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红色电影观后感(300-----400字即可)
第一篇 《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中国1937年~1939年的历史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电影表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与日寇的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一次出现了八路军所有将领的形象,也第一次在电影里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 然而我觉得,《太行山上》不仅仅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片,还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军事片。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日军疯狂地在一个村子里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总司令已下命令让大家都撤离了。凶恶的日军便集中了整个村子里的民众,把他们全都关在一个房子里,命令他们只要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们。但是,没有一个人出声。日军的将领气急败坏,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气弹。屋子里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没有人愿意屈服。这个时候,朱总司令正躲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他看到村民们因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员与总部取得联系请求支援。身旁的将士不断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暴露他们的隐藏位置,但总司令依然坚持要解救受难的民众。在这危难关头,有一名将士出来用明语(也就是俄语)与总部取得了联系,顺利把消息告诉了对方。而正在偷听的日军却一头雾水,搞不清出他们在说什么。看到日本将领气急败坏又无能为力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后来,八路军支援部队到来,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与之产生明显反差的是日军的残暴。日寇将领阿部规秀压迫被八路俘虏后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抢地的喊着:“我有什么错?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军都不杀我,自己人倒要杀我。天皇陛下,皇军必败!”然后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挣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寻味。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军之爱民如此,也难怪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朱德在平型关战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你们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 听了这段话,所有在场的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番话真是大有分量,简直是振聋发聩。我想,在此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学校团委让我们观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奋人心了。当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都深刻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当年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感人事迹,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这么隆重地纪念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我们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第二篇 《黄河绝恋》 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著书立传。而今,冯小宁导演更以一部气势恢弘、昂扬着极强的生命力的《黄河绝恋》,再次让我们领略了黄河的壮美。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幕战火中伟大而圣洁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聆听了一曲生命的绝响! 影片一开始,作为美国援华军官的欧文,在与日寇的一场激战后,死里逃生。尔后,在逃往革命根据地的路上,他走进了中国军民的生活中,共同谱写了一首伟大的国际友谊之歌。当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洁时,便感到这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的天使,并一再地称她为“安琪儿”。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词是多么恰当地描述了安洁流星般美丽而短暂的一生。护送欧文去解放区的路曲折、惊险,生命随时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一路走来,走出了安洁献身革命的缘由,走出了安洁的父亲及安父与黑子父亲的恩怨化解;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安洁的赤诚的爱恋之情,走出了欧文对黄土地、黄水河的痴迷;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中国大地上这场战争特殊性的认识,更走出了欧文对生命与尊严的深刻理解。为了欧文——正义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战士、黑子、黑子父亲……特别是安洁,在滔滔的黄水河中,在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时,毅然用欧文送给她的信物——匕首,割断了将欧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绳索,将生的希望交给了欧文、花花,而将死亡留给了自己。天真的欧文在将匕首送给安洁时,曾说过“希望你永远用不着它。”,然而,这匕首最后却用在了安洁自己身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选择,而这默默的选择,却谱写了一曲辉煌壮美的生命绝响! 影片的结尾,滔滔的黄河岸边,在老欧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洁终于与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并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这时,响起了影片的主题音乐—— 一首抒情壮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伤的音乐,正如一曲生命的赞歌,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安洁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却永远活在欧文的眼中,活在每一个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人心中!
『贰』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400
烈火金刚》观后感
看完抗日电影《烈火金刚》,震撼了我心,一颗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心。
在片中,肖飞身负重创,最终还是来到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时,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大喊,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女战士林丽奋力挣脱汉奸的阻挡,冲向敌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让人肝肠寸断,顿生无限敬仰。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现了牺牲了的英雄们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涅盘,在人民正义战争中归于永恒。人民永远铭记他们。
看完此影,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代的爱国意识与历史时期的英雄们是一样的,但奋不顾身、与邪恶抗争的勇气,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为什么在和平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那么多丑陋的行径,罪恶的举止,无人阻止或止而不绝?我认为,是浮躁的时代冰封了人们的爱心和正义感,机制的不公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颠倒或泯灭。于是人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我深深相信,时代在变,但我们呼唤英雄的声音依然热切。让我们呼唤英雄,英雄归来!
