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郎平怎么评价夺冠
郎平怎么评价夺冠的呢
随着院线的全面复苏,《夺冠》终于在十一黄金周与观众们见面了。
关注这部作品的筒子们都知道,电影原名《中国女排》。
八十年代,
中国女排豪取81、85世界杯,82、86世锦赛以及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女排五连冠”。
千禧年后,
中国女排勇夺03、15、19世界杯以及04、16两届奥运会金牌,至此中国女排也正式成为了拥有十冠的“排球女王“。
而这部刚刚在双节上映的《夺冠》,正是记载了女排姑娘们三十年的夺冠之路。
这部影片当初要冲击的是贺岁档的“冠军”,
要“夺冠”的《夺冠》有两大杀手锏:高配置+好题材。
为何说配置高?
导演陈可辛,人送诨号“撸奖狂魔”,拿到手软的大小电影奖项足见其功力。
女主巩俐+男主黄渤,一位是“国际巩皇”,一位是“100亿影帝”,合体出镜的票房号召力也无需赘述。
于此同时,影片还力邀2016年女排夺冠阵容强势加盟,跨界助演。
毫不夸张的说,这套班子在文体二界都堪称顶配!
为何说题材好?
对于华语电影来讲,体育竞技类作品一直是短板。
乒乓球“无人能赢”,写了剧本恐怕没有戏剧冲突,悬念不够。
足球“无人能赢”,写了剧本恐怕也无人接盘,投资不够。
放眼各条体育战线,中国女排绝对是最完美的创作题材。
兴衰沉浮有噱头,集体个人故事多。这种绝佳题材扔在国外,恐怕续集都拍出五六部了。
纵观《夺冠》全片,陈可辛导演一共展现了三个关键的“女排时刻”。
片中第一个里程碑,即1981年日本女排世界杯,中国VS日本。
上世纪八十年代,彭昱畅饰演的小陈以陪球教练的身份,被借调到了位于福建漳州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
在这里,他结识了女排姑娘们。而年龄最小的球手,正是郎平。
那时,改革开放则刚刚拉开序幕。那时整个中国都被打着落后的标签,体育也不外如此。
所以,女排的姑娘们想赢!
在第一个故事里,《夺冠》相当真实的反映了八十年代中国女排训练和比赛的经历。
当得知国外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演练战术的时候,教练直接下令把球网升高了15cm;
为了模拟大赛实战,女排对内直接协调国内最剽悍的江苏男排充当陪练;
全年无休是日常安排,带伤训练是家常便饭。
简单总结起来一句话:别人拼科技,我们拼命。
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女排姑娘们硬是在当年力克如日中天的日本女排,并在1981-1986年实现五连冠。
应该说80年代这几场大赛经历,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女排的高光时刻。
《夺冠》的导演陈可辛一直以“镜头写实+故事细腻”著称,而且尤擅典型人物的情感素描。
《甜蜜蜜》、《投名状》、《亲爱的》,虽然各个作品题材和类型差异极大,可是你会发现陈导的剧中人物都会和观众产生激烈的情感共鸣。
而老女排故事里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则一定是“铁榔头“郎平。
陈可辛非常讨巧的邀请到郎平的女儿白浪来饰演年轻时期的郎平。
可让他和郎平本人都没能想到的是,白浪在和吴刚、彭昱畅两位新老戏骨飙戏时竟然毫不怯场,还把球员时期“铁榔头“的霸气劲头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这段故事中,有一场郎平成功完成蹲举的戏份。
白浪在拍摄这个桥段时,训练动作和扔下杠铃之后的情感宣泄一气呵成,一条片子就达到了陈可辛的预期,当时整个剧组都被白浪的真实演技打动了。
引用老戏骨吴刚的评价:白浪把她妈妈的那种瞬间爆发的精神已经完全展现了银幕上了。
片中第二个里程碑,即2008年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国VS美国。
关注女排的筒子们应该都记得,那年中国队输了。
输在了郎平带领的美国队手下。
