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外名人作家简介,中外各十个。急······请快点,好的话我会加分。
1.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踪迹》。
2.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故事新编》。以及其他散文集16部。曾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3.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
4.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5.冰心: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原名谢婉莹。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6.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我国现代杰出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屈原》《蔡文姬》等。(初中生们学过的《雷电颂》就是选自《屈原》)
7.白居易 年轻的白居易初次到洛阳,拜见著名诗人顾况。当时白居易未成名,顾况看着白居易这个名字,笑着说:“洛阳米贵,居住不易啊!”接着,他翻开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被白居易这美妙的诗句惊住了,连忙说:“能写这样的好诗,在洛阳居住就容易了……”
8.吴敬梓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桥时,只有古书几十册,日夜诵读自娱。最后,连这些书也拿去卖掉买米。 冬天,吴敬梓缺衣少食,当然谈不到买酒御寒。他便邀请五六个好友,乘月色走出南京城南门,绕着城墙走,一路上唱歌、吟诗,你歌我和,直到天亮,走进水西门而散,夜夜如此。由于走了几十里路,全身就暖和了,吴敬梓幽默地称夜间之行为“暖足”。
9.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韩愈(768 824),字退之,河南人,人称“韩昌黎”。韩愈的真正成就,在于文学领域。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 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0.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
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国外: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代表作:四大悲剧《麦克白》《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悲喜剧《罗蜜欧与朱丽叶》
2.莫泊桑:法国著名小说家,一生中共著短篇小说350多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本,以及许多文学、政治、时事评记,代表作《俊友》《一生》,短篇小说《羊脂球》
3.罗曼.罗兰:法国作家。代表作《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
4.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后半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复活》
5.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著有《高尔基全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6.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一生共著童话160篇,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7.列宁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8.居里夫人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9.阿尔德罗蒂:意大利医生 阿尔德罗蒂(1223-1295),1223年生于佛罗伦萨,意大利医生。他少年贫困,成年时才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他曾在当时西欧最好的医学校之一的波洛尼亚学习,进步极快,于1260年在该校执教。阿尔德罗蒂在希腊医学与欧洲医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还为希波克拉底、盖伦以及阿维森那写述评注释性文章,并建议读者阅读原著
10.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 列奥纳多· 达·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