『叁』 五年级 关于革命电影的400字作文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
同学们:七八十年前,有一群人,他们的一生为我们今天所歌颂。就在重庆,在白公馆渣滓(zhāzǐ)洞的牢房里,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动了国民的良知。像古时的预言家,他们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有一天中国终会站起来!那就是新中国!他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一片新天地!电影《红岩》里,许云峰、江姐、“疯老头”华子良、可爱的小萝卜头……他们经受住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刑罚考验:老虎凳、往指甲里钉竹签等惨绝人寰的折磨,保护了党的同志,保卫了党的机密,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江姐在面对丈夫的惨死的同时也不在敌人面前显露半分。就算敌人站在眼前,她也面不改色心不跳坦然面对。敌人软硬兼施,江姐在伤痕累累血肉模糊的情况下,仍一声不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们的希望源于一种无畏的信念:平等、自由、强大的祖国、共产主义。他们的斗争,拯救了千百万水深火热的穷苦人民,给了大众幸福的生活。让历尽沧桑的祖国矗立(chùlì)在世界之巅!为她今天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的国家建立了许多世界水平的学校及学术体系,我们的人民看病可以报销,爸爸妈妈每个月会发洗衣粉肥皂,我们造了原子弹,航天飞机,我们登上了月球,我们要举办奥运会……我们的祖国真正地腾飞起来了!我们成为了农业和工业强国!
先烈们的梦就是中国的繁荣富强!他们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要求,即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信条。我们的历史就建立在这样的梦想和努力上。通过我们的梦想和努力,我们将重塑更高更远的希望:那就是中国的辉煌!
同学们,让我们建设这样的中国,一个永远前进、强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能浪费当前宝贵的时间,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学习,做好未来的工作,并且,永远,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
『肆』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400字 七年级水平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不过还是请朋友看看
1、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这是《闪闪的红星》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讲述了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本剧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父亲是红军团长,母亲是地下党成员。当时他的父亲跟着红军队伍走了,冬子天天盼望着父亲回来,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等到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就来了,你爸爸也就回来了。”于是冬子来到村口的一棵小松树下,从地上捡起一枝干枯的映山红,坐在石头上等红军的到来,一天又一天……他梦见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红军来了,自己穿着整洁的军装,戴着闪闪的红星走在队伍里,特神气……当他正陶醉在这美梦之中时,吴大叔来了,他对冬子说:“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冬子听了后用力地点了点头。最终,尽管冬子失去了母亲,但他靠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帮助共产党打败了土豪劣绅,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红军。
看了这本书,我感触很深,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潘冬子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他敢于与敌人作斗争,敢于争取革命的胜利。当时胡汉三为了阻止红军吃上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盐,便封锁了上山的路,潘冬子灵机一动,用河水把盐融化了,倒在衣服里,把河水装到竹筒里带上了山。他的聪明、机智使红军保存了体力,最终取得了胜利。第二点是:吴大叔的那句话:“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啊,现在是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要想实现任何愿望,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奋斗!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可这些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如果现在你等,他等,我也等,那我们的祖国何时才能强大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
是啊,“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同学们,让我们永远牢记这句话,我们携起手来,热爱学习,共同进步,为了祖国灿烂的未来共同奋斗吧!
2、《闪闪的红星》是部老电影,是爸爸妈妈小时候就看过的红色电影,这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影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划得非常突出。
影片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在黑暗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红军撤离后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看完这部影片,我浑身热血沸腾,我被潘冬子那种英雄气概所鼓舞,被红军战士那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感动。当看到潘冬子的母亲被活活烧死的情境时,我也伤心的流下了眼泪。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多少个英雄前辈的鲜血换来的呀!我们都应该向革命小英雄潘冬子学习,学习他的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当然我们现在的生存条件太好了,根本不用经历他那样的磨难。但是我们要在好的条件下好好学习,不能浪费我们的大好时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潘冬子那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3、就在毛主席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了一位勇敢的少年——潘冬子。这年秋天,毛主席领导的红军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夺取了井冈山,并赶走了在这里作威作福的地主胡汉三,使得在这里的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而潘冬子的爸爸当了红军,妈妈也入了党。
严冬来临,许多红军的领导人因为嫉妒开始排挤毛主席,使红军没能在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取得胜利,被迫放弃了毛主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潘冬子的爸爸在临走时送给了潘冬子一个礼物,它就是一颗闪闪的红星。
后来,潘冬子母亲为了保护井冈山的人民不被地主胡汉三陷害,给活活烧死在了一间茅屋里,于是他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誓为母亲报仇雪恨,勇敢地和游击队一起与敌人做斗争
在游击队与敌人的一次作战时,他把敌人唯一能逃跑的木板桥给拆了,使得这次战斗红军能把敌人全部歼灭;在给山上的游击队员送盐时,他把盐全部粘到衣服上,没让看守的国民党察觉;在地主家为地主做事时,他不忘给游击队送情报,还呼吁群众把地主放在船上准备运走的米给劫了
最后,在吴大叔和宋大爹的帮助以及闪闪发光的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终于杀死了地主胡汉三,又在第二年春天映山红盛开之际,迎来了打了大胜仗的红军主力部队,和爸爸一起踏上了新的征程。
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到红军战士们为了使人民得到解放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不惜生命与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让我了解到共产党员不能让人民吃亏,甚至牺牲了自己生命都没关系的伟大壮举;同时也让我们学习潘冬子机智、勇敢与顽强的奋斗精神。
