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祝福电影观后感

祝福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06 04:45:15

A. 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7
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B. 电影《祝福》影评

1924年2月16日,鲁迅写下《祝福》,后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中。32年后,这部小说由夏衍编剧,蔡弧导演执导,成为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有幸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受到了第一次在课堂上读到先生原著文字一样的冲击,内心久久不能平息。

影片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受尽旧社会封建礼教毒害的普通穷苦妇女的形象。
在丈夫死后,祥林嫂为了避免婆婆把她卖掉,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岐视和虐待。
但是她还是被抢走,强迫嫁给贺老六。好在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他们很快有了儿子阿毛。然而,好景不长,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她唯一的儿子阿毛又被狼吃掉。
祥林嫂彻底垮了,丧魂落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后在除夕爆竹声中死在了大雪中。

夏衍根据鲁迅先生的原著,在故事情节上做出了一些再创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祥林嫂拿着切年糕的刀冲到寺庙里看门槛的戏,“什么菩萨??”这句不是由鲁迅先生写出的台词实乃惊人之语。一语道破封建礼教迷信神权的害人天机,也对祥林嫂的角色形象作出了一番修改。
虽然有所改编,但影片的风格却和原著的文字风格惊人一致,剧情的结构清晰,影像灰暗,配合着凝重、悲凉的背景音乐,充分体现了了鲁迅原著中的冷峻、沉重的艺术风格和悲剧气氛。
同时,电影也有很多自己的风格。例如贺老六弥留之际突然拿起猎枪朝向王师爷这段戏就是运用人物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刻画人物。
其次,在造型和形象上非常简洁地凸显出人物性格,如祥林嫂、王师爷等。

看了这部电影,相信没有人会不被这如泣如诉的血泪控诉而潸然泪下。伴随着悲伤的音乐,我们在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中做了一回无力的看客。
鲁四老爷身为读书人却为封建迷信马首是瞻;
鲁四太太吃斋念佛却是假慈悲、真残忍;
王师爷、贺老大、魏老二等人自私自利只重视自己的利益……
祥林嫂、阿毛、贺老六不是病死的,不是饿死的,不是被狼吃的,是被那个社会逼死的。封建旧社会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祥林嫂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只能留下血和泪的浮光掠影。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若干年后,我再看《祝福》,看到这段曾经读过的话,仍旧感到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仿佛就在我眼前站着,畏畏缩缩,花白的头发蓬乱地束在一起,冻坏的手指缩在袖口里。
我突然想张开双手抱抱她,想抱抱那个时代所有可怜的母亲,可怜的妻子,可怜的女人。

C. 《祝福》鲁迅 读后感

说到鲁迅的文章,其实小学就开始接触了。只是那时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因此鲁迅的文章在我眼里都是千篇一律,充满着冷嘲热讽的,其中心思想也无非是揭露旧社会的黑暗,阶级斗争之类的。按鲁迅自己的话说,他的作品是黑暗的,不希望后代的孩子再读他的作品。那么这么说来,能说鲁迅的作品已不适应这个时代了吗?或许不尽然。我们需要的是对鲁迅作品的新解,新剖析。
鲁迅小说《祝福》讲的是祥林嫂不幸的一生。我想问的是:祥林嫂到底信不信鬼神,希望有魂灵还是不希望有魂灵?在我看来,祥林嫂是矛盾的,她既信又不信鬼神,既希望又不希望有魂灵。
一方面,因为她信,所以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 为自己赎罪;又因为她不信,才会来问“我”这个出过门又见识多的人,希望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另一方面,她希望有魂灵,因为这样死后就可以和家人见面;她又希望没有,因为害怕死后被阎罗王锯成两半。所以说祥林嫂是矛盾的,她不知道到底有没有魂灵。因为她已捐了门槛,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已赎罪了,可四嫂还是不让她碰祭品,“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足可见这事对祥林嫂的打击有多大。
由于种种情况,祥林嫂犹豫了,怀疑到底有无神灵,因而她才会问“我”,这个出门在外,见多识广的鲁镇人,“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可见她对“我”的期望有多大。而“我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而此刻我却疑惑了。在祥林嫂的追问下,“我”最后是以“说不清”便落荒而逃。孰不知,正是“我”的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将祥林嫂逼到绝境。从这点来说,“我”对祥林嫂的死有直接的关系。
那么,究根结底,祥林嫂的死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有人说是鲁镇的人,因为大家都将她排除在外了;有人说是鲁四老爷,因为他是传统礼教的化身,他不接受祥林嫂这个不干不净的人;也有人说是小说中的“我”,因为“我”迟疑的态度让祥林嫂彻底绝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事自然没有谁是谁非的确切答案。可在祥林嫂自己看来,她的死是谁造成的?她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在鲁迅的另外一篇《女吊》中,死去的人会“找替代”,找害死自己的人,而祥林嫂没有,她从没想过是谁把她害得走上绝路。或许她认为是自己命不好吧,她是麻木的。
祥林嫂死了,可祝福不会因她的死而停止。小说结尾用爆竹声,香烟等表现了祝福的热闹情景,而“我”的疑虑而“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等用了强烈的反讽,道出祥林嫂的死在祝福下是如此不值一提。

