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隧道初学者的隧道观后感
“贫穷本身不是罪过,因为贫穷而放弃了生存的尊严,这才是罪过。”这是我读过《人生的另一种财富》这篇短文后记忆最深刻的一句哲言,当然,通篇令我深有感触的并非这一出。处处皆能激起我那蠢蠢欲动的回忆。 主人公家境贫穷,但为了不让同学知道,总是找东西将其掩盖,直到高中,因昂贵的学费,值得审请‘特困助学’。再也无法将其贫穷的事实掩盖,这一消息令大家对其刮目相看,十分的关注他平时的一举一动,大家常投来异样的眼光,这令他很不自在,感觉到了生存的耻辱,于是经常用到网吧上网及吃红烧肉等行为来自我安慰,但在一次班会课上受到了大家的批评,感到惭愧不已,失去自信,但在一次班会课上,他向大家描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大家都受到了感受,老师也表扬了他,从此他找回了自信,不因耻为辱,反而以耻为荣。 小学时,他上学是父亲登三轮车送的,同学都羡慕他,说他幸福,家里还雇车送他。这使他感到不妙,同学若知道那人不是雇的,而是他父亲,大家会怎么想他,于是再也不让父亲送他到校,在离校很远处就下车,独自一人去学校。到此,我也不禁回忆起了我的父亲,他个头不高,长得也不好看,我还有点讨厌他(我认为如此)。一次,他有时到学校找我,当我在教室看到他行走在走廊时,我惊呆了,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我心砰砰的跳,生怕同学们知道他是我父亲,是福是祸躲不过,哎······他最终还是走到了教室,把我叫了出去,我快速的低着头跑出了教室,与父亲谈完后,他走了,我忸怩的走进了教室,大家用千奇百怪的面容看着我,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随后,大家纷纷互相低语或对我说,他就是你的父亲呀;怎么这样;是假的吧 ;一点都不像;原来你父亲就这样呀,我无地自容,愤怒不已,真想扁他们一顿,心如刀绞,然后抽筋似的点了点头,沉默的坐在座位上,仿佛一座雕塑一样坐在那里,回到家中,郁闷极了,片父亲说“没什么大事,不可以轻易到学校去!”回想起那一幕幕,真是尴尬,从此,我尽量不让同学见到他,我无知啊,一个多么无耻的行为······ 主人公因为贫穷吃的都不好,说以经常躲在一个角落独自咀嚼着那在我看来难吃的食物,但在他眼中却是美食的食物,那动作及场面都被一个字所浓缩——噎。回忆起童年时的我,真是令我懊恼,我与他有同样的经历,在哪贫困的山区,我家种的都是玉米,因此常吃玉米。中午在学校,大家都吃着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美食,而我却手拿着盛有玉米加少许大米的饭,总感觉自卑,所以从不和大家在一起进餐,一般都是在回家的山路上吃,实在是饿极了,便在学校找一角落,独自享用,如有人来,便立刻合上饭盒,生怕他人看见我吃什么,似贼一般。 他又因为贫穷等原因而感到自卑,总认为自己某些地方不如他人,在种种压力下,他有些想放弃,在这两者之间无楚徘徊,但回忆起父母为为了能让自己上学,在家省吃俭用,及平时父母对自己无限的关爱,最终他选择继续读下去。而我和他一样,现在也为此烦劳,总在徘徊,但我任无头绪,然而在读完全文后令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似乎让我茅塞顿开“贫穷本省不是罪过,因为贫穷而放弃了生存的尊严,这才是罪过。”
Ⅱ 看一部电影 观后感
《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中国1937年~1939年的历史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电影表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与日寇的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一次出现了八路军所有将领的形象,也第一次在电影里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 然而我觉得,《太行山上》不仅仅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片,还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军事片。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日军疯狂地在一个村子里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总司令已下命令让大家都撤离了。凶恶的日军便集中了整个村子里的民众,把他们全都关在一个房子里,命令他们只要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们。但是,没有一个人出声。日军的将领气急败坏,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气弹。屋子里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没有人愿意屈服。这个时候,朱总司令正躲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他看到村民们因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员与总部取得联系请求支援。身旁的将士不断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暴露他们的隐藏位置,但总司令依然坚持要解救受难的民众。在这危难关头,有一名将士出来用明语(也就是俄语)与总部取得了联系,顺利把消息告诉了对方。而正在偷听的日军却一头雾水,搞不清出他们在说什么。看到日本将领气急败坏又无能为力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后来,八路军支援部队到来,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与之产生明显反差的是日军的残暴。日寇将领阿部规秀压迫被八路俘虏后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抢地的喊着:“我有什么错?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军都不杀我,自己人倒要杀我。天皇陛下,皇军必败!”然后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挣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寻味。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军之爱民如此,也难怪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朱德在平型关战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你们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 听了这段话,所有在场的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番话真是大有分量,简直是振聋发聩。我想,在此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学校团委让我们观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奋人心了。当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都深刻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当年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感人事迹,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这么隆重地纪念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我们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Ⅲ 黑布林英语《时光隧道》读后感,英文
范文:
"Time tunnel" is a sequel to the blockbuster sci-fi comedy "visitor" jointly proced by Columbia and French gomont film company. As early as 1993, the release of "visitor" not only made huge box office in France and Europe, but also made good profits in Asia.
