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毛女读后感300字写白毛女的读后感
写作思路:主要写出读完白毛女你的感受。
正文:
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中的一个共同的命题就是:妇女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应该得到解放。新华字典对解放的定义是: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在旧社会中,因为束缚,妇女没有自由可言,也不知道什么是发展。她们生活的中心就是男权的世界。
由此表现出来的女性的特质,诸如:柔弱,寡言,逆来顺受等等皆是我们熟知的。在《白毛女》中一根二尺红头绳就是束缚的象征,在出现的短短几分钟里,却是喜儿最柔美的一瞬。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的社会地位的定位如此,女性本身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默认一切皆合理。
这样的观念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为了消除掉这样错误(先不论是否真的错误)的观念,剧中采用了一种完全极端对立的方式来展示女性应有的特质:柔弱成为刚强,寡言成为敢于言说,逆来顺受成为勇于反抗等等。
表现在艺术语言上就有如下的改变:大量使用对比高的色彩,以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效果;服装上,主角最终换上共和国新装视为最终走向光明;舞蹈动作上,女性有了大量的十分果断的动作诸如指,怒目,敏捷的身手等等。
通过这样的手法,戏剧完全消除了旧社会的女性形象残留在大众的阴影,使得戏剧告诉观众:这样才是正确的,只有这样的女性才是自由的。
⑵ 小学一年看白毛女电影读后感100字
今天,我观看了《白毛女》这部影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解放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佃户,叫杨
白劳。他有一个女儿叫喜儿。杨白劳租用着地主家的地,由于条件恶
劣,所以每年不仅自己颗粒无收,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地主每天都
上门讨债。无奈之下,杨白劳喝卤水自杀了。杨白劳死后,他的女儿
喜儿被地主抓去侮辱了。喜欢喜儿的大喜,想把喜儿就出来,可是没
有成功。大喜便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在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到了山
上,靠吃奶奶庙里人们用来祭祀的水果生活。由于长年不见天日,每
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她的头发全白了。
人们发现她时都认为她是妖
怪。共产党们让大喜带着一小部分兵力去抓这个“妖怪”
。
喜儿被抓了。他们给喜儿上刑,把她的头发剪光。这时,大喜发
现,
这个
“妖女”
是他一直喜欢的那个人。
于是停止了用刑。
解放后,
大喜和喜儿结为夫妻,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喜儿长出的头发也变回了
原来的黑色。
这部影片把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生活做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知道
了,当时地主的残忍和可恶,以及老百姓们凄凉、悲惨的生活。新中
国给人们带来的是平等和尊重,
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们
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更要学会感恩,
用行动来回报那些给我
们带来幸福生活的人。
⑶ 白毛女观后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话剧《白毛女》。剧中讲述了在1935年除夕,河北杨各庄贫农杨白劳外出躲债,回家后被地主黄世仁逼死,他的女儿喜儿也被抢到了黄家。可怜的喜儿趁机只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坚持生活多年。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为了生存,她不得不与野兽搏斗,忍饥受冻。然而,她坚强地活了下来。后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阶级,喜儿和广大农民报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看完了这部话剧,我感慨万千。喜儿只有17岁,正是豆蔻年华,本来也应该穿着漂亮的衣裳,像我们一样坐在明亮宽敞的课堂里学习各种知识,她却亲眼看着父亲惨遭毒手,含恨而死。她更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成长,一个人在山洞里过着"鬼"一般的生活。比起她来我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幸运的社会,这都是无数革命先烈披荆斩棘、英勇奋战,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安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强大繁荣的新中国,有富庶的祖国博大的庇护,我们才能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幸福地放声歌唱;憧憬美好的未来,放飞火红的希望!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毛泽东主席说过的。我也要做这沃土里的一颗种子,阳光下的一朵葵花,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爱和幸福,在党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富强。
⑷ 求一篇白毛女的观后感。。各位大神们来帮帮我吧
永不灭的希望之火
很小的时候,就记得妈妈一直说白毛女的故事。现在长大了,小时候的记忆也渐渐淡去了。因此白毛女的故事也记不清了。其实一直以来都很想再看看白毛女,正巧我园组织教职工观看白毛女芭蕾舞。这确实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真正感受经典,触摸经典。
观看地是上海大剧院。站在大剧院门口,就被剧院的宏伟震惊。不住的过拍了几张照片。走进大剧院,一种文艺的气息布满四周。当一回文人的感觉也真不错!那时我想在大剧院中观看白毛女,气氛一定很不错。
这场芭蕾舞剧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白毛女》是上海芭蕾剧团里的经典剧目,“喜儿”这实在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物角色了。全剧从青春年少的喜儿到白毛女,贯穿出现了二位饰演者,分别扮演青春的喜儿和白发后的喜儿。两位演员都十分杰出。
但我比较欣赏的是喜儿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父亲遇害时喜儿没有放弃希望;在地主家被鞭打时喜儿没有放弃希望;在深山老林度过了几个春夏秋冬喜儿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她的坚强,她对未来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我所佩服的。无论前路有多大的风雨和坎坷,她都没有低头,勇敢地走下去,最终看到了光明,最终战胜了黑暗!