D. 一篇关于鲁迅的“祝福”电影观后感

《祝福》 一个彷徨又无助的身影,一个单薄又模糊的身躯,无力地向前,最终又无力的倒下,永久的倒下。“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这句话时而盘旋耳边,真切刺骨,时而遥远渺茫,漂浮虚幻……是谁在黑暗中叹息,是谁在彷徨中挣扎?一个身影的逝去,却带来了无尽的深思。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漂浮其间,无奈独流水……祥林嫂——一个旧社会的典型代表,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伤痛,弱小的身躯支持着沉重的压力,经历着时代轮回,四季交替,在凛凛寒风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死亡,永远沉睡在厚厚的积雪之下。祥林嫂怀着对世界的渴望来到了人世,却带着无尽的愁苦古都离开了。怜悯之心,固然有志,但更多是对社会的评判。这是我想起了孔乙己,同样是生活在旧社会,同样是受尽煎熬,同样是艰难的朝向远方,满满的逝去,留下一个沉痛的身影。这与祥林嫂惊人的相同。封建社会的腐朽,还有那艰苦挣扎的农民,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随着一个王朝的灭亡,一同消逝,找不到半点踪迹。当清晨的风刮起第一粒沙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像电视画面一样,不自然扭动了一下,立即转向原貌,云依旧飞。风依旧吹,但我们都隐隐约约地感到这一不是原来的那个世界了。朝露昙花,咫尺天涯,祥林乙己,已为虚无,东流水去无从返,倚心惊回往,八千年玉老,一夜枯荣,问苍天此生何必?怅然若失,仰观前路,人生希望重重在,何必闭塞阻明月。一饮壶觞千滴醉,点滴心头,一语忧伤归空尽,只留一颗晶莹泪,悬在空中,留在感人心。

E. 一片电影的观后感 要500字就可以了 要有意义的

人类最大的灾难是自己——电影《2012》观后感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23:53
按照玛雅人的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地球的毁灭日。虽然,这只是一个预言,但真正到了这一天,根据天体运转的规律、星球之间的关联、太阳活动的加剧,这一个预言在电影中真的成为了现实。由于太阳黑子活动频繁,辐射在地球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地球内部已先行开始融化。融化、融化,最终引起了地壳的位移。所以,一切都来临了:地震断裂带、喜马拉雅山变为平地、南美洲不再是个坑洼地带、南极北极互换、还有无休止的海啸。

世间的一切瞬间消失。

混乱的场面却震撼着人类脆弱的心灵。

当海啸提前来临,那个在世界最深地下铜矿中首先发现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将要毁灭的印度人,在迁移中看着身后即将席卷而来的海啸而无助地瑟瑟发抖。人类的欺骗又一次在真实上演。是这个印度人将发现告诉了地质学家艾默里奇,艾默里奇汇报给政府,世界各国才决定联合起来在中国四川制造方舟,用以拯救地球上极少的一部分人,并且答应带他一起走。但这又怎样,人类从来就具有欺骗性。电影中,海啸将它淹没的那一瞬间,再一次验证了人类的欺骗性这一点。

