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喜剧之王周星驰退居幕后之后,导演的作品口碑越来越差了,观众们也越开越不乐意买账了?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就赶快进来看看吧~
星爷自从退居到幕后,作品的口碑越来越差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周星驰导演作品口碑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三——新人演员演技实在是不能为作品添彩!】
不得不说星爷最近几部电影找的内地新演员演技实在是不咋地!一个好的作品不单单要看这个剧本剧情的好坏,更要看演员的演技是否在线。有多少个优秀的作品是被演员演技演瞎的?
还有我想说,如果星爷下一部作品上映的话,我还是回去看的,不为别的就像去看一位老朋友一样,去电影院里坐坐,不论是否好看!
2. 看不懂的周星驰电影
看不懂周星驰的电影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电影风格独特且内涵深刻。
一、独特的幽默风格
周星驰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著称,这种风格融合了搞笑、讽刺、温情等多种元素,常常带有一种荒诞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这种风格可能对于某些观众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和理解,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喜剧形式,更多地依赖于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情节的巧妙安排。
二、深刻的内涵和隐喻
周星驰的电影中常常隐藏着许多细节和隐喻,这些元素需要观众仔细品味和解读。例如,在电影《功夫》中,虽然剧情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暗藏了许多玄机,如各种武术招式的寓意、人物关系的复杂性等,都需要观众深入解读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丰富的细节和配角
周星驰的电影中常常出现一些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富有深意的配角和情节。这些元素可能增加了观众理解电影的难度,但同时也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深度。观众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细节和配角,才能更好地理解电影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
四、建议与总结
对于看不懂的周星驰电影,建议观众可以多看几遍,仔细品味其中的细节和隐喻。同时,也可以查阅相关的影评和解读,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电影。周星驰的电影风格独特且内涵深刻,需要观众用心去体会和感受。通过多次观看和深入思考,相信观众会逐渐领略到周星驰电影的魅力和价值。
3. 看完徐克这部电影,终于明白,为什么后来的周星驰开始“拍烂片”
一、一念缘起
我一直以为,周星驰作品的巅峰是《功夫》。
《功夫》之后,头发灰白的周星驰开始“妥协”,他不再是“片场暴君”,不再会为一个镜头让演员痛不欲生。作为导演的他宽容了很多,但这种宽容就像在奶茶里加了水,往往会冲淡原来的味道。
所以周星驰在《功夫》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烂片”。
但更烂的,或许是他和徐克合力打造的这一部《西游伏妖篇》。
周星驰对“西游”似乎执念深重:
1994年,周星驰和刘镇伟一起拍摄了《大话西游》,因为最开始并没有剧本,两人“边想边拍”,因此超出了原来的预算。
由于多出的镜头不舍得废弃,于是只好将影片分成《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两部,但在公映后票房惨败,六小龄童甚至出面斥责周星驰恶搞经典,要求全民抵制……
那是周星驰电影事业中的灰暗时刻。
后来,做了导演的周星驰又拍摄了《西游降魔篇》,不同于刘镇伟的“炒冷饭”,周星驰在电影中,似乎在舔舐自己的伤处。
相较于周星驰的“执念”,徐克对除了对金庸武侠的“偏爱”——后来因为金庸不赞成林青霞出演东方不败,一通电话后,徐克再没有拍过金庸的武侠类作品;他对“西游”同样怀有一种莫名的热切。
2005年,徐克参加戛纳电影节,他在采访中表示:此生不拍《西游记》,死不瞑目。
这样对“西游”有着近乎偏执念想的两个人聚在一起,终于,拍出了一部让观众吐槽都觉无力的《西游伏妖篇》。
这是一部烂片吗?如果深入一些来看,或许,我们对它会有不同的看法。