《时光隧道》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和法国高蒙电影公司联合出品的卖座科幻喜剧《来访者》的续集。早在1993年,《来访者》的上映不仅在法国以及全欧洲都取得了丰厚的票房,甚至在亚洲也有不俗的收益。
This film is really good-looking and ecational. I strongly recommend it. After watching this film, I feel that life is really wonderful. I can meet all kinds of people and learn all kinds of knowledge.
这部电影真的太好看了,很有教育意义,强烈推荐,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觉人生真是奇妙啊,可以遇到各种人,可以学到各种知识。
Ⅳ 观看《隧道》有感,800字
经历了前几次鬼子的扫荡之后,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他们随机应变,因地制宜,采纳了老忠叔的建议,吧原先的土洞、地窖改造成了隧道,这种隧道可以户户相通,村村相连,还可以抵达鬼子的炮楼底下,给鬼子来一个出其不意,以其制胜,
《隧道战》观后感
。
某夜,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进夜之际偷袭高家庄,想一举端了高家庄。可中国人民不是这么轻易就可以打败的!这事让老忠叔看出了端倪,他意识到假如鬼子进村,会给战士和村民带来灾难,使得辛辛劳苦建立的高家庄毁于一旦。于是,他加快步伐,一阵小跑,向着老槐树跑往…面对可恶的小鬼子,老忠叔浑然不怕,他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用来报警的大钟。那一刻,他把生的希看给了战士和乡亲们,却把死留给了自己,他的精神是伟大的。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响了,一颗颗子弹射向老忠叔。老忠叔并没有被眼前的一幕所吓倒,而是张开双臂,拿出手榴弹,向山田扔往…这位忠诚的老忠叔倒在了山田的子弹下。这时候,高家庄人民被山田的举动激怒了,他们看着老忠叔的遗体,留下了眼泪,他们为这位英雄的死而伤心哭泣,并且立下了铮铮誓言,一定要给老忠叔报仇
Ⅳ 一部好的电影观后感
这让我想起了周润发的《监狱风云》里的情景,凶残的狱警和无辜的囚犯。在肖申克的监狱中,大多数都是无辜的羔羊,都是替罪羔羊。正如瑞德说的一样,这里唯一的罪犯就是我。处于这个监狱中就好像人就没了希望。在这座监狱希望不是好事情,正如瑞德所说希望是件危险的事,希望能叫人发疯,至少在这座监狱是这样。
不过希望是安迪活下来的唯一动力。安迪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在他心中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正是如此,他花了20年挖了一条隧道,他还能忍受排污管的恶臭爬行50 0码。
当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时那些囚友们是那么入情,希望、自由对他们诱惑很大。当安迪爬出管道,不顾一切的脱掉身上的囚衣,面向天空时,他终于尝到了自由的滋味。
在监狱里关了20年,谁都会疯的。看到假释出来的瑞德,上个厕所都要报告,我想笑却笑不出来。监狱究竟把人性摧残到什么程度?以前总觉得无期徒刑比死好得多,看完后,看到那位老人上吊时,才知道死有时就是一种解脱,比起无期徒刑,死好的多。
当我看到最后瑞德最后一次申请假释的时候,他说的那段话真让人感动。 “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看似无所谓的话其实充满了真情,难怪会被允许啊。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存在着肖申克监狱一样的地方或事物,各种各样的体制化束缚着我们的行为,以至我们的灵魂,让我们逐渐由最初的反抗叛逆变得循规蹈矩、随波逐流……而瑞德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丰满了。摆脱束缚的方法就是丰满自己的羽翼,最重要的是向安迪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
恍然中,仿佛见到《肖申克的救赎》最后那个画面,太平洋蔚蓝的海水和白色的沙滩,废弃的小船,没有记忆的、温暖的地方,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梦想。 只要你不放弃,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记住一句话: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Ⅵ 励志电影观后感300字左右,不要太多300字就行了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许这正是作品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这句话已成名言。
对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于此。
先说说我对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写到这,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了:《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什么如此打动我?又为什么如此打动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对人性的摧残。片中多处对此有篇幅或长或短的提示。长的如老布这个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语,他在假释后,不用向谁报告请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习惯,“一滴尿都挤不出来”。再有象其他犯人,对于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让海利甘心请犯人喝啤酒,放歌剧给犯人听,甚至每一个和狱方对话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觉得安迪的所作所为真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情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对‘institutionalizing’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而作者把所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点:
