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电影三幕如何划分

电影三幕如何划分

发布时间:2023-05-17 18:05:21

1. 闲聊 | 浅析《寂静之地2》三幕式剧作结构

纪念第一次在影院看恐怖片。

三幕式戏剧结构, 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总结的戏剧理论,即戏剧应包含 开始、中间、结尾 三个部分。

著名编剧 悉德·菲尔德 则对这一理论加以扩充和具象化,他的概念模式放在电影剧本中,可分为以下三幕:

第一幕是 铺陈 ,占电影的四分之一。目的在于为整部电影的叙述架构基本的框架,交代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和事件,介绍主要的人物关系;

第二幕是 冲突 ,占电影的一半。这一阶段通过冲突的演变推动剧情的发展,同时逐渐增加主角对抗障碍而生的张力;

第三幕是 解决 ,占电影的四分之一。主要是将冲突高潮戏剧化,并最终给出一个形式上的完结。

上述模式对于现实主义或形式主义的影片进行分析并不适用,但对于从1910年以来的以情绪、冲突推进剧情发展的 剧情片 ,基本上契合,并且由于菲尔德所著的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广为流传,使得三幕式结构成为了最常见的剧作模式,尤其是在 好莱坞 。

2018年派拉蒙影业推出的高概念恐怖片《寂静之地》,以17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狂卷了近3亿美元票房,因此顺理成章出了续派迹集《寂静之地2》,并在今年上映。

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续集目前也已经拿到了将近2亿美元的票房,第三部指日可待。

影片卖座的原因自然与其 “不能发出声音 ”的高概念密不可分,但支撑着这个概念推进剧情发展的,依然是上述经典的三幕式剧作手法。

一、故事的铺陈

影片剧情部分时长88分钟,第一幕时长约19分钟。

这里有必要对第一部的剧情做个大致介绍。

伊芙琳一家总简羡穗共五口人,包括李、伊芙琳夫妇和大女儿瑞根、儿子马库斯和小儿子博,其中瑞根是名聋哑人,因此全家都会 手语 ,这也让他们在怪物降临时便于沟通。

在怪物降临后,每天晚上邻居之间都很有默契得会在楼顶点燃篝火,证明自己还活着。

伊芙琳一家也幸存了下来,有次他们去超市取生活用品时,小儿子博拿了一个会发出声音的玩具,于是被怪物杀死。

后来伊芙琳怀孕,在去地下室时踩到了钉子意外打翻了手上的相框而引来了怪物,伊芙琳一家便于怪物展开了搏斗,李为了救瑞根和马库斯选择牺牲,伊芙琳也顺利产下一个孩子,而最后瑞根发现怪物对她佩戴的助听器的高频声反应巨大,能使其暴露出被硬壳包裹的最脆弱的头部,伊芙琳便配合着开枪将怪物杀死,第一部结束。

不同于第一部开门见山直接展示了后怪物时期的生活,这一部则是先介绍了怪物的 来源 。

怪物来自外太空,人们在逃难时发现其 没有视力 ,但是 听觉敏锐 ,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它的警觉,并对发出声音者进行杀戮,手段残忍且行动迅速。

这一幕也交代了主要的人物关系,伊芙琳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同时也引进了一位新的角色 艾莫特 ,是他们的邻居兼好友。

之后剧情便跳到了第一部结束的拦卜地方,伊芙琳收拾残局,带着瑞根和马库斯以及刚出生的孩子往一处篝火的方向走去,第一幕结束。

二、冲突的发展

第二幕从影片的第19分钟一直到第68分钟。

这一幕中主要围绕着 制造冲突-冲突发展-解决冲突 的模式推动剧情发展,并且不断循环这个模式来控制影片节奏,让观众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从而激发观众继续观看的欲望,这一幕中比较突出的冲突点一共有 五处 。

