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认为翻拍最成功的作品是哪部
国产剧翻拍的有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是备受吐槽,谈及翻拍的话,基本上没什么可夸赞的地方。不过也有几部电影,翻拍的还是比较可以的,比如说翻拍国外的《十二公民》、国内的《新龙门客栈》,其他的基本上就是电视剧了。有几部翻拍的金庸电视剧,我感觉还是值得一看的。
3、金庸被翻拍的电视剧
其实有很多金庸的电视剧,翻拍的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说苏有朋版本的《倚天屠龙记》、胡军版本的《天龙八部》,这些作品跟原版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喜欢。只不过近几年的一些翻拍,让人感觉有些尴尬,没有了当年的精彩。
『贰』 十二公民辩论的案件是真实的吗
不是真实的。
《十二公民》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是由北京聚本传媒出品,由徐昂执导,何冰、韩童生、钱波、赵龙豪联袂主演的犯罪悬疑片。该片讲述了当代中国一个由富二代“杀人案”引发了最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
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12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
(2)十二公民豆瓣电影扩展阅读:
十二公民的相关内容:
1、从《十二怒汉》变成《十二公民》,里面的男人们将情绪藏在片名背后,“公民”的身份突出,导演兼编剧之一的徐昂似乎更想在号召“依法治国”的当下,藉由电影来给观众上一堂普法课。
2、里面12个陪审团成员全部由人艺和国话的演员出演,担任“8号陪审员”这个主角的,则是在《喜剧的忧伤》里,就已经和导演合作无间的何冰。
3、除此之外,电影里还有韩童生、张永强、钱波这些多年在影视剧里颇有建树的戏骨,再加上本片完全靠对白推进,因此给了演员很大的表演发挥空间,“飚戏”段落比比皆是。
『叁』 电影《十二公民》影评,十二公民好看吗
看过了国产片《十二公民》,毫不夸张地说,本片绝对可以排进年度华语电影前五甚至前三名!从电影技法上说,还有些不足之处,但戴着枷锁跳舞能如此出色,已经让人赞叹不已。本片台词极好,自然紧凑,毫无绝大部分华语电影浮泛做作之病。韩童生老师在本片里表演非常棒。
『肆』 豆瓣评分最高的十部国产电影
第10位、《烈日灼心》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推荐指数:★★★★★
豆瓣评分:9.5
该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观众与其说是被悲欢离合的故事本身打动,不如说是被故事背后那段国人集体回忆的历史所打动。没有那跌宕起伏的历史背景,衬托不出人性的真实,也构成不了凄美的故事。
『伍』 有哪些你看过了以后觉得思想深刻,给了你正面影响的电影
推荐你看一个小众的电影,叫《十二公民》,这个电影虽然小众,但是豆瓣评分真的很高,我看完以后特别震撼,故事围绕了一个富二代杀人,这十二个人为此举证的事情,本来富二代这个词多少带着些负面的意思,所以刚开始这十二个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有一人思考这个富二代是无辜的, 这里不做太多剧透,这个电影就在一个屋子里拍摄完成,原以为很枯燥却并不是,尤其是面对生死问题时,还能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你辩护,为你认真思考时,你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是很美好的。
『陆』 电影《十二公民》编剧和导演想表达什么的思想呢
电影《十二公民》是徐阳执导,2015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电影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经典片《十二怒汉》。有人早已给改编电影订上了烂片的标签,但是改变的电影中好电影也比比皆是,《十二公民》就是其中的一部。《十二怒汉》的票房失误了,而《十二公民》的豆瓣评分却为8.4的高分,可以说是电影中的极品了。
电影讲述了十二位陪审员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这12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
《十二公民》,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导演和编剧安排了十二个人,十二种相,是不能呈于人面前的故事。每次看都对自己是一种提醒:追逐真理,合理质疑,通过有理有据的质疑推理,找出真相。我们不放过一个坏人,也决不错判一个好人!这才是一个健康社会应该有的态度!