虽然现在的社会没有曾经那么黑暗与残酷。但是社会的竞争相比更激烈了,喜儿的这种希望不灭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青年所需要的。
撇开剧情,单单看演员的表演,那种表情,那种姿态,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舞蹈也是我们的必修课。演员们柔美和强韧并存的舞姿着实让我佩服了一番。演员们肯定也是苦练了多个春夏秋冬,才有今天的成就。和喜儿一样,所有站在舞台上的演员都是如此的坚定,抱着希望展现着自己。这也提醒着我要不断的自我提升,舞蹈中加入表情,用心去挥舞。
芭蕾舞《白毛女》是一场非常值得观看的艺术。从中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更感受到喜儿的坚定的信念与希望。促使着我一步步前进,一步步努力,抱着希望寻找未来。
用不灭的希望之火,将永远在心中燃烧!
⑸ 电影白毛女观后感!急急急急急急。。。。。
回味《白毛女》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已不再为美国动作大片而热血沸腾。一方面觉得这类电影的故事情节缺乏深度,只获取了短暂的视觉冲击,却难以得到心灵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里面大量的特技不但不会使我为之振奋,反而被弄得眼花缭乱。取而代之的是,我开始对国产的红色经典老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一部电影都让我对那个红色年代多了一些了解,同时也让我对那个年代有了无限的向往。在那样一个饥寒交迫的年代,大多数的穷苦老百姓虽然缺衣少食,但是精神世界却非常充实,他们团结向上,他们慷慨激昂!每天都快乐地忙碌着,为了简单的衣食住行而劳作,劳动充实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抱怨、去勾心斗角。他们活得简单而快乐,常常为了一顿饱饭欢欣鼓舞。在这些老电影里,你完全看不到现代人的空虚、堕落,即使条件再艰苦,你从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永远是坚强向上的革命精神!
影片《白毛女》就是这样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在盗版光碟泛滥的年代,《白毛女》是我收集的唯一一张正版电影DVD。因为我觉得它很有收藏价值,它不愧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其中一个场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杨白劳为了庆祝新年,用忙碌一年仅剩的一点钱给喜儿买了根红头绳,喜儿便高兴得载歌载舞,一家人聚集在一起,每个人只能尝尝有限的几个饺子,却热闹非凡。而我们现在的新年,人人衣着光鲜地围坐在摆满大鱼大肉的餐桌前,脸上却少了喜儿那份真挚的快乐。大家虚伪地互相拜年,到处送礼、塞钱,把过年当成显示自己阔绰或讨好别人的平台,还有的为了奖金在忙着工作,至于家人难得的团聚早已抛在脑后,亲情已不再是一道新年大餐。
《白毛女》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曾影响了一代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萧条的经济,战乱后的杯盘狼藉,近百年被列强欺压沦为奴隶的艰苦生涯,难免使很多中国人对新生活丧失信心。《白毛女》就在这时出现了,成为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食粮。而且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当时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缩影,许多中国人在里面看见了曾经的自己。它不但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也鼓舞了一代人,让大家意识到喜儿的精神在新时代同样值得传颂。作为一个吉林人,我尤其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见证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辉煌,从这以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又相继拍摄了像《董存瑞》《五朵金花》这样的经典的老电影,之后便销声匿迹。
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年代,各种商业大片充斥着整个电影市场,大部分人们已将《白毛女》遗忘,许多年轻人甚至没听说过这部经典。但我觉得它应该被人们重新审视,它不只是一部土掉渣的老电影,它更是一份对艰苦年代的回忆,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
⑹ 白毛女观后感
白毛女观后感她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
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本片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颂,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做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喜儿的形象,她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的承受着,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是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
凄美的故事,温馨的结局,这部影片虽然是部老影片,但白毛女的坚强,解放军的英勇,地主的凶残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使我陶醉,使我感动,使我反思对过去生活的态度,现在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但以前的战争年代要什么没什么,所以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习白毛女的精神,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⑺ 谁能帮我写一篇《白毛女》观后感急急急急急急!