.《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⑵ 德国电影表现主义经历的四个阶段的变化十万火急!!!!
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精神世界
以影片《卡里加里博士》为标志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上述法国先锋派电影中 的各种美学流派一样,受到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它首先在绘画中,而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 现,形成了一场文艺运动。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 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 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主义的美学追求,在德国战败后的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迅速地发展起来,在柏林的街道、商店、剧场和咖啡馆 中,招贴画、广告画和装磺设计都被蒙上了一层表现主义的色彩。德国艺术家仍对于社会现实愤然不满,并采用表现主义变形、夸张和奇特的艺术语言,作为他们内 心恐惧、焦虑的外部精神的流露。在这样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的背景下面,表现主义的电影诞生了。
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1919年),以剧中人物弗朗西斯的叙述,揭示了卡里加里博士的邪恶和他对社会所 施加的暴力和恐怖,创造出那个纯属于精神病患者的幻想世界。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1920年),描写了一个由社会政治所造就的专制暴君的残酷性, 并借此转喻为威玛共和国初期德国的命运。弗立茨.朗格的《三生记》(1921年,又译《疲倦的死》),在命运之神囚禁着千万条生命的高垒坚壁的城堡中,一 次爱情与死亡的冲突,终于征服了命运之神。
弗莱德立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1922年),是关于布拉姆·思托克的吸血鬼的故事,而影片中成群结队的老鼠,则预示着那令人可怖的鼠疫。保罗 ·莱尼的《蜡像陈列馆》(1924年),蜡像馆中3个蜡人起死复生,各自讲述了他们以残酷的刑罚残暴地统治人类的故事。在这些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 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那个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 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然而,这恰恰映现了战败后的德意志民族的社会心理状态。而以象征表现内心现实,以主观化反证社会现实,正是表现主义电影 以美学化、风格化的形式,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的实际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影片《卡里加里博士》曾被当时的人们以“卡里加里主义”作为表现主义的代名词,将二者等同起来。这便突出了这部影片作为代表作品的重要地位。编剧是卡尔。 梅育和汉斯·雅诺维奇为这部影片提供了一个反常规的叙事方式,影片一开始由弗朗西斯向另一个人讲述他所经历和参与过的一段事。接下去,影片便进入了事件本 身:几起谋杀引起了弗朗西斯对游戏场上施催眠术的性情怪僻的卡里加里的怀疑,但警方以查无根据否认了弗朗西斯的猜测。
又一起杀人未遂,弗朗西斯跟踪卡里加里来到了精神病院,结果发现他竟是这家医院的院长。一次趁卡里加里睡觉的机会,弗朗西斯和医生们翻看了他的日记,发现 了他以催眠术控制和指使他的病人进行谋杀的真相(这里运用了幻想画面)。在被揭露为凶手的时候,卡里加里歇斯底里的如同一个精神病患者。影片又回到了开 始,弗朗西斯以战胜了对手结束了他的叙述。但影片并没有完,弗朗西斯再次来到精神病院,在他与卡里加里的冲突中,却向我们证实了弗朗西斯实际上是精神病院 的一个病人,而卡里加里则完全是一个善良的医生,在他分析弗朗西斯的病情时,确认他的病可以治愈,全片结束。影片的剧作结构非常富有特点,出现了多层面的 叙事,特别是最后一笔(当然,在克拉考尔论《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认为这一笔是导演罗伯特·维内的绝妙处理。)使得本来就是戏中有戏的叙事形式又 增添了一层暧昧性叙事,使影片结构更加复杂。最终关于谋杀的幻想主题也得以形成,从而使观众进入到一种对于真实的相对性的思维状态之中,人们不仅要问谁是 真正的病人?谁究竟失去了理性7这种没有答案的处理,恰恰是作品的独具匠心之处,它是创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真理与谬误、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界限不清的状态的表 现。而对于资产阶级权威人物的象征——卡里加里所进行的描写与揭’露,则实现了创作者对于资本主义的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秩序等所进行的曲折钩批判。《卡里 加里博士》在叙事上富有创造性的主观表现,被克拉考尔评价为:
“即使在今天,电影叙事也没有能够普遍地取得这样出色的成就”。
《卡里加里博士))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风格化的特征,是影片表现主义造型风格的处理。那个由“狂飙社”助三位表现主义画家:
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希和雷曼所绘制的布景:
建筑物是倾斜的,地面是失去水平线的,远近透视也是相互颠倒的。表现主义的画家们以一种超现实的扭曲形式创造了影片模糊的“出了问题”的幻觉世界。这个布 景不仅有效地体现了作品的叙事背景和情调的要求,同时,还在影片中起到了视觉主导作用,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由美工师决定影片视觉风格的先例(在德国,这时 的美工师薪水已相当高,著名的美工师可以拿到比主角还要多的钱,这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影片中人物造型的处理也与布景相一致,演员以奇形怪状的服 装、戏剧脸谱式的化妆和动作夸张的表演,创造出卡里加里(维纳·克劳斯)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特别是卡里加里,在乔治·萨杜尔的评价中被称作“悲剧 的典型”,同时,他还指出:“这个典型所代表的与其说是个人物,倒不如说是一种心理状态,即一种残忍和急躁、幻想和疯狂的混合心理状态”①。人物造型和背 景造型和谐地在风格上统一起来。《卡里加里博士》造型特征的另一个方面,是影片光和阴影的处理。在布景的绘制中,画家们就十分注重明暗的对比。而在拍摄的 过程中,影片没有使用自然光效,完全靠人工照明,创造出投射在自墙上的人物黑影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了影片的神秘感和恐怖感。创造性地动用光的阴影效果, 最终成为表现主义影片视觉造型的一大特征,向表现主义戏剧学习,他们利用脚灯造成使人物变形的巨大投影。
在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中,还精心设计了手提灯光、煤油灯光、火炬等一系列光源效果,用于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营造影片的环境气氛。在表现主义电影 之后,具有表现力地运用灯光效果的方法,最终发展为所有德国电影形式表现的一大特征,同时也为电影恐怖片的造型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经验;表现主义的电影制作 者们就是这样,接受了表现主义造型艺术的影响,对于他们眼中的那个荒诞的社会,在《卡里加里博士》一片中,寻找到一种怪诞的造型视觉语言来进行表现。
当然,应该指出的是,在赫尔曼。伐尔姆的“电影应当成为活动的图画”的观念的影响下,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确成为一部活动起来的表现主义绘画,被完全剥 夺了电影的物质性,而成为梅里爱式的“银幕即舞台”的观念的再现。然而,《卡里加里博士》并非是简单地重复前者的形式,而是从梅里爱的取悦于观众的魔术表 演,到这部影片神秘、复杂而深刻的叙事;从梅里爱的作为戏剧背景的布景的使用,到这部影片作为环境和气氛的视觉造型的创造;从梅里爱的固定视点的表面状态 的形式表现,到这部影片深人人物内心和精神状态的探索,等等。虽然,同样是客观地记录舞台,同样是属于戏剧舞台的场面调度,但《卡里加里博士》中的人物不 是简单的横向运动,而是出现了奇特的纵深运动(比如,影片开始的游戏场和夜间追逐凶手的段落的处理等),使人物与布景相互作用,造成了一种立体效果。并给 人以启示,说明在摄影机前面的画面构图和场面调度的重要性。
表现主义电影在《卡里加里博士》之后,作为一种风格化的形式被人们所接受,电影制作者不再把表现主义仅当作是疯人的叙事视点来看待,而是让它在创造恐惧与 幻想故事中起到风格化的作用。正如克拉考尔指出过的那样,《卡里加里博士》成为以后一系列描写专制暴君的影片的前驱。在他之后,《吸血鬼诺斯费拉杜》、 《三生记》、《泥人哥连》等一系列影片出现,他们同是关于谋杀、死亡和暴力的主题的表现,同样突出了表现主义影片的恐怖、幻想和犯罪的特色,都是以主观的 手段创造出来充满神秘主义的作品。然而,所不同的是这些影片不拘泥于《卡里加里博士》的舞台布景的表现形式,而是部分地具有法国超现实主义影片中的实景拍 摄的特点,但在这自然背景前面活动着的人,仍旧是属于表现主义戏剧舞台式的浓重化妆和夸张的表演。表现主义电影美学的实验,是对电影超现实倾向的发展,特 别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表现,是建立在当时的德意志民族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上的,因此,正象霍华德·劳逊分析的那样:“这些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环境一般都是混乱 的。有的影片表现狂人征服社会;有的表现生性残暴的人强行进行极权统治;有的表现男男女女听任超自然的摆布;有的把犯罪和堕落表现为人类社会必然具有的属 性。大部分影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含蓄的批评。但有些批评只是低声表示不满,有些则冷嘲热讽地接受现状。更多的影片是表现痛苦、失望和无可奈何的愤怒, 偶尔也流露出一线希望”。