第一处冲突 是伊芙琳一家进入了有篝火的一幢废弃建筑中,但因为不知道谁布置的机关而造出声响,马库斯也因踩到野猪夹大叫,此时画面中出现了用狙击枪对准伊芙琳一家的镜头。

这样便制造了 两个小冲突 ,一个是马库斯的大叫将引来怪物,另一个是布置机关以及拿狙击枪的人是谁?但因为掌握了怪物的弱点,伊芙琳一家娴熟得用助听器的频率和霰弹枪杀死了赶来的怪物,可是却引来了更多的怪物,好在被一个神秘人救下,来到了地下室一处相对密封的空间。这时两个冲突同时解决,伊芙琳一家得救,而布置机关的神秘人正是他们的好友艾莫特。

第二处冲突 发生在当天夜里,马库斯偶然听到了一个电台在放歌,瑞根认为这是有人在发信号,可是艾莫特认为外面的世界已经没有安全的地方,双方就此产生分歧,矛盾凸显。

夜间更具冒险精神的瑞根在与马库斯说了前往放歌电台地点的计划,却没得到支持,于是选择一个人出发,矛盾加剧。最后在伊芙琳的央求下,艾莫特出门寻找瑞根,矛盾解决。

这一个冲突没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气氛营造,主要是为了平稳推动剧情,以及使影片从单线叙事转变为 双线叙事 ,自此艾莫特和瑞根同一路,其他人则继续待在艾莫特的藏身处,等待艾莫特回来,而后两边剧情同时发展,双线叙事,交叉剪辑,增加影片的 可看性 。

先看伊芙琳和马库斯这条线。

在艾莫特出门寻找瑞根后,伊芙琳也准备去镇上药店拿几罐氧气瓶回来给刚出生的小孩供氧(因为刚出生的小孩容易吵闹,因此伊芙琳将小孩放在一个木箱中,通过氧气瓶供氧让小孩呼吸)。

第三处冲突 发生在伊芙琳出门后。见母亲迟迟不回来,马库斯便出了地下室,在废弃建筑中“探险”,但是当他看到已经成为干尸的艾莫特的妻子后被吓得打翻了身边的物品,制造出了不小的声响,必将引来怪物, 冲突出现 ;

于是马库斯急忙跑回地下室,将小孩一起带进了完全密闭的防空洞中,可是却将门完全锁上,只有从外面才能将门打开,而里面的氧气只够呼吸几分钟, 冲突加剧 ;

这时母亲赶了回来,制造爆炸使自动喷水灭火器工作,混淆怪物的听觉,从而来到地下室,打开了被锁住的门救回了马库斯和小孩, 冲突解决 。

再看艾莫特和瑞根这边。

第四处冲突 是瑞根在路上看见一辆废弃的火车,想要拿车上的急救包傍身,却意外招来一只怪物,冲突出现;

随后使用高频让怪物暴露脆弱的头部,可是瑞根第一枪并没有将怪物打死,并且霰弹枪卡壳了,冲突加剧;

眼看怪物就要走到跟前,艾莫特及时赶到,一枪爆头打死怪物,冲突解决。

第五处冲突 是艾莫特同意与瑞根一同前往放歌电台的地点,在一个港湾时遇上了一群幸存下来的人,可他们为了抢夺随身物品,将挂满瓶子的渔网绑在了艾莫特身上,只要他一动就会发出声响,从而引来怪物,冲突出现;

这群人不仅将瑞根背的包抢走,还拿走了能够对抗怪物的助听器,冲突加剧;