《白毛女》芭蕾舞据观后感言
前几天,正值市人大代表大会召开时机,市政府特邀了上海芭蕾舞团到开远市表演的舞剧《白毛女》,同事约我一同去观看!我也是第一次现场观看芭蕾表演!现场气氛果然不错,舞台布置场景特别漂亮,逼真!演员们也个个表现出色!芭蕾艺术果然与众不同,非凡的享受!
剧说《白毛女》是上海芭蕾剧团里的经典剧目,“喜儿”这实在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物角色了。全剧从喜儿到白毛女,贯穿出现了四位饰演者,但表演最精彩的莫过于首尾两位,代表了当前上芭的舞蹈水平。
前两幕出场的“喜儿”感觉瘦弱单薄,却在痛斥黄世仁时,竟能释放出那样咄咄逼人的惊人气场,特别是演员的软度与旋转,实在为之震撼。而成年的“白毛女”,动作更显干练稳重,把一段悲惨的故事娓娓道来,从技术表现到思想内涵,都更饱满了剧中的人物形象。她在剧中的复合转非常精彩,据说也是此剧的亮点。
确实,经典剧目的艺术成就无可厚非。但艺术毕竟是在发展的,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将近四十年前的作品,相信很多前来观看的中年人都是借着《白毛女》去追忆过去的那个年代,追忆曾经的那些童年景象。看来艺术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了,它更大的魅力应该源于沟通,一种跨越年代的心灵沟通!
第二天与同事又谈论起白毛女喜儿,同事的一些话让我们陷入思考,同事说:“杨白劳不讲理,欠了人家的债就应该还,到处躲债不应该,那是违法的!那白毛女也真是的,人家黄世仁有权有钱,标准一个大款,这样的主儿贴都贴不上,她却为了穷大春逃到山洞里受苦,傻帽儿一个,换作现在社会,有多少穷人家的女孩梦想着伴这样的大款呀!再就是黄世仁真笨,应该用上门说媒这样的方式处理,先不提还债的事,先把喜儿娶过来!既然是一家人了,那债也就自然免了!从此喜儿与杨白劳都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黄世仁也得到了喜儿!用现在通俗的话说:这就叫“双赢”!
现在的社会上,似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喜儿与黄世仁的事故,而现代的“喜儿”们个个都以嫁给大款们为荣呢!
时代不同了!难道说“喜儿”也变了?
⑻ 白毛女读后感100字
今天,我观看了《白毛女》这部影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解放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佃户,叫杨
白劳。他有一个女儿叫喜儿。杨白劳租用着地主家的地,由于条件恶
劣,所以每年不仅自己颗粒无收,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地主每天都
上门讨债。无奈之下,杨白劳喝卤水自杀了。杨白劳死后,他的女儿
喜儿被地主抓去侮辱了。喜欢喜儿的大喜,想把喜儿就出来,可是没
有成功。大喜便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在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到了山
上,靠吃奶奶庙里人们用来祭祀的水果生活。由于长年不见天日,每
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她的头发全白了。
人们发现她时都认为她是妖
怪。共产党们让大喜带着一小部分兵力去抓这个“妖怪”
。
喜儿被抓了。他们给喜儿上刑,把她的头发剪光。这时,大喜发
现,
这个
“妖女”
是他一直喜欢的那个人。
于是停止了用刑。
解放后,
大喜和喜儿结为夫妻,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喜儿长出的头发也变回了
原来的黑色。
这部影片把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生活做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知道
了,当时地主的残忍和可恶,以及老百姓们凄凉、悲惨的生活。新中
国给人们带来的是平等和尊重,
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们
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更要学会感恩,
用行动来回报那些给我
们带来幸福生活的人。
⑼ 白毛女的影评
