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蝴蝶效应:电影如何体现“我们要慎重对待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这个观点的
你是否认为,自己对别人说过的一句话或做过的一件事,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毕竟他只是我们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可你曾想过自己对别人所做的举动,甚至可能改变他一生。
不同选择导致的命运不同电影《蝴蝶效应》所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是个“精神病人”。而他从七岁开始就有一种短时性失忆的症状,而这种症状往往发生于坏事来临的前后,并且在期间他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一次他和他的伙伴玩炸药时,当他认为炸药要炸时,他捂住了耳朵,可记忆就像被剪辑过一样,突然就跳到了他们拼命的逃窜。这个炸药炸死了一对母女。这次灾难从此就给他和他的伙伴了一个黑暗的童年。也让其中一个男孩有了暴力倾向,杀死了他的狗。他在残缺的记忆中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转眼间他长大成人,他已经很久没有失忆过了。但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了儿时的日记,可他一翻开,却进入到儿时记忆的混沌中。他发现这种方法可以让他回忆起儿时的片段。当回到现实,他的妈妈心血来潮带他去算命,算命的人说他没有灵魂。
不要因为不满而去尝试改变这个世界。或许放宽自己的心态才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选择。也不要去后悔自己所做的选择,或许这一次蝴蝶翅膀的扇动,只是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瞬间。
『贰』 哪部电影里的反派角色让你印象深刻哪些反派的观点让你无法辩驳
影视剧当中有正面角色,就有反派角色,反派角色一般都是为了烘托主角的光辉形象,但是有的反派角色非常立体,他有自己的思想,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目的,这样的反派角色有血有肉,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复仇者联盟》当中,灭霸也是很多人心目当中非常经典的反派角色,灭霸这个角色非常有魅力,虽说表面上看起来心狠手辣,但是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他希望能够让宇宙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就算自己做一个无情的杀手,也觉得非常值得,灭霸并不是单纯的坏,他只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誓死捍卫,这种有原则有主见的角色,充满了魅力,灭霸并不是为了作恶而作恶,而是用一种旁人无法接受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宇宙。
『叁』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11个谎言,其实你们都被骗了
大都数人的现实生活,往往都是平淡无奇的,甚至可以说是超级无聊的。所以当好莱坞拍一部关于真实生活的电影时,它需要修饰、移动、塑造人物和说谎。
然而,当说到到弗雷迪·莫库里的真实生活时,这就和大都数人不一样了,因为弗雷迪·莫库里的生活并不无聊。他才华横溢,光芒四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声乐天才之一。此外,他是一个摇滚明星。
可是,当《波西米亚狂想曲》最终在影院上映时,很多粉丝被不准确的剧情搞糊涂了,电影制作人似乎对这位标志性歌手的生活进行了自由的时间安排。也许是为了更好地讲故事,也许只是为了哗众取宠,也许编剧只是想消遣观众。我们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但我们知道波西米亚狂想曲确实对观众撒谎了。
今天我们来聊下,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11个谎言
将乐队组建在一起
事实上,皇后乐队的发展要比电影中描绘的要慢得多。弗雷迪·莫库早就认识梅和泰勒了,是缇米介绍给他们认识的,缇米是一个叫微笑乐队的贝司手。但当时,他们并不在一起,弗雷迪·莫库里是在一个名为Ibex的乐队担任主唱,这个乐队后来改名为Wreckage乐队。其实,皇后乐队成员第一次一起登台是在1969年的一次Ibex演出上,当时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与弗雷迪·莫库里一起登台。当缇米决定离开Smile乐队的时候,梅、泰勒和弗雷迪·莫库里一起合租了一套公寓,所以他们在成立乐队之前并不陌生。
求婚
对于皇后乐队的粉丝来说,看到电影中弗雷迪·莫库里和他交往多年的女友玛丽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感到惊讶,因为他们更熟悉弗雷迪·莫库里作为同性恋者的摇滚明星生活方式。但是电影中很多关于他和奥斯汀的关系的描述都是真实的。他确实在一段异性恋关系中生活了很多年,并且两人还订过婚。
但求婚并没有像大屏幕上描述的那样顺利,戒指也不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种又大又俗的钻石。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玛丽回应到。“他在圣诞节那天给了我一个大盒子,打开后里面是另一个盒子,然后是另一个,就这样继续下去。这就像他的一个有趣的游戏,最后,在一个小盒子里发现了一个可爱的玉环。我虽然很惊讶,但这并不我所期望的。我只是低声说,我愿意。”
弗雷迪和玛丽感情的疏远
弗雷迪·莫库里和玛丽·从未结过婚。弗雷迪·莫库里因为男人而背叛了玛丽,他的坦白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他告诉玛丽说自己是双性恋,玛丽回答说:“不,弗雷迪,你是同性恋。”