首先,对人生要保有希望,永远不弃。前面说到了,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说:“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还有一个情节我也觉得说明了这一点,再进鲨堡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几次毒打和轮奸,但是在这样的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获得救赎向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断的给予着他希望。(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不管他富可敌国还是贫无立锥。)
其次,要有足够的勇气。安迪首次面对海利时;面对莫格斯们的侮辱时;特别是为犯人们播放歌剧时,做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对着生死考验,但他毫无惧色,没有勇气怎能做到!(有理想而无勇气,那这理想几乎等同于无。)
第三,要有坚持行动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时间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此外,坚持六年如一日的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拔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也是片中着墨较多的反映这一点的情节。(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梦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动的智慧。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看完全片,你会在心里赞一声安迪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计划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们,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气、有毅力,却没有智慧,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短片结束的时候,我清晰的记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纪念艾伦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赎》编导弗兰克.德拉邦特的经纪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于AIDS的并发症。生前的他和无数的女人在一起过,也有过子女,但是他一辈子都没有结婚,据说他的欲望强到离开伊藤猛鬼就没法活的地步,我想这也是他过于混乱的的生活才会死于艾滋吧。
1994年的奥斯卡太强了,《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此之多的强片。《阿甘正传》最终成为最佳影片,但如果让我选择得奖者,我更钟意《肖》片。因为,我认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体现了美国的社会特点和美国人的价值理念,换句话说,它更像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ing)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更有意义。我对影片中的那段话,“These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极有共鸣——这个可怕的过程正是我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救赎对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Ⅶ 《流感》《隧道》《釜山行》《潘多拉》这四部电影的观后感说一下。去撩妹用
直接带去电影院看恐怖片来的更快
Ⅷ 急!!电影观后感和评价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两遍,每一次看的时候都觉得很震撼。我自认为自己算是一个对电影要求很苛刻的人,而它竟然能让我连续的看上两遍。这应该是我在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了,也是我看过的电影里少有的几部好片之一。我对它的评价已经超过了《勇敢的心》,虽然我朋友说我这评价很垃圾,不过在我看来的确如此,很想不通的是它为什么没获奥斯卡奖。
电影里的ANDY是个真正的男人,而这也被称作是一部男人们必看的电影。他因为妻子及其情人被杀而被诬陷入狱,并被判无期徒刑,由一个风光的银行副总裁变成了一个囚犯,并在监狱里饱受着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的一个人,心里还满怀着希望和梦想,就是这样的一个坚强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种很绝望的环境下生活了20年以后,在出狱根本就没有希望情况下,还能有勇气向他最好的朋友RED绘声绘色地描述他出狱后想要的生活。
ANDY:“你想过离开这儿吗?”
RED:“当然。等到我长着长长的白胡子的时候,等到我老糊涂的时候。”
ANDY:“告诉你我会去哪儿,泽华塔尼。”
RED:“泽华塔尼?”