『柒』 评分高的国产电影推荐
《万箭穿心》 豆瓣评分8.6
该片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影片没有大牌,但每个演员都给观众展现了最优秀的表演,讲述了“女扁担”李宝莉跌宕起伏的一生,道尽了生活的温暖、苦痛与无奈。
《钢的琴》 豆瓣评分8.4
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剧电影,但看过电影的人应该知道这根本不是喜剧,一个为了孩子的父亲,通过小人物幽默与艰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电影里也有很朴实很真诚的爱的表达,比如“也就我呗,二了吧唧,你干啥我跟着你干啥。”“你二吗?”“就你看我不二呗~”
《十二公民》
豆瓣评分8.3
电影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讲述了当代中国一个由富二代“杀人案”引发了最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真相与怀疑,盲从与坚持,尊重与偏见,等级与平等,冷静与愤怒,都在小小的休息室里面的十二人之间碰撞,爆发激烈的矛盾。这是一场无关真相,只做阐释的讨论。
《狗十三》
沉淀了5年才上映的电影,很多观众表示看完都哭了。而落泪并不是被影片感动,而是因为深深的难过,从电影里找到自己的身影。原来所谓的懂事、长大,就是一步步妥协、接受。比起剧情狗血的青春片,这是最好的一部属于我们的青春片。
《无名之辈》豆瓣评分8.1
陈建斌、任素汐,章宇等人主演的喜剧电影,都是实力派的演员。有网友评论这部电影可能是近年来,中国最好的黑色喜剧电影。剧情节奏都很棒,各条支线剧情之间的穿插跟《疯狂的石头》有相似之处,浓重的四川、重庆、贵州地方口音,让这部片子带着烟熏的味道,品尝起来格外留恋。
『捌』 你知道的小成本好看电影吗
《驴得水》《hello!树先生》《独自等待》等等。
《疯狂的石头》 一部非常经典的黑色幽默喜剧。围绕着一块翡翠所诞生的各种荒诞故事,各种啼笑皆非的情节。大笑之余不禁感叹,这个人怎么这么倒霉啊。看似无厘头的情节,却又经得起推敲。大家都看过吗?
『玖』 十二公民影评可以换哪些题目
拙薄的套搬
文/梦里诗书
如若没有《十二怒汉》的珠玉在前,那么《十二公民》确是一部值得盛赞的电影,但这种假定是并不存在的,改编不等同于套搬,一味的临摹与仿效,却难有任何独出机杼的已见,比之原版那用言谈构筑的魅力,电影显得是如此拙薄。
《十二怒汉》的经典在于无论沧海桑田,他所体现司法需有的严谨与生命的尊崇,都能给每一位观众以至诚的感动,完美的蓝本实则注定了套般与他的《十二公民》不可能碌碌无为,即便是改编后有以那无比牵强模拟法庭的开头与主旋律回归乏善的结尾,电影对原版小心翼翼的临摹,连人物性格背景甚至座次和一个角色带不带帽子皆有以高还原度的吻合,对这部作品的称道绝非源于该片有多么好,而是惊诧于原版的魅力即便是时隔近六十载,依旧能如此契合我们的时代。
站在巨人之肩应当仰望天空,而不是俯瞰过往,《十二公民》并非《十二怒汉》的首次改编,日本于91年改编的《12个温柔的日本人》虽难比原版,但营造了真正属于自已的故事核心,而俄罗斯于07年对原版的改编将战争、种族、人性三者皆巧融于原有的剧情架构,锻造了更为深刻的剧情纵深,回看《十二公民》做了些什么?除了一再的复刻原版剧情思路,便就是想着怎么把这个根本难以在中国上演的故事生搬硬套于原有的蓝本,而所谓的将此片能接到中国的地气恰是该片另一大败笔所在。
消解对嫌疑人身份的歧视,原版用曾生活于贫民窟里的5号陪审员给予了反证,而俄版里犹太陪审员与高加索陪审员以自已的智慧将种族与地域差化于无形,但《十二公民》里对于河南地域性的过度讥嘲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笑料,反证河南人不差的例证,仅是透过几位陪审员一口河南腔简单粗暴的回语和提出这一话题陪审员的自我醒悟,实则电影在潜意识里很有可能会影响观众更加加深对地域化的成见,另一点地产老板与学生间真爱营造的笑料,不仅是无关剧情内容的累赘,此虽无错但更确是不应值得如此炫耀提倡的价值观念。
一次引经据典的套般,一群中国的实力派演员,却终拍不出一场真正能属于中国自已的《十二怒汉》,可无以否认电影至少还是有以原版形貌,经典是《十二怒汉》的,拙薄是《十二公民》的。
『拾』 《十二公民》这部的影评怎么写,从未写过,不会啊,求原创3000字左右。求(╥﹏╥)!
