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内容相同的电影,格式编码什么的均不一样,怎么比较清晰度
要有点数学运算意识哦!
•码率影响体积,与体积成正比:码率越大,体积越大;码率越小,体积越小。
•帧率影响画面流畅度,与画面流畅度成正比:帧率越大,画面越流畅;帧率越小,画面越有跳动感。如果码率为变量,则帧率也会影响体积,帧率越高,每秒钟经过的画面越多,需要的码率也越高,体积也越大。
•分辨率影响图像大小,与图像大小成正比:分辨率越高,图像越大;分辨率越低,图像越小。
看了上面的关系,你会发现,没有提到清晰度的内容,因为清晰度对两个元素有依赖性,需要讨论两种情况的。
首先明确一下“清晰度”的概念:
所谓“清晰”,是指画面十分细腻,没有马赛克。并不是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
简单说:
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与清晰度成反比关系:分辨率越高,图像越不清晰,分辨率越低,图像越清晰。
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与清晰度成正比关系,码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码率越低,图像越不清晰。
但是,事实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
可以这么说: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同样地,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
先说说马赛克,根据网络:
马赛克指现行广为使用的一种图像(视频)处理手段,此手段将影像特定区域的色阶细节劣化并造成色块打乱的效果,因为这种模糊看上去有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便形象的称这种画面为马赛克。
我们在视频转换时出现的马赛克是我们不想要的。它的出现是因为码率不够造成的色阶缺失。打个比方(只是比方),源视频相邻10个像素点每个点代表一种颜色,需要10Kbp/s码率,而你只分配了2Kbp/s给它,那么原来的10个颜色就只能留下2个,如果还保持10个像素点的分辨率,那么每就会5个像素点共用一个颜色,出来的效果就是这5个像素点的屏幕区域就一种颜色填充,画面就变得粗糙了。
再打个比方,我们给予一个视频 8000 kbp/s 的码率,这算是比较高的码率了,它能保证在720*576分辨率下画面上每个像素点都代表一个独立的色块而非从相邻色块渲染而来。在这种8000 kbp/s码率下,我们说只要分辨率小于720*576,画面就是清晰的,因为画面越小,越不需要借助渲染来增加色块。
反过来说,当分辨率限定为352*288(画面大小为720*576的四分之一),此时3000kbp/s码率就可以保证其每个像素点的独立性,那么只要码率高于3000kbp/s,就可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综上所述:比较清晰度的话,码率和分辨率加上输出端的设备,都是要考虑的对象,对于PSP、电视机等分辨率不高的显示终端,太高的码率和分辨率意义都不大。
㈡ 从哪些角度比较电影
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演员的演技 如果演技太差 整个电影都会被毁掉 主题选好 就会吸引大批观众去影院观看
㈢ 关于电影评分的比较,你怎么看
发现好多人都把电影分类为商业片和文艺片,但其实文艺片是很小众得,并不算多,大多把剧情片理解为文艺片,网络文艺片:中国《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苏州河》《泥鳅也是鱼》《甜蜜蜜》《十七岁的单车》《孔雀》《三峡好人》《茉莉花开》《牵牛花》《我们天上见》《半生缘》《重庆森林》《花样年华》。
其中《霸王别姬》和我们常说得《活着》。《霸王》是文艺片、剧情片,侧重文艺。《活着》是剧情片、家庭片,侧重剧情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霸王》所代表艺术成就和评分高于《活着》。
通常电影常见得分类:剧情片,动作片,科幻片,爱情片
通常评分:剧情片低于文艺片,动作片科幻片低于剧情片。
通常票房:文艺片低于剧情片,剧情片低于科幻和动作片。
但并非所有得科幻片动作片评分都高不了,比如《魔兽》得导演邓肯琼斯早年的《月球》在科幻的剧本架构下,选了一个引人发思得剧情故事。
㈣ 你觉着目前周星驰和姜文谁才是华语电影天花板如何对比这两人的电影水平
我觉得是姜文。因为我个人更喜欢姜文的电影,他的电影是走灰色幽默路线,而且影片很有深度,而周星驰的电影就有些浅白了,没有姜文的电影那么精彩。
㈤ 怎样区别4D电影和3D电影
4D电影通过座椅的移动,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比如影片演船在大海中,通过座椅的移动,会有在海中颠簸的感觉。动感影院里的动感座椅一般分为:4D座椅、动感4D座椅、动感平台三种。
3D电影是一种空间上3D立体的表现,椅子不会根据电影的情节做出移动和反应。
4D电影多的灯光模仿电影里的效果,使观众更能产生共鸣。而3D电影则是没有这种效果,只能隔着屏幕感受。
