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75届戛纳电影节提名作品有哪些
第75届戛纳电影节提名作品有:
1、开幕影片
《丧尸不要停Z》导演:阿扎纳维西于斯
2、主竞赛单元
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托里和洛奇塔》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杏仁》
大卫·柯南伯格《未来罪行》
克莱尔·德尼《正午之星》
阿诺·戴普勒尚《兄妹》
卢卡斯·德霍特《亲密》
詹姆斯·格雷《世界末日》
是枝裕和《掮客》
马里奥·马尔托内《Nostalgia》
克里斯蒂安·蒙吉《R.M.N》
朴赞郁《分手的决心》
鲁本·奥斯特伦德《无限悲情》
凯莉·雷查德《好戏登场》
赛义德·鲁斯塔伊《莱拉的兄弟》
塔里克·萨利赫《天堂来的男孩》
阿里·阿巴西《圣蛛》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安东尼娜》
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HI-HAN》
短片竞赛单元
毕赣《破碎太阳之心》
陈剑莹《海边升起一座悬崖》
3、电影基石单元
李家和《地儿》
李映彤《风筝》
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历程
2022年4月,第75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发布主视觉海报,海报灵感来源自于秘鲁艺术家塞西莉亚·帕雷德斯的摄影作品《Blue Flight》。
5月18日至27日,导演双周单元将在法国戛纳举行。
2022年4月11日,据Variety独家报道,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仍未公布评审团主席。
2022年4月,第75届戛纳电影节官方海报释出,海报致敬了金·凯瑞主演电影《楚门的世界》。“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本届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7-28日举行。
2022年4月26日,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正式宣布由法国演员、导演文森特·林顿担任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㈡ 2019年第72届戛纳电影节官方海报如何解读
第72届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4日开幕,5月25日闭幕。
2019年3月29日,传奇导演、法国新浪潮电影之母阿涅斯·瓦尔达在与癌症短暂抗争后于家中离世,去世时家人和朋友都在她的身边,享年90岁。
官方海报上放的是26岁的阿涅斯·瓦尔达,当时是1954年,她正在拍摄电影《短角情事》(La Pointe Courte),当年这部电影就是在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单元首映的。
这张经典的图片中,拍摄地点位于法国东南部赛特小镇的海滩边上,瓦尔达正站在一位技术人员的肩膀上看着摄影机。
“这张照片总结了阿涅斯·瓦尔达的一切:她的热情、沉着和恶作剧。”戛纳电影节的组织者说,她拥有“自由艺术家的成分、形成了她从未停止改进的食谱。”
㈢ 戛纳电影节是干什么
电影节简介Festival De Cannes
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㈣ 戛纳电影节在哪国举办
戛纳国际电影节(法语:Festival de Cannes)是一个由法国于1939年首度举办于该国南部城市戛纳,于二战战后复兴并于同地扩大举办的国际性电影展暨电影奖。它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影展之一,与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合称为世界五大电影节;又与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以及俄国的莫斯科影展并称世界四大艺术电影展。 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 戛纳国际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海报(20张)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
㈤ 第75届戛纳电影节海报发布致敬《楚门的世界》,为何这部电影如此经典
第75届戛纳电影节海报发布致敬《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是在1998年的时候播出的,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电影的题材非常的新颖,同时开创了真人秀的先河。这部电影是由喜剧演员金·凯瑞主演的,看到了他精湛的演技。
很多人都会同情电影里的楚门,但是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像楚门一样。可以说楚门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里,在这里,他永远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他的生活压力也不是特别大。可是一旦出门选择离开这扇门,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可能看起来会更糟。
㈥ 海报对于电影有多重要他画一张要100万
在国内影视业有这么一句话: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价值2000万票房。
电影海报构成了人们对电影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作品的宣传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会为了一张海报而去为一部电影买单。
国内有这么一位顶级电影海报设计师:他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而且工期长,给出的作品不再返工,并且开价100万起。
但很多大导演仍愿意花时间等他的作品,观众甚至会为了他的海报,走进影院去看一部烂片。
这个设计师叫做 黄海 ,福建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设计系。
