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三毛从军记电影观后感

三毛从军记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12 10:06:29

㈠ 看完三毛从军记电影的观后感100字

看了《三毛从军记》,讲述了许多三毛当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三毛刚开始当勤务兵,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什么累活脏活他都干,长官和老兵还经常欺负他.在打鬼子的时候,三毛很聪明,又很勇敢,打死了好多鬼子,获得了英雄奖章.最后,战争胜利了,三毛离开了军队.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三毛的童年生活很不幸,旧社会很穷,三毛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经历了很多苦难.而我生活在富裕美好的新社会里,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勤奋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争光.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的名字叫《三毛从军记》,这是战争年代的一部电影,上面写了三毛的一些故事.
我觉得这几句写的最有趣,就是两三名侦查兵在看有没有异常情况,那时,三毛正好路过,他躲在草丛里,一只从河里爬上来的螃蟹,爬了过来,要了三毛一口,疼得他吱、吱叫.还有一次就是,一个老人领着同志们摔碗,三毛使劲一摔,结果拽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疼的抱着脚呜呜的哭了.
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以前是战争年代,就是一些人或者是小孩都要参加革命,攻击敌人,不让敌人侵略他们的美好家园.
再后来好像就是幸福年代了.
影片是讲抗日战争爆发,三毛想当兵,可长官嫌他年纪小,不肯收他.他灵机一动,假扮成大人模样,骗过了长官,参了军.在军队里规矩很多,三毛毕竟还小,闹出了不少笑话,可他的天真、热情很吸引我.三毛人虽小,但他在作战中勇敢又机智,巧妙躲过敌人封锁,侦察敌情,报告部队,让日本鬼子们统统成了俘虏.
看到三毛和战友们为庆祝胜利高兴地跳起来欢呼的情景,我也很激动.
看了这本书,我感到三毛参军时,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他的坚强、勇敢和机智、灵敏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前几天,我读了两本书,它们分别是《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这两本书是两本漫画书,有人可能会问了,漫画书有什么好看呢?可是,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漫画书,与那些日本漫画截然不同.漫画的主人公三毛是一个头上只有三根头发,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无依无靠的流浪儿,他经历了很多我们同龄孩子经历不到的事情,如讨饭,打工,参军.当三毛在遇到高兴的事情时,他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又唱又跳,完全忘记了他和其他孩子的区别,当他做事遇到挫折时,又不象其他孩子一样轻言放弃,而是努力的把化成动力,把那件事情做好,这也是我们要向三毛学习的地方.三毛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会遇上挫折,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而我们要做的正是要把挫折排开,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你把事情都做好了,才会看到好的结果,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㈡ 如何评价电影《三毛从军记》

《三毛从军记》是张乐平先生的名作。这位名垂青史的大漫画家,用三毛见证了人间百态,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年人看来完全不同。也正因为如此,《三毛从军记》没有一般战争应有的壮怀激烈,更像是一种儿戏。但这种貌似儿戏的表皮下,战争对于弱者(儿童)的残酷和冷漠尤其突出。纵然台下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开怀大笑,笑声中却满是人间的辛酸。



㈢ 电影三毛从军记800字读后感

端午节放假在家,爸爸给我买了本《三毛从军记》。这本漫画书是由被称作“三毛之父”的张乐平爷爷画的,里面的故事和文字介绍都很有趣,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吸引了过来,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很快就看完了。
这本书讲的是抗日战争期间,三毛骗过了征兵处的长官,来到军营,当兵入伍成了一名战士。由于他实际年纪小,人又瘦弱,在部队发生了一系列有趣而又辛酸的事情。其中一个讲的是,三毛被抽中当敢死队员,和战友一起去炸敌人的大炮,在路上,他的敢死队战友都牺牲了,他一开始也很害怕躲进河里,无意中发现了一头水牛,就想到利用古人“火牛阵”的办法,在牛角上绑上手榴弹,将牛尾巴上绑上鞭炮,点燃鞭炮,让牛受惊向敌人的阵地冲过去,结果牛给敌人杀死吃掉了。就在三毛准备自己与敌人拼杀的时候,却发现敌人因为喝酒吃牛肉庆祝,全部喝醉躺倒在地。三毛喊来战友,一起将敌人抓住了。在回来的路上,瘦小的三毛骑在战友老兵的肩上,高高兴兴地押着战俘。长官来了,老兵站正行礼,却忘了三毛还在自己肩上,一撒手,三毛重重地摔在地上,头上隆起了个大包。这本书中,类似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本书的最后写道,日本人终于投降了,战争终于结束了,三毛也被批准复员。但是,他看着空空的大地,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读完这本书,我想了很多。三毛生长的旧社会,他人小,经常受欺负,但是他依然保持着善良、淳朴的本质,他有同情心,善良、正直,热爱我们的国家,敢于向各种不正当的行为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个胜利,赢得战友的尊重和爱护。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比三毛从军的时代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三毛在旧社会,最后对自己的出路感到迷茫,而我们在新时代,只要好好学习有本领,我们的前途就一定是光明的。因此,我们就更有必要刻苦学习,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实现我们的梦想,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三毛从军记》有感 刘书杨 800字