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中的一个共同的命题就是:妇女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应该得到解放。新华字典对解放的定义是: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在旧社会中,因为束缚,妇女没有自由可言,也不知道什么是发展。她们生活的中心就是男权的世界。 由此表现出来的女性的特质,诸如:柔弱,寡言,逆来顺受等等皆是我们熟知的。在《白毛女》中一根二尺红头绳就是束缚的象征,在出现的短短几分钟里,却是喜儿最柔美的一瞬。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的社会地位的定位如此,女性本身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默认一切皆合理。这样的观念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为了消除掉这样错误(先不论是否真的错误)的观念,剧中采用了一种完全极端对立的方式来展示女性应有的特质:柔弱成为刚强,寡言成为敢于言说,逆来顺受成为勇于反抗等等。表现在艺术语言上就有如下的改变:大量使用对比高的色彩,以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效果;服装上,主角最终换上共和国新装视为最终走向光明;舞蹈动作上,女性有了大量的十分果断的动作诸如指,怒目,敏捷的身手等等。通过这样的手法,戏剧完全消除了旧社会的女性形象残留在大众的阴影,使得戏剧告诉观众:这样才是正确的,只有这样的女性才是自由的。 而是否这样的改变就是真正的获得了自由呢?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注意到,强烈的极端对立后的结果就是,使男性特质完全掩盖了女性特质。 有评论解释到八大样板戏中皆是中性化了女性,而在我看来还不够,应该是男性化了女性。中性只是在男性化过程中的一个体现,并不是结果,它在社会上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但男性标准却是显而易见的。以上提到的如刚强、勇于反抗,以至于到军装、发型、舞蹈动作等,均明显的向男性特质靠拢(至少在那个时候之前,一直以来男性表现出来的特质都是如此)。 所以男性化后的女性就带来了这个问题:这是解放还是重新的束缚?为什么最后女性还是必须以男性为标准来生活,为什么女性一定要型行皆似男性才能得到认同和尊重(剧中的确如此表现)?于是整个戏剧进行的过程就是一次循环,以《白毛女》为例:父亲(男性)没有把女儿(女性)保护好,于是女儿被地主(男性)抢走,女儿逃出来过着非人的凄惨生活(没有男性的女性),最后红军(男性)拯救了她。喜儿在这个循环中其实没有自己的选择,因为当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其实并不能称为选择。 芭蕾舞源于西方,它最大的特点便是足尖起舞。为什么选择这样高难度且身体损害高的舞蹈形式?是因为踮起脚后能够牵扯到腿部肌肉,使得女性柔美的线条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展现。所以在西方芭蕾舞起初只是表现宫廷,自然,神话等主题。而在革命芭蕾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剧中演员努力的踮起脚,却在试图表达一种刚强。即使在《红色娘子军》最后,有大量的大腿露出来,看到的也只是一块块结实的肌肉。只能说,这是政治要求下的艺术创新吧。 而事实上在红色年代下催生出来的各种文艺成果,不都是这样的吗?而今天也成为了国内外炙手可热的话题。我从来认为任何搀杂意识形态政治诉求的文艺创作皆丧失了它本源的追求。所以对我来说,革命芭蕾中最美好的,还真只有喜儿头戴红头绳时的惊鸿一瞥吧
⑽ 求白毛女观后感5000字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毛女出生在北方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为了生活她父亲欠下了地主很多的债,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地主黄世仁上门要债,可是对于吃饭都困难的白毛女家哪有钱还债呀,于是可恶的地主便提出要用白毛女来抵债,白毛女的爸爸说什么也不同意,结果被地主的爪牙活活打死了,悲痛欲决的白毛女为躲避地主少爷的迫害,逃到了深山当中,几年过去了白毛女苍老了许多,他的头发全都白了。
就在白毛女有家不能回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出现了,他们带领乡亲们赶跑了地主黄世仁,把土地分给了贫苦的乡亲们,同时还救出了受尽折磨的白毛女,白毛女最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和乡亲们一起参加到抗日队伍中去。
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感慨万千,我十分痛恨可恶的老地主黄世仁,也憎恨万恶的旧社会。那个年代人们没有自由和土地,所有的一切都在地主手上。同时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触,那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人们的大救星,分给人们田地和粮食,让人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这不由得使我更加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