当年因为这场比赛,郎平完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2008年奥运会开在我们的家门口,全国人民都期待着女排姑娘们的完美表现。可这一切都被郎平和美国队击碎了。
一时之间,郎平饱受攻讦。
各种恶评接踵而至,一位体育教练显然背负了与其身份并不相符的骂名。
而在《夺冠》中,导演也如实的复刻了这段往事。
包括赛前中美两队教练的私下沟通,包括了郎平本人的心路历程。
这个段落在《夺冠》中相对简短,却完美的丰满了“郎平“在转型教练之后的人物角色。
不得不说,“巩皇“在片中的台词不多,可表现依然无可挑剔。
寡言少语却能气场全开,身临沙场依旧闲庭信步。纵观整个华语影坛,能把郎平教练这种磅礴气势拿捏到位的女演员,恐怕也就属巩俐了。
除了气场相似以外,巩俐对于“郎平“这个角色的细节拿捏也绝对到位。
郎平全身伤病众多,用片中的话说:她是60岁的心脏,80岁的骨骼。
因为手指有伤,所以郎平在布置战术时,小手指总是向上翘起显得有些僵硬。而这些细节都被巩俐展现的入木三分。
片中第三个里程碑,即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淘汰赛,中国VS巴西。
其实自2013年,郎平就开始担任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而刚一接任,郎平就力排众议,提出了三项大型改革方针。
一、扩大女排编制;
二、聘请海外教练;
三、打造不同阵容。
只要谈及改革,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肯定会受到外界的质疑。
而片中的郎平则是把这些都完完整整的经历了一遍。
即使到了里约奥运会前夕,依旧没有人看好女排的姑娘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她们首场比赛就会被淘汰,打道回府。
不过后面的故事,因为年代很近,影迷和体育迷们肯定记忆犹新。
女排姑娘们在险胜东道主巴西女排之后,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了奥运会女排的金牌。
在番茄看来,第三个女排故事是最为振奋人心的一场。16年女排原班人马集体出镜,真实还原了和巴西队的比赛经历。
不仅如此,惠若琪、张常宁、朱婷、丁霞等主力队员还将当时比赛的心路历程完整的呈现给了观众。
《夺冠》,豆瓣评分7.3,截至目前票房已经破五。
客观的讲,目前这部电影在网上的风评有着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女排故事震撼人心且极具泪点。陈可辛导演选择以丰碑人物郎平为视角,在她的见证下,女排兴衰的三十年往事被徐徐拉开序幕。
可另一方面,有网友吐槽全片缺乏有效的情绪递进和情感共鸣,导演略显急迫的“炒旋律,熬鸡汤“引发不少影迷不满。
其实在番茄看来,陈可辛导演有自己说不出的苦衷。
在《夺冠》上映之前,更名、撤档、署名的风波一直都没断过。
但番茄愿意相信:如果没有外因的干扰,陈可辛导演或许会贡献出一部更有质感的体育电影。
即使是这样,《夺冠》依然称得上是国内体育题材的新高度。
因为“中国女排”在国人眼里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竞技队伍,而是一种引以为豪的强者精神。
最后要提一下,《夺冠》中有一个桥段把番茄看哭了。
在1981年中日女排对决中,当时的女排7号在那场比赛中因为发力不慎导致腰伤复发。
可当比赛进行到白热化时,主教练需要向郎平布置战术。
而这个时候,前一秒还俯卧在场边的女排7号,下一秒已经顶替郎平出战,坚韧的站到了赛场上。
这位女排7号,名叫陈招娣。
陈招娣出生于杭州西子湖,虽然名字起的软糯,可她的性子却是出了名坚韧。
在队里她有一个比“铁榔头“还响亮的绰号——独臂将军。
据郎平回忆,当时以陈招娣的腰伤情况,恐怕稍有不慎就会让整个职业生涯报销,更严重的话会直接瘫痪。
可为了赢,
陈招娣,还是毅然决然的站在了赛场上。
在电影后半段,巩俐有一句台词: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输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这句台词可能是郎平本人的原话,也可能是陈可辛导演的个人意志,可是番茄觉得说的一点没错。