然而,比欺骗性更要命的是人类的残酷性。当方舟即将开启,许多买了船票的人却被拒之门外。地质学家艾默里奇在走进方舟内自己的房间后,看着宽敞奢侈的空间还有船外登不上船绝望的人群,气愤无比:“房间内还可以在容纳十个人!”他摔了杯子去请示,得到的是严厉的拒绝。然后就是一场正义的演讲:“人类建设的是文明,你们能眼睁睁的看着外面的人全部死掉吗?那样是不文明的是没有人性的,有个人(我估计是美国的最后一任总统)曾经说过:‘如果不能为他人的权益做斗争的话,那就不是所谓的人性。’”然后就是各国元首同意让人们上船。最终。正义战胜了残酷,观众们为这一刻欢呼,不但是因为电影中求生的人看到了希望,我们也为人类残忍的反醒而看到了生命延续的希望。是啊,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不论哪个国家的人,都是地球的臣民,都是作为人类的一家人。人类是脆弱的,但只要互帮互助,就可产生巨大的力量,变得不可摧毁。

说到互帮互助,当然必须要有一个群体。我们中国人多,力量也就巨大无比,否则,电影中,世界也不会把寄存了地球唯一希望的方舟建造选在了中国。影片中所展示的中国四川山区方舟建造现场,高大、空旷、震撼的场面,让观众恍惚到了另一个星球的错觉。演员说到:“看来建方舟选中国选对了。”不知这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还是对中国廉价劳动力可用的讽刺。造方舟可以赚到钱,可拼了苦力拿到钱又有何用。如果毁灭日真的来临而又得不到登船卡,随着世界消亡,一切还不是白白付出。人啊,总是在忙碌,而又不知忙碌为了什么?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为了以后的幸福。但幸福迟在毁灭之后,那又有何意义?

面对灾难,人们总是恐慌未及。然而那个在黄石公园向全世界发广播的电台主持人,却在热衷于自己的广播事业,不但是事业,也是在热心地为世人提醒灾难来临,警告人们能逃离毁灭。在火山即将爆发的时刻,他站在火山口上继续着广播,在山顶高呼:“你们要记住我的名字是我第一个告诉你们世界末日的。”近似疯狂。终于,火山爆发了,一团团火焰像燃起的烟火,他望着那团团美丽的火云朵,自言自语地赞叹:太美了!没有逃离,直到火焰将他环抱。也许,许多事情既然无法逃脱,就投入吧,即使融化,也算是一种永存的方式吧。

非常高兴,导演在此片中给了文字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形象效果。当美国总统的女儿劳拉与地质学家艾默里奇对话时,指明艾默里奇包里只有书。当地球毁灭后进入0001年12月27日新纪元时,艾默里奇翻着片中名叫杰克逊的写书人的一本书,说到:“这是人类文明的延续。”文字具有如此巨大的功能,可见它的重要性,所以呼吁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文字工作,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工作文稿,都请将历史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将人类的文明传载下去。

最后还是回到灾难片上来。《2012》是一部灾难巨片,片中当然少不了许多震撼的地球毁灭情景。当地震来临,美国加州在十分钟内成为了断裂带。马路上的裂缝像被蛇从地下拱出一样,瞅瞅地寒人心。高架桥瞬间断开,断口处,车如一个火柴盒一样跌落下来。高楼像儿童的积木玩具一样,被不好好玩耍的孩子赌气地随意踢倒。温馨的房屋眨眼间坍陷为一对废墟。在地壳断裂处,人像一颗微小的尘埃,噗塌噗塌掉下去,多么的脆弱,多么的无助。刚刚还是鲜活生命的世界,刹那间变为了虚无,一切的一切不复存在。或许官员还在开着会,讨论一些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许学生们还在埋头苦读;或许家庭中正进行着一场丰盛的晚宴;或许恋人们在深情相望;或许工人们在劳苦的忙作。但这一切都毫无意义了,因为,毁灭已来临,断裂埋葬了一切,海啸淹没了一切,在这些可怕的时刻,我只想到了一句祝福:“别太苦自己。”珍惜彼此,珍惜生命!