学生时代看《十二怒汉》之前,读过大篇溢美之词,看完倒有点不过如此的感觉,好是好,但似乎没那么神。这次抱着“翻拍能有多厉害,中国又没陪审团”的心态,《十二公民》让我大大吃了一惊。论品质,像看完一部精彩的动作片一样酷爽,而回味有限,大致是四星,之所以给足满分,就像片里的诸位“陪审员”一开始那样,是体验超出了预期,把感性经历当做了判定标准。此外还有种新鲜感,英美剧的法庭戏看多了,而一群中国人为了这个唇枪舌战,的确是首见,算是一种没有特效的电影奇观吧。
剧作的本土化并不是简单的照搬,这也可以理解,国情不同,但主创挑战而非模拟经典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案件的大量细节和话剧式的故事格局,不少微妙之处都做了改头换面,连整个故事前提,也成为一群家长的齐聚,赋予他们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交集。有影评指出,这样的身份设定是硬伤,因为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很难聚到一块,不如改成学生自行拉来亲戚熟人更妥当,说的固然在理,但如此一来就失去了上述共性,很多以情动人的“在座各位的孩子……”(请无视干爹)就无从发挥。多位陪审员反复强调,他们是为了孩子,才来这么一场假戏真做的讨论,若不是家长,这个最强的动机支撑就垮了。
前几年在天涯看到一个贴,说是不要再自称老百姓了,我们是国家的公民,要享有公民权利云云,但公民到底需要承担何种责任,帖子里吵成一团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十二公民》强调了公民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向我们示范公民的重要义务之一,就是积极、客观地参与公共事务,并且不因个人的情感左右妨碍客观判断,这也是西方陪审团制度赖以维系的前提。当然,这场示范最终仍要落足到主旋律上来,由一位最终揭晓是检察官的成员来挑头和维持,并且在片尾打出冤案昭雪的字幕,表明伟光正的法律工作者和没有陪审团的中国法律足够主持公道,不过这并无损于影片的示范价值,而且主旋律的私货也夹的毫不拙劣,颇有点正能量效应。
大概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有个很强烈的感觉,这片在普及合理怀疑的法理之外,还有一层使命,就是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解。每位陪审员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人群,而人人心里都藏着疙瘩,一开始礼让三分,一团和气,故事节奏也较缓,等到讨论关键证据,顿时观念碰撞激烈,处处针尖对麦芒。这群人包含了巨富、中产、公务员和底层混混等,社会阶层跨度大,价值观分歧明显,社交交集小,平日里做酒肉朋友互相倾诉的机会几乎为零,难得的机会齐聚一堂,开诚布公,交流三观,抹平偏见,消除心魔。影片采用了一种客观的立场,个人记忆可能对履行公民责任感有所助益,如曾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也可能构成阻挠,例如那父子不合的出租司机。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个人原因,做出有罪与否的判断,但最终都回归了理性。植入大量社会时代话题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对“干爹”、富二代的仇视,对外地打工者的歧视,最终都被理性压倒,委婉地对大众的有色眼镜做出批判。按照普法路线,故事应该定格在司机举起的手就结束,而影片又加了一段人人互助互爱的五讲四美宣传片,也是对和解主题的体现。
抛开那些强调法理、揭示社会面貌的部分,这也是一部相当好看引人的商业片,很多特效大片到了文戏就让人昏昏欲睡,而《十二公民》能从头至尾使人保持兴奋。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花大钱看3D大片更值。只要你不是太懒得动脑,这里头获得的智力愉悦,一点也不比那些悬疑经典差。只是现如今,大部分观众已经习惯了只为巨星和巨额投资买票,该片的商业前景注定无法乐观。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在这个时代,一部翻拍经典又受制诸多的中国电影,能拍成这样已是殊为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