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贝追踪电影观后感
《宝贝追踪》这部影片围绕着“拐卖儿童”这一故事主线,对家庭、人贩、执法者的情感及行为真实描摹出来, 影片主要讲述了因为自己子女被拐卖,自我心态扭曲走上拐卖儿童不归道路的人贩集团的首脑金斗,拐卖了在游乐场游玩因父亲给他的同事送东西而疏忽的小男孩阳阳。最后公安局程峰才能杰出,抓获了人贩集团首脑金斗,最终命陨自己的黑拐杖等一系列引人深思的故事。
这部打拐题材电影主创阵容在创作和拍摄制作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和演职人员高度负责,精益求精,把影片打造成为一部感人至深、催人泪点的精品力作。影片从现实出发,聚焦引发出全社会共情的儿童被拐卖问题;这些为时代讴歌的打拐题材作品,具有超乎想象的温暖人心、震撼灵魂的力量。
这部影片给人极大的震撼,看完后对人贩子深恶痛绝,他们把一个美满的家庭带劲痛苦的深渊,真是最大恶疾,我们应该全力以赴的打击拐卖犯罪分子。
2. 《城市的跟踪者》观后感
那一晚,杨倩莫名地开始担心起顾敏来,第二天一早,她就去对面看了看,发现还是昨日的模样,一地的狼籍。陈明也来了,他似乎很疲惫,这个50来岁的男人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的精致打扮了,松散的领带,凌乱的头发,还有身上污渍,让杨倩感觉他在一夜之间一下子老了。杨倩问陈明找到顾敏没有,陈明说已经找到了。杨倩又问在哪里,陈明说,在市医院里。杨倩很着急地追问怎么啦?陈明叹了口气说,都是我不好啊,说完就倒了。显然他已经撑到极点了。杨倩赶忙把他拖进屋去。杨倩喂他喝了一些开水,陈明才慢慢苏醒过来。醒来后,陈明挣扎着想出去,可是却提不起力气,倒在了地上。杨倩扶起了他,说您有什么事,我可以帮您做的。陈明的眼角渗出了眼泪,说杨小姐您真是好人,您替我去医院看看小敏怎么样了好不好,还有那张照片,在小敏梳妆台前放着的,你也带给她吧。
杨倩到小敏的房间里看了看,那个小相框正放在梳妆台前。杨倩拿起相框看了看,是陈明和另外两个人的合影。其中一个是女的,一个是男的,那女的和顾敏的模样很像,想来她就是顾敏的母亲。
3. 《绝密追踪》观后感 作文六百字
按照惯例,在看完一部港剧后的第一时间写出观后感。无论电视剧、电影还是书或讲座,如果真想针对它写点什么,一定要尽快,我的经验是24小时内。这和上课听讲相似,时间长了便忘记一大半,同时没了心里有想法的感觉。
刚刚看完使徒大结局。最近几年港剧大结局有个特点,在规定时间内释出大量信息和片段,一下让我们像赶火车一样,很匆忙,很累。也许,是我们对结局太期待,太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演绎,可惜,我们不是编剧和导演,只能被动的接受。比如,多数人希望卓Sir通过破获大案件,抓获大罪犯而继续升职,达到警队的更高位置,然后破获更多案件,抓到更多罪犯;又或者爆Seed和钉姐抓到钱瑞安后马上在一起,而不是等三年后偶遇。我们有太多的创意,可是结局只有一个。还好,是个Happy Ending.没有引起一片骚乱和骂声。这年代,拍个好剧太难了。
4. 雪狼跟踪的读后感是怎么写的
读后感
“哐当”一声,三毛推开了家门,满脸疲惫地走了进去。原来,他放学后就去书法老师那里练了一个小时书法,随后又去上了英语课,后来还去教二胡的老师那里学了二胡。等他回到家时,一轮明月早已挂在了漆黑的夜空中。他肩上的大书包已经压得他喘不过起来。“真想早点休息”三毛美美地想着。这时,他的爸爸妈妈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脸上挂着愉快的微笑。
