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红星照耀中国电影观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5-31 20:43:44

❶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为主题,真情实感的表达书中的剧情,结合实际情况描写自身感受,正文: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题记

一九三六年,埃德加。斯诺怀揣着对中国革命的无数问题辗转进入陕甘边区冒着危险快过白色区域,第一个进入红色区域采访。在这里他采访的对象既有开国元勋也有平头百姓,了解并体验了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生活,他又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红军总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向西方说明红军真实的生活。

一九三六年十月第五次”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为摆脱国民党的包围和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了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

红军一方面军于一九三五年十月月抵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一九三六年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一方面军会师,这样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了。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红军的努力和奋斗,更离不开毛泽东等领导的带领。

让我们弘扬而又学习这种长征精神——坚定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

❷ 《红星照耀中国》刘志丹读后感是什么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这样描写刘志丹:刘志丹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对有钱人怀有山区人民的一贯仇恨。

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斯诺没见过父亲,他形容父亲是罗宾汉,因为罗宾汉是个杀富济贫的侠盗。

其实父亲哪里是侠盗,他是个英雄好汉。刘力贞回忆别看父亲斯斯文文打仗可厉害!都叫他活地图,哪里的地形什么样甚至哪个村有几个锅、几个炕,能往哪里跑他都知道。

背景介绍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❸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共产党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共产党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呼号?
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暴力、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共产党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但是在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贵宾的待遇,而共产党的领导人们也对其坦诚相见,为其的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和国民党的遮遮掩掩、欲盖弥彰、颠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和共产党、红军的接触,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牺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产党,为什么红军在人数、装备

❹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有哪些

《红星照耀中国》读完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开头该怎么写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轻轻合上书,嘴里却依然“咀嚼”着这铿锵有力的话语······
阅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经典著作,我的心灵是震撼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
红军·勇士
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士,叫红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堡垒,叫红军;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叫红军——《红星照耀中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世人知道,红军是永不言败的,他们的信念是无法动摇的!
在这本书里,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描写,无不将红军所拥有的优点,所展示的面貌,所蕴含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从作者刚来到中国,到进入红区,与红军领导人交谈,再到最后的感慨,都十分具体真实,纪实性很强,简单的叙事中穿插了各种政治术语,时而妙趣横生,时而严谨认真,从两方面突出了红军具备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细节·感悟
细细品味这本书后,印象最深的还属那段——长征。
那他到底有多么震撼?还记得作者在此章节的最后,用一个再好不过的词来形容长征——触目惊心!是啊,长征的数据触目惊心,长征的经历触目惊心,就连长征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那样触目惊心!
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翻大雪山······哪一段故事不触目惊心?哪一个细节不触目惊心?然而,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从不放弃,万众一心,在这段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只因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坚不可摧的堡垒,所向披靡的力量!
传奇·致敬
历史的脚步,在这里驻足;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
往事随着时光渐渐淡去,而红军却永远被历史铭记。
《红星照耀中国》,它以不一样的口吻,不一样的角度去向人们叙说这段传奇的故事,让这段传奇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永不熄灭;它也告诉世人:红星,不仅仅照耀中华大地,也照耀整个世界,照耀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民,让全世界感受到红军的力量,乃至中国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是一段传奇,一段无法抹去,永远闪耀的传奇!让我们在这里,向传奇,致敬!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写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更是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读史使人明智。”再一次翻开眼前记录传奇的书本,再一次重温这传奇的经典,回首那传奇的时代······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让我们不懈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富国强民而奋斗!

