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读后感,600字
庞联昌
穿行在天山的褶皱里,雨水刚刚洗涤过的塔松针叶不时地泛动着太阳的光辉,松林里就有无数灿亮的珍珠,又像在松海里跌落了机灵的银河繁星,流转生动、浪漫跳动。我疑心这是满山长满碎金的塔松,或者是金绿色的塔松。
这种洒金的景象只留在小时候的记忆里。那是晨阳初上的时候,我在村边的小河道中见过的情景。没想到会在连绵不断的松林间遇见了类同的情景。初识天山时的朗朗丽日给我带来了这种感觉,它明显缓释了我的奔波之苦,疲惫的眼神忽然为之明亮。我就想着要接近的天池,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我?
我心里有些波动,不敢再疲疲沓沓的,急促地赶到了天池。
呀,那水天一色的景象让我即刻失态。
蓝色的天,是丝一般柔软;蓝色的海,是绸一般飘动。天,不用仰望就触目可及,或者说就是伸手可及;海,不用眺望就尽收眼底,或者说拥入眼底。
我像一只由树丛中腾空而起的苍鹰,扑入广阔湛蓝、浩渺无边的天际。顷刻间的惊慌失措让我有了陷入十面埋伏的紧迫感。
在湛蓝的天海里游弋的朵朵白云,茸茸可爱,像是天神放牧的绵羊,那一道道若隐若现的金光就是天神的牧鞭。
这白云,丰满实在,像生长在蓝色天际的蘑菇,在稀疏的树林里自在地享受阳光;又像天神挥动长锋羊毫,柔软的笔锋饱蘸着洁白的汁液在无际的醇蓝宣纸上尽情挥洒,白色的汁液慢慢地润浸晕化开来,如梦如幻,成为既分明又朦胧的写意画。
这样的高天流云给人一种快慰,一种劳作之后疲软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在我们的经验里是极少有的。高天流云其实是我们的梦想和呓语,依照我们的为作,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了,更何况在城里。可是旷野天低树啊,我不期而遇的天山就把这样的诗意画意给了我,在我毫无准备的时候送给我。这种远离人类铁蹄介入的天然状态是我一向激情饱满的笔力所无法描绘的。
我还想到了天上的那朵朵白云,在这个雨后的偏远的地方,依然矜持如妙龄少女。少女的矜持是一种纯粹的天真的状态,是不愿为世俗侵袭的本真。也许这种矜持多少有一丝掩饰的成分,却依然用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表示了对自己境遇的安然和满足。
云有时候比我们直截了当和更适于生存。
在天池的堤岸上,我专心地注视着蓝天和白云。湛蓝草原上游弋的这些绵羊不为金鞭所动,或三五成群,或三两聚首。白蘑菇的意趣里挤满了水分和梦想,这样才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想象。大美的风景无需着色和修饰。用无色的汁液描绘世间美景正是艺术家穷尽毕生精力苦苦追求的完美境界。在无色而壮观的景色面前,有无数的把玩文字的圣手倍感尴尬和羞涩。但毕竟无暇的绵羊和阔大的草原相比是渺小的,这种渺小就像一粒星辰之于银河、一滴水之于江海。但它的随心和任性却烘托装点了草原的大气和壮美。就像再刚性的野马永远走不出鲜碧绝伦的绿野一样,这样的白云永远在静谧的天海里嬉戏游弋。
我多么希望那自在的绵羊生长翱翔的翅膀,有了这样的翅膀它就可以飞出天神的视野和我的想象。可是它依然是闲逸的、淡然的、无语的,似智慧的哲人或者得道的高僧,或许这样的情形是从艺之人的至高境界。而艺人们面对这种不可能期遇的恬淡境况只有唏嘘遗憾,自愧笔力绵软苍白。
水是天的孪生姊妹。天池的蓝色是独一无二的,它完全不同于九寨沟的蓝水,它是天的倒影,是天的孩子。云絮在细密的水波里跃动自如,是泳在水里的绵羊和蘑菇,是被漂洗得剔透如玉的仙子。微风吹皱一池清水,仙子跳动惬意。低矮的蓝天白云在晃动的镜面上摇曳不定,婉转适度,象是无声的音乐,又像无声的轻歌曼舞。还有含蓄的光焰和水的绸面相融合,放射出了华美瑰丽的光芒,不断牵动我已经呆滞了的眼神。在这样的眼神里我不由得注目和钦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如地放逐自己的诗情。我不会认为它是矫饰和虚无的,它也不会在意我的妄想和空乏。
天上的云总会变作池里的水,水中的云总会湿润云里的天。这是自然的奥区和秘密。我在天池的边缘,对自己悟性的低级深感惭愧,百无聊赖的感觉缠绕于心。我甚至不愿登上天池里的游船去划破天的影子,我也不会像身边盛装的少女拘水润眉。这样的云天于我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只可意会而不可用笔力完全表达的。我的渺小和虚弱显而易见。我选择了仰望,是在人迹罕至的松林边和亲爱的朋友一起用敬意的目光仰望。
我于是对“风景如画”这个词语产生了怀疑和不屑,这样的说词一定想象力贫乏,甚至空洞。即使妙笔生花的丹青高手在天池的云天面前也底气不足,或者说才思了了。那种湛蓝的水天一色,无色的云絮遂心舞动,装扮一新、境况宜人的气象无论如何也是无法临摹的,应该说是画如此景吧。
谁设计了这样的云天?谁还能拥有这样的云天?
