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否谈谈你如何评价电影《无双》
很好看呀,很大程度来自反转,当然这样的反转对于稍有阅历的观众而言,都难称新鲜,因为已有很多电影用过类似设定,甚至可以说有致敬过度的嫌疑。
② 如何有逼格地谈论电影《银翼杀手2049》
③ 谈谈对中国电影的看法
国内电影其实很有看头,因为现阶段已经不再追求电脑特技和过于戏剧化的故事情节,大多于一些很感性的东西在里面,看完后很有得嚼,而不像国外的电影,情节相当精彩,片子也很有看头,看完后呢,“人家国外的科技就是发达,看500年以后都能想得到”,而后呢?还有什么想法吗?没有了。
国内则不一样,《可可西里》,《活着》还有好些感性的片子,看完后教育性很强
④ 谈谈你是如何去欣赏一部电影的
看一部好的影视剧作品,要引起你的共鸣,深切感悟剧中的每一个细节。
还有一点就是电影的叙事方式。我们看惯了最简单的叙述方式——开头交代故事的起因,然后中间一大段是故事的内容,最后就是故事的结果。但是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别的叙事方式,因为那些方式,有可能会让电影披上新装!前一段时间有一本电影叫《云图》,它独特的叙事方式很吸引人。回想一下,如果那本电影只是普通的叙事方式的话,就只是六个情节不多的小故事罢了;但是现在把它串联起来,把它排开,就真的感觉,这些故事之间联系更多了,情节更有趣了。也许有些人会看不懂,但其实只需要稍微思考下就会恍然大悟了。
看一部电影时,应该认真地对待它,边看边思考,一遍不够再看第二遍,这就好比读书一样。当然,这值得我们看一遍又一遍的电影首先一定是一本好电影。
⑤ 《前任3》导演如何谈种种电影所引起的话题与争议的
针对如此种种问题,《前任3》的导演田羽生,谈了谈电影所引起的种种话题与争议,比如他对《前任3》取得如今票房成绩的思考,电影中所呈现的爱情能引起年轻人广泛共鸣的原因,以及他对口碑两极分化的看法。
在《前任3》上映之前,业内几乎是看不见对这部电影讨论的声响,尤其是它要与《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撞上,而且“前任”系列前两部的票房体量大概在4亿左右,属于不温不火的存在。
⑥ 如何从《寄生虫》这部影片,谈韩国电影的崛起
奥斯卡是所有电影人的终极梦想,如同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一般,不知道有多少电影人默默的为它努力着,而能获得它的人又有多少人呢?这一个个的小金人代表着承认电影上的一个个成就。
所以《寄生虫》并不是偶然,而是有了前面一系列韩国电影的佳作,才有了《寄生虫》这部电影的辉煌。
⑦ 成龙如何谈新作电影《神探蒲松龄》
成龙主演的《神探蒲松龄之兰若仙踪》举行定档发布会,宣布将于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
在现场谈到自己的造型,成龙笑言看到自己的大文豪造型很不习惯,“都不像我,我拿那个笔的样子我自己看了都肉麻”“蒲松龄是个文人是个小说家,我是个粗人”。大哥透露他饰演的蒲松龄有三个性格,“一个是文诌诌的一个很调皮,捉妖的时候就很认真”。
谈起如今的年轻演员,成龙感慨道“他们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幸福了”。成龙寄予年轻人要珍惜机会,不要被纵坏了,一定要认真守时,大哥还抨击了现在年轻明星出行就要带七八个助理的现象。
电影《神探蒲松龄之兰若仙踪》讲述了蒲松龄在屡破奇案、收妖扬善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合家欢奇幻故事。电影由严嘉执导,成龙、阮经天、钟楚曦、林柏宏、林鹏、乔杉、潘长江、苑琼丹等明星主演。
⑧ 谈谈如何评价电影的优劣,有哪些标准,用什么方法和理论依据
这难说了,一个人一套标准,不过基本上可归为两类。
