的部队在坦克包围苏联基辅等地多次,创造了连续作战坦克突击典型的例子。这是他的盔甲理论和实践,使侵略XTL竟如此震惊。

三将军用自己非凡的艺术军事指挥XTL帮助改写了世界的历史,使德国无敌在二战的早期阶段。无论是曼施坦因的“闪电战”的策略,或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与实践”,所有的二战军事发展进程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争推动了现代作战的发展,而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陆』 谁知道关于朱可夫的电影,要与朱可夫密切相关(二战时期的)

《解放》系列态汪告

『柒』 苏联各时代的电视电影最好详细点

纵观苏联电影史,表现二战题材的电影创作经历了几个高潮。战争期间拍摄的《区委书记》《虹》《她为祖国而战》等准确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主要情绪: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坚持战斗到底的决心,表达了苏联人民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所具有的崇高的斗志和敢于牺牲自己战胜敌人的勇气。战后年代拍摄的这类电影基本上遵循了这个原则,情节内容是表现战争中真正的人和事件。
50—60年代之交拍摄的战争题材影片《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等形成了苏联电影创作的新浪潮。这些影片通过对战争时期单个人的命运的关注,对人的道德问题的研究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对全人类的危害。这一时期走上银幕的,从精神和哲学方面进行研究的“没有战争的战争”片在后来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70年代的战争题材影片,既有表现战争进程的诗史片,如《解放》,也有表现局部战争的影片,如《他们为祖国而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这些影片中表现的主人公既普通又平凡,但在表明自己的坚定性、可靠性和信仰方面却显示出了惊人的毅力和不平凡性。
2000年之后俄罗斯拍摄的表现二战题材的影片,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思考,强调的是反战思想,如《布谷鸟》等。也有继承苏联战争片优秀传统,表现苏军战士奋勇抗敌,英勇牺牲的影片《星》。而为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拍摄的新的影视作品更有新的视点,不仅触及到以前没有或者不能触及的领域,还表现了战争中发生的巨大悲剧事件,如《护卫舰PQ-17》《受军纪处罚的人》等。去年拍摄的影片《自己人》通过三个被德军俘获又逃跑的红军展示在他们逃亡时的行为表现,揭示了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新浪潮电影表现的普通人物
50—60年代之交,前苏联的电影创作形成了一个新浪潮。原因之一是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文艺政策的松动和创作空间的相对自由。在这个背景下,一批描写战争题材的影片无论在人物的设置上,还是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都具有相当的创新。这些作品中,普通人开始成为银幕上的主人公,影片通过他们在战争中的命运,通过他们的苦难遭遇和顽强斗志,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心理感受再现了战争的全过程,再现了苏联人所经历的苦难。而对人物形象,对战争处境和生活环境的真实描写又使电影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吸引了广大观众。它们不仅在苏联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被列入了世界电影史册。
构成这一浪潮的影片有我国观众熟悉的《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等。
影片《雁南飞》(1959,导演卡拉托佐夫)描写了一个在战争中心里受到创伤,跌倒又重新站了起来的普通女孩子维罗尼卡的命运。并非出类拔萃的维罗尼卡出现在银幕上,与此前影片中的英雄人物相比,是创作上的一个突破。维罗尼卡具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幼稚而易受骗,爱幻想又不切实际,视野不够宽,精神境界不够高。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她经受不住生活的严峻打击,在困难面前丧失立场,被男友的兄弟马尔克诱惑,背叛了自己深爱的鲍利斯。当她得知马尔克的虚伪自私后,又离开他,几乎走上绝望的道路。最后她还是找回了自己,重新回到人民中间。
影片通过维罗尼卡从充满爱情的幸福,到她在困难面前失足,再到她恢复生的勇气,重新回到人民中间的整个心路历程,概括表现了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经受的各种磨难和考验。他们在敌人的打击下没有倒下,而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影片的新颖之处不仅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还有造型处理和表现手法的刻意创新,以及含有诗意的叙事描写。影片以情节剧形式结构,通过散文式的描写,再现了富含诗意的气氛。而诗意的体现,不仅仅通过隐喻、象征、比喻等手法,它贯穿在影片的整体结构之中。而作者所开创的新的表现手法,摄影师用手提摄影机,以“情绪摄影”理念拍摄的“送行”一场戏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断。在此作者从不同的视点:维罗尼卡的视点、鲍利斯的视点和观众的视点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焦急而紧张的心态及维罗尼卡未看到鲍利斯后的沮丧等复杂的心绪,深深吸引着观众,使其融入其中,如同亲身经历一样。而鲍利斯中弹倒下时白桦林的旋转镜头和他牺牲前对婚礼的憧憬也成为电影史上的精彩片断。影片以主人公命运的概括性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性揭示了战争反自然、反人性的主题。