去这个人的BLOG看看,貌似不错。希望找到你想要得http://hi..com/aicaocao/blog/item/e069a6b7e34e76f430add1bc.html
⑶ 欧洲中世纪黑死病逃难电影有哪些
1、《黑死病》是由Christopher Smith执导,Sean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主教认为是巫师散播疾病,意欲惩治。以上帝的名义派人缉拿的故事。
2、《屋顶上的轻骑兵》是一部由让-保罗·拉佩纽执导,朱丽叶·比诺什、奥利维耶·马丁内兹主演的爱情片。该片由法国作家吉欧诺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革命青年安吉罗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一段传奇般的爱情经历。
3、《鼠疫屠城》是由Jörg Lühdorff执导的惊悚片,ristian Kahrmann、Anne Cathrin Buhtz参加演出。《鼠疫屠城》讲述了法兰克福市遭到了群鼠的袭击,在药也控制不了的情况下不得已闯入鼠穴展开了灭鼠行动的故事。
4、《急往迟返》一连串的命案发生了,所有门上没有被画上反写的4符号的房客都死了,死者都是全身赤裸,被浇上黑漆,医生难以解释其死因。探长阿当斯贝格怀疑这与街头宣读公告人乔斯·勒盖恩在巴黎雷阿尔(LES HALLES)广场上有时用拉丁文宣读的神秘信件有关,他开始调查,逐步解开了黑死病杀人事件背后隐藏的真相。
5、《黑死病的面具》是以 19 世纪美国文学家 爱伦坡的《红死病的面具》为基础,由黑泽明与 井出雅人在 1977 年共同撰写的脚本。当初的计划是要拍摄成俄国电影。作品以 20 世纪初为背景,并以让众多人死亡的传染病为题,描绘了人在面对恐惧和身心极限时的状况所展露的人性。
⑷ 好看的灾难片
好看的灾难片有《完美风暴》、《末日崩塌》、《天地大冲撞》、《海神号》、《天崩地裂》 。
一、《完美风暴》
点评:一贯的灾难片的剧情,但是本片船体在即将被大海吞没的时候 ,我看到的并不是彼此推究责任的责备声,也没有为这次冒险感到懊悔的悔恨声,有的只是彼此的安慰,有的只是对亲人的怀念与祝福。也可以说他们是一群疯狂的渔民,在死神面前不畏惧,可怕的大自然,可怕的大海,可怕的风暴。
五、《天崩地裂》
点评:97年的老片,特技就算放在现在来看居然还算不错,火山喷发下的小镇看起来真的有世界末日的感觉,只是剧情略显简单,可以说是特效一半的《2012》,不过对于当时的片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的赞了,以前的片不可能如现在这么绚丽,但一定值得一看。
⑸ 外国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奥尔罕·帕慕克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06.07~ )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于2005年荣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曾获得欧洲发现奖、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都柏林奖等等。其中,《我的名字叫红》获得了包括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在内的欧洲三大文学奖项。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
阿西莫夫
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作品在线阅读。
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阿瑟·C·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 (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 1917-2008)是英国及斯里兰卡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以及国际通讯卫星的奠基人。 阿瑟克拉克1917年12月16日生于英格兰西部萨默塞特郡迈因赫德,幼时就喜欢仰望星空和阅读旧的美国科幻杂志。在中学和Huish语法学校毕业后,由于无法负担大学费用他在校董会的养老金部门得到一份审计员工作。
安东尼·伯吉斯
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一九一七~一九九三),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自幼丧母。他出身天主教世家,父母都从事音乐舞蹈,但他却心安理得地背叛了在英国不算主导宗教的天主教。为此,他在小说中频频展现“自由意志”和“命中注定受天主拯救”观点之间的对立;除了《发条橙》,还有《缺少的种子八一九六二年》和《尘世权力》(一九八0年),都表明他的信仰游动于残存的贝拉基主义(五世纪在英国本上出现的基督教弄端,认为人类性本善,享有自由意志。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美国科幻大师,现代科幻小说的缔造者之一,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第一届得主。