ANDY:“墨西哥,地处太平洋的一个小地方。你知道墨西哥人是怎样谈论
太平洋的吗?他们说那是没有回忆的海洋。在海滩上开一个小旅馆,买些不
值钱的旧船翻新,让客人们包船钓鱼。”
他用了20年的时间挖了那条在RED看来600年也不可能挖好的隧道,然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安迪.杜弗兰,穿过自己挖的隧道,再爬过污垢的河流,在污水中沉淀掉他所有的“罪恶”,在彼岸洗净,重生,然后奔向他的泽华塔尼。
然而20年,他应该会大有作为的20年,他都在这个叫做肖申克的的监狱里度过,为自己在20年前对他深爱的妻子的情感亏欠而救赎,并且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
20年,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样?你也许会变的和肖申克监狱里任何一个普通的犯人一样,被现实折磨的放弃思想和希望,变成一个麻木的体制化了的人,混的好一点的话你可能会和老布差不多,再好一点最多也就和RED一样了,在监狱里做一个能够弄到东西的人,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活得更接近一点正常人。然而更有可能的是,你也许只会和那个与ANDY一起进来的胖子一样,做一个很菜的FISHEE,在一开始就向现实投降,不再挣扎,哭着求饶,最后被狱警活活打死。这就是现实,不管你接不接受承不承认,它都不会改变。你不可能会变成ANDY,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
换个角度来想一下,其实我们现实的生活和他们也是一样的,只是环境不同罢了。在我们的这个环境里面,我们都活的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不管一开始我们会有怎么样的理想,会有多么坚定的意志,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想要把现实的生活变成自己想要的种种,最后我们都只能是被它所同化了,这也许只需要一瞬间的时间,也许会用上10年、20年、30年甚至是像RED一样的40年,我们的意志一点一点地被各种事实消磨殆尽,我们的理想最后也会被自己所抛弃或者忘记,然后我们会象肖申克监狱里的犯人们一样,懒散地接受命运给予我们的各种安排。这就是生活——大多数人的生活。
但是安迪.杜弗兰,他并没有沿着这条绝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路走下去,他从一开始就是个异类,在现实面前他选择了沉默,但并不这并不表示妥协,他看似弱不禁风,却一出现在监狱里就让老谋深算的RED输了两盒烟。他坚强地接受着监狱里的种种现实:变成犯人的事实,心里的落差,被变态的同性恋不停的骚扰和殴打,身上常有的新伤......这就是他的生活,他默默地全盘接受,忍受着并不说一句抗议的话,连其他的犯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就象RED后来说的:我必须承认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是如此的鲜亮。他说的是ANDY,ANDY也的确就是这样的一种鸟。在这种常人无法忍受的现实面前,他还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还在对RED讲述着在RED看来一直都只是Shit的希望。我喜欢他这样的憧憬,让人还有继续坚强下去的勇气。在ANDY越狱出去以后他给RED留了一封信,他在里面说道:“Red,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RED在念这封信的时候我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没有任何一点虚伪做作的成分。也许是经历过绝境并在劫后生存下来的人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吧,他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真实。
一个坚强的人只能够拯救自己,只有一个伟大的人才能够拯救其他人。毫无疑问ANDY是坚强的,所以他拯救了自己,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并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同样毫无疑问的是他也是伟大的,所以他也拯救了RED,没有让RED步老布的后尘。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就像老布说的,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老布是可悲的,他选择了后者。RED是幸运的,ANDY让他选择了前者。然而更可悲的是,生活并不会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选择的机会,就像老布,他无从选择。想到这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很庆幸,庆幸自己不用去做这样的选择,庆幸自己还在碌碌无为的活着。
Hope is a good thing,ANDY一直都这样认为,无论是在监狱里还是在外面,都始终坚信;RED开始在监狱时把Hope称作为Shit,然而他最后还是信了,而且信的很虔诚。不管现实怎样,即使是在绝境面前,我们都应该心存希望,不是吗?就像ANDY,当他最开始憧憬着要在泽华塔尼开个小旅馆买一条小船,日落看星辰,走到沙滩,踩着海浪,感受自由的时候,泽华塔尼还在墨西哥,远在天边,而他在美国的肖申克,在监狱里,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然而他最终还是到了那个他梦想中的没有回忆的地方,美的像天堂一样的地方。希望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无论你自由还是不自由,在困境中或是在悠闲地享受生命,还在挣扎着或是已经置所有的一切以度外,你都可以拥有,并让你可以更加坚强地面对现实。人是要活在希望中的。
