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变焦镜头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变焦镜头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能够起到常用的“推拉摇移”中的推拉作用,即通过镜头焦距由短变长把主体由小变大(相当于推)、镜头焦距由长变短把主体由大变小(相当于拉)。
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围的照相机镜头。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动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因此非常有利于画面构图。由于一个变焦镜头可以兼担当起若干个定焦镜头的作用,外出旅游时不仅减少了携带摄影器材的数量,也节省了更换镜头的时间。
变焦镜头最大的特点,或者说它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于它实现了镜头焦距可按摄影者意愿变换的功能。与变焦镜头固定焦距镜头不同,变焦距镜头并不是依靠快速更换镜头来实现镜头焦距变换的,而是通过推拉或旋转镜头的变焦环来实现镜头焦距变换的,在镜头变焦范围内,焦距可无级变换,即变焦范围内的任何焦距都能用来摄影,这就为实现构图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变焦距镜头自身的任何一级焦距与别的相同焦距的固定焦距镜头功能是一样的。但变焦距镜头不限制摄影者使用哪一级焦距,因而在使用操作上要便利灵活得多。它省却了外出拍摄时需携带和更换多只不同焦距镜头的麻烦。甚至在临按照相机快门前,摄影者还能通过变换镜头焦距对被摄体进行取舍,对画面进行剪裁,以期在拍摄前把画面构图安排得更为理想。 变焦距镜头变换焦距的快捷程度,是固定焦距镜头通过更换镜头变换焦距无法相比的。35毫米自动袖珍照相机或部分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变焦距镜头还采用了电动变焦模式,电动变焦不仅仅是省力和便捷,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均速变焦,这为摄影者通过焦距得细微变化剪裁画面、确定构图十分有利。变焦距镜头通过在照相机快门开启的瞬间变焦,还能进行"爆炸效果"。有的照相机还依靠自动控制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变换实现自动构图功能。最新颖的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还设置了自动记忆镜头焦距的功能,这一功能可允许摄影者设定照相机记忆一种或数种使用频率较高的镜头焦距,随时能在将镜头焦距变换至先前记忆的焦距上来。
变焦镜头的作用:
使用变焦镜头进行聚焦时,最好考虑首先将影像调至最大处进行聚焦;也就是说,使用镜头的最长焦距端聚焦。然后,再把焦距变小到拍摄时所期望的焦距上。在此过程中,所有焦距上的影像始终保持清晰。运用这种技术,由于是在尽可能最大的影像下聚焦,所以能够更容易地观察到影像细节是否清晰,因此也是最为精确的聚焦方法。 注意,有些变焦镜头需要转动两个单独的控制环,一个环控制聚焦,另一个环控制焦距。这种结构布局的优点是一旦完成了聚焦,不会因调整焦距而意外地改变了焦点。
其他的变焦镜头只需要移动一个控制环,转动它进行聚焦,前后滑动它即可改变焦距。这种"单环"变焦镜头对于操作来讲往往更快捷和更方便,但通常也更贵一些。需要注意,改变焦距时,不要失去清晰的焦点。
2. 为什么在影视拍摄中,摄影师不能像拍照一样,选一只大变焦一镜走天下
不足也很明显,光圈过小(数值3.5)大部分是浮动光圈,意味着使用较长焦距时光圈会缩小以佳能18/135mm举例,在焦距为135mm时,最大光圈只有5.6f。
在任何确定的焦距下,其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姑且不谈这些与生俱来的缺陷,当今的光学工业运用计算机进行镜头设计,已经制造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变焦镜头。不少变焦镜头的成像已经非常清晰,而且体积也已相当小巧,只是价格仍然很贵。使用变焦镜头进行聚焦时,最好考虑首先将影像调至最大处进行聚焦;也就是说,使用镜头的最长焦距端聚焦。然后,再把焦距变小到拍摄时所期望的焦距上。在此过程中,所有焦距上的影像始终保持清晰。
运用这种技术,由于是在尽可能最大的影像下聚焦,所以能够更容易地观察到影像细节是否清晰,因此也是最为精确的聚焦方法。注意,有些变焦镜头需要转动两个单独的控制环,一个环控制聚焦,另一个环控制焦距。这种结构布局的优点是一旦完成了聚焦,不会因调整焦距而意外地改变了焦点。其他的变焦镜头只需要移动一个控制环,转动它进行聚焦,前后滑动它即可改变焦距。这种"单环"变焦镜头对于操作来讲往往更快捷和更方便,但通常也更贵一些。需要注意,改变焦距时,不要失去清晰的焦点。