阿瑟·黑利
1920年出生于英格兰,在国外被誉为著名畅销书作家、行业小说之王。14岁的他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断学业,二战中参加了英国皇家空军,在中东和印度执行任务。1947年,黑利离开英国,定居加拿大,之后取得了加拿大国籍(同时保留英国国籍)。后生活在美国,1969年又移居巴哈马的一个小岛。正如其本人所说的那样,阿瑟·黑利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编织故事”,他擅长把日常的故事写成引人入胜的惊悚小说。他常以金融业竞争、饭店经营这样的行业故事为背景,小说的主人公多是经理人、医生这样的职业人士,他所出版的作品在欧美国家引起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大饭店》甚至成了旅馆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教科书”。而人们避开周一周五生产的轿车,因为《汽车城》中说流水线工人度周末心神不定而使质量无法保证。黑利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通常的畅销书作家。《超载》说的是电力建设赶不上消费社会的发展而引起的大停电,在六十七年代的美国上演过,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又在上演。阿瑟·黑利于2005年11月25日在巴哈马去世,享年84岁。
阿尔贝·加缪
加缪(1913~1960) 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他父亲在1914年大战时阵亡,母亲带他移居阿尔及尔贫民区,生活极为艰难。加缪靠奖学金读完中学,1933年起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缪积极参加了反对德国法西斯的地下抵抗运动。大战爆发时他任《共和晚报》主编,后在巴黎任《巴黎晚报》编辑部秘书。德军侵法后参加地下抗德组织,负责《战斗报》的出版工作。加缪从1932年起即发表作品,1942年因发表《局外人》而成名。他的小说《鼠疫》(1947)得到一致好评,但是《反抗的入》(1951)一书由于宣扬“纯粹的反抗”、即反对革命暴力而导致了他和萨特的决裂。他主要的作品还有随笔《西叙福斯神话》(1942),剧本《正义者》(1949)、小说《堕落》(1956)和短篇小说集《流放和王国》(1957)等。加缪于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1960年1月4日死于车祸。
阿尔弗里·缪塞
阿尔弗里·缪塞,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四大诗人之一。缪塞在他的一生中,除了诗歌以外还创作了不少戏剧和小说,发表过一些颇有影响的关于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的论文。缪塞等许多剧本,取材于历史或民间故事,一般都以恋爱心理描写为主要内容。剧本的中心人物,大多是作者的自我表现。缪塞的剧体比承了18世纪以恋爱心理分析见称的马里沃的传统,在法国浪漫主义戏剧史上别具一格。
奥森·斯科特·卡德
奥森·斯科特·卡德科幻小说作品在线阅读。
奥森·斯科特·卡德是当今美国科幻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在美国科幻史上,从来没有人在两年内连续两次将“雨果奖”和“星云奖”两大科幻奖尽收囊中,直到卡德横空出世。1986年,他的《安德的游戏》囊括雨果奖、星云奖,1987年,其续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揽了这两个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
本站收录了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四部小说:安德的游戏、死者的代言人、安德的影子和霸主的影子。以及卡德的科幻写作教程。
奥斯卡·王尔德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为英国著名文豪,身兼剧作家、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9世纪与萧伯纳齐名的英国才子。他的戏剧、诗作、小说留给后人许多惯用语,如“活得快乐,就是最好的报复”。1900年王尔德因脑膜炎于巴黎的旅馆去世,终年46岁。
奥格·曼狄诺
奥格·曼狄诺是当今世界上最能激发起读者阅读热情和自学精神的作家。他的18部作品被译成18种语言,销量超过3000万册。他是世界上最具激励效应的畅销书作家,还是世界上最受追捧的演讲家之一。这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与您分享获得成功和财富的最大秘诀。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1875—1950)美国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是他的《人猿泰山》长篇系列小说却可称得上是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一直经久不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巴勒斯开始写作是在上世纪的10年代,除《人猿泰山》系列之外,还著有《火星》等系列科幻小说。其文学观点介于乐观与悲观之间,作品兼有科幻。冒险成分,至今仍脍炙人口。