另外,番茄想说:或许我们的内心可能不够强大,但是我们的内心足够坚定。
“中国女排”不是某一个人的不是一个人的意志,而是集体力量的最好彰显。
在这个集体中,除了“铁榔头”郎平、“独臂将军”陈招娣,还有“铁姑娘”曹慧英、“怪球手”张蓉芳、“场上灵魂”孙晋芳、“钢铁将军”陈亚琼、“天安门城墙”周晓兰、“功勋主帅”陈忠和、“五冠教练”袁伟民、“小苹果”袁心玥、“常公主”张常宁、“北长城”颜妮、“MVP收割机”朱婷等等。
就是在中国女排几代人的拼搏下,才铸就并传承了这闪光、坚定、不朽的女排精神。
输赢不是比赛的全部,
但是女排要赢,中国要赢。
Ⅱ 《夺冠》这部剧深受质疑,巩俐对此有何表示呢
《夺冠》上映之后,当然会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巩俐表示:赞美、建议、意见、喷子巩俐传染接受,但是,但是她还是会选择自己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她认为《夺冠》上映之后又是一段新的开始,《夺冠》也成为了她人生中美好回忆的一部分。巩俐完全向我们诠释了:人要一直向前走,不要向后看。巩俐真的是担得上“巩皇”这个称谓,真霸气。
首先,人物群像塑造比较单一,这部电影并没有在塑造中国女排的队员,反而仅仅在塑造郎平郎教练,显得情节比较单薄。其实缺少戏剧化冲突,由于是一部电影,所以很难将真实的故事戏剧画出来,当然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
Ⅲ 当《排球女将》遇到五连冠,当马云看到小鹿纯子,为什么说都是缘分
2020年4月末,日本传来一个新闻,著名女艺人冈江久美子不幸去世,她曾出演过《排球女将》。
什么?!《排球女将》?叫什么什么美子?不会吧!
最后发现,这位冈江久美子出演的是2005版的日本《排球女将》,并非荒木由美子出演的1979年版的《排球女将》。国内很多媒体都犯了错误,将冈江久美子的代表作闹了乌龙。
不幸中的万幸,也就是说小鹿纯子没事。
为何笔者这样“厚此薄彼”,当然是因为小鹿纯子这个名字太重要了,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她存在的意义是非凡的,她和中国也是有相当大缘分的。
一、女排五连冠背景下的爆款电视剧
《排球女将》堪称一部爆款电视剧,其迅速走红的原因,首先要说的就是时代背景。
1974年,日本女排获得女排世锦赛冠军。
1976年,日本女排获得奥运会冠军。
1977年,日本女排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
日本女排成为前苏联之后第二支获得女排三连冠的球队,在日本国内再次掀起了排球热,尤其是女排热。
2004年,荒木由美子出版了自己的书《觉悟的护理》,还受邀参加了央视《艺术人生》,见到了当年小鹿纯子的配音,姚锡娟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荒木由美子以及《排球女将》在国内的翻红还离不开一位小鹿纯子粉丝的帮助,这位粉丝就是马云。
马云在八十年代初曾经连续高考失败,他的父亲安排他蹬三轮给杂志社送书,马云说每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耳边都会想起《青春的火焰》,想起小鹿纯子不服输的精神。
于是,马云不仅多次到日本寻找小鹿纯子,还邀请她到阿里巴巴总部参观。从两人的互动次数看,马云确实是小鹿纯子的铁粉。
有意思的是,关于马云的身高问题,大家一直有争议,有人说是166CM,也有人说刚刚160CM,外媒更狠,说马云只有153CM。
饰演小鹿纯子的荒木由美子的身高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161CM,另一种是153CM。从她和马云的合照看,外媒的数据肯定不可靠。
如果荒木由美子身高是161CM,那马云无疑应该是166CM。如果荒木由美子是153CM,那马云可能就真的是160CM了。
没想到,小鹿纯子的身高居然还有这样一个用途。
最后,有网友“关心”一个问题,如果小鹿纯子参加奥运会,她打得过郎平吗?