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的小说拍摄的《一个人的遭遇》则表现了一个在战争中经历了战斗、被俘、逃跑,最终看到胜利的苏联普通士兵的命运。影片通过主人公行为动作突出表现了俄罗斯民族,尤其是俄罗斯的士兵的顽强性格和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的豪迈精神。这也是卫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而《士兵之歌》则通过一个普通士兵回家探望母亲途中的所遇和所为表现了俄罗斯士兵的美好心灵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人,俄罗斯才经受住了战争的艰难考验。
全景电影再现的战争进程
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全苏联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它经历了从退却、逃亡、坚守、反攻到最后胜利的整个过程。前苏联电影《解放》在再现战争的进程方面情节内容丰富,表现场面广阔,成为表现二战题材的规模最大的史诗片。与它相类似的还有表现列宁格勒围困的《围困》和表现保卫莫斯科的《莫斯科保卫战》。
《解放》描写从1943年夏到1945年5月的整个战争进程。整部影片由5个影片构成。《弧形火力》描写库尔斯克战役;《突破》表现强渡德聂伯河,解放基辅;《主攻方向》再现1944年夏苏军在白俄罗斯的进攻,希特勒中央战线的全面崩溃;最后的两部影片是对攻克柏林的再现。
影片在情节内容的建构上没有局限在前线活动的范围之内,而是涉及到了欧洲国家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如片中既有对谋杀希特勒的描写,也有对推翻墨索里尼的再现。作者运用广阔的历史素材,将历史事件同惨烈的战斗场面结合在一起,使观众看到了这场战争广阔的历史全景。
在人物的安排上,在再现这一历史事件时,作者力求不抱任何成见,不予简化战争的形象。作者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和虚构的剧中人物相结合,使历史的真实和人物性格的真实达到了统一融合。片中既有军事领导,又有同敌人进行厮杀战斗的普通士兵。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了每个主人公,即普通士兵和高级指挥员的独立作用。正是这些忘我牺牲、满腔热忱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影片中,无论是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战线和军队的指挥官,还是普通的士兵均意识到自己在推翻法西斯战争中的职责,而且真正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影片的最大成功之一是演员乌里扬诺夫塑造了伟大战略家朱可夫元帅的形象。形不似而神似的乌里扬诺夫出色再现了朱可夫善于在极端绝望、极端危险的状况下总能找到出路,从而通向胜利的战略思想。
影片艺术地将历史文献和诗史般的叙事,将对日常生活的速写和对宏伟的战斗场面的描写综合在一起,涉及事件多,表现地域广。片中既有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部,盟军司令部的大本营,也有苏军将帅的指挥点。地域上既有战争年代的莫斯科,也有伦敦、柏林,还有华沙。影片中表现的重要的战斗或战役既有普洛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大战,强渡德聂伯河,还有坦克穿过白俄罗斯的沼泽地和攻克柏林的战斗。这一切表现的既准确,又有规模,真正体现了抗击法西斯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影片在再现战斗场面上达到了高度的真实。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坦克进攻的艰难、强渡德聂伯河的可怕,以及为夺取立足点而进行的肉搏战的真实。影片中的几个场景:朱可夫元帅亲临前线视察研究坦克穿过沼泽地的场面,强渡德聂伯河时的惨烈场面,以及苏军攻入柏林后在被水淹的地铁里抢救妇女儿童,牺牲自己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影片的这些成就是导演的宏伟构思,也是摄影师才华的体现。作者运用现代电影的一切可能使银幕再现的事件真实可信。片中坦克集中进攻时的急速前进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而13号坦克更为快速的进攻动作开始是在并行前进的摄影车上拍摄的,而在终点高潮时刻的最为激烈紧张的战斗则是透过坦克的望孔,从坦克手的视点拍摄的,从而使观众感到战斗的真实,如同亲自加入了斗争一样。
《解放》在许多国家上映,评论指出,这不仅是一部表现二战全景的诗史影片,还为表现前苏联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提供了广阔的画面。
局部战争塑造的士兵群像
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仅由大的战役构成,还是由无数小的战斗汇集而成的。在表现局部战斗方面,苏联电影有很好的传统,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雪》《他们为祖国而战》等。这些影片大都根据文学作品改编,其中通过小型的,甚至是不被人注意的战斗再现了前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伟大牺牲精神,也塑造了一批批普通士兵的群像。