《西游伏妖篇》延续了周星驰《西游降魔篇》的故事,作为导演的徐克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个“驯兽师”带着三个“杀人犯”去 取经 的故事。
“驯兽师”唐僧是《降魔篇》中的唐玄奘,三个“杀人犯”是他收服的三只“妖”:
沙僧,在《西游降魔篇》里,他是一只鱼妖,它的前世救了落水的孩子却被村民误认为是人贩,因此被活活打死抛尸河中。他怨气深重,于是变身成妖归来,发誓吃掉所有孩子。
到了《西游伏妖篇》中,沙僧造型惊悚,脾气火爆,动辄就想鼓动同门,杀掉唐僧。
所以沙僧的执念是嗔。
八戒,在《西游降魔篇》里,他是一只猪妖,他的前世叫猪刚鬣,相貌丑陋,但对自己的妻子一片深情,无奈妻子私通美男,将他用耙钉打死。他的魂魄伤心欲绝,从此化身为妖,下决心要杀掉世上所有爱慕美男的女人。
到了《西游伏妖篇》中,猪八戒对色相的痴迷已经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他无时不刻不在涂脂抹粉,情欲喷薄失控,对色相迷恋到可悲的程度。
所以八戒的执念是痴。
悟空,在《西游降魔篇》里,他是万妖之王,他被佛祖镇压在五指山下,但却利用唐玄奘打开封印,飞出生天,他凶残暴虐,将唐玄奘头发拔光,并在他面前将他深爱却不肯说出口的段小姐活活打死。
到了《西游伏妖篇》中,唐僧一唱起《一生所爱》,因为悟空头戴段小姐飞环幻化成的紧箍,所以他会忍不住当众起舞。悟空每天都在幻想着拔唐僧的舌头,趁唐僧失声不能唱歌将他杀掉。
所以悟空的执念是虐。
唐僧,在《西游降魔篇》里,他爱慕降妖师段小姐,但却不敢说出口,直到他看着段消解为救自己而被悟空打死,在一瞬间,他“落地成佛”。
到了《西游伏妖篇》里,唐僧时常回想起段小姐的音容笑貌,因为她的飞环变成了悟空头上的紧箍,所以唐僧会在夜里偷吻紧箍——他太贪,贪恋着已经消逝的不属于自己的时光。
所以唐僧的执念是贪。
贪嗔痴虐,这是我们每一个身上都有的“执念”,所以《伏妖篇》讲述的,除了其中斩妖除魔的经历,还有对自己执念的破除。
——这也是徐克所说的“取经”。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这是《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在戴上紧箍变身成孙悟空之前的感悟。
在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的心,他不再犹豫自己喜欢的到底是白晶晶还是紫霞,他也不再执念于紫霞在自己心上留下的那滴泪。
到了《西游降魔篇》中,这一段感悟变成了:“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
无论是周星驰还是徐克,他们深藏心底的那些执念,他们把它赤裸裸的呈现了出来,并且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在《西游伏妖篇》中,唐僧动了凡心,在纠结之后,他决意要去找让他心动的女儿国的宫女。
在那一刻,唐僧没有“落地成佛”。
他是一个凡人。
我们都是凡人,终究不能假装放下。
于是,有过痛苦,有过执着,有过牵挂,那就干脆承认。
那些经历,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啊。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没讲完的故事,到了这一部让人无力吐槽的“烂片”中,终于能够解开。
他承认自己是个凡人,对于曾经过去的一切,能够坦然承认。
他学会了和自己和解。
于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周星驰,再也不是被神化的“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他只是一个凡人。
“凡人”周星驰后来拍摄的电影,只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结果我们却入戏太深,认为他只会拍“烂片”。
其实无论是不是烂片,只要,他还在就好。
4. 到现在也没看出周星驰电影幽默感,那么多人说他电影好,可我感觉就是那么无聊
两个字:无聊,三个字:无厘头,四个字:乱七八糟。都说他演技好,我这二十多年也没发现他的哪个电影演技多好,基本都是乱七八糟的嘻嘻哈哈的。记忆中好像唐伯虎点秋香还好点,因为这个电影本来就是搞笑的。可能真的是笑点不同吧
5. 有人说周星驰的电影看不腻,你怎么看为什么
周星驰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被尊称为星爷,最近看到星爷馒头白发的照片不禁感慨,时光真是一把杀猪刀啊,喜剧男神也是有变老的一天,真的希望他永远年轻永远能带着微笑。童年记忆深刻的电影一个是古惑仔系列,一个就是周星驰的电影,如《少林足球》《唐伯虎点秋香》《喜剧之王》《西游降魔篇》《九品芝麻官》还有《斧头帮》等等。
星爷
最后真的希望星爷在出经典搞笑电影!真心希望星爷带这达叔,带着火云邪神,带着包租婆这些所有的经典配角在拍一部电影。对于星爷的敬重我相信不用我多说,他的电影陪伴啦90年代的小伙伴一起成长,那时候大多都是在家看的电影,所以不管星爷出什么电影,我们都欠星爷一张电影票。