天是云故乡,云是水故乡,水是天故乡。
诗人的话语不但逻辑缜密而且意趣盎然。
Ⅱ 《天 山 行》的作者
电影名:天山行
根据李斌奎短篇小说《天山深处的大兵》改编
导 演:景慕逵
编 剧:李斌奎
主 演:颜世魁 赵娜 于纯绵 李雪健 宋春丽
上 映:1982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Ⅲ 读了天山之夏写一篇读后感100字左右
优质解答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奉“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体现的忠、义二字之外,我对故事中的一些情景还略感不仁.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还有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看马的也不放过……毕竟是一条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轨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偿吧.还有那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有这样滥杀无辜的必要吗?
故事里体现的忠、义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像武松那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盲目地学习其中的处事方法.
Ⅳ 天山景物记 读后感悟150字
天山景物记 读后感悟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
天山那么美,说明那里的人非常爱护天山,喜欢天山,而作者是那的人,他把天山介绍的让我如痴如醉!
天山,为什么美好?镇江,为什么糟糕?天山虽不是世界的著名旅游景点,但它的风景如诗如画,镇江随有三山为荣,空气却不好。为什么?为什么呢?
这就在于,天山的人品质好,镇江的人品质不好。快醒来吧!所有还执迷于幻影中的人们,快点醒来,努力,让我们重新拥进大自然的怀抱!
Ⅳ 读七月的天山之读后感200字
曾经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云南。因为那里有著名的“梦轮植物园”,园里生长着食人树、含羞草等许多奇异的植物,很想亲自去看一看。但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七月的天山真美呀!读着文章,我仿佛真的来到了天山,感到自己此时就站在天山的脚下。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飞泻下来,在山脚汇成了溪流,溅起的浪花好似盛开的白莲。水珠儿洒在身上,呀!好凉爽呀!此时正值盛夏,可我有一种秋爽的感觉。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向山里“走”去,一条小溪呈现在眼前。溪水缓缓地流着,清可见底。看,鱼儿们正在水下追逐嬉戏呢!突然,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溅起了一串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水珠像一颗颗钻石,晶莹剔透,鱼儿闪着金光。此情此景,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我向天山深处“走”去。满山的野花五彩缤纷,使人仿佛置身在一个大花园。花香弥漫着,蝴蝶飞舞着,蜜蜂们都聚拢来,嗡嗡嗡,快乐地唱着歌……
啊!天山太美了!美得超乎我的想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天山来,在这里真正地观赏、游玩一番。
Ⅵ 《守望深山》观后感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
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它以宏伟和险峻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千百年来,只有牧人的羊肠小道出没于雪峰冰川之间。古人曾这样描绘天山,“阴山千里横西东,猿猱鸿鹕不能过”。80年代初期,一条通天大道穿越天山中部最险峻的一带,像一道彩虹,使天山南北变成通途,人们也把这条路称为“天路”。这段故事就发生在这天路,一位退伍老兵用24年的真情守候感动了全国人民——
向中国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守望天山》,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天山精神和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小人物、大主题”,展现了当代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社会、感恩社会、重信守义的大爱之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当代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社会、重信守义的大爱之情。
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搭着几个简陋的土坯房。烟熏火燎的灶台,锈迹斑斑的马灯、大门两侧春联曾经留下过的痕迹、几张1985年的老报纸……这里就是《守望天山》主人公陈俊贵的家。30多年前,他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俊贵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时候,班长郑林书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俊贵,陈俊贵因此活了下来,而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张牺牲了,几年后,已复员回家的陈俊贵和妻子抛弃了县城的工作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重返天山,在寒冷的雪山上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
24年!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力度让他一家人支撑了24年?他们在白雪皑皑的天山上演绎了怎样的人生故事?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又为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理解与支持?