㈣ 三毛从军记的读后感怎么写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三毛从军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许多三毛当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征兵的时候,征兵处的长官嫌三毛年龄小,不愿意要他。三毛灵机一动,踩着高跷、穿着长衣长裤,蒙骗过了长官。
三毛刚开始当勤务兵,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什么累活脏活他都干,长官和老兵还经常欺负他。
有一次,三毛坐飞机,长官命令他赶快跳伞,三毛一看,这么高啊!不敢跳,长管又叫他跳,三毛只好胆战心惊地跳伞,他跳下去的时候,正好落在一棵绿油油的大树上,下面正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一只饿狼看见了,跑过来想吃掉三毛,三毛觉得很害怕,狼跳了起来,三毛脚手缩在一团,后来砰地一枪,弹飞过来,正好打中了狼。狼死掉了,三毛想是谁开的枪呀?三毛往下看,啊!是个鬼子呀!三毛想这回我一定会死的了,鬼子看见三毛在树枝上挂着,鬼子抬起猎枪瞄准三毛,正好打中三毛的包带,三毛掉了下来,压住了鬼子的头,鬼子死了。
读了三毛系列丛书,我体会到了三毛生活的艰辛,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㈤ 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我想大家都认识三毛吧,是不是都认为他只是一个流浪儿,那你们都错了有一部电影《三毛从军记》,那里面的三毛可不一般哦!他可是杀了好多鬼子为国争光的呢!让我说一说吧!
开始,他正在被警察追杀,突然看到了一个地方正在招兵,他心血来潮不怕被人笑话,当上了兵,不过他这兵当得可搞笑了,衣服太大穿不下、吃饭被人挤进饭桶里、学习扔手榴弹时一不小心用真的手榴弹把教官炸成煤炭、打仗时掩护坑挖的太高他看不见敌人,突然一发子弹在他的头盔上打了一个窟漏。不过别看他什么都不行。在日本人的追杀下他和大叔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干掉了日本鬼子一个小队的敌人。
我觉得三毛是个爱国、爱人民的人,他和小兵张嘎不一样,因为他是没有亲人的鼓励的,但是他还是不怕其他兵的嘲笑被授予了锦旗,我觉得这种精神很伟大应该向他学习。
三毛真伟大啊!!

㈥ 《三毛从军记》观后感有100多字了吗

看完三毛从军记电影的观后感100字
我来答共2条回答
zuiitvLV.112017-11-22
看了《三毛从军记》,讲述了许多三毛当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三毛刚开始当勤务兵,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什么累活脏活他都干,长官和老兵还经常欺负他.在打鬼子的时候,三毛很聪明,又很勇敢,打死了好多鬼子,获得了英雄奖章.最后,战争胜利了,三毛离开了军队.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三毛的童年生活很不幸,旧社会很穷,三毛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经历了很多苦难.而我生活在富裕美好的新社会里,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勤奋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㈦ 三毛从军记的影片评价

电影《三毛从军记》中三毛参加战斗严格按照淞沪战役处理,用黑白纪录片似的方式重现,真纪录片与卡通段落拼接,玩真假于股掌之间。(新浪娱乐评 )
电影《三毛从军记》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喜剧影片,也是导演张建亚向漫画大师张乐平致敬的作品,因此影片更大程度的还原了原作的漫画风格。在影像上除了演员的夸张幽默表演外,还借助了更多例如纪录片等其他表现手法,使得影片不但符合大人和孩子的童趣心理,也充满了反讽的寓意。(央视网评 )
电影《三毛从军记》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较好地吻合了儿童电影的“快乐原则”,适应了儿童观众的游戏心理,且有浓厚的热闹、好玩、情趣盎然等受到儿童喜爱的特色。但实际上,本片并不是一部儿童电影,而是一部具有特殊风格的影片。影片对画面的解构处理,处处可见的间离效果,以及对时事政治的深入嘲讽,都带有后现代主义的鲜明特征。(金鹰网评 )