闪闪的红星在爸爸走后一直陪伴在潘冬子的身边,使得他在想念红军时,就拿出来看看。这颗红星给了潘冬子力量,给了他勇气和决心,发誓要做一名勇敢的红军战士保卫这个村庄,正如歌词所唱:“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满胸怀
闪闪的红星会永远印在潘冬子的脑海中,它也时刻呼吁着我们支持共产主义事业,做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4、我看过很多爱国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讲述了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本剧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父亲是红军团长,母亲是地下党成员。当时他的父亲跟着红军队伍走了,冬子天天盼望着父亲回来,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等到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就来了,你爸爸也就回来了。”于是冬子来到村口的一棵小松树下,从地上捡起一枝干枯的映山红,坐在石头上等红军的到来,他梦见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红军来了,自己穿着整洁的军装,戴着闪闪的红星走在队伍里,特神气……当他正陶醉在这美梦之中时,吴大叔来了,他对冬子说:“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冬子听了后用力地点了点头。最终,尽管冬子失去了母亲,但他靠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帮助共产党打败了土豪劣绅,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红军。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潘冬子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他敢于与敌人作斗争,敢于争取革命的胜利。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看了部电影,我明白了以前的生活是多么辛苦的,有今天的日子少不了革命家的辛苦奋斗,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可这些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做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
『伍』 红色电影观后感400字
第一篇《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中国1937年~1939年的历史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电影表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与日寇的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一次出现了八路军所有将领的形象,也第一次在电影里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 然而我觉得,《太行山上》不仅仅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片,还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军事片。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日军疯狂地在一个村子里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总司令已下命令让大家都撤离了。凶恶的日军便集中了整个村子里的民众,把他们全都关在一个房子里,命令他们只要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们。但是,没有一个人出声。日军的将领气急败坏,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气弹。屋子里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没有人愿意屈服。这个时候,朱总司令正躲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他看到村民们因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员与总部取得联系请求支援。身旁的将士不断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暴露他们的隐藏位置,但总司令依然坚持要解救受难的民众。在这危难关头,有一名将士出来用明语(也就是俄语)与总部取得了联系,顺利把消息告诉了对方。而正在偷听的日军却一头雾水,搞不清出他们在说什么。看到日本将领气急败坏又无能为力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后来,八路军支援部队到来,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与之产生明显反差的是日军的残暴。日寇将领阿部规秀压迫被八路俘虏后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抢地的喊着:“我有什么错?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军都不杀我,自己人倒要杀我。天皇陛下,皇军必败!”然后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挣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寻味。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军之爱民如此,也难怪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朱德在平型关战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你们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 听了这段话,所有在场的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番话真是大有分量,简直是振聋发聩。我想,在此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学校团委让我们观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奋人心了。当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都深刻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当年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感人事迹,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这么隆重地纪念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我们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第二篇《黄河绝恋》
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著书立传。而今,冯小宁导演更以一部气势恢弘、昂扬着极强的生命力的《黄河绝恋》,再次让我们领略了黄河的壮美。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幕战火中伟大而圣洁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聆听了一曲生命的绝响!
影片一开始,作为美国援华军官的欧文,在与日寇的一场激战后,死里逃生。尔后,在逃往革命根据地的路上,他走进了中国军民的生活中,共同谱写了一首伟大的国际友谊之歌。当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洁时,便感到这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的天使,并一再地称她为“安琪儿”。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词是多么恰当地描述了安洁流星般美丽而短暂的一生。护送欧文去解放区的路曲折、惊险,生命随时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一路走来,走出了安洁献身革命的缘由,走出了安洁的父亲及安父与黑子父亲的恩怨化解;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安洁的赤诚的爱恋之情,走出了欧文对黄土地、黄水河的痴迷;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中国大地上这场战争特殊性的认识,更走出了欧文对生命与尊严的深刻理解。为了欧文——正义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战士、黑子、黑子父亲……特别是安洁,在滔滔的黄水河中,在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时,毅然用欧文送给她的信物——匕首,割断了将欧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绳索,将生的希望交给了欧文、花花,而将死亡留给了自己。天真的欧文在将匕首送给安洁时,曾说过“希望你永远用不着它。”,然而,这匕首最后却用在了安洁自己身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选择,而这默默的选择,却谱写了一曲辉煌壮美的生命绝响!