邦达尔丘克根据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是这类影片的优秀之作。影片通过一支后撤军队的战斗生活表现了前苏联人民建立的伟大而永久的功绩,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心地宽阔、英勇奋战的前苏联士兵群像。
影片开始,作者便把观众带入沉重的气氛之中。炎热的酷暑,在晒得发紫的草原上,一支装束不太整齐的队伍在行进,他们就是战争初期,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步兵38团的后撤人员。作者在此以独特而富有立体感的造型语言表达了军队撤退时的沉重心态。银幕上是一双双士兵的粗糙的皮靴,没有任何音乐,只有士兵撤退的沉重的脚步声。随后发生的战斗,炮弹落下炸开的弹坑和炸起的飞土等,都因造型语言而格外突出。
战壕在影片中是重要的造型成分。对士兵们来说,战地就是自己的战壕,是自己进行射击的区域。在广阔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掩护的平原上,战壕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影片中对战壕的详细描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战斗开始前,战士们用小铁锹不停地在石子地上挖战壕。他们把石子拣出来扔掉,任由汗珠滴在衣服上。在等待战斗打响之前,在射出第一颗子弹之前,他们在挖好的战壕里将弹盘和水壶靠在壕壁上,倒换着双脚,尽量使自己呆得稳固一点,以迎战敌人的打击。
战斗场面也表现得极为壮观而惨烈。银幕上是充满热浪和焦糊味的空气,是被炸弹炸裂,被太阳晒焦的土地,是重型坦克发出的炮弹飞驰而过时的咝咝声。在这个土地和士兵融在一起的空间里,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同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他们用生命保护着每一寸土地,用鲜血保护着身后的祖国。在死亡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可怕战斗中,他们保持了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生命力,在常人难以接受的紧张搏斗的喘息空间,不乏开开玩笑,以笨拙的幽默缓和紧张气氛。他们谈女人,谈生活。尤其是舒克申扮演的列兵洛巴欣一角,其每一个姿势,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行为动作以及心理状态是那么自然而可信,从而成为影片中最丰满的个性人物。即使他说话过多,有时会令人厌烦,也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牺牲。影片通过这些士兵的性格特点,揭示了苏联人民建立功绩的根本原因。
影片充满了悲剧成分。尤其是吉洪诺夫扮演的被严重震聋的斯特列里佐夫,他愤怒而绝望地叫喊,试图爬出战壕,加入冲锋队的行列的镜头更显悲烈,引起人们的极度同情。作者以极富感染力的手法再现了一批普通士兵的群像。正是这些士兵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表现局部战争的优秀影片还有著名导演罗斯托茨基根据瓦西里耶夫的小说改编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如果说《他们为祖国而战》表现的是战争的主体,真正的士兵的话,《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的却是本该与战争无缘的姑娘们的悲剧命运。影片讲述驻守在某小车站上的5位女高射机枪手在准尉瓦斯科夫领导下同16个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魔鬼的冲突和斗争。
高射机枪的班长丽达夜里回家看望儿子归来的路上,发现森林里有3个德国鬼子。于是瓦斯科夫带着包括丽达在内的5个女战士去消灭敌人。结果敌人不是3个,而是10多个。于是便派丽扎回驻地搬兵。不料丽扎陷入沼泽。剩余5人便同敌人展开周旋。战斗中,4个女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被敌人杀害,剩下瓦斯科夫一人,他冲进敌人的巢穴,将他们一举俘获。
影片通过主人公在这个小小的局部战争中的行为表现,仔细分析了她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进而揭示了她们各人的性格特点。这几个姑娘性格、气质、生活的经历和经验各不相同。加丽亚年龄最小,将军的女儿冉尼亚开朗漂亮,班长丽达认真谨慎,明斯克来的大学生索尼亚不爱说话,而丽扎不久前还只是个农村姑娘。保卫祖国,抗击敌人的决心使她们走到了一起。
她们以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怀着各自不同的理想、欢乐甚至是悲伤在这里与可怕的敌人相遇,并表现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同敌人的决死斗争中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作者在此通过她们的悲剧命运表现了被推向战争的一代人的集体命运,通过她们的形象构成了一代人的群像,从而表现了她们身上所蕴藏的建立功绩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力量。
影片采用黑白和彩色相间的叙述方式。银幕上黑白镜头所叙述的姑娘们与侵略者的斗争再现了战争的残酷,敌人的凶狠。从而揭示出影片的主题:战争与人类和平相违背,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战争使这些本不该参加战斗的女性失去了生命,战争剥夺了她们繁衍人类的伟大使命。
用高调拍摄的彩色画面是对她们战前生活的回忆,也有她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影片通过这些画面展示了普通人渴求的幸福生活。然而她们未及享受幸福生活,却被战争推向深渊。作者通过几个姑娘的悲剧命运对战争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它新颖的结构、独特的视角、优美的画面成为战争片中的优秀之作。