3. 如何评价《银翼杀手2049》这部电影
原文在豆瓣上也曾发布过,我的豆瓣ID:AmPatty
----
很早就开始期待《银翼杀手2049》,并一度考虑去香港看10月5日的全球首映。
种种巧合,未能在10月初成行。加上内地突然提档至10月27日,于是便选择观看内地2D版本。
自10月5日香港和北美上映以来,不断有网评表示这部续作在主题上对原作进行了扩展和延伸,有些网友甚至表示这部续作比原作更好。
然而上映第一天,在广州看完2D版本后,我非常失望——从影片的内核到所谓的主题延展,并没有任何新意,而汉斯季默的配乐则极度让人出戏。
另外,罗杰迪金斯所谓出神入化的摄影,一方面确实很好,变焦和光影被他用得鬼斧神工;另一方面过分突出摄影在某种程度上毁了科幻片该有的内在张力。
以下我想先从《银翼杀手2049》内核、故事线、文本等方面来谈缺点。
一、《银翼杀手2049》的缺点
首先就是内核陈旧。
《银翼杀手2049》的主内核并不是“感情和自我意识觉醒的复制人比人类更有人性光辉”,而是“虚与实间的非二元对立”。
非常可惜,人性和虚实这两个内核都被其他科幻电影讨论过了,并且文本气质上还都比本片有灵气。
比如前作《银翼杀手》和《黑客帝国三部曲》,都用电影语言表现出了“庄生晓梦迷蝴蝶”般的思考,而本片仅仅是直白的给出了答案——虚拟比真实更优雅(在Joi谈到人类由ATGC四元素组成,而AR仅由01两元素组成时,K说"half as much,but twice elegant"这句话是在致敬前作,但是文本上隐藏了一种可怕的想法,后面再提)。
《银翼杀手2049》的主线是复制人警探K奉命寻找复制人瑞秋诞下的小孩。此外,K和VR女友之间的感情,以及K和Deckard之间的感情则是另两条副线。所有的故事线完成度都不错,但细节上又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不合理1.在K前往孤儿院时,黑心院长榨取孤儿做劳动力一段略拖沓,放入这一段能传递的显性信息是生活在底层的人在相互撕咬倾轧;用近千人的场面来打散叙事,能传递的隐性信息大概就是导演在说:“看,我好厉害,调度好强”。
不合理2.Wallace是一个有野心的商人,想要殖民宇宙,但因为生产力不够而需要复制人能自我繁殖来达到规模,再来殖民更多星球。这个想法通过他残忍的杀死一个不具备可以孕育生命的子宫的复制人来表现。在电影语言上虽然配合讲解说明做了些奇观,但还是没有理清逻辑不自洽——不是需要大量复制人吗,为什么要杀死一个刚刚制作好的复制人?他的指令Luv都会听从,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呢?
不合理3.为什么Wallace一定要带Deckard去殖民地星球审讯出复制人小孩的下落?只挖坑不填坑真是把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在《普罗米修斯》中的缺点给照搬了。
不合理4.按照画面看,Luv第一次到LAPD取瑞秋的骨头时居然没人发现,被发现了然后杀死了科科,结果科科死的样子暴露了他也是复制人;第二次去LAPD杀死了Joshi,Joshi知道Luv是抢走瑞秋骨头杀死科科的复制人,为什么不及早处理反而让瑞秋直接过来杀了她?为什么LAPD没有人帮助科科和Joshi?
不合理5.影片开头15分钟集中讲了K作为复制人被其他人贬低和侮辱性的称为Skin Job,比《普罗米修斯》中表现生化人大卫被看不起的手法更生硬,急急忙忙在影片开头讲完就完。
不合理6.AR人Joi在影片中的设定是无法自行操作的,她是怎么找到站街女孩来到家里的呢?
尽管不合理之处颇多,但影片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文本上的问题。
首先,回到前面提到过的,AR人Joi看到人类的基因组成元素时,感叹自己的组成只有人类的一半,K说:
"Half as much,but twice elegant"
这其实在呼应前作中“复制人之父”Tyrell说复制人Roy的那句话
“The light that burns twice as bright, burns half as long”
彼时,Roy刚刚下棋胜了Tyrell,而K这么说Joi之前,Joi仅仅是做了K的百变甜心,心里只想着他只全心全意爱着他。
这背后的价值观是不是细思极恐?——因为绝对顺从,毫无自我的爱着K,于是Joi就比人类优雅多了,从而虚拟比现实优雅多了。
捋清了这个问题,最后你还会为Joi和K完全失衡的“爱情”唏嘘多少?
插一句,在探讨爱上人工智能方面,斯派克琼斯的《她》可是比本片要高明得多。
文本问题的另一个点,在于要反抗和革命的复制人们,藏起瑞秋所生的孩子的原因竟是她是被复制人生下来的。
既然复制人革命和反抗人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内定瑞秋的孩子将来是他们的首领逻辑何在?
生育崇拜吗?