F. 跪求帮我写篇1000字以上鲁迅的小说《祝福》的读后感!万分感谢。

对于鲁迅的小说《祝福》,我们是这样处理的,抛却了原来单纯的讲解与灌输,以电影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再现辛亥革命时期旧中国普通劳动妇女的生存状况。这样以来,学生对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最终的结局以及造成悲惨命运的原因等等问题就都有了鲜明直观的了解,印象也更加深刻。

在观看电影以前,我要求学生做了一件具体的工作,就是课下认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然后概括出《祝福》的故事情节,并对“概括”这一学习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概括的要求、字数的限制以及上交作业的时间等)。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观看电影之前就对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不至于摸不着头脑;二是有利于学生把课文和电影的情节、人物塑造等等问题做一个系统的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三是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总结学会概括情节与大意。

做好了这些工作以后,我们把电影的放映时间定在了周六的晚上。晚自习时间,我和学生共同观看了这部由夏衍改变的电影。在放电影的过程中,我不断暗中观察学生的状态,发现学生普遍看得比较认真,中间没有出现说话、随意进出一些不良现象,大都能沉浸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去。

电影观看结束以后,我用一节课时间,利用漫谈的形式和学生谈一谈观看电影的感受。为此我提前设计好了一系列的问题抛给学生,供学生思考,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一是祥林嫂到底是被谁害死的;二是柳妈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三是祥林嫂临死之前到底是希望有魂灵还是没有魂灵;四是祥林嫂如果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会是怎样一种情况;五是电影《祝福》和小说《祝福》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处理,我仍然给学生提问几个问题。先假设是鲁四老爷害死的祥林嫂,因为他的嫌疑最大,如果不是他赶走祥林嫂,也许祥林嫂就不会悲惨地死去。好多学生也赞同这样的观点;然后话题一转,再假设如果没有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命运会不会好一些,学生经过思考研究发现,即使没有鲁四老爷一家的逼迫,祥林嫂一样不可避免悲剧命运,因为她不管再到赵四老爷家里还是到刘四老爷家里,或是到李四老爷家里,都是一样的都不可能允许她这样伤风败俗的女人参与祝福,最终还是无家可归的。这样看起来,说是鲁四老爷害死了祥林嫂似乎有些冤枉他,虽然他对祥林嫂的死应该负一部分责任,但是不能负全部的责任。然后我又一一假设,是不是柳妈、祥林嫂的婆婆、祥林嫂后来的大伯等人害死了他。最后都和分析鲁四老爷一样,一一否定了,他们都有责任,但是又不能一味苛求他们,让他们负起全部责任。

最终还是要落脚的开始的问题上,还是没有能够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我适时地抛出了小说的主题:封建礼教吃人。这看起来好像是上纲上线,其实不然。封建的社会里要求妇女遵循三从四德、一女不侍二夫等等这样的道德规范,祥林嫂从出场到生命结束一直都是被叫做“祥林嫂”的,并没有因为后来又改嫁给贺老六而被叫做“老六嫂”或是其他什么的,这一现象就足以说明问题的。她们一旦违反了,就是劳动妇女阶层本身都看不起自己的姐妹,更不要说是统治阶层了。但是一方面社会要求妇女遵循这一套,另一方面这个社会还逼迫着像祥林嫂一样的妇女必须去违背这些人伦道德!你想干脆一点,死掉,不行;你想把“守寡”进行到底,也不行!死了,也是被这个社会逼死的;守寡,还是礼教的无情摧残!所以最终不得不找社会的原因,不得不找制度的原因!而且祥林嫂这样有悲剧结局的人不只是一个,她仅仅是一个代表而已!试想有多少的“祥林嫂”被迫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啊!这不是“封建礼教吃人”又是什么呢?

试想,如果祥林嫂不被她的婆婆卖到深山里,祥林嫂的小叔子怎样成亲!她的大伯不来收屋,他又怎样生活!看起来应该是归咎于他们的,但是想一想,他们也是很无奈的!他们也是那个社会里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关于柳妈,我只是解释了两个问题,一是柳妈到底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二是主观思想与客观效果不一致的问题。显然,柳妈也是一个被压迫者,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一个好人,想拯救祥林嫂灵魂的好人。虽然说她主观上是想拉祥林嫂一把,但是最终的效果确实是把祥林嫂往死亡的边缘推进了一把!

