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完《后会无期》觉得这部影片怎么样
《后会无期》截止到7月29号的票房是3.64亿,光这个数字扣掉税款以及交付给电影基金和电影院包括宣发费用,以业内常说的1比3比例来算,片方可以收到1.2亿,也就是说《后会无期》已经早早的开始盈利。影片拍摄时的投资预算是3000万后来追加到5000万,两个投资方都来自韩寒的好友路金波(果麦文化传媒)和方励(劳雷影视),而方励收购的比利时团队提供的遥控无人机设备正是影片中为啥有那么多俯拍镜头的主要原因。博纳电影公司在电影后期也成为出品方,主要贡献电影的院线发行和宣传,同时博纳老总于冬给提出了3.5亿(刚好与上面的3.64亿对应下)保底票房的条件,这个保底票房的意思是指假如《后会无期》的票房因为被吸入淋逼哪怕扑街到只有1块钱,博纳都会以3.5亿票房来做分成。
而韩寒本人并不对投资方面有多大的参与,片中唯一主观性质的植入广告是那辆大众汽车,因为韩寒本人是大众333车队的队员并夺得多次冠军,其余那些据说是无意扫到,后来官方去谈成为了赞助商和植入广告。另外两个植入广告大伙可以自己猜,三个植入广告也将成为韩寒今后电影的上限。韩寒在电影拍摄中不断打破常规,他兼任导演和编剧,但整部电影没有监制,他可以署名但他无视之,同时他本人不收编剧和导演的费用,只在电影成本回收后的盈利不分进行收成。电影只有一稿剧本就开拍了,然后永远都是临时改(王家卫笑而不语),制作方式是类似美剧那样的边拍边剪辑边改,出现问题可以即时补拍,后期只花了一个月,取景的拍摄顺序是从西到东,东极岛才是拍摄的最后一站。总而言之,韩寒在贴上作者导演的标签时首先是个集权演,像他这样的一意孤行新人导演千万不能学。《后会无期》的电影文本不是传统的情节剧,同为公路片并带有喜剧色彩的《泰囧》是典型的情节剧,以“囧”的态势为阶梯逐步提高戏剧性,作为喜剧电影《泰囧》的戏剧性的体现就是搞笑的夸张程度。但韩寒却是故意舍弃了电影的戏剧性,明明主角的几四次遭遇都伴有谎言欺骗和分离告别但全都以很平淡的方式结束了,而这种情绪也随之飘飘如烟。很多人都在抱怨影片略闷,其实影片的悲观和绝望是一步步加强的,从满怀希望的离开滞后的东极岛开始,先是平静的与周沐告别,接着是带着强烈不舍的与苏米别离,然后是摧毁爱情希望的“世间所有的情侣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直到最后信任终结,被骗车到两人大打出手。可以说电影从入世开始就是无限走入了悲观抑郁的氛围,但是韩寒那些标志性的段子显然摧毁了意识上累计的情绪。韩寒有意在创作剧本的时候规避类型片的戏剧性,却忘了自己的冷幽默可是喜剧的象征,绝大部分观众肯定会因为那些金句下意识的就划入喜剧的范畴。但更大问题是电影过于依赖与对白传递信息缺少了电影化的表达,虽然摄影机横移(典型的是与周沐见面那一段长镜头),俯拍(摄影机与地面垂直的俯拍也可称扣拍),对称构图,大全景的重复出现看上去很文艺,但也只不过是韩寒努力在证明自己不仅仅是跨界的小伎俩。全片除了那颗卤蛋并没有其它的局部特写,特写镜头的基本功用就是强调某个元素,韩寒没有想到或是说尝试用到特写便是在说明他并没意识到这些由他编剧的情境里是否有真正值得突出的重点。而台词太多本该也不成为挑毛病的主因,伍迪艾伦和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里都可以出现半个小时就两个人话唠却依然精彩十足,《后会无期》的问题在于台词太过想当然,有些话并不真正适用于角色的情境,但是韩寒觉得这话很有趣有点深刻就用上了,但其实观众一笑就拉远了故事的代入感。
四段小品式的遭遇其实有荒诞的也有现实主义的,但电影又是悲观的氛围加上喜感的台词,而电影的荒诞现实主义走入悲喜剧的范畴时,由于打一开始就缺少戏剧性的掺入,韩寒选择把克制贯彻到底,但有些戏显然不适合,不然便不会有那么多观众觉得闷了。克制用的最对的地方是袁泉那一场戏,把一出狗血叙用寡淡的方式叙述,明明内心暗潮涌动还要装得波澜不惊,“喜欢就要放肆,爱就要克制”这话单一拿出来我觉得可以直接删掉,但是袁泉说这句前的短短静默顿时能让人心萎,因为瞬间把两人之间的情感态势给逆转了。而且打台球时的分镜和调度,摄影的变焦选择,袁泉作为常年话剧演员的经验让我惊喜到几乎可以忽视韩寒在这部影片中的其它过失。
B. 韩寒的后会无期在台湾票房多少有人知道吗
最终票房6.5亿。
《后会无期》6.5亿,投资方净赚1.2亿。
后会无期的投资人方励详细算了一笔账,按照《后会无期》的票房分成,院线分走了60%左右,制作方只分到40%,扣除各种电影税收,利润空间只有30%。6亿票房,分到片方也就2亿,扣掉发行成本3000万和制作成本5100万,剩下约1.2亿,制片方开始分帐,于冬拿走40%,韩寒、方励、路金波三家分60%。(因为于冬上来就赌票房3亿五以上,如果达到4亿以上他分四成)算这个帐的话,博纳赚到四千多万,分走了大头。
C. 电影《百鸟朝凤》刷爆朋友圈,票房已过千万!评分为什么很高