㈧ 三毛从军记 读后感

这本书是讲抗日战争爆发,三毛想当兵,可长官嫌他年纪小,不肯收他。他灵机一动,假扮成大人模样,骗过了长官,参了军。在军队里规矩很多,三毛毕竟还小,闹出了不少笑话,可他的天真、热情很吸引我。三毛人虽小,但他在作战中勇敢又机智,巧妙躲过敌人封锁,侦察敌情,报告部队,让日本鬼子们统统成了俘虏。

看到三毛和战友们为庆祝胜利高兴地跳起来欢呼的情景,我也很激动。

看了这本书,我感到三毛参军时,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他的坚强、勇敢和机智、灵敏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赞同

㈨ 观三毛从军记有感

《三毛从军记》读后感
我读了《三毛从军记》这本书,讲述了许多三毛当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三毛刚开始当勤务兵,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什么累活脏活他都干,长官和老兵还经常欺负他。在打鬼子的时候,三毛很聪明,又很勇敢,打死了好多鬼子,获得了英雄奖章。最后,战争胜利了,三毛离开了军队。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三毛的童年生活很不幸,旧社会很穷,三毛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经历了很多苦难。而我生活在富裕美好的新社会里,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勤奋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争光。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的名字叫《三毛从军记》,这是战争年代的一部电影,上面写了三毛的一些故事。
我觉得这几句写的最有趣,就是两三名侦查兵在看有没有异常情况,那时,三毛正好路过,他躲在草丛里,一只从河里爬上来的螃蟹,爬了过来,要了三毛一口,疼得他吱、吱叫。还有一次就是,一个老人领着同志们摔碗,三毛使劲一摔,结果拽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疼的抱着脚呜呜的哭了。
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以前是战争年代,就是一些人或者是小孩都要参加革命,攻击敌人,不让敌人侵略他们的美好家园。

再后来好像就是幸福年代了。
这本书是讲抗日战争爆发,三毛想当兵,可长官嫌他年纪小,不肯收他。他灵机一动,假扮成大人模样,骗过了长官,参了军。在军队里规矩很多,三毛毕竟还小,闹出了不少笑话,可他的天真、热情很吸引我。三毛人虽小,但他在作战中勇敢又机智,巧妙躲过敌人封锁,侦察敌情,报告部队,让日本鬼子们统统成了俘虏。

看到三毛和战友们为庆祝胜利高兴地跳起来欢呼的情景,我也很激动。

看了这本书,我感到三毛参军时,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他的坚强、勇敢和机智、灵敏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前几天,我读了两本书,它们分别是《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这两本书是两本