随后在艾莫特的暗示下,瑞根跳进了河中逃脱,艾莫特也发出声响引来怪物,在怪物袭来的一刻跳进河中并将渔网解开,最后两人坐上小船去往放歌电台的地点,冲突解决。

第二幕也伴随着艾莫特和瑞根远行的船只而结束。

三、剧情的完结

第三幕从影片的第68分钟一直到第88分钟正片结束。

在这一幕中会将剧情推向 最高潮 ,并对影片中存在的矛盾进行 合理的解决 。

艾莫特和瑞根终于到达了放歌电台所在的小岛上,令人惊喜的是,岛上真的有人类居住,他们发现怪物 不会游泳 ,不会从对岸到岛上,因此在这里是十分安全的。

可是第二天艾莫特在岛上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艘载着怪物的小船也停在了岛岸。

此时影片进入到最高潮,毫无防备的人们突然受到了来自乘船到岛上的怪物的攻击,而另一边伊芙琳在出去拿药品的时候遭到了怪物的袭击,两边同时制造了冲突,并且导演通过交叉剪辑将这种 冲突最大化 ,让观众为两边的形势都屏住一口气。

最后瑞根将助听器放置于广播站的麦克风上,让高频声音能传播出去阻止岛上大杀四方的怪物,同时马库斯也通过收音机听到了电台传来的高频声音,便将收音机外放,于是两边同时用高频声音抑制住了怪物的行动,瑞根和马库斯也同时走向了怪物,并且同时使用武器将怪物击杀。

第三幕结束,影片也随之结束。

当然,这一幕不算典型的谢幕,一般来说正常的第三幕结束会有一个给观众在剧情高潮后的 缓冲时间 ,比如两边都杀死怪物之后终于团聚,或者各自收拾行囊准备出发下一程云云,而不是像影片这样 戛然而止 ,会让观众不尽兴。

不过这样处理也情有可原,可以给下一部做足铺垫,也许下一部的第一幕就是交代两边团聚的背景。

总而言之,影片中规中矩,很多观众在第一部中已经接受了无法发出声音的设定,因此这一部中无声的设定对观众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也许导演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影片其他方面做足了功夫,相比第一部,这一部 用多个地点丰富空间,用双线叙事丰满情节,用交叉剪辑控制节奏 。

而在剧本创作上,则是经典且标准的三幕式结构。

2. 好莱坞标准电影剧本模式

在三幕式理论中,电影被分为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局。

【第一幕】

电影的第一幕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开场画面:开场的第一场戏,或者是第一个画面,决定了电影吸引力的大小;

铺垫:在这一部分,需要交代人物身份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大环境;

推进:也被称为催化剂:主人公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故事发生了第一个矛盾;

主题呈现: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一场戏,但是你要交代给观众,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

争吵:第一个矛盾发生之后,人物们彼此争执,故事向角色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下去。

【中间】

电影的中间部分,是整个剧本最长的一段。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情节点。

剧本的情节点,即是区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的两个时间。另外,在剧本的中间部分,也就是整部电影最中间的地方,需要一个最大的事件,也就是“中间点”。

举个例子,在《泰坦尼克号》中,第一个情节点是罗斯跳海被杰克救下, 两人相识。中间点是撞上冰手逗掘山,整个电影的走向就此改变。第二个情节点是沉船, 罗斯与杰克一同准备迎接死亡。

在中间点之前的第二部分,我们称之为“游戏时间”,这往往是整部电影最吸引人的部分,也相对轻松。角色们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件,走向我们未知的未来。

而在中间点,他们将迎来一次“伪胜利”。在这里,角色和观众们一起松了一口气,好像一切都结束了。但是很快,幸福的错觉就会被打破,一件意外忽然发生,导致“气氛骤然紧张”,角色们瞬间跌入深渊!

中间点之后的第二部分,被称为“坏人逼近”。在这个部分,大
BOSS 终于出现,并且残酷的折磨我们的主人公们。主人公在痛苦中挣扎,同时内部会发生矛盾,团队分崩离析,一切似乎都无法挽回。

这之后,就是“一无所有”时刻。这段时间可长可短,但在这个时候,角色们失去了一切希望,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失去了自己所珍视的一切东西。他们会迎来“灵魂黑夜”。

“灵魂黑夜”往往是很短促的一瞬间,就像《泰坦尼克号》中罗斯乘坐救生艇离开沉船,杰克绝望地与她分别一样。这是角色最痛苦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剧作技巧就是,在“灵魂黑夜”时刻 杀死一个角色,可以让观众们达到情绪的最低点。而只有到达最低点,在结局的高潮到来时,才能够爽的彻底......