对于祥林嫂到底是希望有魂灵还是希望没有魂灵,我引导学生找祥林嫂思想上的矛盾之处,主要是对阿毛的思念和下地狱还要经受折磨的恐惧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心理。

至于说祥林嫂如果生活在现在,她的境况和命运就不会这样悲惨了。同学们都一致这样认为。

在夏衍改编的电影《祝福》中,加入了明显的阶级压迫的问题,让观看电影的人时时刻刻都感受到阶级压迫的严重性;而鲁迅的小说《祝福》,则是把这一问题隐性处理了,看不到地主老财的阴险与卑劣,但是还是能够感到他们在幕后的推动作用。这一部电影拍摄于1956年,阶级问题应该是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因此这个我们无需苛求。

通过观看电影《祝福》,我告诉学生,今后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思考问题,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G. 求一部爱国电影的观后感!!(400字左右)

爱国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有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鲁迅先生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柴,而结果往往是一小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是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国方兴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去开创。这就是新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我们要像张嘎那样,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为祖国的持久繁荣富强贡献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H. 谁看过夏衍爷爷的电影《祝福》的告诉我讲的是什么

我看过
就是鲁迅小说《祝福》的电影版。
讲的是一个名叫祥林嫂的旧社会女人的悲惨遭遇。

简介:
浙东山区一穷乡僻壤,年轻寡妇祥林嫂获悉婆母与远亲卫老二欲将自己卖 到山里的消息,连夜出逃,后在鲁镇 地主鲁四老爷家为佣。祥林嫂勤快利 索,令东家满意。翌年清明时分,祥 林嫂突被婆母和卫老二遣人抢回,卖 与贺老六强行成婚。祥林嫂不从,撞 桌角自尽,被贺老六救下。她念贺老 六善良忠厚,遂成夫妻。逾年生一子 ,取名阿毛。贺老六为还婚债,积劳 成疾,终于病逝。不久,爱子阿毛被 狼衔去。大伯收回房子,将祥林嫂逐 出贺家。为觅生路,她只得再回鲁四 老爷家帮佣。祥林嫂逢人诉说儿子遭 狼衔走一事,人们始而同情,久之讨 嫌,常加以奚落。祥林嫂经历诸种劫 难,神态木讷憔悴,令东家生厌,将 她视为不吉祥之人,每凡祭祖供神, 均令其远避。后经鲁家女佣柳嫂劝告 ,祥林嫂去土地庙捐一门槛,供人践 踏,以赎前愆。岂料除夕行祝福礼时 ,祥林嫂为端一祭祖供品,竟遭鲁家 夫妇苛责,并加驱逐。祥林嫂万念俱 灰,擎菜刀狂砍所捐门槛,自此流浪 行乞。最终,在一个祝福的年夜,倒毙于风雪之中。

*只找到这么一个电影观后感,写得并不好,参考一下。

昨天晚上,语文老师组织我们看了电影版的<<祝福>>.电影演得固然真实,但却不及看完原版后给我们的震撼之大,我想这就是鲁迅文学的魅力所在吧.况且,电影中祥林嫂的形象和我最初头脑中的那个形象也不相符,情节也演的太快了,总不如看原文效果好.
说到读原作与看电视剧电影,我想我们大家更偏爱后者吧.电视剧电影无疑是表现文艺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它更易于人们的理解,给人以视觉享受,但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说它容易使人物在人们心中形成定格.在没有电视剧<<西游记>>之前,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孙悟空,而看了电视剧 ,孙悟空就只有一个形象。同样,人们也想当然的认为林黛玉就是这样的,贾宝玉就是这样的,这或许也是众望所归,但却大大扼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前几年的内地版<<射雕>>曾一致被人们给予不好的评价,尤其是戏中郭靖、黄蓉的形象.其实并非演员的演技太差,只是人们看惯了港台版中那个满头小辫子的黄蓉,更不习惯如今傻的可爱的郭靖.这还不是人物已在人们心中定了格?而阅读文学作品却并不这样,你不必像看电视那样目不暇接地看每一片断,因为你可以有无限想象的空间.想要看透一部著作比看完一部电视剧要花费的力气大的多.因此从小就要让孩子多读书少看电视,以不断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另外,看一些历史剧会使人产生一种误区,以为现在的历史戏几乎都含有戏说成分,而谁会在看电视剧时总是想“这是假的”,于是一些事也就司空见惯了,什么皇帝微服出访,康熙打铁,乾隆蹲监狱,硬是把侠客的性格加强在几个皇帝身上,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的形象,这不就是如今演的正火的清朝戏吗?而这些任务并非如此吧!这会给曾经被封建制度迫害如今过着安定生活的民族的人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试想,如果人们提起某个历史人物,而最先想到的是某个有名的演员,这岂不是一个笑话;如果人们想起某段屈辱历史,联想到的却是一段风花雪月,这岂不是一个悲剧。
(下边这帮人真行,这样也能发出来。不是发出来,是粘出来)

阅读全文

与祝福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