有人评价他不俗,其实我觉得他最初参军入伍的直接动机并不高尚,仅仅是为了改变个人的生存状态,他也为在电影院的工作而心满意足,但最终放弃了,因为在艰苦卓绝的天山筑路过程中,在生和死的战斗洗礼考验中,在人民军队这个大家庭的教育熏染中,以及那个关于一个馒头的感恩,让他成长为忘我的甘愿为完成使命为守护英烈而献出一生的大写的人!
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时候,班长郑林书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俊贵,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我死后就葬在部队附近的山上,让我看护部队和战友。我还有一个心愿,今后如果有机会,你去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这是班长郑林书留给陈俊贵的遗言。 他们朝天鸣枪,为班长送行。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们必须继续往前走。他们一步一回头。走了一会,三人又不约而同地返回来,幻想着班长刚才是睡着了,希望能看见班长奇迹般地醒过来。但是班长身上很快落了一层雪,已经看不见他军装的颜色……
“细微处见精神”,作品真切质朴,意味深长。那样震撼人心的大爱、情义,既有深深的感动,也有强烈的震撼,该片重在以情动人,以细节取胜。让我看到了人的精神深度,对于爱的传递又非常曲折,那种盘桓胸臆的滋味难以言表。陈俊贵不光有自我的反省自责的态度,他们更有这种自甘长久的心灵情感和行动来感恩的惊人举动。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感动。”其中就有提到类似陈俊贵的这种精神。人无论何时都需要信仰,需要理想,需要坚守。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坚持了呢?
我想陈俊贵不仅是因为对班长的感恩,还有对国民精神的信仰,鲁迅说过:“我们的文艺来自于国民精神的火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守望天山》告诉我,放弃一切,舍弃所有,痛快地去感恩,不管是领导还是我们这样的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哪怕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也会友好地,态度亲和的对待他们,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真正做到在感恩中成长。
“碧血洒满天山,捐驱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这是千千万万筑路官兵的真实写照。十年间,陈俊贵所在部队官兵战冰雪斗严寒,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几千人受伤致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在天山上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绝唱!
一段被雪藏了三十年的鲜为人知的西部国防机密,一部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为之感动流泪的影片,一篇在雪域高原苦守24年的跨越生死的感恩故事。一首褒扬中华民族重信守义传统美德的壮丽赞歌,一副折射人间大爱彰显淳朴忠厚品德的真实写照。蜿蜒而平坦的天山公路,是筑路老兵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奇迹。陈俊贵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将伴随着这条天山公路传向远方。战友们的无私奉献、为国捐驱是一种大爱,班长的舍生忘死是一种大爱,陈俊贵的知恩图报也是一种大爱。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陈俊贵这种感恩精神,他的故事和天山精神不仅要在部队宣传,还要向社会宣传,更要向年轻一代宣传,要让我们的年轻一代懂得什么是国家,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感恩!陈俊贵退伍不褪色,这么多年一直保持军人本色,能吃苦,重感情,知感恩,守信用,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提倡的一种可贵的精神。他守望的不仅仅是班长的那份恩情,更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段岁月里,一批批战友战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奉献和牺牲建设着美丽的人民共和国,诠释着共和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从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做起,更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做到勤奋好学,坚定信念,永葆政治本色,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远方,是乔尔玛千年不化的冰川。风中,却传来一个声音,他说:“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 一个馒头 ,班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 ;一个承诺 ,守候班长24年 ;一座陵园 ,了却一生的心愿 .一条冰雪之路,一段被雪藏30年的历史,一个老兵与168座坟茔,一家人24年孤独的守望。在陈俊贵的身后,是为修筑天山公路浴血奋战的数万无名英雄 !是战友们的无私奉献、为国捐驱的天山精神!