整个电影都是在RED的独白中进行着,很喜欢这样的独白。在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发生结束事过境迁以后,以一种很坦然的语气娓娓道来,就象是在讲述一个别人的故事,所有的经过都与自己无关,其中的个中滋味都已忘却或是根本就无关紧要。只有经历过大是大非的人才能这样。他的声音是如此的睿智并具有穿透力。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泽华塔尼这个地方存在,还是这只是剧作者编出来的一个地名。不管怎样,我都相信会有这么一个地方,无论它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还是在现实的世界里,我都相信那里的海水会像想象中的那么蓝,那里会有沙滩和小船,可以看到日落和星辰,就像希望中的那样。
Ⅸ 电影观后感作文
《叶问观后感》
叶问,我本对这人毫无知晓,但是我通过电影《叶问》后,对这人有些了解,我是一个生活在90年代后的,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真是差距千里,《叶问》这一部电影充分的体现了旧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与遭受到国外人的侵略痛苦。这一部电影,我是带着愤怒而又高兴的心情看完的,愤怒的是当时的旧社会不公平与侵略者的野蛮,开心的是我们中国人团结,坚强,有骨气。
叶问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有着妻儿,他热爱武术,生活过的很平常,常常还会为了炼功而忘记陪自己的妻子与他那可爱的儿子,在电影里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我不是怕老婆,我是尊重老婆”。这充分的体现了当时叶问对他的妻子是多么的尊重。
然而。就在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可恶的日本人大举侵入我们的土地,令我们中国人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在1938年10月,佛山沦陷,日军大肆破坏厂房,设备和楼宅。拥有30多万人口的佛山,仅仅只剩下七万余人,全市亦保存十多个作坊继续生产。。而叶家大豪宅亦遭日军霸占,用作日军总部,叶问一家三口无家可归。生活苦困。
叶问一家三口找了个简陋的房子住了下来,而此时家里没有米了,叶问于是拿着他那心爱的怀表拿去换成米,在卢沟桥事变还未发生前,叶问在当地已经有相当高的名声了,因为他为佛山人打败了外来踢管的人,所以米铺老板就多给了他些米。生活简朴的过着,他为了帮助家里能有点经济来源,于是到一家煤矿帮助挖煤,在挖煤厂他碰到了以前要好的朋友,也是习武之人,但是这个好朋友始终永远都再见不到他了。。因为被当时黑暗的日本人拉去比武,被日本人活活的打死。可恨的是廖家拳法的创始人挑战他们日本人三个,但是没有打过那三个可恶的日本人,当他拿起日本人给他的米后,“碰”的一枪。。。。他也永远的离世界而去了。。 虽然输了,但是他为我们中国人赢回了尊严。就在叶问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一骨怒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大声的喊着:“我要挑战十个。”不堪一击的日本人被叶问打的满地爪牙,一个个狼狈的躺在地上。而当时日军领头人物“佐藤将军”见叶问武艺精湛。想要他继续再来比武,佐藤将军让翻译给叶问他的话。而翻译正是当年崇拜叶问的一个地方治安队队长。叶问很有骨气的说:“我不是为这些米来的。”而佐藤继续追问他的名字后,他说:“我只是个中国人”。而此时翻译跟佐藤说:“他说他会再来的,他说他叫叶问”。其实这个翻译也是很有骨气的,只是在当时的局势下,他不得不这么做,也许他会被人说成走狗,但是他始终是个中国人,在继续观看后。佐藤因为找不到叶问,把翻译打了个半死,而翻译却帮助叶问找藏身地,帮助他们一家人,摆脱日本人的搜查。但是始终躲不过日本人的搜查,日军在一家绵织场找到了他,而这个绵织场是他以前一位非常友好的朋友开的。他的名字叫:“周清泉”
叶问被日本人带走后。周清泉帮助叶问把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带到台湾去,而就在此时,叶问的妻子哭着喊着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比武了,周清泉又回到了比武现场。
在比武的前一天,佐藤旁边的一个助手威胁叶问,如果这场比武你赢了,我就一枪毙了你。切切相反叶问在比武的时候把佐藤将军打死了,而佐藤将军的助手拿起枪一枪打中叶问胸部上前方,就在这一幕。。。我惊住了。仿佛我当时就在现场,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发生。幸好的是叶问的好友与妻子在现场,急时把他救走。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取得胜利,结束了长达8年的抗战。
1949年叶问宗师居住香港,并在九龙饭店职工总会开办第一个咏春拳术班,开展了宗师人生新的一页。
1967年叶问宗师终完成其晚年最大心愿,创办了咏春体育会,集合一众同门齐心发扬『咏春拳』,咏春拳发展至今已是世界知名拳术,叶问的徒子徒孙,累计超过了200万人,咏春弟子人才辈出,当中就包括了一代武打巨星----- 李小龙。
写下此篇观后感是为了纪念旧社会的恶劣,国外军人的野蛮与霸道。我虽是出生在90年代,但是我拥有一颗爱国的心,拥有中国人应该有的骨气!最后希望各位中国人能平平安安,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