《救猫咪》中有一个例子,如果在“一无所有”时刻,你没有角色可以死 亡,那么就提供给观众一种死亡的隐喻,比如收到一封信告诉主角他的姨妈挂了。这当然是一句玩笑,但是效果很明显,就是当观众察觉到“死亡”的讯息指档时, 无论之前的情节有多么热闹欢乐,到了这一刻也就是“一无所有”时刻都会沉静下来。这是为了结局的高潮服务的。

【结局】

但是故事没有结束,我们很快就会迎来第二个情节点,以及整个故事的结局。,接下来就是第二个情节点,也就是引起结局的大事件,这个“第二个情节点”,是整个故事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因为角色已经“一无所有”,因此依靠角色本身,已经无法对抗邪恶力量,无法走向最终胜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那么主角怎样翻盘?故事怎么才能结束?

这里需要引入AB线的概念。

【主线&副线】

AB 线,顾名思义,就是A 线索与 B 线索,也被成为A 故事与 B 故事,中国传统小说中习惯称为主线与副线。

副线在主线故事的毕核第二幕结束时结束,在第二个情节点汇入主故事,推动主故事中的主角继续行动;

主线故事在第二幕结束时结束, 在第二个情节点汇入副线故事,主线角色放弃自己原本的目标,帮助副线故事中的角色完成副线故事。

仔细分析《冰火》中兰尼斯特家族的故事线,我们会发现这几乎是一条反向的史塔克家族线,两条线索相互排斥,但当他们产生交集的时候,必定会有改变整个故事走向的大事件发生。(AB线交织的点)

【伪失败(负成长)】

“伪失败”是什么呢?就是与“伪胜利”截然相反的硬币的另一面。角色在中间点没有迎来胜利的曙光,反而跌入了失败的深渊。在这里,一切外部、内部因素都在向角色施加压力,让角色看不到光明的希望。是不是很像“一无所有”时刻?没错!“伪失败”就是提前的“一无所有”和“灵魂黑夜”。

“伪失败”也是好莱坞剧作法中的一种,但是并不常见,大多数采用“伪失败”作为中间点的电影是传记片。因为在经历“伪失败”之后,角色已经不可能再失去更多。因此在之后的“坏人逼近”段落中,角色反而会是一马平川,一步步走向最终的胜利。

由于采用了“伪失败”替代了“伪胜利”,因此这个角色在之后的走向会是逐步向上的,但是在第二个情节点之前,角色必须经历一些波折,否则将毫无戏剧矛盾。刚才已经解释过,“伪失败”其实就是用“一无所有”时刻替代了“伪胜利”的中间点位置,因此,在原本应该是“一无所有”时刻的地方,角色将经历一次“伪胜利”,之后再被从高高在上的胜利喜悦中打落下来!

“伪胜利”和“伪失败”是硬币的两面。你可以调换他们的位置,但你永远无法摆脱经历这两次转折点的命运。

所以,在《冰火》第六卷中,当其他角色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时,提利昂反而会迎来自己人生的最高点。然而切记,这是一次“伪胜利”,当提利昂沉浸在梦想成真的幸福中时,一次意外会将他击溃,而这时,他才能够真正做到迎接结局的准备。