6. 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不再好看”
因为香港电影渐渐没落,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已经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需要一些搞笑的镜头,或者是人设比较饱满的情况下,便能获得观众的掌声。而现在的电影更加追求质量和特效。如果特效一直都是五毛钱的话,那么基本上也就没人看了,甚至还会吐槽。周星驰的电影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好看的。
原本让人津津乐道的香港电影已经不复存在,有的只是那些经典的港片而已。而周星驰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不免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从而在电影上做了不少的改动,所以最后在看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尴尬的感觉。仿佛是为了迎合笑点而故意做出搞笑的动作,而周星驰以前拍摄的搞笑电影却是真真实实的通过自然的表情,让人感到笑点。
7. 星爷的回魂夜是部内涵到极点的电影怎么被埋没了
针对你的问题所做的影评: 喜欢周星驰电影的人数以亿计,喜欢回魂夜的却似乎不多。在我看来,这个电影是周星驰想要拍出有自己想法的电影的真正首次尝试——之前的国产凌凌漆也有初步的涉及。电影里leon关于人类恐惧的根源的分析非常精彩,情节也很跌宕起伏。不过我觉得这个电影主要想表达的是对人的偏见和虚伪的抨击,以及信任的可贵。我不认为我的看法是穿凿附会子虚乌有,我认为我的看法是这个电影所真正意图表达的。
我并没有再看一遍这个电影,只是挑着看了一些,凭着记忆写下了这么点儿东西。
1、偏见。
对偏见的刻画出现的最早。在电影开始的相当长时间内,观众在享受刺激的剧情的同时,对Leon的身份却一无所知,直到点明他是神经病,生活在重光精神病院。而这个身份的曝光是通过卢队长对他的质疑而极自然的引出来的——卢队长觉得他“说话怪怪的,是不是神经病?”重光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人个个都是高人,都是对某一领域的痴迷到了入魔程度的高人,所以不被世人所理解(这和《大腕》里关于精神病院的描绘如出一辙)。电影里将这种偏见的原因归结于传统和教育(或者说文明)所造成的僵化思维,leon说:“你这么说是你自以为受过高等教育,出入什么上流社会,是你自以为是的学识认为屎是无聊跟污秽,就等于你老妈或大姨妈从小到大告诉你鬼是恐怖的一样,就算这坨屎不臭你也一样看不起它,鬼不过来咬你你也一样会害怕,如果大家能够反转这个观念那就行了。”在另外一个场景里,leon再次对僵硬的思想表达了抗议,他说:“七孔流血是七孔流血,死是死,是两回事,千万不要混淆。”
一切不符合传统伦理道德的观念和做法都被认为是另类的、怪异的、非正常的,这些人则被视为神经病。人们只相信自己可以证明的事情,他们不停的给自己画上各种各样的圈,钻进去就不肯再出来。整个文明史,人的偏见越来越多,而那些打破偏见、建立新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的人则被视为圣人。在新的标准建立之后,这标准很快又会成为一个新的圈,人们则又开始等待着下一个圣人的降临。人类历史就是不停的给自己画圈的历史。
2、懦弱和色厉内荏。
电影中关于虚伪的戏份相对是比较少的。在leon训练保安员的胆量时,他说自己有神功护体,刀枪不入,让那些人捅他一刀。由于他之前的怪异表现,众人对他的容忍差不多已经到了极限,每个人都充满着愤怒的情绪,拿着家伙叫嚣着要砍死他。这个时候,好戏上演了——铁胆和李力持扮演的保安登场。他们都气势汹汹很牛逼的样子,却没有一个人敢捅他。李力持尤其典型,一开始让leon把手伸出来,看他真的伸出手来之后,他反倒不敢砍了,又说把另一只手伸出来,之后又让把头伸出来。他明明缺乏勇气,可是却很会为自己找借口自我安慰,他说,“如果我杀了你,我不也要坐牢吗?哼,我才没那么笨。”后来leon一再挑逗他,他还是不敢,最后终于承认“我该死,我没有勇气,我不敢杀你。”他们不敢捅他,因为他们不相信他真的刀枪不入。
另外比如,在回魂之夜敲响十二点之后,铁胆被吓破了胆,嘴里却喊着:“我呸,我铁胆什么没见过,我,我喝口水。”也是一样的道理。
3、信任。
整个电影的绝大多数时候,没有人相信leon。卢队长的角色非常有意思。卢队长是个老好人。当大家都被leon搞的快要崩溃嚷嚷着要砍死他的时候,卢队长来当和事老,他同样是不信任leon的,同样觉得leon不可理喻,但是他很同情leon,他的眼神说明了一切。他对leon说:“老兄啊,你不要发神经了,今天早上的事情已经把他们气疯了(实际上他也气的不轻),你还想怎么样?他们要砍死你,现在是群情激奋,不要说是他们,连我也想砍死你。”他在劝leon,他觉得是为了leon好,他觉得他是在挽救他,结果leon不认账,反而让他带上新发明的飞行器试试看能不能飞出去,于是卢队长很震惊很伤心,觉得自己一片好心,leon竟然不理解,他说:“啊?我卢雄明明知道你是个疯子,我还在保护你,希望有一天你可以成才,可是,你竟然这样跟我说话,叫我飞出去?!”——老好人没当成,他对leon彻底失望了,觉得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他加入了喧嚷的群情激奋的人群,宣称要砍死他。卢队长代表了一类人,他们和所有人一样,脑袋中的偏见根深蒂固,但是他们比较善良,他们对自己的偏见充满信心,他们去当老好人,想用自己的观念来矫正他们认为是另类的不正常的人,那些疯子。