事实是,在他们订婚的最后之间就慢慢疏远了,后面就分开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从此不联系,两个人还是很好的朋友,直到1991年墨丘利去世,他们一直很亲密。在电影中,他们的关系在分手后被描述得更加紧张,距离是疏远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费雷迪仍然认为玛丽是他的“妻子”,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所有的爱人都问我为什么他们不能代替玛丽,但这根本不可能。”我唯一的朋友是玛丽,我不要别人。对我来说,她是我的同居妻子。对我来说,这是一段婚姻。”
《波西米亚狂想曲》被拒绝
影片中比较有趣的场景之一是奎恩与雷福斯特(Ray Foster)的会面。这位头发蓬松、戴着太阳镜的百代高管目光短浅,看不到《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杰作。整个场景实际上只是对韦恩的电影《世界》中那个经典时刻的致敬。其实这一切从未发生过。不仅如此,雷·福斯特这个人物都是虚构的
皇后乐队经纪人里德被解雇
在电影中皇后乐队的经纪人里德建议弗雷迪·莫库里出一张个人专辑,而遭到了保罗的否定,最后离开了皇后乐队。
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事实上,里德的离开至今没有准确的原因,里德1977年离开皇后乐队时,他只说了:“我要离开了”乐队成员至今仍对他们的关系记忆犹新。泰勒在2011年皇后乐队纪录片《我们的日子》中说:“我们和里德的工作关系很好。”“他非常暴躁,非常好斗,但我们也是。所以我们不害怕他。”
费雷迪要退出皇后乐队
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低谷,当主角做出错误的选择,坏事就开始发生。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费雷迪告诉他的乐队成员,他已经厌倦了这一切,他想离开乐队去做一个个人项目。其他乐队成员感觉遭到了背叛,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搞得很差,泰勒甚至说:“你刚刚轻松杀了皇后乐队”
同样,事实并非如此。据报道,1982年发行专辑《Hot Space》后,乐队确实休息了一下,但这并不是“解散”,确切地说,每个人都同意这个想法。当时,费雷迪也不是唯一一个在制作个人专辑的人——梅也在制作一张名为Star Fleet project的个人专辑,泰勒也在为自己的个人专辑做准备。他们分开的时间并不是孤立的。在《弗雷迪·莫库里 》的传记中,泰勒不认为想费雷迪做一张个人专辑,只是为了从CBS得到了一大笔钱。
大坏蛋保罗
每一部电影都需要一个反派,而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反派是弗莱迪曾经的经纪人保罗。在电影中,保罗被描绘成一个控制欲强、自私的人,他把皇后乐队的成员搞的分崩离析,最后被费雷迪解雇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的吗?
毫无疑问,Queen乐队的其他成员都很讨厌保罗,保罗也确实是一个混蛋,但在电影中时间线是错误的。保罗其实在皇后乐队出第二张专辑的时候就被解雇了。
皇后乐队表演推迟是因为解散?
与电影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皇后从未真正解散过,所以这个情节不是真实的。故意增添这个情节,好像是为了故意突出这样一种观点,即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的弗莱迪,急于回到他写作和创作音乐的生活目标上来。事实是,这支乐队不仅没有解散,而且两个月前刚刚结束了世界巡演。
乐队之所以迟迟进入现场表演,是因为该节目的组织者鲍勃·盖尔多夫不确定要不要邀请他们来现场。当时,皇后乐队因为一系列奇怪的巡回演而被摇滚界集体排斥——先是在阿根廷举行的一场音乐会,当时阿根廷正处于腐败和凶残的独裁统治之下,后面又在是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演出。最后,当现场演出邀请终于来了,乐队却犹豫了。但这并不是因为保罗·普伦特没第一时间邀请,而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在白天演奏,而且他们不确定活动的声音是否符合他们的标准。幸运的是,皇后乐队最终接受了邀请,然后才有了这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表演。
费雷迪艾滋病诊断在表演之前?
在电影中,就在现场表演之前,费雷迪告诉他的乐队成员他感染了艾滋病,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围在一起支持他。这也将后面的史诗级表演走向推向了高潮。但是根据终极经典摇滚的说法,电影把时间线搞错了——费雷迪艾滋病是1987年才被诊断出来,那是在Live Aid的两年后。
这个剧情改写,评论家们对这部电影最为不满,他们写道,如果认为艾滋病与费雷迪在Live Aid的史诗般的表演有某种关系,这是对费雷迪的侮辱。但是,如果这部电影采取了相反的做法,完全无视艾滋病的诊断结果,我们很难知道影评人会怎么说。不过,很明显,电影制作人不希望波西米亚狂想曲讲述一个衰落的男人的悲剧故事,而是希望讲述一个成为超级明星的男人的振奋人心的故事。他们也不能忽视费雷迪死亡的悲惨境遇——因此,他的艾滋病诊断与弗雷迪墨丘利在舞台上最辉煌的成就同时出现。
赫顿和费雷迪的相识
弗雷迪·墨丘利的长期伴侣吉姆·赫顿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确实对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他们相遇的方式与电影中描述的完全不同。在电影中,赫顿是一个服务员,费雷迪不小心撞到了他,之后两人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赫顿离开了,留下电话,希望能再次找他。现实生活中的细节要乏味得多,也不那么浪漫。
两人实际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同性恋夜总会认识的,当时赫顿是一名理发师。费雷迪提出请赫顿喝一杯,但赫顿拒绝了。一年半后,两人重新联系,但没有使用电话,只是在另一家夜总会。电影中是一种没有太多意义的修饰——想到费雷迪花了那么多精力去找一个曾经和他有过一次谈话的人,这是甜蜜的、疯狂的跟踪者式的浪漫,但这也是没有必要的。伟大的爱情故事并不总是以俗气的浪漫开始。
玛丽·奥斯汀和吉姆·赫顿在Live Aid关系变好了?