3. 电影的三幕四场具体是什么,麻烦解答下。谢谢

好莱坞「说故事的方法」沿袭自亚里斯多德阐释的「故事基本要素」:开端、中段和尾。而「三幕剧」

(Eugene
Scribe)所发展的「结构精良的戏剧」(well-made
play),注重时间推移的连续感,每场戏都必须透过「描写冲突的本质」而不只是「描写冲突」来推进故事的进程,直到推向剧情的转折点。而结尾会有一个清楚且合逻辑的收场,一切纷纷扰扰的事件又回归平静,社会重拾秩序,因此被命名为「复原型三幕式结构」,简称「三幕剧」。「三幕剧」结构是利用动作(action)来表达动机及人物所面对的冲突。
第一幕旨在「铺陈」-主要人物介绍、故事的前提、戏剧性情境。第一幕结尾要有一个转折点,一个事故或事件在第一幕的结尾,主角会主动做出一个似是而非的选择,但观众都知道主角之后一定会后悔,因为他做出的只是权宜之计;此时,观众在心理上会同情主角。而第一幕后段的这个似是而非的决定,会让剧本的第二幕变得复杂,因为当主角做出这个决定后,就会有个人无法控制的灾难发生,发生的事情不是主角能掌握的,但他已无法重新做决定,也就是说,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才是他真正的考验,他必须想办法面对并改变。

第二幕在「制造对立」,故事的主体,电影剧本的抗衡(confrontation),戏剧的基础-冲突(conflict)、阻碍第二幕结束时,会再有一个转折,是主角弥补当初所做的「似是而非的决定」;此时,观众的心理和主角是平行的,他能同理主角的错误与悔改。「第二幕的高潮在于人物终于面临错误的选择所种下的恶果。此时也提供人物内省的机会,以便迈向第三幕的解决和复塬。在叁幕剧中,当人物在第二幕结尾承认错误时,不只是内心上的救赎,
更代表人物将有能力改变外在的世界,修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第三幕则是「解决问题」-事件如何结束、人物怎么了?第三幕的结尾,主角会做出一个观众不会做的决定,于是主角在结尾时变成英雄,让观众产生崇敬的心态。「三幕剧」呈现出一个人从开始到结束的旅程,他历经几个重要的转折,这转折为他带来转变。人物的外在旅程可能回到原点,但内心一定有所改变。以李安的《喜宴》为例,此片透过「亲情」与「个人自由」两命题的反覆辩证,以「喜宴」这个仪式,铺排中西方文化和两代间的伦理观念,如何历经冲突、挫败和妥协,最后以宽容的方式接纳差异的存在。

4. 三幕式结构是什么

三幕式结构是最易理解和掌握的故事结构划分方式。

第一幕:确定人物的目标并设置障碍交代冲突,该幕的目标是让观众参与到故事和角色中来。一般占用一部剧1/5的时间。

第二幕:通过不断的剧情冲突展现主角所需要克服的困难的各种细节,突出困难的强度,让观众感受到主角所经受的种种挑战,以及在各种剧情冲突中,主角的身心发生了种种变化,压力推动者主角一步一步克服障碍,最终迎来终极挑战。第二幕占用一部剧的3/5的时间,这一幕让观众的情感不断投入其中,并期敏升首待着最终BOSS关卡的到来。

第三幕:主角战胜终极挑战,主线、支线以不同方式结束冲突,给观众以终结感,或者让观众感受到l另一场风暴正在酝酿,期待下集。

三幕剧的机制

若仔细观察,会发现无论笑改是电影、小说、漫画……等作品,三幕剧的架构无所不在。其实三幕剧可以概括为六个字:「触发」、「冲突」、「解决」。三者涵盖一个完整桥数的事件,描述事件时,少了其中任何一段,都会觉得哪边不对劲。  

在创作的过程中,三幕剧也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如系列剧,其中每一集都符合三幕剧的架构,但全系列也同样是三幕剧的结构。例如哈利波特每一集都有完整结局,但直到最后一本,才做掉了他的生平大敌。 

5. 三幕式结构是什么啊

三幕剧这个概念发源于舞台戏剧,指的是用三幕完结的剧本,而每一幕的剧情各有其任务,镇纳三幕结合才能呈现最精彩的剧情给观众。三幕式结构指故事的建置,故事的核心,故事的解决。

戏剧的三幕式结构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简单来说,三幕式结构指故事的建置,故事的核心,故事的解决。这就类念局似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节点1到情节点2之间,是故事核心部分,也是最难的中间部分。