最后革命军为了自己的安危居然要杀死被Wallace抓走的Deckard。
从复制人革命军们的面部表情来看,导演在传递这个群体的负面——他们正在和人类一样麻木和愚昧。
K仅仅因为发现自己还是复制人,杀了保护瑞秋孩子的Morton,就同意了革命军去杀Deckard。这个动机太难以成立了。
然后途中看到Joi的广告招揽他,又发现即使是复制人也能有真感情后,马上又反转去帮助K了。
这一段因果虽有,但逻辑生硬,并且交代含糊,完全经不起推敲。
二、《银翼杀手2049》对前作的致敬段落
本片直接引用前作和呼应前作太多,有刻意满足前作影迷之嫌;而精神与内核上未做改动,更让本片无法超越前作。
真正优秀的续集,是像《异形2》那样,IP基本属性不变,但从类型到风格完全改变的作品。
本片基本上20分钟出现一次前作音频、呼应台词、场景和人物,不得不说是主创们对IP不够自信和自身创造乏力的结果。
三、“看!多感人,哭吧!”
我将这篇观后感命名为《我看到了一些“精致利己主义”的气息》,除了指K对Joi产生的深厚感情实质外,还有导演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来粗暴地对“落泪时刻”划重点。
第一次划重点出现在K从袋子内取出记忆中的木马时,花了近1分钟来特写K的手部,同时响起汉斯季默的配乐烘托情绪。
第二次划重点出现在K将死之时,感受身体的疼痛,感受雪花的温柔。也是花了一分多钟再加汉斯季默的配乐,中景、近景、特写、全景轮番上阵。
这些划重点就像街边那卖力地吆喝:快看啊,多感人!不哭不准进入下一个场景!
四、影片的思想深刻绝不能靠几句“深奥”的话来实现
电影有电影语言,如果仅仅靠台词中类似
“爱是为了ta的安全而把ta当做陌生人”,
“你这辈子的痛苦都是回忆起曾经的甜蜜带来的”……
这类其实也不咋地的鸡汤来完成,还真不如看网上的言情小说。
至少原作中没有人叨这么空泛的台词。
五、优点。
维伦纽瓦指导的影片,最后一个镜头的质量基本都还不错。
本片也是,最后Deckard与亲女儿隔窗相望的场景——真实的雪花与虚拟的雪花对应,演员哈里森福特用一个眼神就传达了感情上全部的复杂。
不知怎么,我竟想到了朴赞郁《老男孩》结尾时崔岷植的眼神。
4. 影片中变焦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两种,清晰和模糊
变焦摄影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将拍摄对象逐渐放大,拍摄对象从画面中心向四周扩展;另一种就是将放大的拍摄对象逐渐缩小,拍摄对象从四周向画面中心收缩。
变焦镜头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能够起到常用的“推拉摇移”中的推拉作用,即通过镜头焦距由短变长把主体由小变大(相当于推)、镜头焦距由长变短把主体由大变小(相当于拉)。
5. 索尼28-135变焦电影镜头怎么样
索尼fe
pz
28-135mm
f/4
oss,索尼正式发布e卡口变焦电影镜头,fe
pz
28-135mm
f4
g
oss。从参数看,此款镜头被定位为g头,f4的恒定光圈也保证了长焦端拥有不错的弱光拍摄能力,同时oss光学防抖也保证了拍摄的稳定性。此外,28-135mm
f4
g采用18片12组的光学设计,其中使用了5片非球面和3片ed镜片,也最大程度保证了画质。
而目前,索尼
fe
pz
28-135mm
f/4
oss
最新仅售15500元。
6. 影视作品中你印象深刻的希区柯克式变焦
运动变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特殊拍摄方式,作为电影中常见的镜头语言之一,伸缩变焦画面中的前景能够维持同样的大小,而背景却会逐渐放大或缩小,制造出不同景物距离的效果。看下面这个动图你就知道是什么样的画面了。
运动变焦也称希区柯克式变焦。其实就是在设备移动的过程中变焦,从而产生背景视野变化的效果。这种方式拍出的效果完全超过了人们肉眼的视觉常识,常常用于拍摄惊悚、恐惧、悬疑等有冲击力情绪表达的场景中。
这样由远及近地拍摄一段匀速平稳的镜头,运动变焦的效果就出现啦~连后期都不需要,是不是很简单? 在拍摄过程中前进/后退的同时,Mini-MI会自动反之改变焦距,其变化将会改变视觉透视关系,压缩/放大背景空间。 长焦秒变短焦!运动变焦的特点很明显,中间人物或者物体的大小基本保持不变,但是背景快速收缩或者扩张。 怎么样,这样的运动变焦效果是不是很炫酷~ 最后附上电影中的经典运动变焦集锦,拿起Mini-MI,在你的作品中也可以在适合的桥段尝试一把运动变焦
7. 电影《变焦》观后感
创意不错,口味微重~该片女主角画的漫画男主角导演在拍一部关于模特的电影,而片中这个模特正在写一部关于女主角的小说,三个主人公的创作和思维影响着下一个人物的命运~~中规中矩的一部电影,没有太大的惊喜和失望,打发打发时间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