埃里克·尼伦德
埃里克·尼伦德(Eric S. Nylund),美国作家,1964年生于加利福尼亚。
艾德·格林伍德
艾德·格林伍德(Ed Greenwood),被遗忘的国度的设计者。
埃里奇·西格尔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感伤的爱情故事和优美的文字,打动了整整一代读者。他行文简洁,但粗中有细、疏处见密,常常以平凡文字生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悲愁。 埃里奇·西格尔哈佛大学毕业,在校时曾是一位田径运动员。后在耶鲁大学教古典文学和比较文学,为“披头士”乐队写过电影剧本《黄色潜水艇》,当过和平队全国顾问委员会的委员。主要作品有剧本《奥德赛》、《奥利弗的故事》、《男人、女人、孩子》、《级友》、《医生》、《唯有爱》。目前国内关于他的著作少有引进出版,2007年译林出版社曾引进出版过双语版的《爱情故事》。
安房直子
安房直子(1943年1月5日—1993年2月25日)日本著名的女性童话作家,本名峰岸直子,1943年生于东京。日本女子大学国文科毕业。1962年发表《月夜的风琴》走上童话创作之路。成名作为1969年的《花椒娃娃》。获第三届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从此走上幻想小说创作之路。她的童话代表作还有《手绢上的花田》、《狐狸的窗户》、《北风遗忘的手绢》、《风和树的歌》《遥远的野玫瑰村》、《山的童话?风的旱冰鞋》、《谁也看不见的阳台》等。
安妮·赖斯
Anne Rice, 原名霍华德.爱伦.奥布里安,1941年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美国恐怖小说与情欲书写的代表作家。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赖斯的作品以生动描写恐怖情节而著称,小说的主题多为历史背景下人的离群索居及对自我的追求,小说中的人物总是现实社会或非现实社会中孤立的群体。
安妮·赖斯的小说情节到目前为止已经跨越了几千年,第一系列的吸血鬼故事到从公元前4000年到1995年基本结束,也就是到了她95年的小说《恶魔迈诺克》后结束。继续出的那几本是穿插在整个故事中的分支。在正规的系列中,莱斯特是主角。在《恶魔迈诺克》中,整个故事简直就是吸血鬼版的《神曲》。
艾米莉·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十九世纪上半纪著名女作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巴尔扎克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网络全书”。
彼得·梅尔
博尔赫斯
彼埃尔·布勒
保罗·福塞尔
比彻·斯托夫人
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英语: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俗称“斯托夫人”,美国文学家、废奴主义者,最著名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
查琳·哈里斯
查尔斯·兰姆
村上春树
村上龙
成田良悟
川端康成
凑佳苗
丹·布朗
道格拉斯·亚当斯
东野圭吾
岛田庄司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おおえ けんざぶろう)(1935~ )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著有《广岛日记》(1965年)、《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年)和《小说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论。
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
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1933年10月24日~ )日本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整形外科讲师。在做了10年的外科医生后,转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著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早期的作品以医疗题材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历史、传记小说,渡边淳一特别是以其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丰富多彩、深入男性、女性本质的恋爱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至今仍活跃于文坛,目前已出版了130多部作品。
戴·赫·劳伦斯
达夫妮·杜穆里埃
丹尼尔·笛福
大仲马
查尔斯·狄更斯
娥苏拉·勒瑰恩
E.B.怀特
弗莱德里克·波尔
弗兰克·赫伯特
弗诺·文奇
弗朗索瓦兹·萨冈
菲茨杰拉德
菲利普·普尔曼