纵观以上几部影片,可以看出前苏联二战题材影片的几个特点:
1.情节素材丰富,时空结构宽泛。从最高统帅的办公室到士兵的战壕,从前线的士兵到敌后的侦察员,从游击队员到车床旁的妇女儿童,从大的战役到小的战斗等等,都是电影表现的情节内容,也都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
2.样式体裁丰富,表现场面广阔。表现战争的影片不仅有诗史片、纪录片,政论艺术片;还有侦探片、心理分析片,等等。《解放》具有全景战争的特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含有相当的抒情成分。
3.适应观众需求,手法不断创新。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二战的电影,内容和手法也在变化。二战题材影片更多表现人性、反对战争。手法则更加丰富。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以前无法做成的场面得以做成,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达到。
战争题材电影以其复杂多变的情节、重重建构的悬念,还有惨烈的爆炸场面以及残酷的厮杀搏斗越来越吸引观众,而新拍的影片也更加注重影片的观赏性。前苏联以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影片的丰富和深刻,体现了他们对于那场战争的反思,对于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的怀念。

『捌』 二战苏联碾压日军啥影片

二战时期,日本大本营对于“和德国夹击苏联”或者“南进”两种策略产生分歧!关东军和苏联在诺门坎一次会战,苏联方面朱可夫指挥了这次战斗,苏联的钢铁洪流大败日军。后来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永久工事,人数最多时达到了70万,和朝鲜方面军(20万)共同防御苏联。这时候,日本海军实施了“南进”策略,初期效果明显!电影《登陆之日》,再现诺门坎战役的残酷!

『玖』 莫斯科保卫战的结果是什么

莫斯科保卫战的结果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 天下 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莫斯科保卫战1-2》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cA2XloNICUm82swK_rlkfg?pwd=nmh7
提取码:nmh7

本片是苏联为纪念二战中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伟大胜利所拍摄的一部史诗性多集宽银幕巨片。全片分为《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该片拍摄历时两年,耗资约六百万卢布,拍摄场面宏大壮观,约有五千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加。这部场面宏伟的战争和导演其他几部类似的战争片一样,都在前苏联政府的支持下,拍摄的具有很强政治性目的的电影。影片宣扬的正义战胜侵略今天看来也是正当的,可是一些宣传国家领袖的场景明显是一种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对宏观战争场面的描写,依然是出色的。

阅读全文

与苏联朱可夫那个电影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