在黄海之前,我国电影业对于电影海报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片方主要还是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观众的阶段—— 一张张大脸往海报上堆砌,根本谈不上审美。
2015年 《寻龙诀》 的海报就是典型的例子。
什么,你说看着有点眼熟?我也这么觉得。
黄海在意识到喜欢堆砌明星头像这一问题后,决定打破这一惯性思维。
在他的海报里,电影本身的故事才是重点,明星的脸只是电影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他为《寻龙诀》设计的先导海报是这样的——
自从2007年开始设计电影海报,黄海就是在做减法——刨去无用的边角料,挖出电影的内核。
他最感谢的是姜文,因为他的第一款作品就是姜文导演的 《太阳照常升起》 ,这也奠定了他往后的设计风格。
当时姜文对海报的要求简单粗暴:看感觉,不拍写真,素材就从电影里找。在否决掉了几百个设计后,黄海的作品被姜文一眼相中。
这款海报在戛纳电影节上“一炮而红”:大红色的背景,赤脚的女人,挂在树枝上的绣花鞋,故事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意境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又接连给这部片子设计了另外几款海报,一下子就扬威国际。
之后黄海的海报开始更多中国风的尝试。
他总是会先仔细研读剧本,从剧照中挑选人物和素材,然后到拍摄现场体验,细致捕捉人物的 情感 ,把中国传统元素作为视觉语言运用到海报设计中。
2014年黄海受邀为许鞍华导演的 《黄金时代》 设计海报,他给出这样一幅作品:
一位知识青年装扮的女性站在凌乱滴落墨汁中的一角,墨汁洒落的痕迹毫无规律,肆意铺开,暗喻女主生逢乱世却又安静平和的姿态。
动与静的结合体现了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矛盾与冲突。女主顽强伫立纸上,就如小人物置身大时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萧红的故事历历在目,也预示了一生的飘零。
之后黄海还设计了五个国际版本,总共用了半年多时间。向来对细节严苛的导演许鞍华看到海报后,说了一句“好”,再无修改。
黄海对于水墨、书法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不喧宾夺主又能画龙点睛。
在张艺谋 《影》 的海报设计中,他只用了黑白两种颜色,把墨汁的黑和宣纸的白提炼出来,形成海报基调。
整部影片围绕替身与真身展开,两者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就像太极八卦的形状——相互融合又永远分立。
“影”字运用行书,笔法苍劲飘逸,尤其最后一笔时断时续的走笔和收笔时的间断,给人以艰涩的感觉,恰好暗示了“影子”的性格特点。
在为王家卫 《一代宗师》 设计的美国版海报中,黄海用了中国传统的拱门元素。
门内两个人对立而站,摆出了武术的步态和拳法——拱门、武术、长袍,是动与静的完美平衡与诠释,是朦胧细腻的情谊表达,也有绵长的 历史 感。
既展现了一代宗师叶问的风采,又极具镜头感和文艺感。这些都与王家卫的个人风格相当契合。
在动画电影的海报设计上,黄海也展现了超高的水平。
《大鱼海棠》 的海报就用了饱和度很高的颜色,通过线条、层次、颜色的变化,描绘出了一副色彩瑰丽,想象奇幻的画卷。
一条线条流畅的红色大鱼在中央,少女触摸着鱼嘴,画的是两者奇妙的相遇。
红色与青色的交织,是海洋和火焰的交融,包括展翅的凤凰都有浓郁的东方美学特征,也开启了观众对一场神秘梦境的想象。
在为数码修复版 《龙猫》 设计的中国版海报中,小梅和小月欢快地奔跑在龙猫毛茸茸的肚皮上,整个风格温暖而治愈。
这张海报一问世便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度还登上了热搜,大家盛赞该海报的设计丝毫不逊于原版。
在日本电影 《小偷家族》 中国版海报中,黄海以浮世绘风格,结合影片经典一幕加入了一把雨伞,形成“家”的感觉。
在具有强烈美感之外,也将电影所传达的关于家庭的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是枝裕和看完后,大加赞赏这种委婉含蓄的东方美。
在英国某电影杂志评选的2018年全球最佳海报中,《龙猫》和《小偷家族》均入选前20名。
包括2016年大火的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的一系列海报也是黄海设计的。
其中一张,他选取了“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的局部作为海报的背景色,在碎裂的瓷片中加入了一个色调统一的人物侧影。
不仅使人物和器物融合为一,也细致地展现了工匠日常的修复工作。将“大 历史 、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主题完美传达出来。
黄海还帮陈凯歌的 《道士下山》 设计过一款非常吸睛的预告海报。
当时这张水墨风的海报一出,让人觉得高级感十足,大家对电影的期待高了不少。
无奈最后的正式版海报,导演还是选择了明星扎堆的版本,也算不负烂片之名了。
也是,没有明星谁会去看这部电影?故事?陈凯歌已经不会讲故事很久了。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所承载的是一部电影背后所传达出最真挚的 情感 和意境,不是简单的堆人头。
是在充分引导电影商业性的同时,又能将东方的美学发扬光大。也难怪那么多人说: 基本上都是电影配不上他的海报。
最后再来欣赏几张大师的作品。
㈦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介绍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是创办了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1946年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其最高奖是“棕榈奖”。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
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从1951年开始戛纳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的“金鸭奖”在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㈧ 第75届戛纳电影节海报发布致敬《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有什么经典台词
第75届戛纳电影节海报发布致敬《楚门的世界》,在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台词,比如:有什么是真实的吗?因为这部电影拍摄的是一位婴儿的成长过程,并且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假的,由此给大家展现了一幅荒诞离奇的画面。