虽然有点儿扯,但还是可以回答一下的,小鹿纯子最后入选了日本国家队,但日本队却没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所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个结局还是不错的。
Ⅳ 《夺冠》上映后,票房情况如何有达到预期吗
《夺冠》上映应该也有两个礼拜了吧,票房差不多5亿左右,目前从票房的角度来看,它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但了解电影的资深影迷都知道,电影的票房增长最迅猛的阶段其实就是在放映之后的前两周。这样的成绩自然值得骄傲,但应该也不会创造出太大的奇迹吧。
作为一个体育题材的电影来说,《夺冠》可能无法创造出《八佰》那样的票房神话,毕竟如今女排这项体育运动的影响力可能无法与同类型的足球、篮球等项目相抗衡。
所有的演员都知道这部电影的重量,其中饰演“铁榔头”的巩俐为了能够捕捉到郎平的特点,她曾亲自到现场进行观摩,站在距离她不远处观看郎平的一举一动。而影帝黄渤的加盟更是让《夺冠》的演出阵容有了十足的保障。
这部电影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它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方面,它是记录了我们女排不断进取,不断进步,不断探索,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这些价值都不是票房所能与之比拟的。
Ⅳ 电影《夺冠》破亿,网友对这部剧的评价如何
电影《夺冠》破万之后,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高达七点多分,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算得上比较好的,当然,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瑕疵的部分,不过这些瑕疵的部分相较于整体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推荐大家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有很多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在当场热血沸腾,甚至有一些还留下了眼泪。
《夺冠》像我们讲述了两代中国女排的故事,两代中国女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在逆境和困难中成长的,最终登上了世界的最高峰,这部电影也向我们展现出来了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Ⅵ 豆瓣2020年度榜单有哪些
豆瓣2020年度榜单包括评分最高华语电影、评分最高外语电影、年度冷门佳片、评分最高华语剧集、评分最高英美新剧、评分最高英美续订剧、评分最高日本电影、评分最高韩国电影、评分最高日本剧集、评分最高韩国剧集和2021年最值得期待华语电影等几个大类。
1、第1名《阳光普照》豆瓣评分8.5
去年金马奖的大赢家,斩获5项大奖,电影不光征服了专业观众,也同时是一个人人都能看得懂,爱得起的电影。阳光普照之下,所有人都有阴影。
Ⅶ 电影《夺冠》上映后观众的评价如何
电影《夺冠》正在热映,目前票房已经超过五亿大关。对于票房来说,或许《夺冠》的表现并不尽人意,但票房只是电影的一部分,更大的意义在于电影本身表达的能量。许多观众在观影的时候感动落泪,为我国女排骄傲,为女排精神自豪。
《夺冠》将这些经历完完全全的展现了出来,令观众热血沸腾,经过这部电影的推广,中国女排势必会被更多人孰知,女排精神一定会成为每个人最美好,重要的品质。
Ⅷ 《夺冠》在历经曲折之后终于上映,其票房成绩怎么样
9月25日,中国女排电影《夺冠》与观众们正式见面,该片首日排片占比29.5%,收票房5600万元,超过《八佰》夺得单日票房第一的宝座。9月26日15时44分,电影《夺冠》票房过亿。 同时,截至9月26日18点08分,国庆档影片预售总票房达9857.3万元。其中,《姜子牙》《我和我的家乡》《急先锋》三部电影位列预售榜单前三,预售票房分别为3596.1万元、3290.6万元及2821.2万元。
Ⅸ 夺冠电影豆瓣评分多少
截止到2020年10.13日,《夺冠》豆瓣评分7.3
Ⅹ 《夺冠》这部电影上映这么多天,影评怎么样
从这部电影的评价上来看,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电影,亮点比较少。
就在前段时间,《夺冠》的导演陈可辛发了一篇微博,他这样写道:“女排夺冠的路上一向都是难,难,难。我们剧组拍摄也一样。三年的难,难,难。终于等到9月25日这一天。”事实上的确如此,《夺冠》这部电影也是一波三折,经历了春节档撤档、重新定档、再次提档后,《夺冠》终于上映了。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发稿时间,《夺冠》票房已经累计7.76亿。
那么,为什么《夺冠》这部电影不那人让人看好?
事实上,这主要还是因为体育题材的电影受众太少,这种题材其实并不太适合用电影的方式去呈现,哪怕足球篮球这种受众广得多的运动也几乎没有大爆的电影。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改名和撤档的原因,毕竟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观众的热情也被消耗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夺冠》上映的时间其实有很大的问题,刚好在国庆档之前,虽然排片很高,但是由于市场非常冷清,基本上这部电影也很少有人会去看,除非是非常喜欢排球的人。
总而言之,现在市场对《夺冠》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也许是由于时代的原因,现在的主力观影人群对女排精神没有概念,因此,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