㈩ 有没有关于《三毛从军记》的影评。

与“第五代”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深刻思辨的电影寓言不同,张建亚的漫画电影是不要求观众在电影中大费脑筋的,其电影以极度夸张的喜剧手法对经典本文进行了滑稽的模仿,在不经意间玩起了“后现代”。
提起“后现代”,大部分的人想到的都是周星驰,随着《大话西游》在大陆的走红,“后现代”已成为一种时尚标签,被影迷们贴在星爷身上大加崇拜。殊不知中国第五代导演张建亚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两部后现代主义的杰作,《三毛从军记》和《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其代表作《三毛从军记》在形式上大胆打破传统喜剧的创作规范,以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兼收杂取、拼贴戏仿、花样翻新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在艺术上不注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严谨与唯美,更多的是故事性的拼凑与解构,但对道具、表演、场面及电影镜头形式的夸张搞笑特别注重,让观众在获得观赏影片当下获得瞬间快乐与满足,并不需要更多的深刻思考。
游戏与漫画
影片开始就上演了一幕经典的“你追我逃”场面,三毛在前面上蹿下跳把在后面追的警察耍的团团转,一个灵活敏捷,一个狼狈不堪,所到之处“鸡飞狗跳”,让人看了啼笑皆非。这种无厘头式的搞笑风格贯穿了始终,宽大的军装,瘦骨如柴的身体在整个军中显得尤其突兀。特别是当他在扛木头时,由于个子太矮,竟被木头“抬”着走,这种力量的悬殊被导演处理的尤为精妙。
动画中大量出现的手法也被导演放到这部真人电影中重现:被车压死的人变成了纸片,人撞在玻璃上留下了一个人形,训练官被炸弹炸得焦黑,被榔头砸死的人还不时翘下脚以示挣扎。这种夸张的恶搞现实情景也只能在漫画中才能看到了,但张建亚却打破传统,把这种元素融入到了影片中,而且也不会让人觉得做作,反而更具喜剧效果。
经典戏仿
戏仿遵奉快乐原则,在给人带来开怀大笑的同时,也带来了看待时事和人生的另一种眼光,看出了人生荒诞挣扎、可鄙可笑的一面。创作者以调侃、嘲讽、玩笑抑或致敬的心态仿拟原作,观众在仿文的变形和夸张中,以游戏的心态,联想到源文,从而享受急速心理落差带来的刺激和快感。张建亚对于经典的戏仿、解构看上去就像漫不经心地散落在电影的每个角落中。影片中的许多段落和细节,都是经典电影中的典故,而且似乎都给张建亚做出了自己的味道。
在水上舞台劳军场面中,可以看到,是借鉴了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但张建亚却让望远镜飞起来这种戏虐的手法让人感到神奇。而且在之后又添上了独具中国色彩的京剧表演,从道具、表演、化妆上塑造了一个三毛版的岳飞,就连他的敌人——日本鬼子也画上了脸谱,这种戏曲的场面也算是对经典的解构吧。如果说一颗炸弹落在池塘里炸死了鱼,是模仿《希望与光荣》,可第二颗炸弹落下把鱼都烤熟了就完全是出自张建亚幽默的想象力。
当年庄严的“革命样板戏”更逃不过张建亚的嘲弄,不但样板戏中最为经典的十八棵青松造型的影像成为了他颠覆的对象,而且他还让《沙家浜》中的芦苇荡以活跃其间的新四军战士出现在三毛的梦中,连鼓点、动作、走场乃至手势、念白都是一模一样。
甚至于,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样的一句声明也被张建亚拿去搞笑了一番,在电影开头就来了这样一句声明:“本故事全无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而影片也是基于这句声明出现了大段新闻纪录片片段,穿插在整个影片中。为了看上去真实,影片在形式上的模仿也做的面面俱到——片中的新闻片段都根据解放前电影胶片条件采用了粗颗粒影像的黑白片,偶尔还会有士兵回过头来偷偷瞟一眼镜头,以吻合纪录片拍摄时常常会出现的情况。
乍看之下,这样一锅端了的大杂烩似乎使这部影片有些荒诞不经,然而正是这星星点点散落全篇的细节构筑起张建亚漫画的全部风格:在电影中调侃电影,调侃艺术,最主要的还是调侃一下人们自己。这样的调侃和自嘲轻松随意却又不失幽默的睿智,荒诞滑稽之余又令人在细细回味时感到一丝淡淡的辛酸。
反讽社会
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原本书写的是一个在旧中国的街市上游荡乞讨的苦孩子,他的境遇是对旧世界的嘲讽和控诉。而在张建亚的影片中,三毛却成了一个在诸多偶然因素的造化中屡屡胜利的“抗日英雄”,排长、团长、师长通通都只是他的陪衬。这无疑是在戏弄嘲笑所谓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讽刺社会现实。影片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为代表,遵循底层百姓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力图撕扯正统权威的虚伪面具,还原历史真实。
真实是:做了英雄,以为成功了,但仅仅是以为。影片开头,大人物发话“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于是三毛去当兵,做个精忠报国的英雄,受过苦吃过难,虽然没有为国捐躯,但也立下过不少功劳。可到头来,还是被人遗忘,最后终于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无名的小人物。小人物永远是小人物,小把戏永远是小把戏,他和牛师长一样,都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最后一句台词“完了”一语双关,也同时把我们拉回了现实。
影片的反讽通常具有双意指向,表层意义似谜面,是一种不可靠的叙述,所言非所指。一方面采取佯狂超然的立场,另一方面又用多种手段暗示,引导观众洞察谜面背后的深层隐喻。人们在嬉笑滑稽可笑的同时,不断参悟到一些思想的机智和反讽的锋芒。
由影片转向竞争激烈的社会,对芸芸众生,尤其是灰色小人物来说,自我命运无法把握,以“无厘头”式的滑稽模仿产生喜剧效果,来纾解现实生活的压力。这样民众就可以在电影这个“幻想世界”里获得某种替代性的想象和远距离的心理满足。

阅读全文

与三毛从军记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