她就是被山里人亲切称为“最美深圳女孩”、2010年“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获得者、年轻共产党员孙影。
守望深山,五年十赴贵州山区支教
孙影出生于吉林辽源煤矿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从小的梦想是做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2005年,年仅25岁、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的孙影南下深圳寻梦。2006年8月,孙影放弃了在深圳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稳定工作,跟随“募师支教”志愿者队伍,远赴贵州毕节大方县大水乡鞍山小学支教。
Ⅶ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700字
观看这部电影用六个字形容我当时的表情,流泪,流泪,流泪。
我为可爱的新疆人流泪,我为真爱流泪,我为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位母亲和她的伟大母爱流泪。而这个眼泪是激动的眼泪,自豪的眼泪,是内心震撼的眼泪……
是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曾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多次报道,感动了全新疆,感动了全中国。
有一次我在大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有个卖水果的维吾尔族小伙推着手推车准备从很多在大街上停放的汽车当中穿过去,但他害怕划伤周围的汽车,不知道怎么过,这时,有位汉族老大爷给小伙子指挥,让他安全地从汽车中间过去。这就是我们新疆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且非常感人,几乎人人每天都能看到,碰到。
阿尼帕大娘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女人,但是,她做的事不普通,靠老公钉马掌的微薄收入抚养无依无靠的各族孤儿,几十年如一日,冬天在刺骨的冷水中洗羊下水,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给这些跟自己无亲无故的孩子们吃,给孩子们穿,这是多大的爱,多么大的情怀,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们受苦,受难。为他们无私的遮风挡雨。
我们生活在无数个充满真爱的家庭里,沐浴在充满大爱的国度中。阿尼帕大娘的家就是我们生活的缩影,也是我们天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生活也是我们新疆人为之自豪的资本。
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我是一部不落的去看,从小看到大,我也感受到该厂一步步走向成熟,一步步走向巅峰,小时候喜欢看《向导》《神秘的驼队》《艾力甫与赛乃木》《买买提外传》……最近几年的《吐鲁番情歌》《乌鲁木齐的天空》等都是很好的电影。看了都喜欢,我总认为我们新疆的电影还有待发展,与内地有着差距,觉得拍摄、剪辑、导演、演员还需努力。这次看到《真爱》这部影片后,我对新疆的电影及电影人充满了信心。对我们的电影在内地市场能够打响,能够站稳脚跟充满希望。谈电影我是个外行,我只能看到表面,但就表面而论《真爱》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拍摄地点,叙述的场景,自然风光,自然的生活,没有刻意去表达什么,但是表达了很多,没有刻意去说什么,但是说了很多。让人联想到嬉闹与青山绿水中的童年,联想到远在千里之外为自己祝福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站在木桥头上盼望子女回家的情景。
这是一部好电影,体现了新疆的美,新疆人的美。没有夸张手法,没有超越生活,人物有血有肉。
电影是一门直观艺术,它能达到很多艺术形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电影用故事及它的感染力宣传新疆,赞美新疆,推出新疆,用这种方式使内地与新疆的距离更加拉进,进一步推动我们的旅游,搞活我们的经济,使更多的内地同胞认识新疆,认识新疆的人,知道新疆的事,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了解新疆的和谐及各民族之间的真爱。
Ⅷ 观看梦开始的地方,这部电影写一篇观后感400字以上
该影片是天山电影制片厂向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献礼影片,制作精美,情节颇为打动人心,在首映发布会观影过程中,现场的很多观众都被影片的内容深深地打动。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主演文慧老师是由严晓频饰演,她曾主演过《孽债》、《北京人在纽约》,是一个人气颇高的荧幕明星。
该电影主要是以内地新疆高中班为素材,通过讲述内高班各族学生在内地学习、生活、成长和成才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各族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尤其是对新疆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剧本通过一群飞出边远地区,在内高班学习的新疆孩子青春励志的故事和家庭变迁来折射新疆这片土地,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真实生活状态。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向记者介绍,电影《梦开始的地方》为表现内高班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天山电影制片厂很用心的制作这部影片。拍摄周期历经55天,跨越秋、冬、春三个季节,拍摄主场景在新疆和上海两地开展,宽银幕、立体声,有很多的航拍和特技镜头,是一部值得大家观看的影片。
总导演苏磊在介绍这部电影名时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对于生活在南疆的孩子,我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强烈的心灵感触。民族间的情感应该是干净、清澈、不包含任何杂质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名为《梦开始的地方》,是因为我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而新疆孩子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去拥抱整个世界。”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更加真实的感触到,民族团结靠大家,民族团结可以结出最美的爱之花。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团结显得尤为的重要和必须,只要在新疆这个地方呆过的人,都会真切的感觉到“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每一个人都应该在新疆,这个梦开始的地方,靠着人与人之间真、善、美的情感纽带,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为新疆的繁荣、昌盛、和谐、文明做出努力。
为了梦想,走出新疆,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