『陆』 红色影片观后感400-450字
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心情很久也无法平复。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所有人会更好。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柒』 红星闪闪观后感400字
观后感首先就是把《红星闪闪》第一集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再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最后联系实际生活,抒发下真情实感。
正文
今天早晨,老师带领我们在教室看了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爱国电影,电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勇敢、坚强、不怕吃苦,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像他爸爸那样的红军战士,亲手杀死坏蛋们。
我痛恨贪财的地主和残忍的日本军,他们不分昼夜地搜刮无辜的老百姓们,只要老百姓有一点儿违抗,不管老人孩子,一律严刑拷打。
当潘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乡亲们而被日本军用大火烧死时,乡亲们哭了,我也哭了,日本军全是猪狗不如的人。不,他们不是人!潘冬子的妈妈在临死前唱的那首《映山红》和那熊熊燃烧的大火,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最让我难忘的,是红军们再次来到潘冬子家的情景。当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映山红的花海时,乡亲们都从花海里窜了上来,手捧映山红,涌到红军面前,那熟悉的歌儿再次回响在我的耳边……
潘冬子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把那闪闪的红星戴在了自己的帽子上,并亲手砍死了地主,我在心里欢呼!乡亲们终于消灭土匪,讨还血债了!
看完电影,我深有感触,也深深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战士用血肉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努力学习,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
『捌』 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400字
在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红色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影片讲述了九名性格各异的战士在其班长王殿元的带领下,帮助马石山的乡亲们突出重围的故事。七名战士先后身亡,三名战士被逼至尽头,但他们视死如归,藐视敌人,纵身跳下悬崖。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充满中国人的正义的味道。同时也为十位勇士的牺牲感到难过。
影片中有一人虽不时十位勇士之一,镜头也不过几个,但我记住他了。他叫冯源书,只是一个被鬼子强迫做翻译的马石山的青年人而已。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情报告诉了王殿元。面对村里人的愤怒与不解,甚至还要打死这个“汉奸”。冯源书跪下来由衷地说道:“乡亲们,俺不想看到你们受到伤害,俺也是中国人哪!”最后,冯源书为了帮助王殿元而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冯源书的爱国精神,说不定我们这些后生也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看完此片,我也为自己而感到羞耻,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而我,却是如此不争气,整天贪婪地“吃”着前人给我的“苹果”,我错了,彻彻底底地错了,“或许我该为祖国做点什么”我这样想着。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玖』 关于革命电影的观后感,400字的。
1《建党伟业》观后感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激励自己,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
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拾』 革命电影观后感作文400字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24
10:34
当读完《小英雄雨来》时,我久久陷入了沉思。想着雨来跟我一般大小,却能与日军抗衡。
在晋察冀边区,有一个村庄叫芦花村,村里有一个小孩名叫雨来。他水性好,尤其擅长凫水,像个小鸭子一样灵活。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被日本鬼子捉住了。鬼子让他交出李大叔,可雨来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这下激怒了日军,被日军的一顿毒打打得青皮脸肿。可雨来仍是宁死不屈。
读到这里,我对我的懦弱感到羞耻。一次,同学打电话约我出去玩,平时爸爸一般都同意了,可这次说什么也不让我去。我很纳闷儿,爸爸看我一脸狐疑,便解释到:“今天天气太热,很容易出汗。况且你身体也不好,不宜出门。”听了这话,我顿时来气儿了,反驳道:“谁说我体质差?而且打篮球还能增强体质!”这时,妈妈发话了:“你喉咙不是很痛吗?那还去干吗?在家里好养身体。”“我喉咙早就不痛了!”我急了。“不准去就不准去!”妈妈火了。“可……”话还没说完,一股委屈劲儿直涌心头,鼻子一酸,竟哭起来。姐姐走了过来,对我好言相劝,可我就是转不过弯儿来。姐姐看也说服不了我,三人便都不管我,去看电视去了。而我却倔在屋里,不出来,独自生着闷气儿。几分钟过后,我的气也消了一半,可又想着他们在客厅看电视不理我,又发起脾气来。现在想着雨来的英雄举动,我早已无地自容。
虽然雨来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却能认真、刻苦学习;我呢,在这种和平的社会里,本应发奋读书,与实际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在家或外面不能软弱,更不能娇气,应该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同时也要在学校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