1、形式主义派。将电影视为工业产物的商业片价值观,重视故事的作用,一切以观众为中心,说白了就是观众说好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观众不喜欢的电影就不是好电影。好莱坞电影人大部分属于这类价值观,将电影视为商业而非艺术,商业嘛,观众喜欢,票房高,赚钱多,那就一定是好电影,也可称之为造型主义派。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观众的评价和票房为标准。理论依据的话,电影归根结底是一门大众艺术,电影作品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诉诸于观众,给观众欣赏,因而观众是一切标准,观众即上帝。
2、现实主义派。将电影视为艺术的艺术电影价值观,重视影视创作的实验性和影像价值的探索性,一切以影像表达为中心。欧洲电影人多数属于这类,电影作为艺术是其根本观点,也就是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标准就是电影作品是否具备艺术价值,但这里艺术价值的概念绝不是主题,而是影像表达,也就是导演的镜头设计、场面调度、声音设计等电影元素是否尊重现实。方法就是电影批评那一套,三言两语说不完。依据就是巴赞的现实主义理论,木乃伊情结等等。
要我谈如何评价的话,要把以上两者结合。因为电影不能孤立来看,它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艺术是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性将电影独立出来的,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其次才是商业。但电影不能没有商业,否则电影就失去了其作为大众艺术的魅力,因为电影的最终结果是诉诸观众,一部再优秀的电影,倘若没人看,那么它的价值再高,失去了传播的观众群和作用对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一部再受欢迎的电影,倘若不具备任何价值,终究会在历史中迅速被人遗忘,重要的是倘若这类电影越来越多,电影终究会慢慢走向灭亡,因为停止了影像表达探索的脚步,终究会被其他艺术替代,就像曾经电影替代戏剧一样,事实上历史上就是因为如此,电视一度曾把电影推下历史主流舞台。
⑨ 如何评价电影《我们US》能不能以专业的角度谈一谈
大概在三个月之前,它便吊足了所有恐怖片影迷的胃口,成为今年恐怖片的头号种子。
导演乔丹·皮尔,自前作《逃出绝命镇》一鸣惊人并获得奥斯卡原创剧本后,他便成为好莱坞恐怖片的新一代旗手。
果然,影片北美上映之后,直接打破原创恐怖片首周末票房最高电影和R级原创电影首周末票房最高电影的记录。
它以催枯拉朽之势成为年度爆款,将同期大部分电影轻松斩于马下,以仅2000万美元的成本与漫威巨制《复联4》《惊奇队长》一起冲进2019票房榜前三甲。
目前人人吹爆,没错,我说的是它。
《我们 US》
但说实在的,我又对那大量毫无意义又啰嗦的情节,以及各种翻来覆去猜不透的隐喻、尬聊和政治正确很不耐烦…
有些不靠解读根本猜不透的深刻政治隐喻,来得太庞杂,又来得太急切。
导演心急地往电影中加入更多猛料,将视角拔得太高,却自己放弃了逻辑,致使电影出现了为了表达主题而强行搞设定的问题,整部片子形式大于内容。
电影并不是一道单纯设置难题的阅读理解题,一部电影,也并不是带上了「隐喻」这顶帽子,便可以放飞自我,高枕无忧了。
一边想玩天马行空的科幻,一边又想着陆现实社会,一边塞满大量隐喻,一边又指着这堆奇幻要素为惊悚科幻片,你说,人生什么时候如此容易。
我知道恐怖片不能较真,但让人接受这个设定的前提,是这个被架空的设定能够勉强自圆其说。
就算是像姜文一样为了几滴醋包了一顿饺子,也该在饺子皮里裹上陷啊。
隐喻的基础是逻辑自洽,若是故事基底稀松,本末倒置地硬塞再多私货,也只能叹一声遗憾了。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一碑电影。
⑩ 怎么样评论 一个电影
首先可以介绍电影的内容,而后写它所蕴涵的意义,也可以写你对电影的感受,如评价几个电影中你认为经典的镜头,可以评价它的拍摄技巧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