虽然没有任何记录表明吉姆·赫顿和玛丽是否真的像他们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那样,在Live Aid后台站在一起,但想想似乎非常不可能。影片中,他们对费雷迪的表演惊叹不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准确的,因为吉姆·赫顿回忆说,他们在看这场表演时的时候“目瞪口呆”。但事实是,玛丽奥斯汀和吉姆赫顿关系是非常差的。在费雷迪死后,玛丽继承了弗雷迪的房子和他的大部分财产,然后她把赫顿赶出了房子,尽管费雷迪说过他想让赫顿留下来。
虽然电影对于现实做出了很大的改动,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特别说最后的25分钟,听的我热泪盈眶。
只能说皇后乐队大伟大了,音乐的魅力太伟大了
『肆』 哪些经典电影里的反派三观比主角还正
威震天
他,一生为了赛博坦的复兴,他,一人扛起全片的黑锅,他,把种族的命运看的比自身还重要,他,与球奸擎天柱就星球命运展开多次武力与嘴炮的对决,虽屡败,但屡战。壮哉威震天,有原则有担当,枭雄本色。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个好员工。机智勇敢、幽默搞笑,拥有永不服输和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伍』 男主人设“降级”,是《误杀》改编的最大败笔,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男主人设“降级”,是《误杀》改编的最大败笔,我赞同这种观点,我将从两者的比较中来分析说明。
中国版最大的败笔,是它严重削弱了原版中那些非常出彩的元素,将男主角(印度2013年《较量》版乔治•库蒂,中国版李维杰)扁平化处理,则是其中最大的败笔。
这个反侦察计划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核心就在于主策划人也即是男主具有非常缜密的逻辑和异于常人的细腻心思,而中国版则简单将其归结为“电影知识的丰富”,甚至有“警察查看李维杰一年的观影记录”这个情节,十分令人无语。
教育程度这么低的男主,就真的靠看电影来逆袭人生,碾压了整个警局。这和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荒谬程度有什么区别。而且,陈冲演的拉韫也是一个狠角色,比印度原版的乔治都狠。
『陆』 《蝴蝶效应》主角改变人生,怎么一会有记忆一会没有
你应该好好看下,呵呵 ,个人觉得蝴蝶效应1很不错,他的记忆是靠看自己的日记而回忆起来的, 在他小时候,当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后,他的母亲就叫他那笔记下每天做的事情,所以他不同的人生都会有日记在他身边。没有日记的时候,他也有上一个人生的记忆片段。
蝴蝶效应2 就不好看了,看完有点小失望,所以第三部也就没有看。
『柒』 为何影视作品里反派的观点十分深刻,而主角的观点实在乏味
因为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主角的观点之中,都是这样的,你不会觉得稀奇,所以显得很乏味,物以稀为贵嘛,人也是这样的。鸡里面的大白菜很多可恶的,渴死的什么样的坏人都有,但是现实中你基本很难碰到,而且基本不可能让你本人看到。所以好人和普通坏人很缺乏。所以坏人显得他的性格反派更深刻。
『捌』 卡梅隆批评漫威DC电影:角色体会不到爱和使命,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我同意他的观点,而且我觉得他的观点很有道理,能够很好地促进电影市场的发展。
很多人喜欢看漫威DC的电影,认为这些电影的主角都是超级英雄,而且剧情非常燃,所以幻想自己也是剧中的英雄。但是这些超级英雄往往将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而且行为举止都很幼稚,无法给人带来任何思想上的启发。而卡梅隆作为好莱坞的知名导演,不仅拍出的电影获得了高票房,而且对内容和角色的把关也很严格,总能用宏大的叙事方式去打造强大角色,所以我很认同他的观点。
『玖』 电影世界中的主角们经常会出现哪些不合逻辑的行为
电影世界里的主角们经常会在杀人的时候不彻底杀死反被人杀。
『拾』 电影中都有哪些关于战争和枪械的错误观点
电影里的枪战,表现更多的是节奏感和英雄主义。为了凸显这两点,就要牺牲很多真实性,而人们也更愿意相信电影里的枪战。实际上电影里的枪战基本上都是假的。我这里就不在赘述哪些爆炸场面的虚假、以及子弹杀伤力的虚假问题了。我只说大家注意不到的细节。
抱着机枪冲锋射击,机枪虽然有明显的目标效应,并且具有极强的火力,但由于质量较大,对于一般人而言其相对难以使用,更不要说抱着射击了。而在实际使用中,机枪往往要打开脚架,固定在某个地点之后进行火力压制,如果抱着机枪冲峰等,往往会导致,散布极大无法对敌方形成有效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