妈妈替三毛解下沉重的书包,他才长长地出了口气:“呼——,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我的先去沙发上坐一坐,缓缓腰。”三毛大步走向沙发,屁股还没有挨着沙发呢,他就被他爸爸一把提了起来,拉到一张木凳子上坐下来,爸爸随后拿过一把二胡往三毛手里一放,说:“儿子,你去参加二胡比赛的曲目《二泉映月》今天还没有练吧?快来练一会儿。”三毛无奈地说:“老爸,我好累,我想休息一会儿。”“休息?不行,现在累点算什么,看看邻居家的小玲,今年二胡就过十级考试了,她去年取得过小学生才艺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你比她差远了,练!马上练习!今晚练不好不准睡觉。”三毛的爸爸凶得像头豹子。
三毛无可奈何地接过他爸爸递过来的二胡,拉起了《二泉映月》这首曲目。可他的上下眼皮总是想粘在一起,意识时不时就模糊了起来,好几次拉出的音都跑调了。“你清醒点,别在这儿装累了。”妈妈一边不高兴地说,一边还举起了手中的拳头。三毛甩了甩已经发酸的手臂,摇了摇发晕的脑袋,又强打精神练习了。可好景不久,他拉出的音又跑调了,节奏也错了。坐在一旁的爸爸看了看墙上的时钟,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来,虎着脸说道:“你呀你,连这个调子都拉不好,是不是欠揍哟!”爸爸的话音还没落拳头却举过了头顶,“你这凑小子,是不是要扁你一顿你才清醒哟?”妈妈又举起了刚刚放下的拳头马上站到了爸爸的身边来助威了---------
月亮在漆黑的夜幕中欣赏着——这出“二拳映月”的痛苦经历-------
5. 电影《密道追踪》观后感作文
集烂片之大成
作为盗墓题材的影片,属于未开化题材类型。相信不少喜欢《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类型小说的基友们,也被这部电影吸足了眼球,期待着精巧的机关,阴森的古墓,华丽的文物,专业的盗墓者。早准备为惊险刺激,悬疑重重的情节献身了。反正我是。
我还跟哥们说,要是这个电影能让咱俩笑抽了,那咱俩笑点得多奇怪啊。没想到,美梦成真。
电影一开头,某工地,一大堆黄土,有人跳下去说坏了,挖到东西了。古墓就算这么现身了,没有古墓的镜头,这个真没有。剧情导入生硬的就像吃了伟哥,根本不由分说。
接着警察封锁,一个专业的业余记者,拿着话筒直接戳到派出所所长的嘴边,问是不是有古墓,有没有文物。不是刚封锁五分钟么,记着从哪来的?啊,对,这是歌颂我们辛苦的新闻工作者,追求第一手新闻资料,务实工作的伟大无产阶级精神,导演,你太用心良苦了,我好感动。
接着秀了一段保安队长的绝世好身手,自称曾经是全国武术冠军。后来混进保安队的盗墓贼,进入他的房间的时候,满屋的啤酒瓶子摆的一看就是高人,用来检查有人潜入。有一种隐士高人的风范,哇,会不会是隐藏的大boss,会不会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瞬间对他在后续情节里的表现充满期待,结果,仅仅因为他喜欢喝酒,才摆了一屋子酒瓶子,这种转折,使这位保安队长在高人和逗比中亦正亦邪,当然,最后他是逗比,那不是装傻,是真傻,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接着,盗墓者闻风而来,几乎是在发现古墓的同时,他们就来了,那一男一女,穿的跟骇客帝国似的,你是闪现过来的么?刚发现你就来了,而且带着从美国买的探测仪,未卜先知的技能绝对加满,有的人会说:那还盗什么墓啊,买彩票去多好啊。你以为是编剧水平低么?no,是导演差劲么?no,你们根本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导演这是在不漏声色的表达:靠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朴素道理。