❻ 红星照耀中国1-4篇读后感600字

摘要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网络全书”。

❼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翔实记录了美国友人埃得加·斯诺在红军根据地的真实见闻。书中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详尽地描绘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普通人物,生动地展现了红色军区下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追忆了那段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也见证了中国革命党人走过的艰酸路程。
埃得加·斯诺是第一个深入采访红区的美国记者,由于他对中国国情和政局的了解以及外国人的身份,使得他能够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考擦和探究。这也使得这部行走在土地上的作品,摈弃了资本主义固有的派别与阶级偏见。书中所写完全就是作者本人的亲眼所见和直观感悟,从而对红色革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宣传。
红色,是中国开启新时代的起点,它也象征着红红火火。《红星照耀中国》书写了中国艰难的复兴前进之路,那些无名的英雄们为了国家的利益甘心赴死。这部作品就是历史留下的深深的痕迹,就像作者说的,历史需要我们铭记,坚守“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文化,让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红色”文化的印记!
就作品本身来说,全文紧扣“红”字,基本上是一气呵成。从作品的开头设置出悬念,到结尾解开悬念,都能引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明显地表达出了红色之心。作品选择的角度也很独特,红色象征吉祥、力量,也是国旗的颜色!作品坚持以“红色”为主线去铺开笔墨,让人的心头涌起一阵爱国的浪花!我们都是革命先烈的后代,就更应该奋发图强!
红星,照亮全新的中国。作品在细节描写方面比较朴实,把红军乐观、平等的形象刻画得十分贴近人心。用这本书中的话来说:“红军待我们真的是好,我们从来不挨打。在这里人人都平等……大家为着穷人而奋斗,为着中国而奋斗。”可见,红军当时是多么令人鼓舞和深入人心。在作者和老百姓的眼里,红色象征着热心温暖,也象征着正直不屈。
尽管斯诺的这本书是新闻报道性的作品,而非一本历史著作,但仍需我们借用分析的态度和历史的眼光来仔细阅读书中提出的问题。斯诺在书中写到:“这本书确实是我写的,然而从最实际的意义上来说,这些故事却是红军创造的,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使得这本书中所描写的故事始终是活着的。”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转折性的时间节点上,追寻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理想。当我们重新翻阅这本红色书籍,心情依旧是无比澎湃。
正是英勇顽强的红军有着革命必胜的信仰,所以才能摆脱国民党的重重围困,才会毫不顾及性命也要为长征保留革命的种子闯开一条血路;正是有着信仰,所以红军即便是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也能翻越雪山、跨过草地,因为心中充满了力量,使得红军始终义无反顾地向着革命的胜利走下去。

❽ 红星照耀中国电影观后感

看完《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我的心灵是震感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红军勇土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士,叫红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堡垒,叫红军;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叫红军。《红星照耀中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世人知道,红军是永不言败的,他们的信念是无法动摇的。

在这部电影里,每一幕,每一段故事,无不将红军所拥有的优点,所展示的面貌,所蕴含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给我们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从记者刚来到中国,到进入红区,与红军领导人交谈,再到最后的感慨,都十分具体真实,纪实性很强,简单的叙事中穿插了名种政治术语,时而妙趣横生,时而严谨认真,从两方面突出了红军具备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细细品味这部电影后,印象最深的却是电影的纪实。20世纪初期,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却有人逆火而行,从光明走向了黑暗之处,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听诺。

将近一个世纪以后,在阳光下幸福生活的我们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红军点点滴滴的的感人事迹。

在这部影片中,红色中国全然不是想象的死板,紧张,这里有着好几百万的人民,而苏区的管理可谓井井有条,学校,工厂都有。真可谓麻雀量小,五脏俱全。

尽管在当时共产党被苏区外的国民党围剿压迫,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学校里的课本用的纸都是从敌方得来的传单,枪械田是从乾县府和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者百姓仍然十分爱戴红军,我想这是因为红军不欺压百姓。

反之,还帮百姓从大地主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旧中国,土地就是劳动人民的命。红军可谓是人民的军队。

❾ 红星照耀中国电影观后感300字作文谁有发一下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影片中说道,中共一大的会址,十分简朴,15个人挤在一起起草党的纲领和建党事宜,中间由于特务的干扰而一度中断,其中李汉俊与陈公博主动留下善后,冒着被抓捕的危险,与法国巡捕周旋,并保留了党的珍贵会议资料,使得一大在转移会议地点后得以胜利的闭幕。当时全国的共产党员就50多人,参加一大会议的平均年龄也只有28岁,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凭着爱国之心和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开始了行动,并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积累经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更应该心存祖国,心存人民,在周边局势不明和动荡
的时候,积极思考,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党中央的思想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学习建党元老们的那种敢于担当,敢于冒险的大无畏精神。积极行动,积极实践。

阅读全文

与红星照耀中国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欧美法国复古电影 浏览:188
成龙电影尖峰时刻有多火 浏览:804
2017年电影建党伟业 浏览:562
原声欧美电影 浏览:939
七彩电影城地址 浏览:364
电影风云背景音乐插曲 浏览:824
电影解说恐怖片第一名 浏览:745
深水吃人的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89
抢花炮电影观后感 浏览:148
表弟2016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434
春节档翻拍电影有哪些 浏览:337
女生格斗动作电影 浏览:94
1314视频在线土豆电影网 浏览:950
虐妻电影网盘 浏览:130
法国乌鸦电影 浏览:658
欧美三连踢的叫什么电影 浏览:107
美国电影成本版 浏览:671
国外中东电影 浏览:7
3高清电影网 浏览:760
反潜战电影推荐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