特点:

一旦掌握了三幕剧结构,就能清晰地理解既有情节如何编排、尚欠缺哪些东西、故事要如何开始与结束。三幕各自的篇幅长短,通常认为第一幕与第三幕各占25%,第二幕占50%,然而这并不是僵硬不可变动的铁则,只要每一幕的任务仔旅让各自完成即可。若仔细观察,会发现无论是电影、小说、漫画等作品,三幕剧的架构无所不在。

6. 什么是电影电视的三幕剧作结构

三幕剧作结构是指电视电影一般由开端、对抗和结局这三幕组成,是悉德·菲尔德在编剧领域最重要的贡献。在电影电视开始后的20~30分钟之间设置一个让主角经历的“情节点”,让他/她有一个必须实现的目标(戏剧性需求)。之后,在电影运行到一半左右,角色必须采取争取或反抗,以实现他/她的目标——这是对抗时期。

同时悉德·菲尔德也提出,这个"中点"有时以更微妙的转折点的形式,发生在第二幕(即书面剧本的第60页左右)之中,这种对抗往往使得一个主角的命运发生极端的逆转。影片的最后一个阶段则用于描述主角的抗争高潮,最终实现(或无法实现)他/她的目标,表现故事的最终结果。

1、第一幕,或称开端

一个标准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时。不论剧本是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有之,均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规矩是不变的——电影剧本中的一页等闷野于银幕时间一分钟。第一幕是开端,可看成建置(setup)部分,启亏这是因为要用30页左右的稿纸去建置(确定)故事。

一般大约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做出是否喜爱这部影片的决定。也就相当于电影剧本的头十页,应该及时地抓住读者。应该用大约十页的篇幅来让读者明白故事主要人物,故事前提,故事的情境。在第一幕结尾处要有一个情节点。所谓情节点就是一个事变或事件,它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这一事件一般出现在第25~27页之间。

2、第二幕,或称对抗

第二幕是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第二幕结尾处的情节点一般发生在第85页至90页之间。

3、第三幕,或称结局

第三幕蚂旁喊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结局。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

(6)电影三幕如何划分扩展阅读

三幕剧作结构已经帮助很多编剧将他们的想法缝合为好莱坞模式,劳拉·埃斯基韦尔(《巧克力情人》的编剧)指出:”在我知道三幕剧结构之前,我常常觉得结构将我束缚,但之后我明白了,结构实际上真正的解放了我,得以让我把重点放在故事之上。“

7. 电影里说的第一幕第二幕是什么意思

传统电影剧作结构一般分三幕,第一幕用来建置冲突,第二幕发展,第三幕结局,第一二幕的结尾都有一个情节点,引发事件的转折,把剧情推向新的方向。如《末路狂花》,第一幕一直到杀死强奸犯,第二幕一直到第一次主动抢劫。如果是120分钟电影,三幕的时间划分一般是30分钟、60分钟、30分钟

不是不同的拍摄场景,那是分场

阅读全文

与电影三幕如何划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秋霞电影网一手机版2 浏览:343
韩国母子电影 浏览:483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与主持类专业代码 浏览:383
恋爱记电影怎么投屏 浏览:411
日本雪女2016电影 浏览:781
哪些英语电影适合配音 浏览:979
泰国电影院搞笑视频 浏览:248
三级欧美电影2016 浏览:700
2015年夏季档电影 浏览:430
莱西粮贸电影院节目单 浏览:563
宿松县浙商3D电影院 浏览:668
欧美电影恶作剧免费观看 浏览:362
2017韩庚上映电影 浏览:685
中国电影搞笑全集2015 浏览:701
日本裸大乳电影 浏览:821
迪士尼最近好看的电影2015 浏览:389
华为vrglass看3d电影没声音 浏览:383
国产老电影名录大全九十年代 浏览:162
狄仁杰电影没有电视剧好看 浏览:681
电影院爆米花价格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