这俩人的所有设备只有一个箱子,后面的剧情里可知,箱子打开,就是一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是电影制作方独家定制,绝无仅有,iPad显示屏,表现出色,35块钱外接键盘结实耐用,这款计算机可以提供扫描,3D虚拟图像等一系列想啥有啥的功能。
盗墓者围绕墓区大概范围插了四个探测器,其实就是插了四个眼,女主角板着一张千刀万剐,对不起,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脸说(我可不是说她整容啊),这探测器能对地下一千米深度发出电磁波,插眼技能,空前绝后满天飞。其中有一个插猪圈里了,咦,猪?还给了正脸,这个配角一定不会随便就上镜的,一定有伏笔
这到底是什么伏笔,心念电转,突然脑袋上一个灯泡biu的一下亮了,我擦,这探测器不怕被猪啃了么。不过我错了,导演怎么会安排这么弱智的情节呢?而且二师弟也没那么傻,陌生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吃的,它深知这个道理,一直没动筷。
后来,盗墓者通过公开招聘,混入保安队,长相就不说,反面人物标配脸,表情傲娇冷艳,格斗招招稳准狠,说话简短有力,言简意赅。搁在人堆里,你只能看得出别人都是好人。导演反面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好。
接着,盗墓贼中的男性,这位疑似男一号,踩点时突然发现还有一伙盗墓贼在打古墓的注意,这伙人租了一间商铺,准备从屋内打盗洞直通古墓,晚上打洞,再用卡车把挖出的土运走,结果,被疑似男一号发现了,抓了一把土,回去一化验,女主角给出的结果是:这是地下九米深的土。
我了个大叉,太腻害了耶,文科生给跪了,我理科学的不好,现在很后悔,谁给科普一下这是怎么化验的出来的,问题是你啥设备没有,这种不用设备的化验,是导演通过敏锐的科学洞察做出的科学预言,so niubility。
盗墓者正在通过性能比电脑还6的手机查看古墓图像的时候,注意,此时地下九米以下,信号依然屹立不倒,三大运营商,这是你们哪家的手机卡,快点主动承认,我现在就买。
探测器一启动,嗡的一下,那气势简直就是要蹦起来超阶变形成变形金刚,二师弟大喝一声,什么妖怪,上去就给啃了。关键时刻显身手,这才是社会主义好猪该做的。
挖盗洞的不小心,挖到了保安队长的屋子下,这位队长正在喝酒,突然屋地下陷,咚,他掉下去了,得知有人要盗墓,他没有报案,而是一个人和恶势力作斗争,英勇绝伦,甚至还和疑似男一号、女主角等一干人进了古墓。
终于进入墓室了,期待的那种恐怖,阴森,诡异的画面,终于……还是没有,你还没看清楚墓室格局的时候,主角已经告诉你那旮旯有个密室了,而且,这里有墓主人最宝贵的东西。完全不劳您动脑,根本不要那些悬疑情节,坚决摒弃那种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真相的剧情安排。导演太有才了,超凡大师级别的啊,这种电影,看着太省心省事了,解决您的后顾之忧。
然后几人说啥都要进密室,也不管墓室有没有陪葬品,墓主人的棺椁摆那也没人搭理,就要进密室。导演,导演,我们去哪里呀?往里走,往里串,还能上来一个。
可是怎么进呢?坚决不需要观众动脑的导演安排了疑似男一号智商瞬间满格,一直头顶,穹顶上有黄道十二宫,加上西方星座,加上十二生肖守护佛,完美解决。密室逃脱玩到这种地步真是让人佩服。元朝的古墓,西方的星座赫然出现,不信五行,信星座了。