只有阿群相信leon。她去精神病院找leon的时候,leon二话不说,劈头就问:“你相不相信世界上有UFO,尼斯湖有水怪?”阿群说信,leon就和她握了手,说:“可以沟通”。他寻找的是一种认同,因为他遭受了太多的冷眼。对于leon这样的不被人理解的“天才”人物来说,他需要的不是充满着偏见的善意,而是对他的观念和行为的认同,是真正的信任和理解。阿群相信他,相信leon刀枪不入,她捅了他一刀。之后她甚至相信自己那一刀真的正好切下了leon的一段正在发炎的盲肠。阿群是整个电影中唯一始终相信leon的人,因为阿群是女人,女人最愚蠢,因此也最天真,偏见也最少。
Leon也知道阿群信任他,他对于阿群对他的信任有充分的信心。所以当他数次要求阿群跟自己的拍子走而阿群数次拒绝之后,他直接砍了阿群一斧头,因为他看到阿群已不再信任他,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她不是阿群。从他砍了她一斧头的时候起,我知道他们实际上已经相爱了。Leon死后,在他的回魂夜,他看到阿群,一直盯着她看,超复杂的眼神,然后很开心很复杂的笑了,对她说:“不好意思,朋友多,应酬也多,所以回来晚了。”接着话锋一转,说:“你今天真漂亮。”我觉得这句话好真诚好动人好温暖,阿群也这么觉得,所以她也笑了,也笑的很开心,不过一点都不复杂。
4、关于李力持
李力持是一个色厉内荏的人,他和别人一样充满偏见、灵魂虚弱,但是他却表现的很强势。leon手里拿着一坨屎,没有人敢去碰。李力持敢。他根本就不认同leon的一套说法,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去想leon的话有没有道理,或者说他根本就不屑于去听去想,他的心态是高高在上、不屑一顾的,他就觉得leon是傻逼,他要证明leon在扯淡。这种偏见是最顽固的,因为这种偏见并非是基于哪怕起码的思考所形成的判断,而纯粹是基于直觉的偏见。他用手蘸了蘸那坨屎,然后迅速了擦了手。但是leon把屎全抹到了他脸上,结果他受不了了。
后来在回魂夜,凌晨的钟声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吓得哇哇叫,包括李力持,但是叫完发现没事,这个时候李力持迅速的再一次开始表现他的“强势”和色厉内荏,他说:“看你们这群窝囊废,哪有那么多鬼啊,十二点有鬼,我就是鬼!全部都神经兮兮的,你们慢慢陪他抓鬼吧,我要回家洗澡了,我不干了。”他甩门而去,在门口看到了李氏夫妇的鬼魂,于是他迅速的回到了leon的身边。这是他在电影里第三次被leon挫败,这次他终于服帖了、老实了。随后更好玩儿的是,当leon告诉大家怎么对付厉鬼的时候,他竟又迅速的教训起别人来。这正应了leon的一句话——“有时候面子是自己凑上来丢的。”这个角色塑造的真是典型至极,他同样代表了一类人。
电影的最后,仅剩的铁胆和大胆已经成了leon的传人。一个律师同样陷入了铁胆等人之前的那个圈,偏见充斥着他的脑袋,而偏见的来源再次被指向了教育和传统观念,这个律师说:“真差劲,想不到我堂堂一个大律师,会跟你们两个疯子一起发神经,再怎么说我也曾经受过高等教育,出入上流社会,竟然会相信擦了眼药膏之后会看到鬼魂……”
5、小亮点。
①开会的时候,Leon要吃东西,他点的是“豆豉蒸柳丁和青椒豆腐乳西瓜”,买饭的人就要出门的时候,他又很闷骚的加了个要求:“小辣就可以了~~”。我觉得这和国产凌凌漆里的猪肉贩喝Dry Martini是一个意思:身份再低,对生活的姿态不能低。
②四个人在天上飞的时候,一个孩儿给女朋友打电话,说:“我这个人不会说谎,你相信我,我从来也没有说过谎,你就相信我嘛!喂,有四个人在天上飞啊,阿美,我真的没有说谎。”我觉得这孩儿跟他女朋友长不了,因为他女朋友不相信他。
8. 为何年龄越大看周星驰的电影越心酸
周星驰出演的基本上都是喜剧片,而处于年轻时期的我们在看他主演的电影也都会哈哈大笑,甚至看完之后还会对里面搞笑的片段再次回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再次回味他主演的电影的时候却总是觉得心酸,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事情和电影中的某个片段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到了角色的心酸和不易。
在周星驰经典的电影《大话西游》中,最经典的台词便是是“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年轻时候看到这里总会调侃至尊宝的这句土味情话,但是后来自己经历爱情的时候却想着能够和恋人永远在一起,而不仅仅只是一万年,但是人怎么可能活一万年,所以就联想到迟早有一天会和恋人分开,心酸难过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