《百鸟朝凤》讲的是传统文化的故事,我想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如此的高分,很大程度上是在向电影未上映就去世的导演致敬吧。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给予这样的电影人一个鼓励。
除此之外,别无他因
D. 百鸟朝凤:赚钱就是顺带的事,我们要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即使我没时间,即使我是漫威的死忠粉,我还是挤了时间去看了《百鸟朝凤》。
先说说刚开始电影为我们展现的场景。他们让我想到了我童年在农村的那个时代,那个吃水果不需要洗,只需要拿衣服擦擦,想到了那些抓癞蛤蟆抓龙虾的时候。那里到处都是平房,村庄矮矮的,一眼就看到了头,一眼就看到了村头歪歪溜溜的红色油漆写的小店两个字。那个小店里最贵的雪糕的也就两毛钱,可是我从没吃过一毛两毛的雪糕,我总觉得特别好吃。我想起来站在地头等着家里的大人,听着布谷鸟叫(电影里有其他的鸟叫,奈何我不记得),吃着大guoliu,还有和小伙伴一起找的毛因,酸溜溜。
我怀念夏天的树荫,可比现在的空调舒服多了,尤其风一吹,你会觉得人生终极的享受不过如此了。
游先生被老爸的梦想被送去了学唢呐,虽然不擅长,没天分,可是他努力,练基本功就比别的人多了那么些时间,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最后还不是他最出色。我们何尝不是,一直希望自己是学霸,可是天资不够,努力来凑。过程很艰辛,结果很开心。在我看来,即使结果没有成功,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嘛。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是有天分呢?与其在那忧伤自己的天分,不如马上付出行动,我们可以努力啊,我们可以多花时间哪。
游先生,在唢呐最火的时候选择了唢呐,在它开始落寞的时候,选择了坚持。每次别人叫他放弃他都回应一句话,我对我师父发过誓。我想,即使他没有发过誓,他也会坚持下去。几年前,新周刊有本特刊,叫做些无用的事。剧中,焦老先生也说,别光想着钱,这不是钱的事。这样恰恰符合了方励的演讲。他说,你心里把赚钱放第一位的东西,肯定赚不了钱的,钱是顺带的。钱是拿来买快乐的,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现在其实很多人是拿快乐来换钱。这也让我想到木心也说过,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有钱赚,还能自己喜欢。在我看来,这两个观点实质是一样的。
我们永远都在什么专业火的时候一窝蜂的去学一个专业,而往往我们学完了以后,物以稀为贵的定理就冒出来了。我大学那年,财经最火,总有文章什么类似最好找工作的十大专业类似类似,总有财经。当我毕业傻眼了,太多文章冒出来说,最难找工作的专业,哈哈。当年特想学心理学,爸妈死活不给学,现在经常看到新闻说什么稀缺岗位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之类。
倒是我弟弟上学的时候,就是要学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不管什么热门,只钻研专业。现在毕业刚满一年,已经计划着第二次涨薪。收入是我的好几倍,买东西也是毫不手软。我记得,季羡林老先生学的梵文也是,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赚钱不赚钱。赚钱不赚钱,你不那么紧盯着它想,自然就赚钱了。赚钱就是顺带的事情。
很多人看百鸟朝凤是因为方励的那一跪,太多人冒出来说,这是作秀,这是炒作。我想起了他的演讲,人生成功是什么,就是快乐。你说他为了炒作跪,我不信,他只为他的快乐跪。他如果只为了多排片多票房,直接投资商业电影啊,为什么要去做这种文艺片。我上一次看这样的文艺片还是王小帅的《我十一》,为什么这种片市场很少,因为不赚钱嘛。而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片,为了我们的文化。电影从来就不只是赚钱的机器,很多电影承载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梦想,你说这些赚钱吗?你说它能当饭吃嘛?还是方励那句话,赚钱,就是顺带的事。唢呐,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这是我们的根哪!你说,根能当饭吃吗?我说不能,可是没有根,就没有我们。
越来越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还真这就是那么回事,特别美,并且特别多。我们总喜欢去研究外国那些,我们总觉得别人就是好,从而不去珍惜自己所有的,说句新闻联播里的话:我真的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