一千多年的古墓,在没有固若金汤的墓墙情况下,没有发生任何的的墓道坍塌,没有积水,所有文物没有风化,没有物理变质,导演的呃……古人的智慧真绝了。
密室里发现一个弹珠大的羊脂白玉的珠子,里边微雕的几行谶语,是另一样无价之宝的线索。
云中两浮屠,就是两颗大门牙一样的山,没有坡,标准九十度直角山,山顶两座塔。登山的时候,两座山壁立千仞,疑似男一号从手臂中喷出两条登山索,啪的一下就抓住山上的岩石,一步一步上去了,二三十米的高度,呵呵,导演,这么高能的道具,挺贵吧,太逆天了吧。
然后,在佛像后边发现了半边虎符,那品相,真像是元旦,啊不,真像是元朝时候埋的。
另一半虎符则在不远处的一个大石头下,几吨重,能不能推动不说了,关键只有一个小小支点,这大石头怎么晃悠都不滚,不倒,太倔强了。
虎符合二为一,大家正开心的时候,街边卖豆腐脑的老板突然出现,原来他才是终极大boss,虽然毫无铺垫,你就这样的出现。该boss回忆了一下过去,说他盗墓的时候,被警察包围,情急之下炸了墓室入口,逃之夭夭。神奇的是,竟然没有考古队过来抢救性发掘,墓室也丝毫没受破坏。还在它上边盖上钢厂了。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形式一片大好。导演,这个情节我还没有理解您的用意,太深奥了。超出我辈水平。
然后女主角叛变,把虎符交给了豆腐脑老板。
再然后
保安队长一伙人和豆腐脑老板一伙人火拼
然后,
保安队长程大拿和混入保安队的盗墓贼老沙,最后穿上了情侣装,没错,是情侣装,老沙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正面人物。最后决斗的时候,前一秒还以一当百的武术冠军大拿,第二秒在看到老沙被打成重伤的时候,拼命向他跑去,结果被一顿爆踹,瞬间变成战斗力不足五的渣,看见心爱的人被打成重伤,伤心欲绝,生无可恋,太感人了。老沙临死前,大拿怀里抱着他,这个时候特写镜头,两人温情对视,感人至深的临终遗言,让敌人都不好意思打他俩了,特意留两分钟给他们告别。异性只为繁衍后代,同性才是真爱,导演,前卫时尚,给跪了。
然后,大拿放下死去的老沙,这一刻孙悟空太上老君战斗暴龙兽附体,空手接住了从耳侧砍来的菜刀,然后,放了一连串的觉醒技能。撂倒一片。
再后来,女主角再次叛变,原来她其实是警察的卧底,豆腐脑老板当年杀的卧底,其实就是她爹。
然后女主角回忆。
场景是荒郊野外,她爹接个紧急任务,塞给女主角一个苹果后,转身就走了。这大晚上的,你们爷俩在野外分别是怎么个情况。警察苏苏也太敬业了,把闺女扔在野外转身就走了。女主角一个人站在野外吃苹果是什么形势,我依旧没理解上啊。
密道追踪,一个半小时也就追了三分钟,阴兵虎符,阴兵呢?
导演,一千多年前的古墓,墓主人费劲吧啦的设计了密室逃脱,绞尽脑汁的留下了一连串线索,就为了有人能找到他的虎符,还说虎符是他最珍贵的东西。这位古人是喝酱油打饱嗝,闲出屁了。古人的墓,都是希望找到的人越少越好,死后越消停越好,你这这可倒好,墓主人亲自留下线索,快点,快去那我的无价之宝,快去找我的虎符,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虎符一般是调兵遣将用的,一半在地方,一半在皇帝的手里,材质一般都是青铜或者黄金,你这弄个玉的,也不说干啥用的,就说值钱,价值连城,也不说贵在哪。六年级小学生水平的编剧,初三毕业水平的导演。你这勾点芡就是屎你造么?
新锐导演,还获得了什么野鸡电影节的什么奖,花多钱买的啊?谢谢这位新锐导演,为我们呕心沥血的呈现了一部烂片中的烂片。
看看这词用的,上座率节节攀升,谁告诉你这么说的啊?你说这话的时候你感觉,吃几片速效救心丸啊,不脸红不心跳加速么?整个电影院就我俩,你这上座率是怎么攀升的。
国内首部,那些形容词怎么好意思腆着大脸用的呢?