4D电影更注重表现电影的动作效果,利用各种外物方式给观众呈现更真实的电影,让观众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多重身体感官体验电影带来的全新娱乐效果,身临其境,惊险、紧张刺激。
3D电影更注重表现电影的情节,在计算机里显示3d图形,就是说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不像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三维空间,有真实的距离空间。
4D电影没有专门的眼镜,一般4D电影中都是佩戴3D电影的眼镜,例如快门式3D眼镜,偏振光眼镜或红蓝立体眼镜。
3D眼镜分为红蓝3d眼镜、红青3D眼镜、偏振镜。这种眼镜历史悠久,又因其廉价、实惠、几乎不存在维护费用,适用性好的特点。但因为光通量不足,显示画面往往较暗。
4D电影是立体电影和特技影院结合的产物。由各种技术组成:机电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同步控制技术,仿真技术,气动装置技术,气动控制4D动感座椅,偏振立体显示技术,多计算机通讯技术,数码影视技术,图像拼接技术。
3D电影是应用光的偏振现象的一个例子,在观看立体电影时,观众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这副眼镜就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这样,从银幕上看到的景象才有立体感,如果不戴这副眼镜看,银幕上的图像就模糊不清了。
㈥ 一部电影,如何判断它好不好看是根据什么因素判断的
每年都有很多电影的上映,而每一年每一部影片的评价仿佛都有那么的不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去看一部电影的话,首先都会上豆瓣评分上去看一看它的评分。而这个软件上的评分也是比较权威的,所以去跟随他呢,也会很少的去踩到雷,但是如果在国外的呢,就是有一个烂番茄,他也是一个有关于评分的软件,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讲一讲一部电影的好坏和是否精彩究竟从哪个方面来判断呢?
我们都说1000个读者心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对于一个影片也是如此,为什么说有一些影片非常好看,就是因为它能够打动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 为什么有些片子称之为烂片因为他所表达的东西是我们大家不能所理解的又或者是过于肤浅的。
所以一部影片的好坏,也不能完全去按照他的评分而去判断,有很多影片也是被低估了或许隔十年二十年我们又会用一种不同的心态去看待它。
㈦ 《哪吒之魔童降世》评分超《大圣》,如何比较这两部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评分上面超过《大圣归来》,其票房也远远超过了《大圣归来》。
这两部电影都是非常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但相对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制作也更加精良。
《大圣归来》这部动画电影在一些画面的制作上,还是略逊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
㈧ 电影是如何分级的B级是什么意思
电影分级制度把发行的电影根据成人内容将其划分成特定级别,并给每一级规定好允许面对的群众群,以便区分其面向观众,起到指导未成年人看片的作用。
相关介绍:
1、B级电影:
指低预算拍出来的影片,不属于通常所说的电影分级。B级片是从制作投入上划分的等级,而通常所说的电影分级是从内容尺度和观众年龄上进行区别。
2、R级:
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该类影片在部分国家上映时,会被评为15岁、16岁以下禁止观赏的影片。
3、G级:
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8)如何比较电影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B级片因为缺乏预算,所以品质不是很好,通常没有大明星,但类型是大家喜欢的,剧情卖点常跟牛仔、黑帮、恐怖题材有关。不少动作恐怖片是B级片,虽然它们不算名作,但是在流行娱乐文化里就像Kuso Game一样,B级片仍有其影响力。
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等都有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在部分国家,电影分级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分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b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