在拍摄的过程当中,为了制造更多的看点,他们便安排了一个女演员。这位女演员非常的心疼楚门,于是想要告诉楚门自己正在面临的场景,楚门一直非常喜欢这位女演员。因此在离开之后,楚门就直接去寻找这位女演员,从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在这部剧中楚门也在问自己:你是谁?Who are you?
㈨ 三大电影节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网站: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电影节中的王中之王,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可以说是最好的主流电影节.每年五月份举行, 为期两周左右,几乎所有的获奖影片日后都成为经典。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戛纳国际电影节旨在展示和提高将电影作为艺术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影作品的质量。戛纳国际电影节通过强大的媒体宣传,确保入选作品能立即介绍给世界观众,还提供了电影创作者与买主接触交流的机会。电影节的内容由电影节理事会在外国影片、法国影片和短片三个委员会的帮助下确定,由10位艺术家组成的评委会影片评奖。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网站:http://www.berlinale.de/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欧洲电影文化的又一圣地,近年势头有些下降,每年春季举行,已经举行了五十届。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主要奖项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网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每年秋季举行,为期两周。1932年8月6日由贝尼托*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促进电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后来人们称之为"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取消“墨索里尼杯”,增加了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这个电影节除评选和奖励优秀影片外,还放映大量观摩影片,其中包括在其他电影节上得过奖或未入选的影片,举行各种讨论会、纪念活动,开办电影市场等。同时也会吸引游客到威尼斯观光,这个电影节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个主题。
㈩ 嘎那、柏林、奥斯卡、圣塞巴斯蒂安邓电影节各自有什么特点或风格
名 称: 法国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而其间因二次世界大战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财务因素等,曾断断续续进行数年,1969年后的影展活动服日渐稳定,且增设了“导演双周”,到1971年后,市场交易就愈来愈热门了…。 在短短双周之内,影展的活动分为了六个项目:“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份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然而,主席常会影响到大奖评审的客观性,所以,最近几年常遭人诟病。另外,在非竞赛的部份,主要则是提拔新人,以及让杰出的非商业影片有机会公开映演,且“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几乎已发掘了不少有潜力或已成功的导演。 有关奖项部份,则分为“金棕榈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个奖属於大奖,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导演的最高荣誉,第二个奖常选一到三部优良作品颁发,另外则有一些名目不少的个人奖,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国际青年批评家奖”等不一。竞赛部份通常从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为开幕或闭幕的影片,不参与竞赛。
名 称: 柏林国际电影节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 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名 称: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
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别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由多家美国工业界巨头于1927年5月组织成立的一个职业电影人的荣誉性组织,其宗旨就是提高电影的艺术质量。至1999年,学院已有 6000多名成员。
名称: 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该国最大的国际电影节(全称为:多诺斯蒂亚·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被称为“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之父”。1953年创办,每年一次,原在9月举行,1961年至1972年改为6月或7月,1973年以后又恢复在9月,为期10天左右,地点在海滨地市圣塞巴斯蒂安。开始两届只有西班牙语电影参展,以后影响逐渐扩大,现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国电影界人士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和电影事业的发展。主要奖项有“金壳奖”、“银壳奖”。1959年有“珍珠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导演、男女演员、摄影等。此外,还有评委会特别奖、国际评论奖,圣塞巴斯蒂安城市奖等。
好象不符和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