口碑,嚯哈哈,您这部电影我能从片头开始骂到正月十五。要为了您这部片子,发明一个字,一个一诞生就受到诅咒的字。
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看着名字,你这是要弄下一部么?我求你了,你这水平,不去好莱坞,都屈才了,勇敢的去吧,把欧美大片也执导成浆糊,你就为我们国家又立一功。我先替世界人民谢谢你了。
6. 电影《跟踪》观后感,警察观后感受
比较无聊的一部电影,而却他不是杜琪峰的作品,好像是游乃海
7. 国产反特老电影《跟踪追击》观后感
很好看,除了剧情精彩,更重要的是影片中记录了许多广州那个年代的历史记忆
如今很多当年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了。
8. 怎样写电影观后感
语文写作方法——如何写观后感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写好观后感,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还能起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比老师严肃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不应忘记的历史——电影《东京审判》的观后感
《东京审判》历史背景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飞抵东京。东京的中国同仁及朋友为梅汝璈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席间,顾毓秀郑重地赠送了一把宝剑给梅汝璈。《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但他却预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
9月18日晚,军训团组织06级新生在图书馆广场观看了电影《东京审判》。这部电影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冲击,点燃了心中雄雄的爱国主义热情。我们为革命前辈的傲骨豪情而喝彩,为日本战犯死不认罪而激愤,为最终的胜利而欣慰,充分感觉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东京审判,是国人给死难同胞的一个交代,是向世界讨要公道的一场审判,这是一段真实而又不为所熟知的历史。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将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成为未来的创造者,我们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使体魄更加强壮,技术更加先进,意志更加坚毅,思想更加成熟。
《东京审判》让我学会用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心态面对这段苦难的历史……
9. 要自己写的港片《跟踪》的影评
今年三月香港国际电影节开锣,首映礼首场选映的,是杜琪峰监制、游乃海首次执导的《跟踪》(Eye in the sky),电影很杜琪峰但又很不杜琪峰。
演员阵容大部分是熟口熟面的杜琪峰班底:梁家辉、任达华、林雪、吴廷烨。其他主角配角,都有杜琪峰电影特色:片酬较化算的现役电视艺员。故事的风格布局、推进速度,甚至演员的演绎手法,都有杜琪峰工厂的影子。
不同的是,电影多了一份杜琪峰电影中几乎看不见的女性阴柔。女主角徐子珊饰演警察跟踪队的新丁(菜鸟?),她的角色吃重,贯穿了整部戏,女主角是有戏可演的独立个体,不是英雄身边的花瓶,这是港产片中难得的。徐子珊演电视剧时经常被批评演技拙劣又不够漂亮,好在电影中的角色没有要她精明亮丽,她的笨拙反而成了角色风格,甚至是她能加入跟踪队的原因。另一个女性角色是邵美琪饰演烂口差婆,可惜她说粗口不够自然,令她的表现反而不及比她平实的张兆辉。
* * *
在此我想谈谈电影的结局,介意知道剧情的可在此止步。
杜琪峰之前拍两部《黑社会》,我虽然不特别喜欢,但他明目张胆的拿黑社会选龙头大哥来“明喻”香港的小圈子选举,为了要说自己想说的故事,把好大的一个大陆市场舍弃,我是不得不对他敬佩。杜琪峰的银河是香港上市公司,这次《跟踪》的出品人是徐小明的骄阳,杜琪峰没有再跟钱作对了。
我这样说,是因为《跟踪》的警察全是好人,贼人都是坏蛋。这样一来,人物描写都被平面化了。最明显的是有场大贼们在天台齐齐烧烤的戏,贼兄弟意见不合打起来了,却因为对面楼有性感女郎在窗前脱衣,众人竟然停了下来,列队行注目礼。十人吃饭,十种食相,怎会个个同一模样?
好人任达华神奇地大难不死,坏人梁家辉就因为天有眼所以可以死得荒谬,我差点以为自己在看教育电视(从前有个小孩不听母亲的话,最后,他死了)。我想起了《无间道》在大陆有个要刘德华死的结局,也想起了刘德华在《天下无贼》也一定要死才能收科。电影要在大陆上映,这是唯一认可的结局。他们,还有马田史高西斯面向的荷里活观众,都不明白无间地狱就在人间:活着可要比死更难受。
《黑社会》上下集、《大只佬》、《暗战》、《枪火》、《跟踪》等一大堆银河的戏,游乃海都有份编剧。有骄阳做老板,《跟踪》多了一份官方认可的“阳光”。黑白分明,好人有好报,坏人一定要被制裁,我们的精神才不会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