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腊核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李汪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哪局仔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令我十分感动,终身难忘
Ⅱ 一篇观看建国大业革命电影观后感,大概500字
不好好学习,来这抄答案
Ⅲ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很安静地把《建国大业》看完,但心里早已经心潮澎湃。
《建国大业》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一直以来,战争系列影片层出不穷,不断拍打自己的灵魂。在这个安定的年代里,只有历史还记录着那段血的教训,叫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断浸透着越来越模糊的我们。
可以想象,有那么多的革命志士会奋不顾身地投身到革命中去,为人民寻找未来,我们怎么能忘记?因为有这样的爱国精神感染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在《建国大业》里,几乎没有轰轰烈烈的厮杀场面,没有血飘在空气里的味道,更多的则是人物刻画,更多的是敌人濒临失败的痛快。艰苦的条件里,总有那么一束温暖的光辉洒进人们的心里。那便是拯救了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他带给了人们希望。
正义带来了胜利,人民挣扎已久的痛楚终于就要解脱。真理永远在正义这一边,在众多的人们领袖带领下的中国革命自然会走向胜利。
Ⅳ 《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左右,但必须必须原创哦~~谢谢大家啦~
写作思路:可以写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什么,主人公都有谁,是围绕什么样的故事展开的。语言要流畅,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文章更具体。
正文:
《建国大业》以抗战胜利为背景,主要讲述毛泽东与蒋介石举行和平会谈达成共识后不久,国民党单方面发动内战,并对民主党派人士大肆迫害。
共产党坚决进行武装反击,不少民主党派人士和国民党内人员纷纷倒戈,与中共站在同一立场。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大批民主人士在共产党的诚恳邀请下历经艰险,奔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举国欢腾。
电影里曾数次切如录像,与前后对比有显突兀。但毫无疑问,作为纪念的公益电影,旨在告诉人们没有偏差的历史。毕竟过去再怎么漫不经心做的事,在当前都不可能原样复制,而且我们不一定知道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
片尾的开国大典或许是很多人最不陌生的片段。带领共产党走向胜利的毛主席显然年事已高,可他的话语,却是亿万中国人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骄傲。
国共内战期间,条件上佳的国民党却秘密残害无数提出正确思想的人才。李公朴的公然杀害,直到闻一多身体横在乱枪下,人民还会支持渴望拿下中国的国民党吗?蒋介石被动地或主动地将每步棋下到最好,但当前情况也始终只有一种下法,斗智斗勇,兵、将都投了,降于共产党。终是败给人民和信任。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
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胜利!定下国旗国歌的那一刻,是国旗国歌作者的为自己正名的那一刻,经过多少反驳、争吵、拼命挽回,不都是为了国家未来的自豪吗?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Ⅳ 《建国大业》的影评,急!急!急!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捂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其实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对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观众做过尝试,2005年,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辉,刘德凯分别饰演国-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献礼影片《八月一日》同样选用了吕良伟,李子雄饰演了叶挺和汪精卫,两部影片在这一类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机制无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建国大业》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说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这一类型片的宣传,说教的功能大为改观。国共两党人物喜怒哀乐都给予了描写,凸显了人性化。然而影片从皓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则材料,修改剧本,难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挂一漏万,下面是笔者看出的几点,一吐为快。
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片中有一场蒋,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未做交待。其实当时蒋对李很是愤恨,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自己反到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宗仁站在蒋介石旁边,象极了一个跟班。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主席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建过大业》观后感范文二: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卖兆改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猜型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祝伟大的祖国60岁生日快乐!!!祖国,我爱你!!!
《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三:
昨天单位组织一起去看最近相当火的《建国大业》。这还是我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电影,平常总是看中判一些网络版的,一是没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没有人值得我陪去电影院看。
首先我要说一下,去影院看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呵呵。
《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六十年献礼的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不是说明星的多少的问题,而是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说说具体的表演,张国立的蒋委员长无疑是“惊艳”的,在形体有差距的情况下能够用神情,用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庆龄,宋美龄两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当不错。国母淡定自若,荣辱不惊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龄为党国四处奔波,可谓呕心沥血。王学圻事业的大爆发真是谁都挡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没有给自己丢脸。
再说唐国强自从开发出来演毛主席之后,我觉得就基本是那个样子了,《长征》首次见他确实感到惊叹,但是后来的所有影视剧包括《建国大业》,我感觉没有什么进步了,也许这就是极致了?也许毛主席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了?也许是审美疲劳了?咱也不知道了。刘劲等特性演员的表演在剧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进。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扮演者给人新奇,赞叹的印象,民盟,民革这些主要领导人个人性格魅力的展示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甄子丹,赵薇,冯巩,章子怡,苗圃,郭德纲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说他们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最后,我觉得《建国大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也许是因为我第一次进影院的原因吧,对这部影片感觉挺好。呵呵
Ⅵ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是一部热爱祖国主题的电影。它鲜活地演绎了中华民族解放初期蒋经国掌权时的黑喑及其我国的腐坏,和释放时举国同庆的情景。
电影描述了为基本建设新中国成立而作出贡献的诸多人,有秀才、有名将、有主厨、有镇长,每个人都是为创建和基本建设新中国成立投入汗液,有些人乃至无私奉献出了自身的性命。
世人无不赞叹钢的硬实,但谁知道把钢从铁矿石里提炼出出去必须多少的勤奋!在享有新中国成立带来大家幸福快乐的同时,谁知道到底是谁创建了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和很多名将在暗夜里艰辛走动,通过艰难曲折的勤奋和拼搏,总算让星火燎原变为红新走红。“五星红旗是用血液染上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新中国成立是在革命先烈和成千上万爱国志士前赴后继坚持拼搏下完工的。看了电影不由自主地感叹血汗钱完工的新中国成立!