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小说作品在线阅读。本站收录了该作家的黑暗物质三部曲:黄金罗盘、魔法神刀、琥珀望远镜。
资料: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任教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与民间故事,目前与家人住在英国,专事写作。 除了小说,普尔曼也撰写剧本与图画书。前作《雾中红宝石》、《北方阴影》、《井中之虎》为少女莎莉·洛克赫的冒险三部曲,充满维多利亚时代的惊悚趣味,广受好评。《黑暗物质三部曲》之一《黄金罗盘》赢得卡内基儿童文奖,该书已被拍成电影。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福楼拜
伏尼契
伏契克
芥川龙之介
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1936年6月18日2点30分,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70岁。
果戈理
H·G·威尔斯
赫尔曼·黑塞
亨利克·显克维奇
亨利·戴维·梭罗
亨利·米勒
赫尔曼·麦尔维尔
赫尔曼·沃克
黑柳彻子
海明威
(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1950)。
海因里希·伯尔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赫塔·米勒
海伦·凯勒
霍桑
哈珀·李
J.K.罗琳
加西亚·马尔克斯
杰克·威廉森
杰克·伦敦
杰克·希金斯
杰夫·林德塞
杰瑞·科顿
简·奥斯汀
君特·格拉斯
杰夫·格拉布
纪德
江国香织
井上靖
J.R.沃勒
克里斯蒂·高登
克里斯提昂·贾克
康奈尔·伍尔里奇
克莱顿·劳森
克里斯托弗·鲍里尼
卡勒德·胡赛尼
克利弗·S·刘易斯
卡夫卡
考琳·麦卡洛
柯南·道尔
库尔特·冯内古特
凯丝·莱克斯
L.J.史密斯
罗恩·哈伯德
罗伯特·海因莱因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罗伯特·J·索耶
罗伯特·乔丹
罗宾·荷布
罗尔德·达尔
理查德·雷蒙德
理查德·A·纳克
雷蒙·E·费斯特
劳伦斯·布洛克
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
雷克·莱尔顿
莱斯利·沃勒
里娅·沃兹涅先斯卡娅
林·拉德纳
理查德·耶茨
雷蒙德·卡佛
罗伯特·陆德伦
铃木光司
拉格洛夫
罗素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 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丽萨·温格特
迈克尔·克莱顿
玛格丽特·杜拉斯
默里·莱因斯特尔
迈克尔·斯科特
迈克尔·科迪
梅奥·西蒙
玛丽·雪莱
马克·吐温
马里奥·普佐
马克思·艾伦·科林斯
梦枕貘
米泽穗信
莫里斯·勒布朗
玛格丽特·米切尔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米兰·昆德拉
毛姆
莫里斯·梅特林克
马塞尔·普鲁斯特
米·布尔加科夫
莫泊桑
尼尔·盖曼
娜奥米·诺维克
纳博科夫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欧文·华莱士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帕特里克·怀特
帕斯捷尔纳克
P.G.伍德豪斯
蒲宁
普罗斯佩·梅里美
乔治·奥威尔
乔治·卢卡斯
乔治·马丁
乔纳森·斯威夫特
恰克·帕拉尼克
乔斯坦·贾德
桥田寿贺子
全民熙
乔万尼·薄伽丘
乔治·桑
儒勒·凡尔纳
让·多米尼克·鲍比
若泽·萨拉马戈
R·A·萨尔瓦多
苏珊·柯林斯
莎士比亚
S·D·佩瑞
史蒂芬·霍金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
水野良
山冈庄八
杉井光
松本清张
司汤达
塞林格
史蒂芬·金
三岛由纪夫
斯蒂芬妮·梅尔
斯蒂芬·茨威格
史迪格·拉森
索尔仁尼琴
苏利·普吕多姆
萨缪尔·贝克特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苏珊·希尔
萨克雷
水桥文美江
塞万提斯
山崎朋子
森见登美彦
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语文S版小学语文书。
田中芳树
托马斯·哈代
特德·姜
汤姆·贝克
托马斯·哈里斯
托马斯·曼
托尔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
屠格涅夫
特雷西·希克曼
特里·普拉切特
V.S.奈保尔
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威勒德·普赖斯
威廉·C·迪茨
威廉·福克纳
伍迪·艾伦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万城目学
希区柯克
西奥多·德莱塞
西村寿行
星新一
小松左京
夏多布里昂
肖洛霍夫
小仲马
西默尔
西德尼·谢尔顿
辛格
夏洛特·勃朗特
希尔顿
西蒙·波娃
耶利内克
伊塔罗·卡尔维诺
约翰·丹顿
约翰·厄普代克
约翰·高尔斯华绥
伊丽莎白·科斯托娃
伊迪丝·华顿
乙一
岩井俊二
约瑟夫·海勒
约翰·拉贝
约翰·福尔斯
亚瑟·菲利普
紫式部
詹姆斯·冈恩
詹·费·库柏
紫式部