Ⅶ 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以上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电影《建国大业》作为国庆60周年的献礼片,从其开机时起就成为人们的焦点议题。170多位大腕明星倾情演出,著名导演韩三平、陈凯歌、冯小刚等呕心沥血拍成的这部力作与《开国大典》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其演绎模式不仅在我国史无前例,在世界范围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建国大业》在真实再现符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展现出一种当下历史认知和审美高度下才具有的博大人文情怀,视野开阔,艺术创新,制作精良,运作得当,标志着巾围主流市场大片的重要突破。
影片有恢弘的历史视角和深沉的历史感情。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宏观命题,展现两种力量、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决战中的人心向背、世态沉浮,是一部中国式的大片,一部讴歌英雄主义、弘扬爱国主义的宏伟史诗,有着大气度、大高度,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对国人是一次深刻教育和精神洗礼,政治寓意深远。
民心向背乃决定性因素,影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艰难然而是肯定地赢得民心的历程。影片以抗战胜利至新中困成立前夕为背景,再现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围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畲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蒋介石及中国国民党最终兵败,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赢得民心而建立新中国,说明了民主、团结如何战胜专制、独裁的。这种恢弘的描述为中国共产党取得国家政权进而长期执政做了历史的铺陈,让人得出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瓶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同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只有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自觉的选择。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十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60周年了,这部影片助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Ⅷ 建国大业影评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游肆国大业孙返》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则磨饥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Ⅸ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我是怀着期待和崇敬的心情看完的。
这部影片,讲述了1945年开始到1949年伟大祖国解放之前的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段内战的历史不可能不了解,但是当那些情景再次出现在眼前时,自己还是不由得不心潮澎湃,不由得不激动。当看到革命党人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蒋介石残酷杀害时,我既痛恨蒋介石的残忍和没有人性,又为革命党人惋惜,美好的新生活就在他们的眼前,他们却被无情的夺去了生命,他们没能享受到,自己用不折不挠的、舍生忘死的斗争换来的胜利。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革命烈士,在当时那个年代,执着的坚持真理、坚持追求自己向往的共产主义、坚持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而不惜一切的牺牲精神,才打败了蒋家王朝,才建立了新中国,才为中国人民换来了自在的幸福生活。
革命前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即实现自己的信仰——为中国人民求得解放。在与敌人斗争时,表现出的大智大勇、表现出的坚定和坚韧、表现出的无畏的牺牲精神,无时不刻不在感染着我。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模。建国以来,我们在共产党的一代代英明领袖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地发展、强大自己的祖国,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生产、学习、休闲娱乐环境。祖国在发展,人民在进步,社会在和谐,精神、物质双丰收。我是时代的宠儿,生长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享受着烈士们用献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学习、运用着现代社会的知识、技术,为现在中国的小学教育做着自己的贡献。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饮水思源,《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再一次为我敲响警钟,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要珍惜今天,志在明天。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在工作中灵活的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力求做到全心全意的为祖国的下一代服务。
Ⅹ 建国大业观后感50字左右
观看了《建国大业》,我的眼睛一片湿润,心潮澎湃,感叹先辈创业的艰辛,感叹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感叹之余,对于现在美好的一切,我们更应倍加珍惜。
影片中令人难忘、感动的片段很多: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无数人前仆后继,抛洒热血,只为中国革命的一线生机;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领袖、战士携手共进,抵达目的地的时刻,这革命转折的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那一刻,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
有首歌名叫《为了谁》,在《建国大业》中,我们看到了回答。解放军解放上海,为了尽量不打扰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军没有使用重武器,宁愿血洒苏州河,解放上海后没有进入民居,而是露宿街头。
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是应当代代相传的,成为不灭的时代精神,正因这种精神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获得了“最可爱的人”的称号,到现在这个称号一直都是共产党军队的光荣与传统。
影片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种让人振奋的感情,带领我们回到那段峥嵘岁月,体味建国的艰辛。影片很快就演完了,我们甚至没有时间细细品味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但却让我们记住了,我们的国家经历过虚弱、侵略和战乱,我们的人民受到过欺辱、压迫与掠夺,现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鲜血铸就的成果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守,去保护。
(10)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作文评语扩展阅读:
《建国大业》幕后花絮:
1、姜文去片场的时候,抱着半尺多厚的关于毛人凤的资料。他为自己的角色亲自设计了服装,肩章、纽扣、胸牌,最大限度按照历史资料复原片中毛人凤的那套军装。
2、该片有一场陈坤与佟大为两人冷对眼神的戏,只是一个简单的眼神,却在陈坤的坚持下拍了九遍,直到拍出最好的效果。
3、导演本来有意请陈道明出演蒋介石,由于档期问题,陈道明主动放弃,并要求出演一个小角色。
4、最开始张国立辞演蒋介石这个角色,他觉得和人物外形差距大,后来在韩三平的多次劝说下才答应出演。
5、为了让自己的外形像蒋介石,张国立每天只吃一顿饭,饿得头昏眼花,用了半个月时间从146斤瘦到135斤。
6、该片中化妆师为特型演员化装要花费很长时间。张国立化蒋介石的妆,需要4小时,在拍摄前还要垫鼻子,戴牙套。
7、胡军在该片中仅有3场戏、5句台词。对于安排演什么角色,他从没挑剔过,坚决服从安排。
8、陈好的四场戏已经全部完成,但由于表现出色,她突然接到导演组的通知,说后面又为她加了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